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體育教育場域中的性別透視現象思考

2016-12-27 10:53張琳
科技資訊 2016年25期
關鍵詞:場域

張琳

摘 要:該文以高校體育為研究主題,主要探討體育教育場域中的性別透視現象,并對其展開一系列反思。首先分析了性別屏蔽、運動項目選擇分化與隔離、性別刻板印象、性別偏失等引起的自我迷失、性別歧視、規勸行為意識、造成教育不公平;并以此作為基礎,對性別平等在高校體育教育場域中的實踐進行了具體的反思,提出了改變意識、強化女大學生主題意識、在性別差異中發展多樣化體育教育形式等。希望能夠通過該文初步論述可以引起更多對于此類性別透視下的不公平、非平等現象給予更多的關注,從而引發更為廣泛的交流,并為其發展提供更多有價值的信息,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校體育教育 場域 性別 透視現象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9(a)-0097-02

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初步完成,在物質基礎基本滿足的前提下,人們對于精神需求與健康需求在不斷增加,而且在生活中更加注重品質化。尤其是廣場舞在全國的風靡,各種舞蹈培訓班遍地開花,以及全國舉辦的各種大規模體育賽事等,都有力的促進了國人的運動需求,也為高校體育教學提供了更為廣闊的思考空間,尤其是在當下的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情況下,應該加強對于體育教學的改革與發展方面的課題研究,以下就從性別透視現象的角度展開具體的討論。

1 高校體育教育場域中的性別透視現象分析

1.1 性別屏蔽使女大學生在體育教育中迷失自我

體育教育綱要中的統一標準,落實到實踐性的體育教育中,很難得到百分之百的實現,因為人分男女、性別差異是客觀事實,而體育教育競技性強、專業化程度較高,因此,在實際體育教育場域中,生理性差異決定著教育的公平、平等性,由于對這一基本事實的忽略、忽視,給體育教學的科學性、合理性帶來了極大的誤導,也造成了隱性的性別屏蔽現象,導致了女大學生潛意識、意識層面的自我迷失。

1.2 運動項目選擇的分化和隔離是性別歧視的表現

體育教育事業中的師資結構是衡量體育教育中男女平等的一個重要指標,從基本的調研數據與經驗可以認識到,在體育項目中有明顯的分化或隔離現象,如男性教師對應于足球、籃球,盡管我國的女足非常出色,受關注度也依然較低;再如,女性教師則對應于體操類、舞蹈類、健身類項目,因此,可以看出性別隔離的隱性存在依然勢力強大,需要進一步克服。

1.3 性別刻板印象規勸女大學生的體育行為意識

從生理學、心理學、行為學的角度,能夠認識到一個基本事實,就是女性細膩、靈活、主動性強。但是,事實上體育教育中卻因為男性參與的活動多、女性參與的項目少,男性偏于力、女性偏于美的表面現象,而將男性歸于主動,女性位處被動,這種趨勢與意識強化之下,錯誤的提升了男大學生的地位,讓女大學生產生了扭曲的心理暗示,導致了在體育學習中,積極性受挫、主動性受到抑制,很難發揮出其本能性的潛力,而性別刻板印象的賦予主要是這種錯誤的性別角色信息誤導所致。

1.4 課外體育活動中性別偏失是體育教育結果的不公平表現

在體育教育教學之中,會將體育課延伸至課外活動,因此,教育教學中也非常重視課外活動,其原因是在這種延伸中,減少了課堂強制,學生的自由度大大提升,潛力更能得到充分激發。然而,通常的課外活動中,男大學生參與人數遠遠大于女大學生,而且,在活動目標上取向也差異較大,如男大學生傾向于鍛煉、發展愛好、滿足興趣需求;而女大學生則傾向于健身、減肥、身材保持等,因此,在課外活動中,明顯帶有性別偏失的現象,這也是體育教育定位不當、性別處理不科學所導致的教育結果不公平現象之一。

2 實現高校體育教育場域中性別平等的思考

2.1 改變學校體育決策者以及教師的性別意識

首先,要轉變種種不良的思想、改善隱性存在的性別透視現象。具體的做法是“對癥下藥”,按照具體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分析、處理、解決,制定具體的改革方案。

比如,針對性別屏蔽、運動項目選擇分化與隔離、性別刻板印象、性別偏失,分別給予女大學生的自主意識培養、認知生理的差異與改變性別理念、克服心理暗示與真實表現自己、拓展課外活動項目與積極提高活動精神。

其次,需要高校體育教育者、管理層、決策者,透過權力—責任來消化此類性別意識,比如,組織教師研究該課題,將其提升到一個更深刻的層面,積極宣傳教育推廣,讓“體育教育中的男女平等”從表面化深入到學生的內心,從而對社會的偏頗輿論產生強力影響,改善當前帶有誤導性的性別意識,尤其是應該借助教師這個主體,將此類“平等教育、公平教育”常態化。

2.2 淡化傳統性別角色分工,強化女大學生的主體意識

首先,性別角色分工是人類對自身歷史的追溯與對社會學的創立與研究所構建起來的一種學說,也就是說,它只是對于人類文明演進方式的多種解釋中的一種,雖然,在人們的意識形態中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烙下了深深的烙印,但是,現代學者通過對19世紀的歷史學的反思、批判,已經漸漸地在改善這種“傳統性別角色分工”學說獨霸天下的單向思路,作為體育教育教學自然受到了這種性別角色分工的影響,也正是由此,也形成了體育教學中的角色分工,目前來看,這種傳統性別角色分工有其不當之處,因而并不全面也并不科學,因此要改善對這種解釋的盲目崇拜。

其次,在思想上解放之后并不足以改善問題,而是要根據“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這一原則對女大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因為現代化的體育教育事業核心旨在通過對學生人格的培養、自主意識的培育、性格的強化、對干擾的抵抗防御能力方面的培養,實現多樣化的內在素質訓練,所以,要多種手段并行、多個層面齊頭并進,強化女大學生的主體意識,以使其真正克服傳統性別角色分工帶來的誤導。

2.3 注重體育教學中的性別差異,發展多樣化的體育教育方式

性別差異建立在生理差異之上,而生理差異僅僅只是生命在其自身演進形成中所進化成的一種完整形式,所以無可厚非,但是,由于在體育教育中的性別差異意識給教育教學實踐帶來了諸多誤導性的定位,造成了人們對性別差異的誤解,所以,要改善這種意識,并在教育中,通過多樣形式的增加,方法、內容的改觀來真正形成新的更為科學的理念,以此,提高女大學生在體育教育場域中的地位,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教育平等、男生與女生的平等。

3 結語

總之,對于一個國家而言,體育教學能夠改善全體國民的身體素質,提高健康指數,提升生命質量,但在體育教學中由于存在諸多項目間的差異,男、女大學生必然會出現一些區別,通過上文的討論,主要是對那些隱匿于體育教學背后的潛意識層面的性別歧視、性別非平等現象做了進一步透視,也認識到了其中隱含的主體意識缺失,所以,在高校體育教育場域中,不僅應該從教學形式上、教育方式上改善具體的教學,還應該在教學中通過樹立女大學生的主體意識、去角色分工化,從中建立起更為自主的平等意識、公平思想,進一步推動我國男女平等教育在體育教育事業中的傳播與發展。

參考文獻

[1] 鄭丹丹.社會意識的行動邏輯——性別不平等的現象學社會學解釋框架[J].浙江學刊,2006(5):196-201.

[2] 程文廣,劉興.當前我國體育教育價值訴求失范成因審視[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6,35(1):1-6.

[3] 王琪.現代體育科學形成初期美國體育教育研究熱點演進[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1,35(4):64-69.

[4] 段麗梅,戴國斌.基于“全人”生命教育視角的體育教育邏輯起點新論[J].體育科學,2015(6):75-82.

[5] 周鵬.中西體育比較視角下大學體育教育發展趨勢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4,34(2):109-112.

[6] 董寶林,張歡,陳敐,等.女大學生課外鍛煉動機與行為關系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4(4).

猜你喜歡
場域
老師,你會使用場域效應嗎
德育場域視域下中小學德育工作問題分析及優化建議
從個體雕塑出發看傳統雕塑中場域構建的關系與呈現
場域理論下網絡打賞現象分析
查無此人
劉曉玲:突破學校德育的場域困境
食物鏈
關于空間與場域關聯性的探討
基于“學習場域”的專業成長方式構建漫談
如何構建基于“學習場域”的教師專業成長方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