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公共危機事件中政府公共管理效能探析

2016-12-26 00:00孫辰達
商情 2016年43期
關鍵詞:公共危機問題策略

【摘要】在全球化的時代下,公共危機事件越發的頻繁,已經引起了世界各國政府的重視。因此,在危機頻發的今天,國家應減少危機事件的發生,降低危機事件所帶來的危害,提升政府應對危機的效率,因而需要建立一個完善的危機管理機制。建立完善的應急危機機制,可以有效的應對危機事件發生,降低由危機而導致的損失。政府做好公共危機事件,不僅可以及時減少百姓的損失,還能提高政府在百姓心中的形象。真正做到“民心所向”。

【關鍵詞】公共危機;政府公共管理;問題;策略

引言經濟全球化的今天,隨著新媒體的發展,社會危機已經頻繁的出現在社會大眾的視線中,這已經是世界各國政府或是地區必需要面臨和解決的一個難題。核戰爭、生態災難、人口爆炸、恐怖組織等等這些都是人類可能遇見的危機。政府必須在較短的時間內采取措施或行進調節,這樣才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維持社會安全與秩序。如果處理不當,則會引發新的危機,影響社會的正常秩序,當然也會極大程度上影響政府的公信力。能否快速、有效的應對一些列的公共危機已經成為考驗和評價一個政府的重要指標。

1 我國公共危機應急反應具有的特點

1.1組織權威強大

組織化是現代政府區別于傳統社會的一個重要特征,是現代社會高度分化和專門化的對應物。黨始終代表著最先進的生產力、先進的文化前進方向和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國共產黨具有強大的黨員隊伍、細密的組織機構,因此,可以利用有效的各種政治資源來應對社會危機事件的發生與預防。而且能在快速的結合全國人民力量,全國上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比如,我國近年來所面臨了許多危機事件,政府都能能快速的組織機構或是團隊對災區進行營救,引導全國人民萬眾一心應對危機。

1.2自上而下的應急動員體系

當前,我國政府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一元化危機應急動員體系。這是一種明智的選擇,也是最適合當下的中國。在中央政府的安排下,各級政府和地方政府都能相互的協作,共同應對公共危機的發生。權利高度集中在上級政府,上級政府在將政策層層傳遞給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公眾和其他一些非政府性質的組織處于被動的狀態,政府會對比這些組織作出相應的引導。這樣的權利集中,可以避免權利分散而導致安排過于混亂,權利集中能更好應對公共危機事件。政府可以通過權利合理的安排各個部門之間的工作,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危機。

1.3陽光透明的處理方式

我國政府在處理公共危機應急事件都是采取陽光透明的處理方式,這樣能很好的確保了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表達權。這即可以發揮危機處理的作用,又能體現出政府的公信力。陽光透明的處理方式,能增加全國上下十三億人口的凝聚力。比如,今年洪水泛濫。全國上下許多地方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災害,中央電視臺和地方電視臺隨時都在更新最新的災難情況,滾動播放當天的天氣預報與及每個地方的最新情況。觀眾能通過電視播放了解當地的受災情況和損失情況。這樣的處理方式,不僅反映了我黨執政理念的先進,更讓其他國家看到一個自強不息、萬眾一心的中國。

1.4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和血脈,沉淀著一個民族的精神。幾千年來,中國有著眾多的優秀的文化。譬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意識,“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眾志成城、萬眾一心”的團結。這些都是中國民族幾千年來一直凝聚的精神力量,對每一個中國人都有著深刻的影響。在眾多的危機面前,我國國民和政府都表現出萬眾一心的精神,每一個中國人都關心著災區的情況,關系著每一個災區的民眾。短時間內大量的物質、血源、資金和志愿者都涌向災區。

2 政府公共管理應對公共危機事件的措施

危機發生之后,政府應該快速的做出反應,負責指揮危機。西方國家應對公共危機的經驗比我國的豐富,因此,我國在應對危機事件時可以借鑒這些國家色經驗。我國沒有一個專門的機構是應對公共危機的,多數都是在災難發生之后臨時組成的應付小組,這樣的應急小組在工作應對災難的效率相隊來說比較低,及時性和延續性都不是特別強。事后,也缺乏相應的總結、分析和借鑒。因此,在經濟化的今天,加強我國政府公共管理的效能是十分必要的,對我國社會市場經濟的發展也有著重要的作用。

2.1健全危機風險評估機制

危機預防比危機之后的亡羊補牢更加重要,危機預防管理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因此,在政府公共管理中,務必要健全危機風險評估機制。第一,要評估政府可能會遇見到一些危機事件,并把這種評估分類整理好,對危機的危害,進行系統的危機等級劃分。第二,在面對每一個不同等級的危機事件時都應該制定相應的應急措施。也就是在要培訓一支專業的危機小組,這樣可以有效的提高危機應變。譬如,美國的國土安全部,就對美國可能遇到的各種危機進行評估,并制定了不同的防御措施,這是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地方。第三,要隨時監督可能發生的危機,如果有動靜,政府應該采取相應的措施。同時如果危機已經發生之后,評估小組應隨時監督危機的時態,對危機做出科學有效的分析,這樣才能讓領導做出更好的決策。第四,可以和聯合國合作,進而加強全球性的危機。比如,近年來恐怖分子活動比較活躍、自然災害頻繁等,因此加強和聯合國的合作,有利于更好的對應危機。

2.2加強危機訓練和向大眾宣傳危機知識

受到傳統歷史文化的影響,我國民眾的危機意識比較薄弱。因此,在面對危機時,政府一定依靠民眾的力量,才能更好的解決所發生或是避免危機的發生。畢竟中國人口眾多,而政府的營救畢竟有限。在平時的預防中,政府應該加大宣傳,讓百姓產生危機意識,進而向宣傳他們危機的預防和應對。這樣民眾對危機就會有一定的認識,久而久之會形成危機意識。此外,還可以通過一些訓練,加強民眾的應危能力。比如,在平時的生活中。一可以通過警鐘長鳴的形式,讓民眾樹立危機意識,了解到警鐘長鳴表示重大危機;二可以通過區委會或是新媒體方式普及危機知識,讓百姓掌握正確的應對危機的措施。三可以加強危機的預防訓練,這樣可以提高民眾的意識。譬如,可以學習日本,日本地處太平樣地震帶上,地震對于日來來說是常有發生的事。因此,在日本的學校中,定期會教孩子們如何面對地震,而且還會組織預防應急演練??梢?,日本民眾對地震的危機意識是非常重的。我國中小學可以學習日本學校這一方面的經驗,讓我們小學生從小就有危機意識。

2.3健全社會救助機制

中國人口眾多,政府工作人員畢竟有限,在應對危機時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因此,政府應對危機時還需要借助社會非政府性質的組織。政府利用好社會機構,能夠更好的促進應對危機的效能。畢竟“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傳統在中國是根深蒂固的。但是,目前多數的社會救助機構并沒有專業的知識,在救助的過程中如果處理不當,反而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比如,玉樹地震發生時,當時電視臺就及時的公布了,希望志愿者和社會救助機構在短時間內不要進入災區,畢竟對災區的情況不了解,如果他們貿然行事,則可能自己身處困境之中,增加救助人員的工作量。因而,我國政府應該對社會救助機構進行專業的培訓,派遣專業的團隊對社會救助機構進行培訓,培訓之后對機構進行模擬練習。通過的社會機構將備份,在公共危機發生之時,在黨的領導下,可以進入災區進行救援。只有積極的引導社會救助機構,才能在危機中充分發揮民眾的力量,畢竟就緩是一件爭分奪秒的事,一刻也不能忽視。

2.4危機之后進行全面的總價

在危機結束之后一定要做好全面的總價,以實踐行動樹立政府的形象。危機發生之后不僅給災區民眾帶來經濟上的損失,更是帶去勒無法抹去的記憶。因此,只要做好危機的預防工作,才能還一方百姓的安穩。危機結束之后,政府的救助工作并不是就此結束,政府還應該對災區進行扶持,積極重建災區的發展。同時,還需要對災區民眾提供心理治療,畢竟心理的創傷不是一次物質救助就能解決的。之后,政府還應該對此次災難進行全面的總結,找到災難發生的原因,對整個過程進行闡述,對于那些英勇奮斗在一線的官員和百姓給予獎勵,對于那些沒有做好本職工作的官員進行處罰。并將這些都公布在網上,由人民大眾進行監督。這樣才能提高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百姓才能真正的愛國、愛黨。

3 結語

總言而之,在新時代背景下,政府更應該重視公共危機的管理。近年來,隨著新媒體的發展,人民大眾已經可以快速的通過互聯網了解到公共危機事件的全部過程。因此,政府則更應該重視公共危機的處理,制定好的處理機制。這不僅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解決人民大眾所面對的公共時間,更重要的提升了政府的形象。讓民眾更加相信政府。當然,公共危機應急機制的制定,不僅是亡羊補牢的措施,更是提前預防的重要渠道。

參考文獻:

[1]孫巖,蔣建興.公共危機事件中我國政府公共管理效能探析[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學科學報,2014(23)

[2]車德帥.公共危機事件處理對我國政府危機管理的啟示[J].中央財經大學,2009(14)

作者簡介:

孫辰達(1987.10-),男,浙江桐鄉人,本科,浙江省民政廳,副主任科員,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猜你喜歡
公共危機問題策略
研究分析非政府組織(NGO)參與公共危機治理
公共危機管理中的非政府組織
公共管理怎樣用好非政府組織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問題”干部“回爐”再造
Passage Fou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