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語境中的公共道德與公民道德辨析

2016-12-27 14:30王美玲
學理論·下 2016年11期
關鍵詞:公共領域公民道德

王美玲

摘 要:公德是一個范圍極廣的概念,公共道德和公民道德都屬于公德范疇,然而,這兩個詞的含義并不相同。公民道德的培養有賴于公民社會的建立。而公德心卻是任何一個形態的社會所必須有的。因此,澄清公民道德和公共道德的含義及其適用范圍不僅有利于認清我國目前所存在的公德問題,而且有助于公共道德和公民道德的培養。

關鍵詞:公共道德;公民道德;公共領域

中圖分類號:B8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6)11-0080-03

公德問題的研究是近年來政治哲學或倫理學研究的一個重點。但是已有的研究卻陷入一個與西方相比中國人公德心闕如的論斷中難以走出來。仔細分析已有的研究,我們發現公德概念是一個內容極其廣泛的概念,遵守公共秩序是一個公德問題,為國家、為大眾服務是一個公德問題,實現公民應有的權利也是一個公德問題。如此豐富的內容卻用一個公德概念來概括,在表述的時候往往不夠清晰。

李澤厚認為“所謂‘現代社會性道德,主要是指在現代社會的人際關系和人群交往中,個人在行為活動中所應遵循的自覺原則和標準。由于涉及面極為廣闊,從政治體制和日常生活,直到個人的內心情感、信仰,它是多學科所共同研究的課題。它所處理的社會生活中的人的行為和道德特性,與現代法律、政治、經濟直接攸關?!盵1]從李澤厚的這一公德概念我們可以看出公德概念包含內容之廣。尤西林在《中國人的公德與私德》一文中對公德的定義是為公共領域中的道德[2]。這一對公德的概念雖然看起來明了但表達內容甚少。

1902年梁啟超發表論文《論公德》一文,該文指出,我國民所最缺者,公德其一端也。平心而論,說中國人缺公德,我們并不服氣,但事實卻往往證明這一點。本文認為在尋求中國人公德問題之因之前,有必要對公德這一概念進行細分,一是澄清已有的研究,二是明確我們的公德問題究竟應定位在哪里,如何進行改進。

對于近百年來中國歷史上一直未解決、現今也未有明顯提高的社會公德問題,人們首先想知道的是中國人公德水平不高的原因。但是人們越是迫切想知道就越是容易陷入對這一問題思考的誤區。公德問題是中國在現代化背景下出現的一個問題,因此,人們自然地以西方的眼光來看待中國的公德問題。丁為祥在《20世紀公德問題探討中的幾個誤區》中提到在中西橫向比較的背景下,以新舊、公私的方式劃分中西方道德,是20世紀國人關于公德探討的最大的一個誤區。首創這個誤區的是梁啟超,他認為中國人重私德輕公德[3]。當然梁啟超并沒有對中國人的公德私德進行價值評判,但以后的研究者卻從梁啟超開始研究,并沿著他的思路尋找中國人公德闕如的原因,在自覺不自覺的西方中心主義的影響下,人們自然將批判的矛頭指向中國人的傳統道德。丁為祥最后將公德的養成建立于公民社會的基礎上。公德的范圍很大,丁為祥所指的公德究竟是指哪一方面?抑或包含公德所有涉及的內容?

筆者認為丁為祥在提出了當今公德研究的三個誤區之后,他自己也進入了一個誤區,即將公民道德和公德混同。本文認為公民道德和公德是兩個概念,公民道德的養成依賴于公民社會的建立,但是公德卻是任何社會都必須有的。對公德概念進行劃分,既有助于我們定位中國人的公德問題所在,也有助于當今公民道德建設。如果沒有公德,那么任何一個社會都無法有秩序的運行。所以首先公德與公民道德的概念要進行區分。公德也稱之為社會公德,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產物,并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更新和充實。每一個社會都有與自己時代文明相適應的社會公德[4]。而現在所談的公德是以西方為標準的公德。其實中國傳統社會有它自己的公德,它體現在“禮”上。姚中秋認為“人始終生活于與他人的關系中,為維系、擴展這些關系,人自發地遵循著特定的規則。這就是禮,禮是人之為人的自然所規定者,故亙古有效”“禮覆蓋所有人,一切共同體中的所有人都在禮的治理之下?!盵5]禮不僅覆蓋所有人,還覆蓋所有人的生活,“哪怕是最細微的事務,都由禮來規范、調整?!倍Y尚往來,代表著公共領域中人與人之間交往的規則?!胺蚨Y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是也?!保ā抖Y記·典禮上》)王玲在其論文《公共交往與公共精神——論〈儀禮〉中“賓”的角色》一文中談到了古代的公共生活。她認為在古禮中,“賓”這一身份說明了在先秦是有公共交往的,通過“賓”這一角色,周禮編織了家與國之間的一種公共交往。而后代禮的發展,統一的等級秩序逐漸吞沒了古禮中“賓”的角色。同時有“賓”這一角色的公共社會萎縮,祭禮才成為家庭內部的事情[6]。

一、公德概念的原初含義

公德概念的含義涉及面比較廣,公德、公民道德、公共道德這幾個概念的含義都有所區別。若要對中國人的公德現狀有所研究,而不是停滯在梁啟超所說的“公德闕如”的論斷中,就需要對這幾個詞的含義進行仔細辨析。

公德是出現在中國和日本的一個詞語。公德在中國首先由梁啟超提出。梁啟超在1902年的《論公德》一文中談到“我國民所最缺者,公德其一端也。公德者何?人群之所以為群,國家之所以為國,賴此德焉以成立者也。人也者,善群之動物也(此西儒亞里士多德之言)。人而不群,禽獸奚擇。而非徒空言高論曰群之群之,而遂能有功者也;必有一物焉貫注而聯絡之,然后群之實乃舉,若此者謂之公德?!焙髞砹簡⒊衷?903年所著的《論私德》中講到,“夫所謂公德云者,就其本體言之,謂一團體中人公共之德也;就其構成此本體之作用言之,謂個人對于本團體公共觀念所發之德性也?!绷簡⒊谶@里講到了團體,但未講到公民社會。他所講的公德的含義是將一個群體團結起來的精神。公民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特殊階段,而公德是任何一個社會都需要的。假如一個社會沒有公德精神,那么這個社會既無法在世界中存在,也無法在歷史中延續。聯系梁啟超寫作《新民說》的時代背景,他正是在救亡圖存的時代背景下提出公德概念的,他所呼吁的是更多的人來愛國、救國。他所反對的是束身寡過之士。即他所批評的“今吾中國所以日即衰落者,豈有他哉,束身寡過之善士太多,享權利而不盡義務,人人視其所負于群教員如無有焉,人雖多,曾不能為群之利,而反為群之累,夫安得不日蹙也!”[7]

猜你喜歡
公共領域公民道德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推進公民道德建設
論共享理念在公共領域與私人領域中的正確定位
公共領域道德缺失問題的解析與研究
新型主流媒體與主流價值觀的建構
理解公民道德
公共領域視野下的高校微傳播研究
從黨風建設經驗談民風促進的著力點
巴州纖檢所開展第十四個“公民道德建設月”活動
當代中國公民道德發展的歷史與邏輯
論公民道德教育的普世性與民族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