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時代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建設問題探論

2016-12-27 17:29楊晶陶富源
理論導刊 2016年12期
關鍵詞:政治社會化網絡傳播文化軟實力

楊晶+陶富源

摘要:互聯網的普及成為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機遇,它推動了我國國民素質的提高,提升了國民的認知水平和文化水平,同時也深刻影響著我國的主流意識形態建設?;ヂ摼W在實質上有助于“倒逼”政治社會化的發展,將主流意識形態內化為社會成員的政治情感和價值觀念,外化為社會成員的政治態度和政治行為。堅持網絡傳播時代的政治社會化規律,有助于加強主流意識形態的建設。

關鍵詞:網絡傳播;政治社會化;主流意識形態建設;話語權;文化軟實力

中圖分類號:D6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7408(2016)12-0033-04

政治社會化在本質上離不開意識形態的傳播,同時,它也是意識形態得以延續的途徑和方式。意識形態作為特定階級的價值體系,它被人們接收、理解、實踐的過程就是政治社會化的過程。主流意識形態建設問題本質上是實踐性的問題,它在網絡時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一、網絡傳播的意識形態性

大眾媒介在傳統意義上被稱為“大眾”的,僅僅是從受眾的廣泛性角度而言的,從傳者角度看,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往往受統治階級或社會集團的控制,表明其傳播主體往往是“小眾”的。阿多諾在《意識形態》一文中指認統治階級對群眾思想的影響時說道:“這一直是由文化工業——電影院、劇場、畫刊、無線電、電視、各種文學形式、暢銷書和暢銷唱片……加以實現的?!盵1]在這里,阿多諾所提到的媒介形式皆為傳統媒介。正因為傳統媒介的管理機制較為官僚化,媒介的意識形態較為集中地表現為主流意識形態。

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指出:“統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時代都是占統治地位的思想?!盵2]任何社會都存在著主流意識形態和多種非主流意識形態,統治階級的思想體系構成了主流意識形態,而統治階級之所以成為統治階級,并不是簡單的“成王敗寇”機制,而是由現實的社會經濟基礎確立的。因而,主流意識形態是由現實社會經濟基礎所決定,為鞏固建立于這一經濟基礎之上的社會政治制度和維護統治階級根本利益服務的思想體系。[3]

主流意識形態的目的在于構建社會絕大多數成員能夠普遍認可的價值觀和思想體系,發揮其引導和調控等功能,協調人們的利益關系和具體行為,確保經濟社會的穩定與政治文化的和諧發展。而主流意識形態要廣為人知并深入人心,就必須依靠相應的政治社會化機制,其中大眾傳播是極為重要的渠道。大眾傳播關于傳播技巧、傳播手段、傳播機制以及傳播效果的研究及其成果,對于民眾接受主流意識形態產生了積極影響和重要作用?,F代社會,大眾傳播視角下的主流意識形態建設擺脫了過去“宣傳”和“灌輸”的強制成分,十分強調民眾在互動交往中實現價值觀念的接收和理解。

雖然,主流意識形態反映了客觀的社會經濟基礎,但是這種反映畢竟是間接的、長期的,而非直接的、即時的。比之于意識形態,政治文化是比較活躍的,它往往能夠較快地反映社會經濟基礎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民意。民意和意識形態之間沖突的產生,表明意識形態存在滯后于社會經濟基礎的可能性。

在傳統大眾媒介時代,傳媒扮演著權威角色,它們是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載體,同時它們的互動性較差,信息互動機制的不足制約了多元意識形態的啟蒙。代表統治階級利益的政府機構或財閥集團掌控著媒介的信息發布權,大部分的信息都經由這些機構的選擇和過濾,都體現了統治階級的利益,即便是娛樂信息,也是在統治階級的治理框架內被賦予特定的符號意義。人們在媒介框定的政治意識和政治規范中實現自己的價值和自由。

互聯網的出現改變了主流意識形態的地位。在傳播方式上,網絡媒介打破了傳統的“點對點”和“一點對多點”的傳播模式,其“多點對多點”的交流模式實現了多樣化的自由交流方式。多元意識形態可以通過網絡媒介的多個節點、多條途徑在人群和組織之間進行傳播和滲透,主流意識的地位受到挑戰。與此同時,網絡的交流平臺激發網民思想交鋒,發展出新意識形態和思想觀念。

互聯網實質上有助于“倒逼”政治社會化的發展。在互聯網時代,媒介自由得到賦權,人們在網絡空間中形成輿論質疑主流意識形態時,更多地實際上是質疑統治階級的不作為。民眾對于主流意識形態的認知是相當感性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滿足程度是其評價一種意識形態正確與否的標準。因此,主流意識形態的政治社會化就變得異常艱巨。政治社會化的成功與否根本上取決于政治發展的狀態。與此同時,就政治社會化本身而言,要順應“互聯網思維”和新興媒體的發展規律開展工作。政治社會化在互聯網時代必須一改以往的“灌輸”意識,堅持喜聞樂見的傳播形式要求,并結合時代特點和互聯網感知形式,提高主流意識形態的感召力、向心力和吸引力,讓民眾心悅誠服地踐行主流意識形態。

“意識形態終結論”在網絡媒介的“復活”是必須警惕的?!耙庾R形態終結論”興起于二十世紀五六十年的西方社會,互聯網時代又逐漸復蘇。意識形態終結論的主旨是理性至上時代的普適價值衰落,地區性的多元化價值興起。實際上,意識形態終結論所倡導的多元化價值歸根結底還是一種意識形態,因此不難理解,這種論調并不能夠否定意識形態存在的必要性,它“終結”的只是主流意識形態在某一社會中的主導地位,目的在于強化意識形態的多元化。意識形態是社會群體的組織化、利益化和體系化認知,這在本體論上是無法否定,而其關于主流意識形態地位的否定的確具有危險性。

網絡媒介實現了信息環境的開放、自由、平等,令人產生消解權威、蔑視權威的錯覺和遐想在所難免。問題是,信息環境和社會現實環境的關系如何?信息環境的自由平等是否等同于社會現實環境的自由平等?實際上,網絡媒介的開放性是以TCP/IP協議為基準的,網絡的運營是無法脫離社會權力自行開展的。網絡時代對主流意識形態的消解,只是水中望月的幻象,一顆現實的小石子就足以激起波浪、徹底粉碎。

在新一輪全球化浪潮中,世界范圍的意識形態交鋒和斗爭趨于擴大化和復雜化,網絡時代深化了全球化,也帶動意識形態的復雜性和激烈性。這足以警示我們:網絡時代民眾感知方式也是必須警惕的。民眾評判意識形態的標準是簡單而實在的,但是也容易陷入簡單化和虛無化。在互聯網時代,感知形式的碎片化、即時化、淺表化消解著主流意識形態的崇高性。新時期,主流意識形態的內容需要順應互聯網思維,發展互聯網時代的階級利益分析方法及其利益認知能力,引導民眾正確理解現實與理想、長遠與短期等社會歷史辯證法,正確理解社會經濟基礎和社會發展承受能力才是評價主流意識形態合法性的基石。

二、網絡時代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建設的要求與內容

意識形態是特定階級的意識形態,由于每個國家的社會制度、歷史路徑和傳統文化存在差異,因此,各個國家的主流意識形態也各有不同。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并把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因此,我國的主流意識形態即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作為我國主流意識形態,既是中國近現代歷史進程的必然選擇,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的邏輯發展結果。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它與歷史上諸多現代意識形態一樣,以民主、自由、平等為理想,但是它又與其他現代意識形態不一樣,它立足現實,從實踐出發,使勞動人民的解放第一次具有了實踐意義,展現了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的現實可能性。馬克思主義是指導中國實踐的理論,它指引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排除萬難取得了中國革命的勝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的偉大成就。從中國實踐來講,馬克思主義將社會發展的承載能力與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統一起來,將理論的科學性與中國現實的實踐性統一起來,它是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實理論支柱和強大精神動力。

1.網絡時代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建設的要求。首先,主流意識形態建設必須明確其指導地位。由于國家的整套政權組織和機構是在主流意識形態指導下建立起來的,因此主流意識形態只能是一元的,不可能是多元的。馬克思主義是人類諸多現代意識形態的一種,它蘊含了人類自由平等民族的價值取向,同時又以科學的方法論來貫徹這一價值取向,避免人類的自我解放陷入空想和虛妄。新中國主流意識形態建設的基本經驗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方向,堅持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及時代特征相結合。其次,主流意識形態建設必須明確其現實立足點。意識形態發揮作用是有條件的,它雖然可以以輿論、思想和理論的形式對人們的實踐產生先導作用,但它以現實的生產力、生產關系以及社會經濟基礎為現實依托??茖W的意識形態是辯證的、唯物的,它能夠以前進性和曲折性、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統一性具體考察人類解放的路徑,是無產階級實現自我解放的科學認知工具。意識形態的科學性是理論的科學性,科學認知的工具依然要接受人民群眾實踐的檢驗。在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并統籌兼顧各方面的建設,以偉大的社會實踐維護主流意識形態的科學性與權威性。

2.網絡時代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建設的內容。網絡時代,無疆界的電子空間在全球范圍內鋪設,敵對勢力通過因特網實施侵入具有成本低、隱秘性強等新特征,信息發布的主體多元化、信息把關能力的技術化以及信息傳播范圍的擴散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政黨和政府對主流意識形態的領導權。因此,主流意識形態的陣地建設和話語建設成為當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建設方面的主要內容。

陣地建設的核心在于,運用互聯網思維強化網絡思想文化安全建設,構筑堅實的思想文化陣地?;ヂ摼W時代,大眾媒介在傳播技術、媒體格局和輿論生態等方面發生了嶄新的變化,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要尊重新聞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的傳播規律,打造先進的宣傳隊伍,加強意識形態的引導和管理,提高文化軟實力,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人民群眾團結奮斗的共同理想。

陣地建設就是建造互聯網時代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陣地。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即是指運用通俗易懂、明白曉暢的語言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進行宣傳教育,便于廣大人民群眾的理解和掌握。[4]這與大眾傳播之間有著內在共同點。從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與網絡媒介大眾化之間的聯系出發,利用網絡媒體建設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體系是行之有效的新思路。一方面,網絡時代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要在形式上突出通俗化與生活化的特色。在形式上加強主流意識形態建設是目前最有成效的舉措。例如,主流媒體利用網絡新聞頁面的編輯特色開設各類宣傳意識形態的網站,在風格上以親民、活潑的形式受到網民的關注與好評。再例如,互聯網的感知方式在“通俗易懂、明白曉暢的語言”方面具有獨特優勢,除去網絡語言的負偏離現象,以鮮活的語言增強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趣味性、新穎性和吸引力也是符合指導借鑒等等。另一方面,網絡時代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要在內容上提升認知方式和轉化方式。發揮互聯網思維,在內容上提高馬克思主義的易接受性,依然是主流意識形態建設上尚未獲得重大突破的難題,主要的問題在于思路上的封閉。除了網上講座、網上論壇、在線答疑等方式,似乎鮮有更多的突破點。實際上,這些形式依然是網絡遠程教育的思維模式,人們利用網絡進行學習的熱情并沒有想象的那么高漲。在這一點上,國外相關經驗值得借鑒以開拓思路。在YouTube上有一檔非?;鸬脑诰€視頻,名為“8-BIT哲學”。這檔視頻用紅極一時的任天堂電子游戲的形式,簡明扼要地講解哲學大牛們的經典概念。其中有一集“What is Marxism? (Karl Marx + Super Mario Bros)”,是用中國青少年十分熟悉的“超級瑪麗奧”游戲來介紹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和階級沖突理論。[5]

從世界歷史發展的趨勢來看,誰能主導國際話語權,誰就占領了文化軟實力和道德的制高點。如何構建具有世界眼光、時代特征、中國特色的意識形態話語成為主流意識形態建設掌握主動權的關鍵,這在互聯網時代尤其是一個無法回避、必須面對的問題。要看到,互聯網的全球性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影響力提供了可能,但是問題在于,沒有競爭力和吸引力的事物是不會自行獲得影響力的?;ヂ摼W時代,大眾媒介技術的變遷引發了受眾感知信息方式的變化,中國好故事、中國好聲音必須運用好新時代的新范疇、新概念、新范疇,才能獲得實際的傳播效果。

話語建設就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構筑文化的領導權和話語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主流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是主流意識形態建設的基本內容。從話語層面來看,核心價值觀的“核心”二字具有兩層重要含義:

其一,“核心”區別于“普適”。普世價值或普適價值(universalvalues)思潮是21世紀以來新的意識形態爭論。它主張人類價值觀念的共性,否定不同社會制度下的意識形態差異性。這種意識形態極具欺騙性和迷惑性,它通過宣揚認識論和人性論上的價值共識,來混淆政治意義上和價值論意義上的價值特性。事實上,每個國家、民族和社會的歷史發展都具有階段性,因此不能抽象地討論價值的共性,而要結合具體的歷史發展階段討論價值的內涵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所主張的“共同理想”即是強調人類社會發展中價值追求的共識,但是其作為理想具有最高性。價值反映的是客體對主體的滿足程度,這種程度是具體的、歷史的、有條件的。

核心價值觀在話語上堅決反對普世價值的主張?!度嗣袢請蟆饭?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翌日,香港《大公報》曾撰文指出:“官方將西方普世價值中的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重要理念都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中共傳統意識形態的一次大膽突破?!盵6]其后,我們黨明確提出“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充分肯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練于自己獨特的歷史資源,顯然,字面上的“同語”并不意味著“同義”,它在本質上與西方價值觀有著重大區別。

其二,“核心”是關于意識形態體系的凝練。核心價值觀是對主流意識形態的一種歷史凝練和話語整合。改革開放后的現代中國,經濟體制發生深刻變革,社會結構發生深刻變動,物質利益的多元化導致精神紐帶的弱化。這種弱化導致非主流意識形態或反動意識形態的趁虛而入。社會不平等的現象以及網絡傳播的碎片化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固化了精神領域的裂痕。官方的嚴肅話語在網絡時代顯得格格不入,由于現實與話語的裂痕短期內無法彌合,官方話語的權威性也日益遭到質疑,甚至在互聯網上受到后現代主義的“解構”式調侃,遭到 “惡搞”和“山寨”的娛樂化嘲弄。

互聯網時代,主流意識形態要想掌握領導權就必須實現話語的整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不是通過全民背誦來入耳入心的,而是要透過話語整合來奠定其話語基礎。一方面,官方話語要進入現代語境,不能以科學性自居摒棄話語的普及化。嚴謹是科學性的保證,但是這僅僅是針對學術和官方內部而言的,對于廣大群眾依然要用通俗的語言普及科學性?;ヂ摼W時代,黨報黨媒從不否定網絡語言的使用,“給力” “高大上”等網絡詞匯頻頻出現在官方話語中,以平實、幽默的方式增強官方話語的可接受性。另一方面,話語整合要從規范網絡時代大眾化話語入手。話語的整合主張語言的時代化和生動化,但是反對網絡語言的負偏離現象。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于2014年12月發布了《關于廣播電視節目和廣告中規范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通知》,反對隨意篡改、亂用成語,仿照成語而生造詞語、充斥語病的網絡語言。這一舉動表明了語言規范的底線,明確了話語整合的界限。規范網絡話語不代表禁錮思想,尊重網絡話語不代表毫無底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要充分尊重時代話語的特征,同時也要堅守科學規律的底線,這是網絡時代主流意識形態建設的基本要求。

三、堅持網絡傳播政治社會化規律,加強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建設

主流意識形態的建設可以通過政治社會化,將主流意識形態內化為社會成員的政治情感和價值觀念,外化為社會成員的政治態度和政治行為。主流意識形態在核心內容上具有穩定性,但是在一些形式和非核心內容上則要順應客觀現實的發展而做出相應的調整,才能適應新環境下的傳播實踐。因此,探討掌握和堅持網絡傳播時代的政治社會化規律有助于加強主流意識形態的建設。

1.倡導通俗易懂和生動活潑,提高傳播效果。網絡時代政治社會化的難度和風險是不斷增長的,緣由在于人們的認知形式、思維方式建立在具象基礎上,邏輯推理能力與自覺判斷越來越緊密,這就意味著“有圖有真相”成為人們判斷事物的重要依據。抽象的意識形態在具象時代面臨著巨大挑戰。

馬克思恩格斯指出,大眾傳播的發展實現了“時間消滅空間”,傳播的時效性大大提高。實際上,“時間消滅空間”不僅帶來的是傳播問題,而且帶來了理想與現實的“落差”問題。網絡媒介大大壓縮了世界的時間和空間,發達國家的“先發展優勢”鮮活的、無可爭議的、直觀的呈現在我國人民面前,這使得我國人民的社會期望值大大提高。因此,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不應該回避網絡時代、全球化時代的實際問題,更不能夠在話語上脫開問題繼續“獨白”,而要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和我國改革發展實際出發,揭示具象問題背后深層次的理論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指出,一種價值觀要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融入社會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8]在闡述的方式上要順應互聯網思維,以具象的方式,將深層次的理論問題用通俗易通、鮮活的方式呈現,以簡明的形式為人民群眾所掌握,進而轉變成為人民群眾生動的實踐。

與此同時,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要明確通俗不等于庸俗,簡明不等于簡單,形象化不等于形式化。主流意識形態一味地順應群眾的需要,而不尊重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就會產生錯位?!跋猜剺芬姷男问健笔邱R克思主義政治社會化所主張的,形式的改變不是否定內容,而是要更好地傳播內容。主流意識形態在網絡時代放下身段、主動出擊,最終目的在于提高大眾對于主流意識形態的接受程度。

2.尊重文化多樣性,樹立主流意識形態的權威性。社會的發展過程中,基于人們的實踐水平、文化傳統、地域特點的區別,文化呈現出多元化的形態。因此,一個社會當中,政治文化必然會呈現為政治主文化與政治亞文化的區分。政治社會化承認政治文化一元化與文化多樣化的并存性,這對于主流意識形態建設而言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秉h的主流意識形態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的同時,也同樣注重政治文化的多樣性。在我國,作為主流意識形態的馬克思主義真正反映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解答了人們在精神領域的困惑。同時,政治亞文化的興起與形成也表明了人民群眾的價值觀念和認同機制,在某種程度上是對人民群眾新鮮經驗的反映??梢哉f,并不是所有的政治亞文化都是以與主流意識形態相對的面目出現的,有部分政治亞文化與主流意識形態之間存在同質性和協調性。主流意識形態應該正視自身與政治亞文化之間的關聯。恩格斯說:“因為我們的對手說黑的,我就說白的——這純粹是服從對手的規則,這是一種幼稚的政策?!盵9]意識形態的主流地位并不是依靠單純的斗爭而實現的,也不是通過非黑即白的標簽式判定而確立的。主流意識形態應該“揚長”以彰顯理論自信,“揚長”除了自身既有的優越性之外,還應該包括自身的包容性。最大限度地包容與整合政治亞文化中的合理的、科學的成分,就是在主流意識形態領域貫徹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主流意識形態的權威性是不容置疑的,誠如恩格斯所說的,權威是組織國家政權和社會管理的歷史產物,它在階級社會階段繼續發揮應有的歷史功能。但是,主流意識形態的權威性包含了其包容性,其生命力是在兼容并蓄、對立統一中源源不斷產生的。誠如有學者所指出的那樣,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的民主平等價值觀對于資產階級思想家的民主和平等觀不是“照著講”,而是“接著講”。[10]必須承認,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源于對資產階級意識形態中優秀成分的揚棄,這種揚棄過程中就包含著意識形態的引領、借鑒、包容與發展。馬克思主義創始人對待其他異質性意識形態的態度和方法是有益于我們今天在處理政治文化一元和多元時借鑒的。

3.以引導人民幸福與社會進步為宗旨目標。人民群眾本身會自發地產生群體意識,這種群體意識與主流意識形態之間未必是完全一致的。不一致的原因在于歷史發展的張力:其一,群眾對于歷史發展規律和社會發展趨勢的理解可能是不系統和不全面的;其二,群眾的群體意識主要依托于最迫切和最緊要的利益。主流意識形態要彌合群眾迫切利益和社會發展長遠利益之間的矛盾,就必須通過政治社會化塑造現代化的政治人。

人民群眾愿意接受主流意識形態的動機非常簡單,那就是主流意識形態所承諾和主張的美好生活與現實之間的差距越小,群眾就越容易理解和信服主流意識形態。例如,黨內腐敗或不作為會引發人民群眾的質疑,動搖自己的根基,首先表現在意識形態領域。黨的建設中絕不能回避自身的問題以及潛在的危險,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胡錦濤用“致命傷害”“亡黨亡國”來警示腐敗問題的潛在危險。習近平在黨的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腐敗問題越演越烈,最終必然會亡黨亡國?!贝蜩F還需自身硬,可以說,主流意識形態建設既是理論建設,又是現實實踐。主流意識形態的政治社會化應該在“化”字上做好文章、下足功夫。網絡時代,群眾意識領域發生了劇烈變化,這些意識變化看似多元、未必堅守,看似睿智、未必深刻,這就要求主流意識形態的建設要順應互聯網發展的特點與要求,填補由于虛擬空間發展而引起的人的精神領域的空白。

政治社會化的目的是塑造合格的政治人,以現代意識形態為基本內容的政治社會化所塑造的政治人應當是全面發展的人。當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所要鼓舞和激勵的人是社會主義制度下具有責任意識、擔當意識、奉獻意識、大局意識的政治人,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具有競爭意識、自強意識、平等意識、敬業意識的人,因此主流意識形態建設要注重激發人民群眾創造幸福生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參考文獻:

[1][德]霍克海默,阿多諾.啟蒙的辯證法[M].洪佩郁,譯.重慶:重慶出版社,1993∶150.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98.

[3]孟浩明.我國社會轉型期主流意識形態建設問題[J].科學社會主義,2005,(4).

[4]韋文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與網絡傳播關系研究[J].人民論壇,2013,(9).

[5]在“超級瑪麗奧”中聊馬克思:古老知識的互聯網學法[EB/OL].澎湃新聞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95012.

[6]中共加強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納入普世價值[N].大公報,2014-02-13.

[7]習近平新年為人民點贊 被贊務實接地氣有人情味[EB/OL].中國新聞網http://cpcpeoplecomcn/n/2015/0102/c64387-26312840html.

[8]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N].人民日報,2014-02-26(1).

[9]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M].人民出版社,1971∶437.

[10]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時代問題的價值闡釋[EB/OL].求是理論網http://sdxjwdzwwwcom/szyw/ztps/201406/t20140627_9634891htm.

【責任編輯:閆生金】

猜你喜歡
政治社會化網絡傳播文化軟實力
對晚清儒學政治社會化危機的概論及思考
從《大魚海棠》看中國動畫與新媒體的關系
人文城市應成為新型城鎮化的發展目標
文化軟實力發展與我國意識形態安全
文化軟實力視角下的標識語翻譯規范化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的當代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