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產城融合的常州新型城鎮化建設實踐探討

2016-12-27 08:50屈大磊
現代商貿工業 2016年22期
關鍵詞:產城融合實踐

屈大磊

摘 要:近年來,常州在實施產城融合發展戰略,努力探索新型城鎮化道路的實踐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常州產業結構日趨合理化;城鎮化水平穩步提升,城市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中心城市快速發展,產城融合的城市發展格局初步形成;產業經濟漸成規模,中心鎮專業特色顯現;生態建設成效顯著,城鄉環境明顯提升。

關鍵詞:產城融合;新型城鎮化建設;實踐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 3198.2016.22.014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提出,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推進城鎮化是實現現代化的重大戰略選擇,要求“全面提高城鎮化質量”。常州市作為我國率先發展地區,在推進蘇南現代化示范區建設中,把提升城鎮化發展質量擺在突出位置。常州“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大力實施產城融合發展戰略,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核心,以產城深度融合為導向,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城鄉發展一體化,努力走出一條“以產興城、以城促產、宜居宜業、融合發展”的轉型發展之路。

近年來,常州在實施產城融合發展戰略,努力探索新型城鎮化道路的實踐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1 產業結構日趨合理化,為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了保障

產城融合是指產業與城市融合發展,以城市作為產業發展的空間和載體,以產業發展作為城市發展的支撐和保障,實現產、城、人之間有活力的持續向上發展。產城融合和新型城鎮化建設必須要有產業發展作為支撐和保障,而合理的產業結構則是產業發展的基礎和前提。

從表1看出,2004年常州GDP為1102.19億元,2014年的GDP為4901.87億元,是2004年的4.45倍,近十年GDP增長了3.45倍;按可比價格計算,GDP年均增長率為13.2%。從三次產業的GDP比重結構來看,除個別年份外,常州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比重處于不斷下降的態勢,分別下降了2.1%和10.92%;而第三產業的比重一直不斷增加,十年間增加了13.02%,2014年第三產業的比重達到了48.05%,和第二產業的比重比較接近(根據《2015年常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5年,常州第三產業的GDP比重達到49.5%,首次超過第二產業,經濟結構實現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新格局轉變)。常州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和優化,極大地提高了其綜合經濟實力,有力地促進了地區經濟的迅速發展,為實施產城融合和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經濟保障。

2 城鎮化水平穩步提升,城市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2014年底,常州市常住人口中城鎮人口為322.6萬人,城鎮化率達到68.7%,比2004年底的城鎮化率提高了9.4%,十年間城鎮人口增長了115.85萬人。2014年,常州全市城區建成區面積達到253.86平方公里,比2005年的134.83平方公里增加了88.28%。

在人口城鎮化提高的同時,常州城市基礎設施不斷得到完善。從2005以來,常州建成城市高架路以及青洋路、中吳大道、飛龍路等一批連接南北、東西的城市通道;西繞城高速公路、龍江路高架南延、青洋路高架北延工程建成通車,完成晉陵南路、麗華南路等一批城市道路優化提升工程;寧杭、錫宜、寧常、揚溧、常溧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完成金武路改造、延政路西延新建工程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常州機場改擴建工程、京杭運河改線工程、錄安洲碼頭一期工程;京滬高鐵常州北站建成運營;軌道交通1號線工程開工建設。常州城市內外通達更加便捷,港口服務能力提升,長江及內河港口吞吐量接近億噸。與此同時,常州市城市設施也在不斷完善(見表2)。

3 中心城市快速發展,產城融合的城市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2014年年底,常州市區建成區面積達到203.8平方公里,比2004年年底的98.5平方公里增加了106.9%;2014年年底,常州市區人口達到337.8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46.86萬人,市區人口城鎮化率為73.07%。

2015年,金壇市撤市設區,常州市區面積由1861.96平方公里增加到2837.63平方公里,市區面積占全市總面積的比重由42.6%增加到64.9%;按照2014年年底的數據計算,市區常住人口達到393.6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達到279.24萬人,城鎮化率為70.9%。;市區所創造的地區生產總值占全市的比重為86%。中心城市的快速發展,成為帶動地區經濟增長的主要平臺。

常州中心城市和城鎮化建設進度加快,初步形成了“一中心四片區”產城融合的城市發展格局,“一中心”是指城市中心區,“四片區”是指常金統籌核心片區、西南門戶片區、東部片區、沿江片區?!耙恢行乃钠瑓^”的城市發展格局有利于在提升常州城市中心區綜合服務功能的基礎上,推進各片區產城要素的整合與重構,有利于實現空間結構協調、產業活力強勁、城市品質高端、服務功能完備、市民安居樂業,人、產、城在空間分布上將更加合理均衡。

4 產業經濟漸成規模,中心鎮專業特色日益顯現

近年來,常州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目前,“十大產業鏈”(軌道交通、汽車及零部件、農機和工程機械、太陽能光伏、碳材料、新醫藥、新光源、通用航空、智能電網、智能數控和機器人)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到33.3%,汽車、航空、碳材料等產業鏈實現重大突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到43.5%左右。重大項目引進取得突破性進展,金壇區的中航鋰電池、眾泰汽車整車項目、藍色星球化工新材料;武進區的北汽新能源汽車、瑞聲射頻金屬結構模組、斯太爾多缸柴油發動機、今創軌道交通;新北區的東風汽車整車項目、健亞胰島素項目、北京通用航空制造和營運服務中心、北汽集團常州產業基地、新陽化工新材料;鐘樓區的中興能源云計算華東基地、百度大數據產業園;溧陽市的永冠能源新材料、波士頓鋰電池二期等一批重大項目簽約落戶。

從鎮域經濟來看,自2000年以來,經過多輪調整,常州市建制鎮個數不斷減少,由2000年的70個減少到2014年的37個建制鎮,和2000年相比減少了33個。在建制鎮數量減少的同時,鎮域經濟規模不斷發展壯大,2014年鎮域實現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010.59億元,是2006年3.22倍,年均增長率為15.7%。

常州市積極引導支持中心鎮重點項目建設,以項目為抓手加快促進中心鎮的城鎮功能和形態率先發展;全面啟動市級重點中心鎮擴權強鎮工作,加大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市、鎮體制機制創新力度。目前已形成鄒區燈具、橫林地板、嘉澤花木園藝、湖塘織造、洛陽電機、湟里機械、禮嘉農機等20多個以鎮為主的特色產業集群,中心鎮專業特色日益顯現。

5 生態建設成效顯著,城鄉環境明顯提升

常州重視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工程,全面推進生態源保護、郊野公園、城鎮公園、生態細胞、生態廊道、生態綠道等六大工程建設,丁塘河濕地公園、高鐵生態公園、新龍生態林一期等公園建成開放,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3.2平方米;推進太湖治水和城區清水工程,太湖治水取得明顯成效,近十年完成300多條主要河道的環境綜合整治,河道生態功能較大改善;積極實施藍天工程,重點加強企業廢氣整治、“禁燃區”建設,成為國家綠色低碳循環交通示范市,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標準的天數比例達到63.8%。近年來,常州循環經濟發展提速。常州高新區等園區循環化改造全面開展,鐘樓經濟開發區、常州高新區、武進高新區、武進經發區建成國家級生態工業示范園區,成為國家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城市。

通過生態建設和環境治理,常州生態建設卓有成效,城鄉環境明顯提升。常州市先后獲得國家園林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生態市、中國人居環境獎等榮譽稱號。

6 結語

近年來,常州在基于產城融合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實踐中,其產業結構日趨合理化;城鎮化水平穩步提升,城市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中心城市快速發展,“一中心四片區”產城融合的城市發展格局初步形成;產業經濟漸成規模,中心鎮專業特色顯現;生態建設成效顯著,城鄉環境明顯提升。

截止到2016年8月,包含常州在內的江蘇省7市的城市總體規劃已獲得國務院的批復,區域協作成眾目關注的焦點,“統籌推進蘇錫常都市圈建設”再次被提及。蘇、錫、常三市強強聯手,綜合實力將進一步增強。這對常州新型城鎮化建設來說,將是一個更大的發展機遇。

參考文獻

[1]閻立.努力探索具有常州特色的新型城鎮化道路[J].江南論壇,2014,(1).

[2]戎一翎,單軍鋒,王宗記等.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小城鎮發展初探——以江蘇省常州市區為例[J].小城鎮建設,2013,(11).

[3]錢存林.產城融合:揚州城鎮化的基石[J].揚州職業大學學報,2014,(9).

[4]常州發改委.常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EB/OL].常州發改委網站,2016 6 8.

[4]常州發改委.常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N].常州日報,2011,(3).

猜你喜歡
產城融合實踐
長江經濟帶城鎮化質量怎么樣
國內各大城市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對比研究
以濰坊濱海區為例推進產城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的思考與建議
語文教學要在不斷的反思中成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