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民國社會環境看文官考試制度的產生

2016-12-27 15:12答琳娜
現代商貿工業 2016年14期
關鍵詞:民國時期

答琳娜

摘要: 縱觀整個民國時期來看,文官考試制度一直是其人才選拔制度甚至是政治制度中的重要一環。文官考試制度作為科舉制度被廢除之后最主要的選官途徑,一方面加強了中西方考試、教育的交流,另一方面也加深了中華民族和世界的文化融合。那么是什么促使了民國時期文官考試制度的產生呢?我覺得,任何事物的成長發育都有其特定的環境,在它特定的環境影響下必然存在著誘發它產生的因素。為此,主要從社會環境的角度來分析民國時期文官考試制度所產生的因素及影響,從而為以后的研究提供相關資料。

關鍵詞:文官制度;文官考試制度;民國時期

中圖分類號:D9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14.076

1民國時期文官考試制度的研究現狀

目前學術界關于民國文官考核制度的研究大多以文官考試制度產生演變的環境、南京民國政府時期文官考試制度的汲取與探討等為主。例如李里峰先生的《民國文官考試制度的運作成效》和《現代性及其限度:民國文官考試制度的評議》,就對民國時期參加文官考試的人數以及考試后的任用、文官考試制度的優勢做了敘述;徐矛則從公務員選拔,人事管理等角度對考試院的運行和成效進行了簡要的評述;謝青、湯德用主編的《中國考試制度史》一書中則羅列了民國時期有關文官考試的法律法令。還有汪振國(1988年),孔慶泰(1998),常洪波(2001)以及肖如平(2008)等從各個方面對民國政府考試院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描述,為后代人的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外房列曙主編的《中國考試制度史》通過對民國時期文官考試制度的抽象與分析,幫助讀者和研究人員從民國考試制度的宏觀角度與微觀方面進行了理解與深入。制度決定著一個社會發展的框架與方向,具有規律性與普遍性的指導意義。因此民國文官制度可以說是民國時期人才選拔制度的重要內容,它既是辛亥革命產生的直接成果,取代了八股取士制度,也是中國近代人才選拔制度的改革和進步,因此對民國時期文官制度的研究有利于我國人才選拔制度的傳承與發展。

2民國時期文官考試制度及其演變

民國政府的文官制度規定,文官分為五等三十六級,五等指選任、特任、簡任、薦任、委任。所謂選任官,是由國家權力機關選舉任用的,包括國民政府主席、副主席,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檢察院各院院長和副院長以及立法委員和監察委員等(立法委員、監察委員1948年改由民選)。特任官則包括各部部長、委員會委員長以及國民政府的文官長、參軍長和主計長。簡任官包括各部委下屬的司、局、署、處長,各省政府主席、委員,直轄市市長,各省市廳、局長及秘書長等。薦任官包括各部委和省市級廳局的科長、秘書,各縣市長,有些縣市長也可以稱為簡任官。委任官包括各部委的科員、辦事員以及縣市政府的秘書、科長。

在20世紀上半葉內外時局動蕩的大背景下,民國政府為了鞏固政治統治,擴大合法的政治資源以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便依據五權憲法的理論,在訓政時期建立了五院制政府,并將考試院作為國家的最高考試機關,行使獨立的考試權。而這種文官考試制度最早是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文官制度的基礎上建立的。從清末民初的傳入到民國三個時期的不斷完善與改良,使這一制度成功完成本土化的轉變,并在汲取中國古代科舉制度與西方近代文官考試制度精華的基礎上,成為了民國時期選官制度的重要形式,也由此翻開了中國近代人才選拔制度嶄新的一篇。

3民國時期促使文官考試制度產生的社會環境因素

可以說民國時期文官考試制度的萌芽由于它所處的獨特環境,因此并非是曇花一現的。由于考試制度依附于根本的政治制度,所以民國文官考試制度隨著民國政治的不斷演變,也突顯出一定的層次性與傳承性。從南京臨時政府初創民國文官考試制度時開始,其雖具雛形,卻因為是草創匆成,所以不甚完備,再加上時局不穩,政權乏力,這一時期的文官考試制度只是徒有其名,并未付諸實施。等到了北京政府袁世凱時期和后袁世凱時期,當權者在對已有的文官考試制度的繼承上,進一步細化,并出臺了一系列的法令草案,涵蓋文官考試的資格、典試、任用、懲戒、保障、撫恤等諸多方面,在不斷修改和完善的基礎上,最終確立了民國時期的文官考試制度。

傳統封建專制的制度背景與近代社會思想涌進的雙重環境因素,最終促使了文官制度的產生與發展。先就封建傳統專制的制度背景來看,首先,隨著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原有的封建官員選拔制度開始不能滿足新形勢下的政府管理,因為科舉制度只能為中國社會培育出少數脫離社會發展的知識精英,且這些科舉制度孕育出的畸形精英在中國極端封建專制的擠壓下,在儒家思想文化的影響下,變得盲目自大與愚昧。他們作為官僚階層,既沒有創造出新的良性制度,也不能接受外國的政治理念,所以使得中國在應對西方入侵時不能迅速有力的作出判斷并采取措施,從而導致中國民族危機的加劇和人才短缺與國家需求矛盾的增加。其次,這并不代表著民國時期文官制度的滅亡,雖然大環境有力的沖擊著文官制度的發展,但是也同樣為其發展帶來了利處,例如科舉制度與晚清的教育改革就促進了文官考試制度的發展。雖然科舉制度本身存在著時代的落后性,但是正如馬克思所說過的:“人們自己創造歷史,但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繼承下來的條件創造?!彼哉f科舉制度的存在也天然會為文官制度的創造和發展貢獻力量,自隋朝設立進士科以來,考試選拔人才授予官職的狹義科舉制便形成。這種一切以考試為準則的規矩使文官治國體制得以穩固建立,使寒門才俊得以立足于政治舞臺??梢哉f這種借鑒了科舉考試制度以考試為準繩的文官制度,從一定程度上排棄了任人唯親的流毒,為人才的選拔創造了公平的條件。最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文官考試制度也為中國提供了制度借鑒。西方國家早在18世紀左右就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現代文官制度,而中國則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中積極地汲取與探索西方的思想與體制,所以各種新生的制度猶如雨后春筍,固有的傳統制度也在“西方風雨”的沖擊下發生著變革。

近代思潮的涌進也是影響文官制度產生與發展的一大因素。民國初期正是近代中國處于由傳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型的過渡時期,政府對人才的渴求便成為了國家建設的首要任務,于是民國的考試制度便基于這樣的政治背景下產生。但是所不能忽視的是,政府的政治導向往往是因為受到社會潮流與風氣所影響,因此本文認為還應關注幾點重要的社會思潮對文官制度產生發展的推動作用:

(1)民主共和意識潮流激勵下的參政熱情。民國初年,資產階級民主制度和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并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正是由于中國資產階級力圖效法歐美并開辟新局面的決心,使得民國建立,從而為實行文官考試制度創造了客觀條件。

(2)“學而優則仕”思想的內部推動。中國知識階層向來有關注時政并投身宦途的思想,所以他們能將步入官途作為衡量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標準,因此這也是文官考試得以興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3)如果說“學而優則仕”的思想是民國文官考試制度的內部驅動,那豐厚的俸祿則是國人走向文官考試的經濟動力。民國時期政局更迭頻繁,尤其是民國初年的國民經濟疲軟,因此國民謀生極為艱難,而文官考試則不僅為國人提供了一條待遇優厚,地位顯著的宦仕之途,還相應為社會提供了一種平抑民憤,穩定時局的手段,所以民國文官考核制度的出現是順應時代潮流或者說是緩解時局矛盾的必然結果。

參考文獻

[1]徐矛.中華民國政治制度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2]孔慶泰.國民黨政府政治制度史[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

[3]肖如平.國民政府考試院研究[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

[4]房列曙.中國考試制度史[M].合肥:黃山書社出版社,1996.

[5]葉利軍.民國政府時期選舉制度研究[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

[7]張準.民國北京政府時期的文官考試制度[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3).

[8]李里峰.民國文官考試制度的運作成效[J].歷史檔案,2004,(1)

[9]李里峰.現代性及其限度:民國文官考試制度的評議[J].安徽史學,2004,(5).

猜你喜歡
民國時期
民國時期商務印書館出版域外翻譯文學之探析
民國時期新蔡的圩寨
民國兒童圖書館的發展及其當代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