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研究

2016-12-27 10:32崔艷芳
現代商貿工業 2016年22期
關鍵詞:服務體系供給中心

崔艷芳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加強經濟建設,隨著物質文明發展,人民和社會對文化的迫切需求對公共文化服務提出了新要求。無論是精神層面還是物質層面都蘊藏著文化的氣息,怎樣才能高效率的滿足人們對文化的需求,現實情況下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者、生產者和使用者存在怎樣的關系。目前,我國公共文化服務仍存在諸多問題,為此,將運用多中心理論的角度來探討我國的公共文化服務的現實困境及出路。

關鍵詞:多中心治理;公共文化服務

中圖分類號:D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 3198.2016.22.059

目前學術界對“公共文化服務”的定義存在著極大的爭議,爭議最大的便是公共文化服務的一個關鍵點“公共性”。由于公共服務的特性,政府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主要提供者,公共文化服務政策的主要執行者,因而企業和私人組織無法在公共文化服務中占據更多地位。但是企業和私人組織是市場活力因素的代表,有著較大的生產能力與市場競爭能力,在某些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及某些具體文化物品和服務的供給中具備政府沒有的專業性和高效性。在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中,政府與市場供給的關系常常是管制與被管制的關系,而政府與市場正確的理解應該是一種以公共利益為核心的合作伙伴關系。公共文化服務是以提高公民的文化需求為目的,通過政府和準公共組織制定相關規定和法律并提供相應的基本活動設施。因此,公共文化服務具有的文化性、公益性、社會性、非營利性等特點。本篇文章就以公共文化服務的特點入手,考慮目前政府在公共文化提供中的角色定位效率分析,結合多中心治理理論探求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新建設。

1 我國公共文化服務的現狀

1.1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內容

公共文化是在一定精神價值、政治意識形態下向社會廣大人民群眾提供的非競爭性非排他性的設施和服務,例如,圖書館、博物館?,F代公共文化服務是現代公共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判斷一種服務是否屬于公共服務,其核心在于公共文化服務的提供者和使用者的權益。由于公共服務的特性,政府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主要提供者,公共文化服務政策的主要執行者,因而企業和私人組織無法在公共文化服務中占據更多地位。但是企業和私人組織是市場活力因素的代表,有著較大的生產能力與市場競爭能力,在某些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及某些具體文化物品和服務的供給中具備政府沒有的專業性和高效性。公共文化服務不能單單歸結為純粹公益性物品和服務,其屬性上的多樣性也成為其供給和生產方面的多種可能性選擇的前提。

1.2 我國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務中的作用

在傳統計劃經濟的影響下,政府承擔著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的主要角色。政府在政策方面支持公共文化物品和服務的供給,同時也投入相當一部分財力加大對公共文化服務的發展。在公共文化的硬件設施建設方面,基本適應當下人民對文化服務的需求,但隨著經濟建設的不斷加快,人民的生活質量的提高,對公共文化服務的軟件服務方面產生了更高的需求,造成了政府提供與公眾所需的公共文化之間存在差異。

2 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困境和存在問題

2.1 供給困境

一直以來政府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主要供給者,在供給的過程中同事扮演了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的生產者和安排者。但是,由于政府的規模和權力過大對人民的生活干預過大,造成人民缺失了主體自由意志的選擇權,政府的權力過大損害的補給是個人的自由,以哲學的角度來說,如果社會失去對政府的信任,就會帶來極大的危害。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人民對于文化和公共文化服務有了更高的要求。人民應擁有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務的選擇權,他們應該被賦予確認和滿足共同需求的權力,減少對搞搞在上的政府的依賴,更多依靠家庭、鄰里、教會、種族、和資源團體,從而樹立社區感。

2.2 單中心體制

單中心體制是形成我國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困境的根本原因。單中心體制也就是集權制或分權制。集權制是指權力高度集中的中央政府作為公共文化產品的主要供給者;分權制則是中央政府下放權力到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便成為公共產品供給的主要提供者。有學者認為,分權制在形式上是下放了權力,放松了集權制,卻沒有在真正意義上的權力分配,權力依然留在政府的手里,無法避免壟斷現象的發生。中央政府作為權力的中心,無論是集權制還是分權制都無法使制度的運行更加高效。中央政府作為單一和占據主導地位的供給主體,當政府財力收到其他因素影響時,便無法再公共文化上有足夠的投入,影響到公共文化產品的供給質量。

在自上而下的單中心供給模式中,提供什么樣的公共文化產品,往往由政府掌控,公民的訴求難以得到實現,供需之間無法契合,供給的錯位使得政府給的并不一定是百姓需要的,信息不對稱導致公共文化產品與服務不僅出現結構性的過剩,同時也會出現結構性的短缺。

3 走出困境的合理選擇:構建多中心治理體制

3.1 多中心治理理論基礎

奧氏的多中心治理理論為上世紀90年代初期已降治理思潮提供了重要思想淵源,并構成其核心內涵。其治理思想為群眾提供了一種理想的治理方式,鼓勵社群積極參與公共服務的生產和管理,而不是被動的等待權威部門的賞賜。治理是指政治管理的過程,它包括政治權威的規范基礎,處理政治事務的方式和對公共資源的管理。本文理解的“多中心”治理理論,便是構建政府、市場、公民新結構的紐帶提倡政府將權力下放到社會、人民,注入市場的新鮮活力,與此同時政府的權力也相對弱化,相反此舉可以大大增加在公共文化建設中公民的參與感,培育和提升公共的自助管理能力。

更深入理解多中心治理,先要了解到“多中心”一詞的含義。公共文化服務這項活動中有三個重要的角色,產品或服務的生產者,其次是產品和服務的安排者,最后是產品和服務的消費者。明確區分好三者關系之后,“多中心”指公共文化產品或服務中生產者的多元化關系,亦指多個供給主體。在保服務和產品公共性的前提下,通過多方的參與者高效率的提供性質相似、特性相近的物品,打破以往政府壟斷的現象,建立一種積極的競爭機制。在各個生產主體競爭的過程中,不僅可以篩選留下最具優的供應商,各個競爭者之間通過競爭進行自我約束,提高了產業質量也增強了社會與政府之間的回應性,并且公民可以根據自我的意愿進行自主選擇。

3.2 多中心供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公共文化服務也是一種公共物品,多中心治理理論為多中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供了理論范式。多中心治理理論的內涵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內容兩者之間存在著高度的契合性。

3.2.1 強調政府是唯一的最主要的責任主體

多中心治理理論強調政府的責任意識。政府是國家政治意識形態表達的主要媒介,公共文化服務關系著政治意識形態的構建,維護國家穩定和文化的安全。因為公共文化物品和服務在為社會提供教育、娛樂和文化傳承的同時,也常常傳遞著特定的價值觀和政治意識,引導人們對正確價值觀的樹立和對國家政策的認同,毫無疑問政府作為唯一的責任主體,是任何組織或者是市場上的任何企業都無法代替的。

3.2.2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目標追求多元化

多中心治理的根本是治理主體多元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目標也是追求多中心模式下一加一大于二的產出效果。是多個主體共同合作,各盡其能,提供多中心的文化產品與服務的供給決策機制,多渠道的資金投入機制等。

3.2.3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內容多元化

多中心理論提供了一個多元化的意識,從主體、內容和供給方式上共同建立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在快速發展的當今社會,結合了多方了力量產出更高的效能,例如企業、非營利組織、社會組織及個人等。這不同于計劃體制時代單一的供給主體,信息封閉,生產消耗大,政府員工精神懈怠散等。

3.3 多中心治理解決問題的途徑

3.3.1 供給主體的多元化

公共服務供給主體的多元化?!罢⒉皇俏ㄒ坏奶峁┱摺?,而且“公共部門所提供的許多服務基本上具有市場的特質”,這說明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主體不再是政府主導,也可以由第三部門參與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或物品,供給的主體包括公共機構、私人機構等等。合理選擇政府、市場、和第三部門來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產品,可以升級更新以往的基礎設施水平,以適應人口的增長,滿足更為嚴格的規制要求以及吸引投資有利于發展。

3.3.2 服務方式的多元化

多樣化的公私合作方式包括有服務的外包,與公共文化服務有關的基礎設施建設,可以通過合同的形式承包給企業去完成。這樣一來,企業部門的管理可以作為一個標桿,來衡量類似項目的效率,政府可以通過競爭招標的方式推動行業的發展。特許經營也是一項服務方式,特許有兩種形式,一種形式是涉及到公共文化場域的使用,在開展商業活動時都使用這些公共設施;特許的第二種形式是租賃,即私營企業用政府的有形資產從事商業活動。民營補缺昂公眾感到政府產品或服務無法滿足其需要時,這個過程可以被認為是民間不缺式政府淡出,民間補缺更多依賴民營部門,更少依賴政府來滿足人民的需求。

3.3.3 籌集建設經費方式多元化

民間投資者和有經驗的商業借貸者的參與,有助于更好的保證一個項目在技術上和財政上的可行性,可以利用民間資本市場幕布政府資源的不足。在籌集資金方面,首先必須保證政府的財政預算,根據歷年的經費比較,政府對公共文化服務投入要有一定的增長機制,保障當年公共文化事業經費增長高于當地經常性財政支出的增長幅度。利用財政杠桿,在稅收方面實行優惠政策,開通公開透明的融資渠道。政府還可以設立基金,將社會力量納入到共文化服務的資金籌集中。最后政府可以跟企業合作,某些企業為了加大自身的知名度,在政府的優惠政策下可以投資非純公益性物品,例如文物展覽、文化旅游等。

參考文獻

[1]莉諾·奧斯特羅姆.公共事務的治理之道[M].上海:上海三聯出版社,2000:61.

[2]郭佳.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中的政府職能研究[D].西安:長安大學,2012.

[3]劉日.政府職能定位與履行視角下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問題[J].安徽行政學院學報,2010,(1).

[4]焦德武.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績效評價[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

[5]蔣燕妮.多中心公共管理模式研究[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09.

[6]楊慧.多中心理論視閾下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研究——以湖北威寧市為例[D].南寧:廣西師范學院,2013.

猜你喜歡
服務體系供給中心
剪掉和中心無關的
智慧出行,智繪未來——新一代出行服務體系構建與實踐探討
在打造“兩個中心”中彰顯統戰擔當作為
“三效合一”構建現代農業服務體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最后一公里”
別讓托養中心成“死亡中心”
長征途中的供給保障
也談供給與需求問題
初具規模的健康管理服務體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