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叉犀金龜在豫南的危害及防治技術研究

2016-12-27 10:48吳蘇杭萬一琳李紅梅師玉彪任素平
綠色科技 2016年21期
關鍵詞:發生規律防治技術

吳蘇杭+萬一琳+李紅梅++師玉彪+任素平+萬少俠

摘要:于2013~2015年組織了科研小組,開展了雙叉犀金龜的發生危害和防治技術研究。通過外業調查和防治技術研究,探索出了雙叉犀金龜發生危害規律,在本地1年發生1代,5月下旬~8月下旬開始活動,9月至翌年5月上旬以幼蟲越冬。主要危害櫟、榆、板栗、桃、核桃、李、杏等林木樹種;篩選出了采用燈光誘殺、趣味誘殺、及噴布滅幼脲3號等低毒仿生物藥品防治等技術方法。

關鍵詞:雙叉犀金龜;發生規律;防治技術

中圖分類號:S7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21-0053-03

1 引言

雙叉犀金龜(Allomyrina dichotoma Linnaeus)屬鞘翅目(Coleoptera),犀金龜科(Dynastidae)。2013年5月至2015年10月,組織科研小組開展了雙叉犀金龜在豫南地區的發生危害與防治技術課題研究,通過野外調查和室外觀察及室內飼養,對雙叉犀金龜的發生時間、危害規律、危害樹種及其防治對比試驗進行了調查研究,現將研究報告如下。

2 材料與方法

2.1 試驗地概況

舞鋼市位于河南省南部,地處伏牛山東部余脈即溫帶與亞熱帶過渡地帶,東鄰西平縣、遂平縣,西與方城縣、葉縣相連,南接泌陽縣、北與舞陽縣為鄰。處于北緯33°08′~33°26′,東經113°22′~113°41′。全市總土地面積64.5 hm2,其中山地、農田和林業用地各占1/3。該市北部為洪積平原、海拔高度在100 m左右,南部為高山丘陵和崗地,縱橫交錯,地形復雜,一般海拔300m左右,最高為871.4 m的五峰山,呈典型的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兼南北氣候之長,屬半濕潤半干燥的過渡地帶,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降雨量自北向南為800~1100 mm。光照資源充足,全年無霜期221 d,日照時數為2230 h,年平均氣溫為14.6 ℃,有林地面積2.27萬hm2,森林覆蓋率34%。為動植物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生長環境,因而生物群落復雜,動植物種類繁多,且十分豐富。

2.2 雙叉犀金龜的外業技術調查

自2013年5月至2015年10月對其進行調查觀察研究。在全市8個鄉(鎮),按經濟林、用材林、退耕還林等不同樹種和3個木材加工場設置13個調查樣地,于不同時節、不同時期進行調查,在1~5月份和10~12月份進行每隔30 d調查一次;在6~9月份獨角仙活動盛期7~10 d,分別進行野外調查,當在野外樣地調查發現成蟲或幼蟲時,細致觀察其習性及發生危害,采取拍照、記錄等方法記載。調查研究雙叉犀金龜的生活習性。

2.3 雙叉犀金龜的防治技術研究

在舞鋼市廟街鄉人頭山林場,選擇50 hm2桃樹園作噴藥噴布滅幼脲3號(河南省安陽市瑞澤農藥有限責任公司生產);微囊噻蟲啉(江西天人生態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球孢白僵菌(江西天人生態股份有限公司生產)防治試驗,調查死亡成蟲個數;50 hm2桃樹園作掛糖醋液誘殺劑,自制,(比例糖∶醋∶水為2∶1∶5)誘殺試驗,每10 hm2掛1個5L油桶,油桶腰部3面開窗,用鐵絲系住桶蓋,內裝糖醋液誘殺劑,掛在固定好高于樹冠1~3 m三角架上,調查誘殺成蟲個數;50 hm2桃樹園掛佳多頻振式誘殺燈(河南省新鄉市天意新能源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生產)誘殺試驗,每15 hm2掛1個佳多頻振式殺蟲燈,佳多頻振式殺蟲燈鐵絲系緊掛在固定好高于樹冠1~3 m三角架上,調查誘殺成蟲個數。觀察防治效果。

3 結果與分析

3.1 雙叉犀金龜的發生危害規律

3.1.1 雙叉犀金龜生活習性

雙叉犀金龜1年發生1代,晝伏夜出,是由卵、幼蟲、蛹成蟲完全變態發育的昆蟲。以幼蟲在濕潤的腐植質中生活越冬,主要在幼樹根下;林區較厚的樹葉下;或木材加工廠角落的木屑鋸末堆下;或村莊旁的雜草集結堆下;或腐爛的作物秸干堆下;或苗圃肥沃的樹苗下等壤土內越冬生活。第二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進入蛹期,最早化蛹在5月28日,最晚化蛹在6月28日,因氣溫或墑情的影響個別幼蟲推遲到在7月上旬化蛹。隨后成蟲在野外活動覓食, 7月下旬至8月上旬。交配后的雌蟲選擇濕潤的,并有腐植質肥沃的雜草、樹葉下的石縫、碎木屑內產卵;產卵9~28粒,卵粒長2~3 mm呈白色,7月下旬~8月上中旬卵開始孵化成幼蟲,幼蟲進入越冬期。

3.1.2 雙叉犀金龜的主要危害范圍

(1)發生分布。山區主要在楊樹、櫟樹、榆樹、栗樹等林區活動;丘陵主要在核桃、桃、杏、李、柿等經濟林果園活動;平原梨、桃、杏、李等林區、果園地活動。

(2)發生危害。成蟲,在5~9月,主要危害楊樹、櫟樹、杏樹、桃樹、栗樹、杏樹、梨樹種林木嫩枝或當年生樹干和葉柄基部,造成新生枝或葉片枯萎死亡,果實減少產量。同時,還吸食樹木傷口處的汁液(特別是在新斷枝傷口),或桃、杏、李等成熟的果實上危害。尤其是喜愛在桃、杏、李果樹被鳥啄或蟲傷害的成熟的果實,另外在成熟的果實及林下種植的西瓜、甜瓜等成熟傷果取食。幼蟲,在楊樹、果樹苗圃地取食林木幼苗樹根、雜草根及腐爛的木材鋸末和腐爛的玉米桿、麥桿等。

3.2 雙叉犀金龜的防治技術研究

3.2.1 化學防治試驗結果

2014年8月10日,在廟街鄉人頭山林場桃樹林,選擇面積50 hm2,160棵樹木,選用布滅幼脲3號(河南省安陽市瑞澤農藥有限責任公司生產);微囊噻蟲啉(江西天人生態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球孢白僵菌(江西天人生態股份有限公司生產)防治試驗,分別稀釋800~2000倍液,每種藥噴布20棵樹木,同時分5個小區(5次重復)每小區設20棵對照(噴清水),重復兩次試驗。7d后檢查防治試驗結果:8月10日噴藥,同時對照噴(清水)。8月17日防治效果(率)檢查:滅幼脲3號 78.1%; 微囊噻蟲啉97.4% ;球孢白僵菌89.8%;照噴(清水)100% 。為此,可見噴布微囊噻蟲啉防治效果最佳。 2015年8月在鐵山鄉卜沖村梨園分別進行不同時期不同濃度藥劑試驗。在8月9日,化蛹盛期,8月22日化蛹盛期進行防治,試驗地面積50 hm2,分3個小區(進行3次重復),每小區設60棵盛果期果樹,每小區設20棵對照樹(噴清水)分別都在噴藥7 d進行,檢查防治效果。8月30日防治效果(率)檢查:滅幼脲3號 76.2%;微囊噻蟲啉98.3% ;球孢白僵菌91.2%;照噴(清水)100% 。通過連年防治試驗,得出結論,應用微囊噻蟲啉防治效果最佳,平均防治率97.85%。微囊噻蟲啉是低毒仿生物藥品,符合環保要求,值得推廣。

3.2.2 物理防治試驗結果

(1)糖醋液誘殺技術。2014年8月10日,雙叉犀金龜進入化蛹盛期,根據雙叉犀金龜的趣味特性,在廟街鄉人頭山林場,選擇 50 hm2桃樹園做實驗。在桃樹林掛糖醋液誘殺劑,自制(比例糖∶醋∶水∶酒為2∶1∶5∶0.5,單位為份)糖醋液,每10 hm2掛3個5L油桶,油桶腰部3面開窗;桶蓋擰緊由鐵絲系住,內裝糖醋液誘殺劑,掛在固定好高于樹冠1~3 m三角架上,調查誘殺成蟲個數,連續觀察10 d,每天每個糖醋液油桶可以誘殺成蟲2~3頭,通過調查足以證明雙叉犀金龜具有趨味性,在林區掛糖醋液誘殺劑誘殺成蟲是有效的,該技術具有生態環保、生產安全的特性。

(2)殺蟲燈誘殺技術。2015年8月15日,雙叉犀金龜進入化蛹盛期,根據雙叉犀金龜的趨光性,在廟街鄉人頭山林場,選擇 50 hm2桃樹園做實驗。在桃樹園掛佳多頻振式誘殺燈(河南省新鄉市天意新能源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生產)誘殺試驗,每15 hm2掛1個佳多頻振式殺蟲燈,佳多頻振式殺蟲燈鐵絲系緊掛在固定好高于樹冠1~3 m三角架上,調查誘殺成蟲個數。連續觀察10 d,每晚可以誘殺成蟲1~3頭。通過觀察即使在陰雨天的晚上,也能夠誘到成蟲,為此,試驗證明雙叉犀金龜具有趨光性,應用佳多頻振式誘殺燈誘殺成蟲防治效果良好,在6~9月成蟲羽化期,可以長期掛誘蟲燈誘殺成蟲,減少當年的成蟲危害和下一年的發生量,確保林木果樹的健壯生長。

3.2.3 農業防治試驗

2013~2015年,在鐵山鄉卜沖桃園、武功苗圃、人頭山林場120 hm2進行了農業防治試驗。試驗結果:一在果樹、林木生產時期加強果園、林場、苗圃管理,4~6月份及時中耕除草,且不施沒有腐熟的有機肥料,以及破壞幼蟲的適生環境。使其老熟幼蟲或蛹受到傷害或被殺死減少成蟲的發生量和其危害,從而減少越冬基數和發生量。二在冬季林木或果樹進入休眠期后,在當年的11月~第二年3月及時翻耕樹下土壤,深度20~30 cm,尤其是腐植質多的地方更需要深翻,使獨角仙幼蟲翻至土表凍死,減少第二年的發生量。

3.3 雙叉犀金龜發生與環境因子的關系分析

3.3.1 發生與土質的關系

該幼蟲集中生活在腐植質,樹葉片、雜草、鋸末屑、肥料充足苗木等地下以腐植質或植物幼根為食物,且要求土壤松軟,有利于幼蟲鉆入或日后的化蛹,肥沃的地方幼蟲長得個大體肥,將來成蟲也就個大。

3.3.2 發生與積溫的關系

雙叉犀金龜,1年發生一代,幼蟲在地下有長達8~9個月,從調查得出結論。當幼蟲在冬季氣溫高或5月中下旬地下墑情好、晴天時間長,即積溫達到24 ℃~28 ℃時,第二年幼蟲易集中羽化和集中化蛹,若幼蟲在冬季越冬期雨雪多,第二年春季雨水多,當年羽化不集中,化蛹期推遲,或造成成蟲出生散亂不齊。

3.3.3 發生與樹種的關系

該成蟲喜歡集中在櫟、榆、板栗、核桃等林區;桃、杏、李果園等地。它主要吸食嫩枝或斷枝或葉柄的汁液、果實,這些地方食物充足,有利于成蟲繁殖。其他食物短缺的地方,不利于生存和繁殖。

4 結語

(1)通過調查弄清了雙叉犀金龜在豫南的生物學特性,掌握了雙叉犀金龜昆蟲危害樹種分布等發生規律,拍攝了完整的雙叉犀金龜昆蟲生活史數碼照片,制作了標本,探索出詳實的技術資料,豐富了有害生物種類,填補了記錄空白。

(2)通過重復防治技術試驗,探索出在林區掛糖醋液誘殺劑誘殺成蟲是有效的,該防治技術既是生態環保,又是生產安全的防治方法。根據雙叉犀金龜的趣光性,在6~9月成蟲羽化期,應用佳多頻振式誘殺燈,運用光誘殺成蟲,能大幅度降低落卵量,壓低蟲口基數和密度,并且節能省電,成本低,保護天敵,削減化學農藥使用量延緩害蟲抗藥性產生,對人畜無害,削減情況污染,具有良好防治效果。同時,篩選出了微囊噻蟲啉生態生物防治藥品的防治方法,即成本低、藥效好、又環保的新技術。

(3)雙叉犀金龜的發生危害規律與防治技術研究,為今后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的開展打下基礎,為科學制定保護森林資源工程治理方針、政策給出科學依據,為今后的科研、教學提供了完整的資料。

參考文獻:

[1]鐘覺民.昆蟲分類圖譜[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154.

[2]王 音,周序國.觀賞昆蟲大全[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2007.

[3]王 焱,上海林業病蟲[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出版,2007.

[4]單立華,靳來素,孟燕婷,等.遼寧新紀錄種—雙叉犀金龜生物學特性研究[J].中國森林病蟲,2001(5):28~29.

[5]陳其瑚.浙江植物病蟲志昆蟲篇(第二集)[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3.

[6]單立華,宋友文,靳來素,等.雙叉犀金龜幼蟲營養成分分析[J].遼寧林業科技,1998 (2):23~24.

[7]萬少俠,萬一琳,李紅梅,等.雙叉犀金龜在豫南地區的發生規律調查研究[J].綠色科技,2016(18).

猜你喜歡
發生規律防治技術
黑絨金龜子在玉米上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煤礦煤與瓦斯突出防治技術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