?

行業企業參與職業院校校企合作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2016-12-26 00:00聶裕鵬韓愛群
商情 2016年43期
關鍵詞:校企合作職業教育策略

聶裕鵬 韓愛群

【摘要】本文針對當前我國行業企業參與院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諸如動力不足、積極性不高、責任機制不健全、保障措施缺乏等問題進行了全面分析,并結合這些問題形成的原因提出了針對性的策略和解決措施,希望能激發行業企業參與職業院校校企合作的積極性。

【關鍵詞】行業企業;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策略

一、前言

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在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發展不平衡、吸引力不強、尚不能很好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等問題。由于大多數行業企業看重的是短期和即得的利益,對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都較低,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合作辦學的動力不夠、參與的積極性整體不高、參與程度不平衡。而缺乏行業企業參與的職業教育,一方面其培養的人才很難適應行業企業發展的需求,導致學生就業競爭力下降,造成人才培養的極大浪費;而另一方面,企業行業發展又面臨著對于高技能型人才“技工荒”的兩難局面。

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是我國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方針,強化企業參與是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政策關注的重點。但是,現階段行業企業參與院校校企合作的狀況并不理想,存在動力不足、積極性不高、保障措施缺乏等問題。因此,如何發揮行業企業的主體作用,構建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社會支持體系,就成了現階段職業教育發展的難題之一。

二、行業企業參與職業院校校企合作的主要問題

當前我國職業院校校企合作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歸類,具體有以下五個層面的問題:

(一)企業層面的問題:動力機制不健全

絕大多數企業對自己參與校企合作認識不夠,認為培養人才是政府與教育部門的職責,強調參與校企合作的責任是對企業承擔的社會責任的內涵的無限擴大,遠遠超出了現階段企業可以承受的能力。這種態度,顯然難以使企業產生參與校企合作的原動力。同時,目前的校企合作中,企業不僅無法得到明顯的實際利益,而且一些淺層次的合作往往還會給企業帶來很多麻煩,干擾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甚至有可能使企業面臨一定的風險。如按照有關規定,學生在企業實習時如果發生安全事故,企業不僅為此要承擔巨額費用,而且要承擔社會責任、道義責任,甚至法律責任。對企業參與“校企合作”進行的專項調查顯示,大多數的企業認為影響企業參與積極性的原因在于企業在參與職業院校的校企合作過程中激勵機制不健全,動力不足。

(二)行業協會層面的問題:自身建設存在問題

我國很多行業協會大多成立時間不長,自身建設不完善,無法完全參與到職業教育的發展中。同時我國法律當中沒有明確行業協會在職業教育發展過程中應該發揮的作用;對于參與職業教育的意義和影響政府并沒有采取必要的措施進行宣傳教育,使行業協會參與意識淡薄,沒有充分認識到參與職業教育不僅對自身的發展有利,更是一項長期投資。有些行業協會雖然認識到參與職業教育的重要性,但卻無從下手。其原因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由于政府對職業教育的行政干預,導致很多行業協會手中的權力受限,在對相關企業的宏觀調控上顯得“軟弱無力”,無法更好地發揮行業協會在協調職業院校和企業合作中的主導作用。二是缺少全國或地方性的行業機構進行調控與指導。很多行業協會對于如何聯系職業院校,如何參與其各種活動都一無所知。

(三)政府層面問題:政策法規不完善

近年來,我國陸續出臺有關職業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規,其中也不乏對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相關規定。但目前的政策、法規僅僅停留在原則性規定,尚未建立起具有可操作性的激勵和約束機制。首先,對企業參與職業教育大多停留在“鼓勵”或“倡導”上,對企業在職業教育中的主體地位沒有做出明確的規定,沒有賦予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法定義務,企業可以參與也可以不參與職業教育與培訓;對企業不投入職業教育也缺乏實際的處罰,因缺乏必要的約束機制使企業的不作為成本不會超過其作為的成本,企業不可能有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四)社會層面問題:社會認知偏差

社會方面的問題主要包括由社會成員對職業教育的認同感所構成的輿論氛圍、文化氛圍,以及社會團體、社區等社會組織的對職業教育的認識偏差問題。由于受傳統思想觀念和教育體制所限,職業教育一直被視為“勞力者”的教育,進入職業學校學習的學生也一定是差生,未來就業的方向也是低層次的技術工人,更無發展空間可言。因此,許多優秀畢業生以及對技術感興趣的學習者都望而卻步,不愿進入職業學校。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參與的態度。生源質量勢必影響畢業生的質量,導致參與的企業對聯合培養存有疑慮。而對于積極參與的企業而言,付出的資本和精力與獲得的社會影響、地位的回報不相符,也沒有產生預期的社會效應,參與與否對企業并無實質性的影響。

(五)職業院校層面的問題:服務能力欠缺

職業院校的服務能力直接決定著對企業參與的吸引程度。目前職業學校在與企業合作過程中的服務能力明顯不足。課題組對“行業企業參與職業院校校企合作現狀”的調查結果顯示,職業院校存在的首要問題是“人才培養方案與企業需求脫節”,其次是“學生實踐動手操作能力太差”。三是學生實習實訓計劃不周,組織不嚴,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管理,給企業帶來了一些麻煩;四是職業院校市場觀念淡薄,與企業文化缺少對接,不能適應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環境和氛圍。五是職業院校自身的技術服務能力與產品研發能力不強,無法解決企業面臨的現實技術問題,導致企業缺少實質性參與的動力,聯合培養機制也難以建立。

三、行業企業參與職業院校校企合作的策略及建議

(一)企業層面:提高認識,增強社會責任意識

當前我國職業教育的社會認同度較低,企業對職業教育在觀念上存在著一定的誤區,因而需使企業意識到自身利益與職業教育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而不是相背離。一方面,要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職業教育氛圍,提升職業教育的社會影響力和吸引力,如設立“校企合作示范獎”和“企業教育獎”等,對積極參與職業教育并取得成果的企業,在樹立企業品牌形象、評估綜合實力、評定信用等級上給予傾斜。另一方面,構建行業、企業、政府、職業院校四方的聯動平臺,增進彼此間的溝通與了解,在觀念上提升企業社會責任意識,促進企業走“職業教育”之路。

(二)行業層面:注意發揮行業協會的引領作用

調動行業協會參與職業院校校企合作的積極性,發揮行業協會的引領作用,對促進職業教育發展至關重要。在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過程中,行業協會發揮著連接政府、企業、學校之間的紐帶作用和連接人才培養和市場需求的橋梁作用。行業協會可參與組織管理職業資格證書,并指導職業學校資格證書的培訓與考試工作,還可承擔指導職業教育師資培養、教材編寫、人才需求預測、校企合作程度評估等責任。政府通過對行業協會的引導與管理,使行業協會對本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狀況進行監督與評價,把握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程度,建立行業協會參與支持職業教育的發展機制。

(三)國家層面:出臺并完善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有關制度

國家應通過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使政府、職業院校 與企業明確其在校企合作過程中的“職責、權利、義務”,對不依法履行職責的地方政府、學校和企業進行責任追究。地方政府應把校企合作工作納入當地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加大政策的扶持和支持力度,確保校企合作工作健康、穩定的持續開展。目前當務之急是要考慮和規范以下問題:第一,明確企業在校企合作中的責、權、利;第二,制定企業開展校企合作的獎懲措施;第三,建立校企合作的企業資格制度。按照大職業教育系統的理念,校企合作不僅是教育問題,更是社會問題、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在這個問題上,政府不能被動應付,更不能不作為。既然校企合作是未來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方向,顯然早啟動早受益。

(四)社會層面:營造重視職業教育的社會氛圍

社會氛圍影響行業企業參與成員的心理環境,是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社會支持中的不可見因素,潛移默化地對校企合作中的人與事發生作用。由于受到“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皩W而優則仕”等傳統觀念的影響,人們對職業教育的認識存在一定的誤區,將職業教育看作專門培養技術工人的二流教育。這也源于我國傳統社會對科學技術、技能的忽視。轉變這一思想現狀,需要通過大眾傳媒廣泛傳播職業教育的真正意義,并通過人才選拔制度的改革、人才培養方式的變革、各項配套措施的落實支持等措施,增強職業教育的吸引力,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良好社會氛圍。

(五)院校層面:職業院校加強自身建設,提升服務能力

職業院校要通過深入行業、企業調研,了解人才需求信息,為專業設置提供可靠依據,形成具有“地域優勢,名牌優勢、特色優勢”的專業體系,另外,學校應更注重合作意愿強烈并且預期合作效果優異的企業。要注重學生能力培養,構建課程體系。課程體系要以職業能力為導向,以行業、企業技術更新、崗位職業需求為依據,緊扣能力本位的教學目標,優化課程設置。要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面向國內外,高薪引進專業技能教師,鼓勵教師與企業開展科技研發合作,對他們取得的科研成果給予獎勵,同時,全方位、多途徑的開展“雙師型”教師的培訓工作,要不斷加強教師繼續教育建設,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傊?,職業院校只有加強自身建設,提升服務能力才能吸引行業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

猜你喜歡
校企合作職業教育策略
“動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養路徑研究
論七年一貫制體系下本科學科建設中職業教育的重要性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PLC應用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就業視域下卓越工程師校企合作培養模式探析
民辦高職院校軟件技術專業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對實訓教學體系改革進行的思考與探索
Passage Fou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