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財產品產生的原因、運作模式及對策

2016-12-28 11:38
金融經濟 2016年18期
關鍵詞:理財產品存款利率

楊 波

(中國人民銀行長沙中心支行,湖南 長沙 410005)

?

理財產品產生的原因、運作模式及對策

楊波

(中國人民銀行長沙中心支行,湖南長沙410005)

隨著我國金融創新不斷發展,特別是金融危機后,經濟增速放緩,以理財產品為主的影子銀行體系發展迅猛,加劇了資本脫實向虛發展,削弱了金融對實體經濟的供血功能。實際上,理財產品的發展也是傳統金融市場價格機制受到抑制,金融創新的產物。理財產品其背后隱藏的資金流動、調撥規律及其深層次原因值得我們深入研究,特別是厘清微觀經濟主體層面的實現規律對于改善貨幣政策傳導效率,緩解“金融脫媒”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與現實意義。

一、文獻綜述

理財產品屬于影子銀行研究范疇的重要內容,相關研究比較多,理財產品對貨幣調控的文獻比較少,多從利率市場化角度出發,如胡斌等(2006)認為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的發展有助于放開銀行存款利率,實現利率市場化;魏海斌(2010)認為理財產品在優化銀行傳統業務結構、創新特色金融產品的同時,也在沖擊現有利率市場體系,影響著貨幣信貸調控效果;謝偉等(2011)認為理財業務是存款利率市場化的一種探索和嘗試,商業銀行通過發行市場化定價的理財產品不斷積累經驗,增強風險管理能力,有助于推動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深化;肖建學(2013)認為銀行理財業務迅速發展,促進了商業銀行利率管理水平和利率風險管理能力的提高,加快了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

一些文獻對貨幣創造的影響進行了研究。段勝輝(2012)分析了銀行與信托合作類理財產品,認為理財產品影響貨幣創造機制造成M1與M2之間的轉化進而貨幣供應的可測性,使得M2失真(盧滿生,2012)。同時,理財產品使得銀行繞開了存款準備金政策的信貸規模限制,削弱了存款準備金政策的有效性。理財產品對宏觀金融的也是顯而易見的,段福印等(2012)認為傳統金融理論無法解釋宏觀金融的波動,并以銀行資產負債表為基礎,通過分析其他存款性金融公司負債表,解釋了銀行理財產品與宏觀金融的關系,理財產品通過影響社會融資降低了貨幣供應的增速。盧滿生(2012)認為理財產品對銀行的流動性造成影響,放大了金融市場的交易量,也增大了社會融資規模的調控難度。孫從海(2013)從貨幣傳導機制層面分析了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對家庭資產結構及貨幣政策的影響。

以上文獻研究理財產品對貨幣創造機制的影響具有重要作用,但對影響機理尚未進行深入的理論梳理,缺乏微觀視角對跨境人民幣流動深層次分析。

二、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創新的背景

近年來,經濟發展速度放緩,外需疲軟,產能過剩,資本的投資報酬下降,金融體系的投融資風險上升。與此同時,商業銀行收縮了信貸資金,出現了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現象。當風險收益匹配機制出現了向高利率與高風險轉變時,由于商業銀行的負債成本客觀存在,需要彌補成本,擴大資金投放規模。中小企業或者信貸控制行業往往愿意以較高利率獲得短期融資以渡過難關,由于貨幣政策或者信貸政策的限制,商業銀行創造出理財產品,為客戶提供融資需求。一部分商業銀行劃分的優質客戶仍然以一定的指導利率獲得貸款,而中小企業或者項目通過理財產品獲得融資。例如,在2008年后理財產品迅速發展,2011年較2010年增長71.4%,發行量達到16.49萬億,其中2011年發行的理財產品以信貸類為主,6個月以下的短期理財產品占62.08%。另一方面,由于物價持續高位運行,存款利息與通脹率倒掛,出現負實際利率,導致大量存款尋找高收益機會。對于商業銀行而言,攬儲競爭也促進了理財產品的發展,商業銀行通過理財產品吸收存款,改變了存款負債業務擴大規模的模式。

理財產品的存在及發展具有一定的客觀性,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我們不能忽視其消極作用。如果我們把它納入到我國金融發展狀況的背景中思考,那么顯然理財產品是金融機構或者投資者對金融產品過少的一種創新,這種創新使得金融市場活力不斷增加,也是金融抑制的一種表現。金融創新與經濟高速增長相適應,即高速增長的經濟使得個人財富不斷增長,其投資需求不斷增長,特別是個人的投資需求不斷壓抑,所出現的一種需求釋放。與此同時,資金價格被抑制且金融需求的融資渠道過于狹窄,特別是金融需求者之間的金融資源分配不均,金融中介機構的資金供給不足時,導致資金價格對市場價格的一種回歸。因此,這種金融創新是具有一定意義的。另一方面,商業銀行等金融中介機構壟斷了金融供給,利用這種創新機制使自身利益最大化,擾亂了金融市場秩序,誤導了金融消費者,對宏觀調控政策的效果產生了不利影響,這是特別值得我們關注的。

三、理財產品產生的原因

(一)規避信貸政策

商業銀行利用理財業務,將信貸資金轉移到表外,脫離貨幣政策的監管,然后通過信托等方式進行放貸,規避了貨幣政策當局對從緊貨幣政策的要求,輕松繞開了法定存款準備金政策,因此商業銀行利用理財業務,調節著信貸資金,對流動性創造機制也造成挑戰。此外,以理財產品方式形成的信貸資金,由于繞開存款準備金政策,連續的信貸理財產品循環的流動性創造能力很強,增加了信貸投放。信貸規模規避主要是通過信貸類理財產品來完成。以信托投資型產品為例:銀行先將投資者的理財資金聚集起來,形成一定規模的資金,即信貸基金,然后委托信托公司將基金發放貸款或進行投資。商業銀行可以通過向信托機構信托信貸資產和發放信托貸款將自身現存(或潛在)信貸資產移出資產負債表,或將信貸資產間接轉化為銀行理財產品,規避準備金政策,突破宏觀部門有關信貸規模的限制。根據我們調查證券公司繼信托公司之后成為銀行規避監管與調控的重要通道,部分銀行通過證券公司購買商業銀行票據資產,使得這部分資金“出表”,達到幫助銀行調整資產負債表結構的目的,不少銀行將理財資金通過證券公司購買信托公司集合信托投資計劃,最終融資給企業,繞開銀信合作監管限制與信貸調控,且資金往往流向房地產、地方融資平臺等受調控領域。特別是在當前金融業分業監管的模式下,對于這種跨機構、跨市場的理財合作監管機構往往難以掌握其真實情況并采取有效應對措施。例如某城商行1-8月通過以上三種合作形式發生銀證合作業務9筆,涉及金額14.19億元。

(二)獲取無風險套利

商業銀行向投資者募集資金,利用自身的信息優勢及排他交易者的身份,比如交易商資格,采用借短續長的方式,以低利率獲取資金,然后用于資本市場投資,獲得利差。例如,銀行機構通過發行保本型理財產品,募集理財資金,再將理財資金通過各種方式投資于同業存款、銀行間債券市場等低風險資產。根據監管規定,保本型理財產品要求計入表內,部分銀行將保本型理財產品納入表內存款科目下核算,作為“沖存款”工具。

套利型理財業務的增長導致銀行同業業務大量增長,導致貨幣管理機構容易對市場流動性產生誤判,同時,商業銀行自身流動 性管理帶來問題,比如2013年6月由于理財產品到期及存款考核所產生的某些銀行流動性收緊,導致市場流動性收縮,同業拆借利率大幅上升的局面。

(三)調節資產、負債結構

借助于理財業務,商業銀行能夠輕易調整資產負債表結構,相關資產進入同業業務,減少風險資本計提,從而增大核心資本計算,改善了銀行資本考核數據,比如利用同業業務資本計提比例低于一般工商企業貸款的規定,將信貸資產轉化為同業資產,以達到減少資本計提目的,美化監管機構對資本充足率的考核數據。例如,部分銀行將保本型理財產品計入表內存款科目,通過大量發行保本型產品,達到增加存款考核規模以及調節指標的目的。部分銀行機構的保本產品收益率高于同期存款利率接近兩個百分點,涉嫌變相高息攬儲。同時,投資于同業存款的保本型產品在計入產品發行的存款同時,也計入了產品投資行存款,虛增了整體金融機構存款,對客觀評價銀行資產負債水平和國家宏觀調控都產生不利影響。

對于商業銀行而言,理財產品的諸多便利導致理財產品飛速發展,特別是2008年后,理財產品發行數量迅猛增加,從2008年數百只理財產品、金額不足10萬億元迅猛攀升到2012年的2500只左右,金額接近25萬億。

四、理財產品的運營模式

理財產品作為商業銀行創新的手段,也是商業銀行資金表內及表外資產聯通的橋梁,客戶購買以商業銀行為發起人的理財產品時,資金流入表外,而理財產品到期償付時,資金流入表內。商業銀行甚至可以根據自己業務考核或者政策規避的需要,迅速實現資產與負債的轉換,改變以傳統的存款、貸款業務擴大經營規模的模式;根據客戶的需求,提供不同結構類型理財產品,如信托類、委托貸款類等。事實上,理財產品是一種金融抑制下的創新,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如若放任,缺乏有效監管,那么極其容易擾亂金融秩序,從而導致金融風險,影響金融穩定。比如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盡管金融監管機制健全,也會產生很多問題。因此,無論理財產品操作設計多么完美,最終將放大商業銀行資產杠桿率,違背風險收益匹配機制,其中的任何環節出現問題將形成金融鏈條的斷裂。理財產品使商業銀行脫離傳統信貸機構的特點,無疑放大了資金業務的風險,甚至成為商業銀行利潤最大化、套取收益的合法資金運營的手段,掩蓋真實的業務或者資金流向,改變了貨幣供應及貨幣政策傳導。

從運營層次看,商業銀行分支機構往往根據客戶的需求,向總行發出相關理財產品特征的請求,總行根據這些信息設計相關理財產品,并根據相關政策調整理財產品設計??傂屑侠碡敇I務需求的情況,設計“標準化”或者“非標準化的理財產品”。典型的理財產品資金最開始源自于客戶,分支機構獲得資金后,上交總行,由總行進行投資運作,投資債券市場、信貸市場、衍生品市場、或者貨幣市場,產品到期后,資金撥付給分支機構,由分支機構將資金(包含利息)返回給投資者,其中投資類的理財產品直接通過市場投資獲得收益,委托貸款類通過設計新產品滿足客戶需求而獲得收益。

理財產品的設計比較靈活,可以引入信托、證券、保險等機構,操作方更加靈活與隱蔽,特別是理財產品具有非標準化的特點,往往可以設計不同產品滿足客戶及商業銀行自身的需要。例如按信托收益權的轉讓,相關的理財產品分為信托受益權“過橋”模式、自益型財產權信托計劃模式、銀行自有資金購買信托受益權模式等。

五、加強對理財產品監管的對策

(一)有序推動利率市場化

繼續引導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在存款利率市場化過程中發揮主體作用,同時進一步豐富貨幣市場金融工具。銀行理財產品契合了市場供求雙方需求,這種源自于基層的自發性制度創新是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第一推動力,人民銀行作為利率市場化改革的主導部門,應密切關注理財產品創新活動,充分肯定其發展成果,充分發揮市場的創新力量來推動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步伐。同時可以借鑒美國和日本在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成功經驗,加大貨幣市場工具創新力度,比如擴大大額可轉讓存單的發行,并建立完善的轉讓交易市場。

(二)加強對市場流動性的引導

總體上,我國貨幣流動性比較充裕,然而流動性的結構存在不合理,特別是商業銀行之間的流動性充裕程度不一,在理財產品期限錯配下容易產生流動性風險,容易引起市場恐慌,因此需要加強對宏觀層面流動性的引導,避免商業銀

行對流動性預期的錯誤判斷。

(三)改善貨幣政策的微觀傳導基礎

在貨幣政策制定過程中,深入研究商業銀行資產配置的差異性,提高貨幣政策的有效性與針對性,改善貨幣政策傳導渠道,提高貨幣政策效果。

(四)做好理財產品的監測、統計和分析工作

鑒于目前還未建立針對理財產品的貨幣監測體系,勢必引起貨幣統計的誤差,因此人應該盡快將銀行理財產品納入金融統計體系,以加強對理財產品的管理,以便評估分析其對貨幣政策的影響。同時,通過制定統一規范的產品分類標準、統計口徑來規范理財產品的信息采集,為有效引導銀行理財產品發展提供信息支持。

(五)加大對中小金融機構流動性風險管理

應該密切關注中小金融機構流動性狀況,制定流動性風險防范和應急預案。特別是要對理財產品期限的管理,減少期限錯配,避免商業銀行出現流動性風險。

猜你喜歡
理財產品存款利率
追回挪走的存款
為何會有負利率
負利率存款作用幾何
負利率:現在、過去與未來
生命的存款
隨機利率下變保費的復合二項模型
非保本理財產品
保本理財產品
非保本理財產品保本理財產品
非保本理財產品保本理財產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