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高中美術教學中的學生審美培養

2016-12-26 15:13靳闖
考試周刊 2016年98期
關鍵詞:高中美術培養方法

靳闖

摘 要: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對素質教育越來越重視,提倡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美術是陶冶藝術情操的重要一環,審美能力對于美術的學習至關重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是美術課堂的教學目標,本文就此目標提出建議。

關鍵詞: 高中美術 學生審美 培養方法

引言

高中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接受能力發展較快,是培養藝術審美的好時期。但是審美能力與年齡并不是成正比的,不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提高。在我國,過度注重技能手法而缺少審美培養,要想改變這一現狀,先從教學過程著手。下面我們就一起分析如何在教學中逐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1.在教學中培養審美能力存在的阻礙

1.1美術教材編排存在一些瑕疵

美術教科書各板塊的內容不夠緊湊和完整,涉及的內容不夠全面。美術是包含書法、雕塑、建筑、攝影等方面的廣義概念,課程設置應該更開放,不能局限于某個板塊。同時,各個科目之間可以互相銜接,從各個角度理解美、發現美。教師在設計教案的時候應該注重美術的實用性,不能只講解美術史和繪畫技巧,作品的藝術特色也要顧及[1]。

1.2學生學習熱情不足

因為學生接受的都是應試教育,對美術和音樂等科目都不重視,覺得學習這些是浪費時間,在課堂上態度消極、不愿認真聽講,甚至會做其他科目的功課。課上不認真學習,課后沒有花時間研究,學生們的審美能力很難得到提高。因為沒有系統專業地研習,學生對于美術的鑒賞只能流于表面,無法體會作品背后的深刻意義。

2.學生欠缺審美能力的原因

2.1社會功利性觀念的影響

雖然國家近年都在倡導素質教育,但學校并沒有真正落實,應試教育仍然盛行,影響家長和學生對美術等藝術類學科的看法。美術一直被當作副科對待,學生學習的首選都是高考的必考科目。高考要考多個科目,這些已經讓學生們筋疲力盡,無暇再學習美術欣賞課。

2.2美術配備不足

一方面,美術老師缺少,導致一個老師同時教幾個班級,有些力不從心,降低了對課程設計的要求,減少了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部分。另一方面,因為“美術是副科”這一傳統觀念的影響,部分老師不愿意教授美術這個科目。學校相應地減少了對美術的資金投入,聘請的老師很少是專業科班出身,美術方面的配備很缺乏。

3.培養審美能力的策略

3.1改變教學方法

學生對美術學習的熱情度不高,因此教師要學會采取適合的教學方法,豐富課堂內容,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教師應該啟發學生全面觀察作品,領悟作品蘊含的人文內涵,而不單單是畫家運用的技法和材料,讓他們對美術有進一步的認識。美術不是簡單的色彩搭配和結合,更多的是傳遞畫家的一種態度、一種情感和一種理念[2]。欣賞經典作品,避免空洞地解釋理論,要將作品的內涵表達出來,拓寬學生的審美思路和界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現有的條件,借助音樂、文學和影視可以達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盡量選用實物或是用現代物品代替年代久遠的東西,加以講解當時的時代背景,讓他們產生聯想,更好地理解作品。將理論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是培養審美的有效方法之一。要想提高審美,可以讓學生們感受自然美,從生活中提取創造的素材,獲得靈感。例如在講花鳥畫這一課之前,可以讓同學們先去家附近拍一些照片,在課堂上展示,教他們如何畫出花、鳥、樹等素材。這些都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在繪畫時他們會更加投入和認真,因為熟悉操作,比較熟練?;蛘咴谡劦浇ㄖ臅r候,可以帶學生去當地有名的建筑參觀寫生。直觀的感受會激發他們的繪畫熱情和創作激情,審美能力會得到一定幅度的提。

3.2注意因材施教,支持個性發展。

由于思想的差異,每個人對于美術的欣賞和感悟都有見解。為了培養審美能力,教師不應片面否定一些同學的觀點,打擊他們的積極性,應給予尊重,用恰當的方式指導和點撥他們。此外,還要打破他們的固有思考習慣,讓他們領悟藝術現象和藝術真諦,把具象性作品成功過渡為抽象性作品。比如我們當初學過的畫楊桃這篇課文,有人畫成了五角星,結果遭到同學們的嘲笑。因為觀察的角度不一樣,畫出的東西就不一樣。老師應該求同存異,支持不同的觀點,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對于不敢下筆創作的同學,教師要多加鼓勵使其自信;個性張揚的同學要教導他們注重表現手法,讓作品更有深度,不能過于表面化。美術教育的目的應是讓學生成為有思想、有活力、有個性的人,這樣美術的世界才會繽紛多彩[3]。

3.3融合多學科,碰撞出創意的火花。

不是每個學生都對美術抱有極濃厚的興趣,由于心理差異和認知差異會出現偏科現象,結合他們喜歡的科目講課就會讓他們對美術產生興趣[4]。例如在教同學們畫梅花的時候可以先讓同學們說出一些和梅花有關的詩句,借此引出課堂主題,了解了梅的特性,作畫會更有感覺,也可以在畫中展現對梅花的理解,真正感受到梅花的美;或者學習山水畫的時候,可以先拿一幅名畫讓同學們欣賞,假設是黃山,等他們看完,可以問他們黃山坐落于哪個地方,為什么會有煙霧繚繞這樣的美景,這樣喜歡地理的同學就會積極回答,認真聽課。不論是詩歌還是美術成品,都有助于將學生帶入美的境界,培養他們發現美的能力。

結語

美術教育應使學生全面發展,同時要尊重他們的個性差異。教師應啟發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觀察,讓他們直觀感受、欣賞藝術,陶冶藝術情操,提高藝術修養。培養審美能力體現了追求美的態度,而提高藝術修養彰顯了他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追求。

參考文獻:

[1]周有仁.淺談高中美術欣賞中的審美評價[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8,31(4).

[2]張貴珍,陳旭.淺析美術教學中的藝術欣賞[J].科技信息,2011,15(11).

[3]陳麗.發現:美術教學中的新窗口[J].華章,201O,9(16).

[4]王協輝,周福青.高中美術欣賞教學與審美評價[J].中國體衛藝教育,2010,23(10).

猜你喜歡
高中美術培養方法
論美術課程對高中學生的重要影響
論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提高美術課堂教學效率
新課改后的高中美術教學反思
談高中美術鑒賞教育中審美價值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