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程下中學物理實驗教學初探

2016-12-26 14:43王亞軍
考試周刊 2016年98期
關鍵詞:物理實驗教學創新能力培養新課程

王亞軍

摘 要: 物理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許多物理規律的發現及理論的建立都必須以物理實驗為基礎。因此,如何在實驗教學中不斷激勵學生,通過觀察、對比、實驗、歸納等手段,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激活學生的創造思維,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這是物理教學中尤為重要的問題。

關鍵詞: 新課程 物理實驗教學 創新能力培養

物理學從本質上說是一門實驗學科,實驗教學既是物理教學的基礎,又是物理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一種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這是由實驗本身的特點及其在物理教學中的作用所決定的[1]。離開了實驗的物理教學只能是“空中樓閣”,因此實驗是物理學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從近幾年各地中考、高考試題來看,物理實驗在試卷中占的分值較大,對學生的能力要求比較高。搞好物理實驗教學已刻不容緩,搞好物理教學已成為高中教師必備的教學技能。然而,由于很多學校自身實驗教學條件的原因,或教師對其沒有足夠的重視而成為物理教學中的薄弱環節。以前,課堂演示實驗一般以教師為主體,實驗教學往往采取“以講代做”的方式,學生僅僅是旁觀者,沒有直接參與,這不利于其創新能力的培養。新課程強調的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

一、注重實驗教學的啟發性和趣味性

實驗教學啟發性,要求實驗能引發學生的探求欲望和積極思維。例如:教學“機械能守恒定律”時,設計“鐵球碰鼻”的實驗,將大鐵球用繩子懸掛在教室天花板上,將鐵球拉離平衡位置,讓鐵球剛好碰到鼻子,然后釋放鐵球,鐵球擺過去,又擺回向學生“打”來時,學生一齊驚喊起來,被“打”的學生被固定住了,無處可逃,嚇得叫起來,但鐵球卻在“千鈞一發”之際“蕩”回去了,學生順利“脫險”。這一實驗把自然界的秘密(機械能守恒定律)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啟發學生思考和探索客觀世界。再如講“摩擦力”一節時,取一根兩端等大的圓木棒(實驗前備好),叫一位“大力士”男同學和一位女同學到講臺上各握棒的一端,然后相互爭奪,結果男同學取勝。最后,教師用事先準備好的油擦一下棒的一端,把擦油的一端給男同學,再叫他們各握一端爭奪,結果女同學獲勝。頓時同學們哄堂大笑。這樣,學生不知不覺地將思維和興趣都集中到“摩擦”上。啟發性與趣味性是緊密相連的,有趣味性,就有啟發性,二者有機結合,就能吸引學生,這要求我們設計實驗要內容典型、立意明確、儀器簡便、操作簡單、現象鮮明。

二、以“觀察”實驗代替“觀看”實驗

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最重要的途徑。學生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往往帶有強烈的好奇心,但注意力不集中,目的不明確,主次分不清,常常忽略本質現象,甚至把教師的演示實驗變成看熱鬧式的“觀看”。在實驗教學中,教師除交代實驗儀器、裝置特點、實驗目的和原理之外,更應在演示之前向學生提出觀察的重點和方法,教給學生“看什么,怎么看”,并且對每一項演示實驗都應制定相應的觀察程序和內容,變簡單的“觀看”過程為實驗“觀察”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在觀察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抓住每一個關鍵時刻及時喚起學生的注意,只有邊實驗、邊觀察、邊思維才能促進知識向能力轉化。這樣就會把積極思維貫穿觀察全過程,變“看熱鬧”為“看門道”,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掌握科學的觀察方法,提高觀察能力。

三、采用多種實驗方法

許多演示實驗由于受條件的限制,學生很難看得清,即使看得到,由于缺少參與意識,往往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能很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改演示實驗為隨堂分組實驗,即在教師的啟發指導下,讓學生獨立地運用實驗探求知識或獲取必要的感性認識,從而總結得出結論的過程。例如,在演示光的折射實驗時,學生很難觀察清楚光在水面發生折射的現象,如果把該實驗改為分組實驗,那么學生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將會由“模模糊糊”轉變為“真真切切”。因此,對于那些操作簡單、耗時少、易成功、觀察能見度較差的演示實驗而言,很有必要將其改為分組實驗,通過教師—學生、學生—教師、學生—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完成探索任務,增加創造的體驗,效果一定比只看教師的演示要好得多。

四、讓學生上臺做演示實驗或協助教師做實驗,為學生動手創造條件

對于一些實驗器材簡單,實驗效果顯著的演示實驗,盡可能讓學生上臺做演示實驗或協助教師做實驗,為學生動手創造條件。如“彈力的產生”,可在教師的指導之下,由學生上臺進行操作、演示。學生的許多學習用品往往可以用來模擬物理過程,創設物理情境。書、文具盒等可用來模擬物體的運動,分析物體的受力,鉛筆、鋼筆等可用來模擬通電直導線;筆尖指向表示為電流方向,用于分析磁場及安培力。橡皮、鞋帶等可用來分析單擺、圓錐擺,以及豎直平面內的圓周運動等。

五、重視實驗的歸納與總結

學生進入高中掌握的知識更豐富、思維能力更強;在高三備考復習時,應該站在更高的角度,對學過的實驗加以歸納、總結。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指導學生觀察現象、分析現象、得出結論。例如:將兩個鋁質易拉罐剪成的鋁圈分別用膠帶紙粘在吸管的兩端,并將其中一鋁圈剪斷,將吸管擱在一個廢燈泡上,用強磁鐵做楞次定律的演示實驗,引導學生觀察現象,發現規律。

六、克服教師的弱點

新教師在物理教學中對任何內容都感到新鮮,動手做實驗的激情很高,只要條件允許,能做的實驗就盡量準備給學生動手做,使學生在動手做實驗方面得到很好的鍛煉。但部分教了好幾屆學生的教師,“教滑了”以后,在實驗方面懶得動手做準備,總認為做實驗耗費時間很多,作用不大,就在教室的黑板上畫一番、講一通了事。我們要克服這方面的弱點,盡量使學生多動手做實驗,使每位學生在這方面都得到鍛煉。

總之,實驗是物理學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視實驗,才能使物理教學獲得成功[2]。在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對物理實驗課堂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進行研究,切實提出實驗教學改革策略,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好奇心,萌發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和探究欲望,從而讓學生的天性得到充分發揮,這正切合新課標提出的“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新理念。

參考文獻:

[1]黃麗,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地位及作用[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3(5).

[2]李聰霞,如何搞好高中物理課堂教學[J].考試周刊,2015(16).

猜你喜歡
物理實驗教學創新能力培養新課程
2021聚焦新課程 專注新高考 歡迎訂閱全新《新高考》
研究生創新培養的“步態追蹤”模式
數字化實驗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創新能力培養:“管理學原理”教學改革的一條紅線
我區初中化學新課程實施中典型問題的思考
高中體育新課程實施“碰壁點拔”式教學模式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