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數據時代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模式研究

2016-12-27 18:39周一敏
科技資訊 2016年25期
關鍵詞:農產品

周一敏

摘 要:隨著現代商業競爭日趨激烈,農產品的生存、發展必將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迅速普及的電子商務,給農產品帶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它為農村創造了新的商機,增強農產品競爭力,有利于城市與農村經濟平衡發展。由于我國農村缺乏電商人才、技術力量和資金,農民想要建設網站營銷平臺,困難非常大,而第三方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的出現,正好為農產品的發展創造了營銷的機會。

關鍵詞:農產品 新農人 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

中圖分類號:F32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9(a)-0015-02

1 我國農產品的發展現狀

目前農村銷售網絡體系落后,我國農民種植作物規模小、產品標準不統一、抗御市場風險差,更沒有品牌化和規?;臄U張觀念。要將分散不同地理位置的單個農戶所生產的農產品集齊起來,提供到城市中去,分銷給不同的消費者,必須有一張錯綜復雜的銷售網絡體系。然后我國目前靠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形成供銷系統來進行農產品收購和銷售業務,收購價低、銷售量差,造成農民收入低。農產品信息不對稱,農產品在產銷流通中,很突出的問題是信息不對稱,農民對市場變化把握不準,盲目種植導致產品滯銷,這也影響農民種植的積極性。

農業作為我國基礎產業,探索設計適合我國農產品特點的電子商務模式,充分發揮我國自身優勢,基于區域地理、農產品、新農人、互聯網和電子商務五合一體形成的新商業模式,這不僅對農業生產經營者自身的生存、發展意義重大,而且對未來保持國民經濟穩定發展具有長遠的影響。因此,需要探索一種適合我國國情的農產品發展現狀的電子商務新型模式,這一模式就是“新農人+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模式。

2 “新農人+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模式實質

該模式指具有科學文化知識素質,掌握現電子商務,具備一定網絡營銷能力,以農產品銷售或服務作為主要職業的農業從業人員,他們借助商品或服務交易雙方之外的第三方中介建立網站并且控制交易過程的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發布供求商品或服務信息,利用網站上的交易工具完成詢價、洽談、簽約、交易、支付、配送和售后服務等業務交易,來完成農產品的交易過程。

3 “新農人+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模式主要優勢

3.1 為農產品提供專業的電商人才

傳統交易中,由于農民文化水平與營銷水平低,對新的觀念不愿意接受,限制了農產品在網絡上的營銷。而新農人在思維、眼光、知識技能、能力、閱歷、經歷、理想和追求上都有較大提升,為日益衰落的鄉村中傳統的農產品經營銷售組織注入新的活力。

3.2 為農產品建立新形象和擴大交易市場

在傳統的營銷模式下,由于農產品具有易腐易爛的特點,導致銷售市場狹小、客戶少、廣告成本高、利潤不足。而在“新農人+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模式,由于網絡的快捷方便、全球性交互式作用,新農人利用自身專業知識借助網絡在第三方平臺尋找客戶、開發客戶、增加銷售,使得農產品容易建立新形象。同時在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上,它匯集加工、營銷各類企業的信息,為交易雙方展現了全而廣的網絡市場,打破了傳統市場的區域地理的約束,新農人還可以借助互聯網直接與國外的潛在客戶接觸,尋求新貿易機會。

3.3 為農產品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

在傳統營銷活動當中,營銷的成本過高。在大數據時代下讓信息變得偏平化,在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上,新農人可以通過搜索引擎找到企業想要的相關信息,從而降低了引擎搜索成本和時間;發布農產品信息,信息發布費用低、傳播面廣、信息傳遞及時;進行產品宣傳推廣,推廣比較靈活,可以利用友情鏈接、競價排名、電子郵件來推廣;利用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還可以有效降低企業的其他各項運營成本及支出費用,為農民節約大量資金并提高經濟效益。

3.4 使農產品交易更加安全

由于網絡中人們的交易不是面對面,存在虛擬性的缺點,使得交易雙方在交易過程中會產生不信任、網絡欺詐、網絡犯罪等現象,嚴重制約了網上交易的開展。而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都會對所屬會員企業的身份進行實名制認證,通過銀行、工商局對會員的信息進行核實,這樣使買賣雙方在交易的時候消除了一定安全顧慮,為交易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4 影響“新農人+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發展的瓶頸因素

4.1 農村基礎設施薄弱

目前我國農村的網絡普及率不高,國家在農村網絡設施投入力度不足,農民開展電子商務成本居高不下,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由于信息的閉塞,農民會盲目地種植,加之和市場上渠道商對接不上,造成供銷阻滯。

4.2 支付結算體系不夠成熟和電子商務法律體系不完善

當前在我國結算體系還不夠成熟。一個完善的支付結算體系需要高效率和安全可靠。我國目前存在支付安全及金融監管難等問題,另外,我國農產品大多數是傳統的現金交易,這嚴重影響到電子商務支付的普及和效率。同時我國電子商務領域的法律還不完善,出現信息風險,如信息篡改、信息丟失、信息截獲,其他信息風險如買家、賣家相互抵賴,國家暫無相關法律阻止懲罰此類商業行為。

4.3 物流配送體系不完善

目前物流的供應鏈狹窄仍然是農產品市場一塊短板,制約了農產品的網上營銷?;A設施少,如冷藏設備、保鮮設備非常缺乏,傳統的生鮮農產品依靠采銷模式,使農產品質量和品種拓展的空間受到局限。傳統的農產品流通依靠生產地、批發市場、銷地批發市場、各級分銷商再到終端消費者,存在產銷鏈不暢通,市場定位不準、需求不確定、價格波動對農民種植影響大及運輸存儲損耗率高的特點,導致農產品在流通過程效率不高。

4.4 相應解決的對策

(1)創新“新農人”人才培養模式。建立政府、農業、學校、科研協互助協作機制,采取科學化的運行機制和現代化企業管理,將政府、高校和中職業院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創業創新要素緊密地融合,培養和輸出農業科研人才、農業技術推廣人才、農業銷售人才、農村電商人才等。

(2)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國家合理分配財政支出,加大在鄉村、城鎮、縣城建立電子商務網絡服務體系,完善村鎮服務站點和縣級公共服務中心,為農村提供農產品信息、網上交易、電子商務結算、農產品運輸等全程電子商務服務。

(3)完善支付結算體系建設和電子商務法律體系。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積極與金融機構合作,建設安全、高效、快捷的在線支付平臺,大力推出使用銀行卡、網上銀行等在線支付工具;同時研究風險防范措施,加強業務監督和風險控制;進一步完善資金結算清算體系,推動在線支付業務規范化、標準化。國家在企業身份辨認程序、電子簽名的合法性;企業信息和個人隱私的保護;電子合同的有效性;知識產權和商標權的保護等領域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形成一個完整的法律體系來保護電子商務交易、支付的安全。

(4)發展現代物流體系。完善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靈活運用條碼技術、地理信息系統GIS、全球定位系統GPS、自動化倉庫系統等新技術,實現信息交換庫存,以科學的庫存管理來降低成本。建立高效專業的物流配送中心,科學地優化配送,以快速、低成本的優勢滿足消費者快速收貨的需求;提供形式多樣的消費者服務,為消費者創造更多的價值??茖W地對產品流通加工,使得產品能經得住長時間運輸的考驗,合理包裝能夠提升農產品的商業價值。

參考文獻

[1] 郭艷平,譚瑩.新農人成長的影響因素及政策路徑[J].農業經濟,2016(4):68-69.

[2] 林岳中.新農人需要大平臺[J].農產品市場周刊,2015(23):32-33.

猜你喜歡
農產品
各地農產品滯銷賣難信息(二)
海南省計劃打造千個“三品一標”產品
山東壽光農產品批發市場最新蔬菜
河南省級特色農產品品牌一覽表
山東壽光農產品批發市場最新蔬菜行情
5月上旬重要農產品和農資價格
農業部暫停和取消部分無公害農產品檢測機構資質
農產品爭奇斗艷
農產品競爭力問題的理論性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