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學教學中價值觀導向問題研究

2016-12-28 11:38楊祖義
金融經濟 2016年18期
關鍵詞:經濟學價值觀道德

楊祖義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經濟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3)

?

經濟學教學中價值觀導向問題研究

楊祖義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經濟學院,湖北武漢430073)

由于社會性質的不同,中國和西方國家的經濟發展道路有著很大的差異,經濟學中所涉及的西方經濟學內容,對我國大學生的人生價值觀的培養有著不利的影響。因此,在經濟學教學中,教師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實際教學中,著重培養德才兼備的大學生,為社會主義的建設做出一定的貢獻。本文主要探討了經濟學教學中價值觀導向的現狀、原因,并著重分析了如何在經濟學教學中進行價值觀引導。

經濟學;教學;價值觀導向

當前我國高校經濟學類的教材主要包括經濟學基礎、經濟學原理、西方經濟學等等。經濟學最先在西方得到系統的研究和發展,我們可以從西方系統的經濟學理論中得到啟發,但由于社會性質的不同,西方的經濟理論在中國也有其不適用的方面。況且由于文化差異的存在,西方經濟的一些理論觀點難以讓我們所接受,這就要求當代的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不能把書本當作神圣的事物,辯證看待經濟學理論,正確的認識經濟學中所包含的優缺點。當前的經濟學教學中,教師重視知識的講授,忽視了經濟學中的倫理道德因素,影響了學生的價值觀的培養。提高價值觀的培養,需要教師能夠重視價值觀培養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加大價值觀引導的力度。

一、經濟學教學中價值觀引導的現狀

(一)教師的思想上不重視

中國當前的教育主要注重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而忽略了學生的素質教育。教師在課堂上,主要講授課本上的知識內容,注意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對于經濟學教學中的價值觀導向并未引起重視[1]。一些教師認為,經濟學教學中無需進行價值觀的培養,經濟學和價值觀無多大的聯系,在課堂教學中是可有可無的,還有一些教師雖然意識到了價值觀在學生培養中的作用,但為了節省上課時間,教師采用一筆帶過的方式,雖有提到,但并未做深入分析。

(二)教師未認識到經濟學中所含有的價值觀

很多教師并未認識到經濟學中的倫理道德價值觀。經濟學中包含著大量的經濟道德和價值判斷標準,在經濟學教學中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十分重要。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經濟學的理論和各種思維的培養,但并未認識到經濟學中所含有的倫理道德等。例如,亞當·斯密提出的“看不見的手”理論,認為資本主義需要自由競爭,無需政府干預,個人只用考慮自身的利益,可達到國家富裕的目的[2]。人們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時,通過交換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但在這交換和分配中,由于分配的不公平使很多人的利益受到傷害。教師在講授“看不見的手”這一理論時,更為注重的是該理論是如何提出、主要的內容、如何發展、在如今的市場經濟是否還使用等問題,并未意識到該理論存在的道德價值觀——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時可能會侵犯他人的利益。

(三)學生自身缺乏理性思考

大學生的人生價值觀仍處于發展完善階段。雖然素質教育在逐漸普及,但傳統的教育方式仍然難以改變,當前很大一部分的大學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獨立思考能力、社會實踐能力都較弱,大多數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雖明確了方向,但卻是粗糙不系統的;還有一小部分的人生價值觀還是迷茫不清晰的。學生的價值觀教育主要來自思想品德等相關的課本知識和學校所規范的道德標準,而自身判斷事物的價值標準還存在很大的問題。雖然在課堂上能很好的接受知識,但由于自身獨立思考能力不夠,學生缺乏內化意識,學生對所接受的知識只是純粹的接受,并未經過自身的加工內化[3]。當前的大學生,很大一部分都為獨生子女,從小備受寵愛,可能養成了自私自利的習慣,在社會生活中,更為注重自身的利益。因此,在學生的培養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運用掌握能力,還要加強學生的價值觀的培養。

二、經濟學教學中進行價值觀引導的原因

首先,西方經濟學是經濟學的主要內容之一,其主要內容大多是與經濟利益相關的理論知識,長期的知識灌輸和運用,各種利益觀點不斷得到強化,使學生在生活中更注重追求自身利益而損害他人利益,人生價值觀念混亂[4]。若此時教學只注重學生知識接受和掌握程度,不及時的對學生的價值道德進行引導,那么會造成學生形成錯誤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將會損害學生的一生。

其次,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心理素質還處于發展完善階段,其學習能力較強,而金錢更能使學生受到功利主義和個人主義等思想的影響。作為經濟學專業的學生,在面對經濟利益的時候可能會更貪婪自私,而經濟利益更容易引發社會道德問題?;诖?,在如今經濟飛速發展、物質充沛的中國,當代大學生從小生活優越,其道德水平讓人堪憂,為改變當前的社會現狀,不僅需要教師在經濟學教學中帶領學生辯證的學習經濟學內容、分析相關的社會問題,還要加大價值觀導向的力度,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再次,隨著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很多違背道德的行為。比如,做假賬、非法股票交易等等,使人們逐漸認識到社會需要的不僅僅是有能力的人才,還需要高材生具有正確的價值觀和良好的道德修養。社會需要的是德才兼備的人才,而德才兼備也是當前我國教育所追求的。若僅有能力而個人素養低下,那么社會的發展將難以推進,我國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將走的十分艱難。

最后,家庭和學校是學生接受道德教育的主要場所,大學作為學生道德教育的最后一道防線,在人生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學要注重學生的價值觀培養,防止學生出現極端主義,為大學生步入社會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

三、經濟學教學中進行價值觀引導的策略

經濟學并不是獨立的存在,經濟學的內容反映著價值觀,經濟學和價值觀兩者相互交融[5]。經濟發達的美國在很早之前就已經認識到,要十分重視經濟學專業的學生人生價值觀的教育。作為資本主義發達、社會自由競爭的國家,受社會和教育的影響,很多學生都存在利己主義的思想。針對這種現象,美國在不斷的討論和實踐中,對經濟學類的學生采取了相應的教育措施,即采用整合的解決辦法,將倫理道德教育融入到相關的經濟學類課程之中。將社會道德價值觀與經濟學相結合,這種方式避免了重新開設新的倫理道德教育課程,使學生節約了時間、學校避免了不必要的經費開支,同時還能夠更直觀的使學生認識到在某種經濟利益下所表現出來的行為是否符合社會道德標準。美國將道德價值觀教育融入經濟學教育中的方式值得我國高等學校在具體的教育中所借鑒。

(一)教師加強自身學習,改變教學觀念

首先,要想給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首先需要教師自己能夠認識到經濟學教學中對學生價值觀引導的重要性,同時還要求教師加強自身的學習,能夠將價值道德倫理合理融合到經濟學教學中。因此,經濟學教師應不斷吸收新的教學理念,多參加教科研活動和相關的研究會議,認識到自身的教學理念的落后,不斷學習吸收外界的先進思想,教師不再是知識的灌輸者,而是學生知識的引導者和價值觀的向導。其次,教師應該在課前做好教案設計,使整個課堂內容豐富而有趣,將價值觀內容有效的融合在經濟學的知識點中,教學設計能夠給學生一定的道德啟發,領會其中的相關哲理,避免因準備不足而達不到價值觀導向的效果。

(二)明確價值觀目標

目前,我國對于大學生的道德價值觀培養的課程主要是公共理論課,大多為思想政治教育等。雖然開始了道德價值觀培養的相關課程,但純粹的理論使學生失去了學習興趣,上課并未認真學習,學生對于書上的內容缺乏自我認同感,僅在考試的前幾天翻開書本,抓抓重點,使得思想道德教育并未達到實際的效果。若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合在經濟學教學中,在經濟學教學中滲透價值觀教學,對學生的價值觀起到潛移默化的培養作用,學生能快速的認同原有的道德理論,還能將經濟學內容與自身相結合,達到兩全其美的效果。托馬斯[6]認為“如果不能把這種課程利用為培養價值觀和倫理意識的手段,我們就在浪費一個大好機會?!币虼?,在經濟學教學中,教師要明確課堂教學中的價值觀目標是培養符合社會主義建設的人才。教師將社會倫理道德和社會主義思想融入到經濟學課程中,更能夠使學生接受和認可,教師通過認真分析經濟學中所包含的倫理道德和價值取向,深刻批判極端利己、拜金、功利主義思想,幫助學生正確理解和認識經濟學理論,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為培養符合社會主義建設的人才做出努力。

(三)區分研究和教育的差別

我國高等教育學校的教師大多具有一定的科研任務,在經濟學教學中,就需要教師分清研究和教育之間的差別。研究科研避開社會道德倫理問題,僅對具體的經濟問題做出相關的假設和討論。有些研究結果還并未發生在社會現實中,它只是對未來的經濟發展的一個預測,又或者是對當前經濟規律的一個總結,研究可以避開社會倫理道德而展開討論,但教學卻不能如此。教學是為了培養社會人才,培養的對象是當前價值體系還不完善、缺少社會經驗、道德認識薄弱的大學生,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價值觀問題,要注重批判極端的利己主義和拜金主義,對經濟學知識進行深入的分析,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將學生的不良價值觀扼殺在搖籃期。

(四)優化課程結構和教學內容

首先,要加強對教材的改革。傳統經濟學教材已經不適用當前的人才培養計劃,傳統的教材的知識點不夠新穎,很多知識點在當前社會已不再適用,僅能夠作為補充知識進行了解。在選購教材時,可以選擇一些具有新的研究成果的書籍。其次,學校要優化課程結構。傳統的課程更為注重理論知識的培養,大多數的專業課程主要用來給學生傳授理論基礎知識,而價值觀問題的攝入卻極少,造成了學生的知識面僅停留在專業知識方面。因此,教師要注重優化授課內容,注重授課內容的趣味性,除了闡述經濟學的理論知識還要加入相關的價值觀方面的道德倫理評判。在教學過程中,對于有分析價值的問題,教師要對問題進行具體分析,使學生明白其中的前因后果,而不能籠統的一筆帶過。再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客觀認識經濟學中的階級問題,對經濟學中的帶有西方色彩的資產階級內容應該要客觀辯證的學習和對待。最后,要注重學生對經濟思想的內化和理解。學生學習并不僅僅是純粹的接受所學的經濟理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將知識內化、使之與自身原有的知識內容進行融合。學生通過了解經濟理論和經濟政策及政策提出的時代背景等,對經濟理論有更深入的了解,形成自己的觀點和立場,而不輕易受經濟理論中的價值觀的影響。

(五)改革教學方式

最后,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革。一旦明確了教學培養目標,教師應該改進自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提高經濟學教學中的價值導向作用,需要教師在加強學生掌握知識能力的過程中,還應該加強學生人生價值觀的培養。因此,在教

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學習,鼓勵學生去質疑問題、分析探索問題。在教學方法上,可以采用啟發式教學法、案例分析法等等。教師在教學中要避免述而不評的現象發生,純粹的描述并不能使學生獲得多大的收益。為了提高價值觀的培養,教師可以采用既述又評的方式,課堂中將述和評結合起來,讓學生既能了解到經濟學理論知識,又能從中分辨理論中的合理部分和需要批判的部分,能夠使學生客觀辯證的學習經濟學理論,正確的構建自身的價值觀。

四、結束語

經濟學理論不僅包含著經濟學知識,還包含著價值倫理道德的思想。在經濟學教學中,要加強學生價值觀的培養,不僅需要教師的不斷探索實踐,提高自身的教學方法,還要求學生自身能夠將教師所教授的內容內化為自身的知識,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當前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是全面的高素質人才,不僅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靈活的實際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還要具有正確的人生價值觀、道德觀,因此,在經濟學教學中,價值觀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

[1]劉佳勇.西方經濟學教學中的價值觀引導問題探討[J].價值工程,2012,08:215-216.

[2]李丹.西方經濟學理論假設前提反思與教學中的價值觀引導[J].金融理論與教學,2011,03:61-63.

[3]喬洪武,郭亮,葉雨晴.西方經濟學教學中的經濟倫理教育[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3:79-84.

[4]江秀輝,李偉.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中重視大學生價值觀的塑造[J].科學大眾,2008,12:140+142.

[5]江秀輝,李偉.強化大學生價值觀的塑造——基于《西方經濟學》的教學實踐[J].現代企業教育,2011,10:169-170.

[6]賀紅權.西方經濟學本科課程體系優化淺析——基于科學價值觀引導的視角[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3:172-174.

猜你喜歡
經濟學價值觀道德
移民與健康經濟學
我的價值觀
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
跟蹤導練(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對道德虛無主義的思考
知名企業的價值觀
經濟學
價值觀就在你我的身邊
用道德驅散“新聞霧霾”
經濟學的優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