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熱點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影響及應對研究

2016-12-26 22:11潘麗娜
現代商貿工業 2016年27期
關鍵詞:社會熱點網絡輿論新媒體

潘麗娜

摘要:在新媒體迅猛發展的今天,當代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和信息量日益快捷,容易受到多元文化的沖擊,并且對社會事務的參與度較高,社會熱點借助信息技術的發展,形成一定的輿論場,影響著大學生的思維和行為習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能借助社會熱點問題的契機,適時對大學生價值觀進行正確引導,是各個高校亟待思考和解決現實問題。

關鍵詞:新媒體;社會熱點;網絡輿論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7.080

1新媒體環境對網絡輿論的影響

網絡輿論在新媒體的催化下,已經成為一支不可忽視的社會力量,影響著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以互聯網、手機為代表的新媒體的蓬勃發展、海量信息的傳播以及傳播渠道的拓寬,使人們對某一事件的表達更加大膽、犀利、富有個性,通過新媒體的傳播渠道,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討論,影響甚至主導了社會輿論方向。來自社會各個階層、各個領域、不同年齡段在網絡上發表出來的意見,通過網絡連接在一起,使學術權威與平民百姓、明星大咖與草根民眾跨越了鴻溝,拉近了距離,尤其是普通民眾的個性與價值得到了巨大的實現與滿足。新媒體網狀傳播的方式顛覆了傳統大眾媒體的傳播模式和內容生產方式,使輿論的表達方式和影響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和彰顯,從而對社會產生巨大的“殺傷力”。

高校大學生大多是90后,他們是新媒體的重度依賴者,可以隨時隨地通過手機與網絡保持在線,通過各種社交網站、虛擬空間、QQ群、微信朋友圈等,暢所欲言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與大眾或者小眾社會成員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思,并且還可以實進進行對等交流溝通。一旦個人處于明顯弱勢的情況下,可以隱藏自己的身份,換不同的“馬甲”,繼續同時代精英對話,體現了當代大學生對社會事務的參與感和公民意識。因此,高校學生在對社會熱點問題輿論參與程度的提升,思想的多元化、傳播渠道和載體的多樣化、學生的個性化,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豐富了教育的內涵,同時也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帶來了一系列的挑戰與機遇。

2社會熱點問題的內涵及其分類

王朝、王軍政曾指出,社會熱點問題是指某事件、人物、新聞或者是社會現象在一定范圍和時間內引起了公眾輿論的高度關注。梁慶婷認為,社會熱點是指在特定歷史語境下,在特定時空范圍中,人們共同關注、熱烈討論的焦點問題或者是有關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重要變化,是一定時間范圍內公眾的利益、興趣和趨向的集中反映和具體表現。根據社會熱點問題發生的預知性可將其分為長期可預知及其突發性不可預知的社會熱點問題,如汶川地震紀念日,南海事件,2016年夏季武漢、新鄉暴雨事件;以社會熱點問題發生的相關人物進行分類,一是群體社會熱點問題,如廣東醫生陳仲偉被砍事件,二是個人社會熱點問題,如雷洋、魏則西事件以及屠呦呦榮獲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等;以發生熱點問題的國家進行分類,主要包括國際熱點問題及國內熱點問題;根據國內問題與國際的相關性,可將其分為我國無關或者是與我國相關的國際熱點問題。社會熱點問題直接或間接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狀況,它具有大眾性、綜合性、內含矛盾的復雜性。由于社會熱點問題本身所具有的敏感性和嚴峻性,隨時影響著人們的行為動機和態度。大學生也會受到多元文化的沖擊,在不同程度上關心社會公共事務,形成自己的判斷和評價。

3社會熱點問題給當代大學生價值觀帶來的影響

大學階段是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充滿活力,對萬事抱有很強的好奇心,盡管他們會沖動,對事物的認識不夠全面,缺少一定的思辨能力,但他們對社會熱點的關注度遠遠超過大家的想象,尤其是在新媒體環境下,對他們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學習模式、人際交往等方面來了巨大沖擊,社會熱點問題無時無刻不對當代大學生的言行舉止產生著巨大的影響,他們更加注重自己的話語權,有很強的表達欲望,通過參與社會熱點問題的評論與關注,逐步使自己成為一名有深度、廣度思想的人。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把握好當下社會熱點問題對大學生思想傾向的實際影響,把握大學生人生價值觀的現狀,有效利用新聞熱點發生的契機,適時對他們進行正解引導,形成唯物的、辯證的人生價值取向,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待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3.1新媒體環境下,社會熱點對大學生價值觀帶來的積極影響

在新媒體環境下,人們進入了一個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它的出現讓每一個人都可以傳播自己的所見、所感,發出評論,影響別人的判斷和認知,甚至可以通過微信朋友圈,微博、博客、論壇、BBS、MSN、Facebook等社交媒體,把自己的日常生活變成新聞發布會,真正讓個人變成世界的,讓世界變成個人的。當代大學生價值觀主流是積極的、健康的,但同時也存在著一定的多元化、模糊化、混沌化的傾向以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同的不明確化、邊緣化傾向等值得關注的價值認同危機。社會熱點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生通過對社會熱點的深度討論和研究,會在互動過程中結合現實生活和身邊的事例,闡述自己的觀點,并最終把正面的價值觀融化在內心,以此提升了自己對社會、校園文化建設的參與感,增強自身的認同度和歸屬感。

大學生的思辨能力還有待加強,很容易受到輿論的影響和左右,多角度的熱點報道直接或間接影響其價值觀的形成,同時也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嚴峻挑戰。社會熱點為大學生提供了多元化的目標選擇,正向的熱點報道價值取向鮮明,對大學生的價值觀形成具有強烈的導向作用,它會在短時間內形成強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如里約奧運會女排奪冠、G20杭州峰會等,國民自豪感油然而生。這些熱點過后,利用正面的社會熱點凝練出的精神,也會進一步豐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調動其積極性和自豪感。

3.2新媒體環境下,社會熱點對大學生價值觀帶來的負面影響

當代大學生對網絡有較強的依賴性,并且接受新事物、新潮流的能力很強,他們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使他們能通過網絡信息檢索找到自己需要的資料和信息?;ヂ摼W這把雙刃劍使他們在享受海量便捷信息的同時,也容易受到不良網絡信息和文化垃圾的影響。信息全球化也來了世界范圍內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一些錯誤的社會思潮往往比較隱蔽和多變,讓人難辨真偽。另外,網絡中的不良信息和負面輿論容易受到一些不良記者和居心叵測的“異見分子”的傳播和推動,沖擊著相對單純的大學生,習慣性地轉發信息,卻很少分析和質疑其基本信息的真實性,哪怕只是謠言,也會被網民輕信并進行傳播。尤其是當某一個社會熱點的關注度不斷攀升,網民會無意識地出現認知夸大的傾向,從而導致群體性的認知失真和反應過度,嚴重影響一些大學生的道德認知和價值認同。當然,當代大學生對國家、民族的認同感較強,關心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如憤怒聲討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的惡劣行徑、強烈譴責發生在香港的“占中”不法行為,黃巖島事件、南海仲裁等。因此,作為高校思政工作者,應及時疏導社會熱點事件給高校學生帶來的負面信息或錯誤輿論導向,引導學生見微知著、洞察實質,提高政治敏銳性、政治鑒別力。

4思政工作者應對社會熱點影響的途徑

習近平同志指出,“當代大學生是可愛、可信、可貴、可為的”。這既是對“90”后大學生的贊譽和肯定,更是期許和鞭策。作為思政工作者,應該正確把握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的總體特征,認清形勢,充分利用新媒體,發揮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借助社會熱點事件,充分激發正能量,正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發揮其網絡傳播作用,有效解決突出問題,把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4.1思政工作者要善于運用新媒體

習近平同志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指出,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要學會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經常上網看看,潛潛水、聊聊天、發發聲,了解群眾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議,積極回應網民關切、解疑釋惑。善于運用網絡了解民意、開展工作,是新形勢下領導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同樣,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自己要了解新媒體、認識新媒體、深刻理解新媒體在大學生社交活動和思想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不斷提高自己分析、采編整合信息的能力和網絡表達能力等,減少與大學生的代溝,并且重視對學生價值觀的正確引導與積極培養,對大學生關心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及時做出準確的解答和引導。

4.2積極引導學生提高網絡素養

采取恰當方法,把社會熱點問題引入到思政課的教學之中,利用其時效性和多元性,充實教學內容,增強對大學生的吸引力,一方面引導學生要用思辨的眼光去認識和理解事物,理性地辨析、評價及處理負面社會熱點事件,引導他們自覺屏蔽一些有暴力色情、意識形態滲透的網絡信息,認可其在網絡平臺上的理性發言,逐步提高其網絡素養;另一方面,通過話題討論、課堂活動等正面的引導和培養,使大學生具有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使其在社交媒體上理性發言,自覺凈化網絡空間,自身富有正能量。

4.3培養意見領袖,強化網絡社會熱點事件的監管機制

大學校園文化在互聯網+的催化下,更加多元化,他們的思想觀念和價值選擇更加容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一些辨別力不強的學生則往往面臨價值選擇的困境,因此,在校園里應該培養一批有活力、有熱情參與社會決策、有能力的學生,在各個社交平臺,成為意見領袖,因勢利導掌握話語的主動權,引導和引領大學生培養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同時,要加強輿論的監測和引導,建立網絡輿情管理體系,便于監督和控制網絡宣傳。學校應該成立專門的機構,及時識別、發現潛在的社會熱點事件,并對其搜集和分析,制定有效的應對措施。遇到問題,及時匯報,使網絡輿論渠道暢通。用科技手段來輔助網絡思政工作,凈化網絡環境,創新高校學生網絡教育內容,方式及方法,及時掌握他們的思政動態,及時做出疏導,確保他們敏感問題上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為大學校園文化建設良好的輿論環境。

4.4把握網絡輿情,發揮網絡德育功能

大學生往往借助貼吧、博客、論壇等網絡平臺,以發貼和跟貼的形式參與到國內外一些突發事情和重大新聞。學生在發表言論,展示觀點,意見交流的過程中,會選擇性地把信息進行分類、篩選和重新組織,當某種或某個特定的問題引起共鳴或者引發爭議時,網絡的傳播和放大將會聚集更多的人氣,引發更多人參與討論。隨著意見的擴展和討論的進一步深入,往往會趨向某個關鍵點,形成具有一定規模且較為明確的網絡輿情。思政工作者要主動適應并掌握新媒體環境下輿情的形成和傳播特點,主動拓寬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創新社會熱點教育形式,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積極做好引導,如線下通過主題班會、團日活動等形式,線上通過論壇等形式進行跟貼回復等,進一步對社會熱點的案例進行分析和討論,幫助學生理清思路,理性分析問題,使思政工作者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可有的放矢地進行引導教育。

4.5打造一批能力強業務精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高校要結合當前新媒體環境的新形勢的要求,著重抓好學校黨政干部和共青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相關課程教師、輔導員隊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隊伍的素質。提升其政治敏感度和對社會熱點關注度,提升自己的理論修養,引導學生認識、分析現實生活中重大思想理論問題與實際問題的能力,深刻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通過自身深厚的理論功底和內涵,用新媒體語境中喜聞樂見的網絡語言對大學生進行教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專業知識和學術視野,真正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5結語

在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為信息全球化提高了一個公共平臺,在互聯網+影響和帶動下,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帶來極大的挑戰與機遇。社會熱點會給學生帶來不同的情感體驗,大量信息的獲得,也培養了學生分析和選擇信息的能力,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借助熱點新聞,使學生認清形勢,認識社會萬象,調整自己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通過對社會熱點的深刻理解和關注,使其更加社會化,成為有深度、有廣度、有擔當的當代大學生。而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應該對新媒體加以研究,創新工作方法,更新管理和教育理念,提升自我能力,把握社會熱點問題,及時跟進及引導,培養學生、服務學生,促使學生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秦秀清,劉婷.網絡輿情對大學生的影響及引導對策[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0,(12).

[2]梁耀明.網絡社會熱點事件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分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2016,(02).

猜你喜歡
社會熱點網絡輿論新媒體
社會熱點問題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應用價值探討
社會熱點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應用價值分析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