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與對策

2016-12-28 21:20牛信君安徽新華學院思政部
大陸橋視野 2016年22期
關鍵詞:公辦民辦高校心理健康

牛信君/安徽新華學院思政部

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與對策

牛信君/安徽新華學院思政部

民辦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外部社會環境、民辦高校和民辦高校大學生自身因素都是造成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據此提出解決相關問題的建議和對策,進一步推動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

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原因;對策

近年來,我國的民辦高校數量及學生人數都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對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形成了巨大影響。民辦高校各方面的獨特性,使得民辦高校大學生在有著當代大學生共性的同時,又具有其鮮明的個性。比如,既會遇到當代大學生普遍問題,還需要承受著因考分偏低帶來的學業壓力、高額學費帶來的經濟壓力和社會偏見帶來的認同壓力,民辦高校學生面對的困難和壓力遠遠超出公辦院校的學生。目前高校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已比較成熟,但更多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公辦院校,民辦高校在研究深度、廣度及系統性、規范性等方面與公辦院校相比有較大差距。

一、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造成的原因

(一)社會環境因素

1. 社會對民辦高校認可度低。

為適應教育大眾化潮流的需要,1999年來高校不斷擴招,在校大學生數量與日俱增,民辦高校在這樣的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應運而生。與公辦院校相比,民辦高校無論是在辦學歷史、辦學力量、學生生源,還是在教育成本、辦學品牌及文憑的含金量等方面,都有著一定差距,這種客觀存在的差距甚至導致社會對處于摸索階段的民辦高校存在著偏見,如“民辦不如公辦”、“民辦高校不正規”、“公辦高等教育才是正規的大學教育”、民辦高校的大學生被視為“混文憑者”等,這無形給民辦高校學生造成比公辦院校學生更大的壓力。

2. 社會對民辦高校學生的認可度不高。

如前所述,民辦高校與公辦院校的客觀差距,致使社會對民辦高校認識存在偏差,同時也會對民辦高校學生產生不認同甚至是歧視,如就業和考研方面。大學生就業壓力大、競爭激烈已是不爭事實,公辦院校畢業生就業已存在困難,民辦高校畢業生就業顯然難度更高,而用人單位在考察民辦高校畢業生時,除了有一定認識歧視,還會有著比公辦院校畢業生更高的學業與技能要求,有部分用人單位在招聘時明確表示不招民辦高校的學生,在報考公務員和選調生當中也存在同樣的問題;伴隨著考研政策的改變,公辦院校研究生錄取時更加傾向于公辦院校和本校的本科畢業生,民辦高校畢業生在考研錄取時處于劣勢,就業和考研方面的不平等遭遇,導致民辦高校學生更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二)民辦高校的因素

1. 民辦高校自身的現實原因。

很多民辦高校都是由民辦學校升級轉軌或者新籌建而來,在師資力量、辦學條件等方面與公辦院校相比,存在較大的差距,辦學理念及經驗方面也相對不足。對于很大部分民辦高校來說,先解決生存才能談發展。解決生存需要擴招以形成規模經濟,但學生人數的增加,對原本就比較落后的民辦高校硬軟件的壓力更大。很多民辦高校除了為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和報效國家的目標以外,本質上仍是企業,企業難免以盈利為目標,在管理、行為、決策理念上充滿著濃厚的商業氣息,盡可能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導致很多民辦高校在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上并沒有傾注太多的精力和時間。

2. 民辦高校對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正確認識。

對心理健康重視程度不夠,機構設置與服務都是流于形式。在民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得不到充分的重視,被長期排斥于人才培養范圍之外,無法和其他學科建設和專業教學相結合,成為一門可有可無的選修課或者課時補充。在具體工作中,學校對身體健康的重視程度遠遠高于心理健康,在高校廣為流傳的一句話就是“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同時很多民辦高校也在各個院系及學校設置心理咨詢室等機構,但經常就是擺設,甚至將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混為一談。

3.民辦高校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隊伍。

要想把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搞好,必須有一支有較高專業知識水平和教學能力的教師隊伍。但從目前來看,民辦高校不僅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人員數量缺乏,而且在教師專業化方面也存在較大的差距,民辦高校專職心理教師人數普遍較少,很多教師都不是心理學專業畢業,更多是讓輔導員來充當這個角色,隊伍水平層次不齊。師資數量不足及專業化程度不高會使民辦高校學生出現心理問題時無法應對,使民辦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出現嚴重危機。

(三)大學生的自身因素

1. 經濟因素。

民辦高校的學生學費和公辦院校相比顯然更高,民辦高校的市場化運營,學生的生活費用也相對較高,同時在生活補助、獎學金數目、勤工助學崗位方面都十分有限,致使學生在經濟壓力方面遠遠大于公辦院校,在民辦高校內部學生貧富差距很大,經濟條件差的學生易因自卑形成壓力。

2. 學習能力較弱。

民辦高校學生高考成績相比于公辦院校普遍較低,差距少則幾十分、多則幾百分。特別是不少民辦高職生源吸收困難,需要多次降分補錄完成招生計劃。高考成績固然不能代表一切,但也能說明一些問題,比如能夠側面反映學生中學時代的學習熱情、學習能力、學習習慣、求知欲望、自我管理等方面能力。而這些方面對學生出現心理問題及出現心理問題后的處理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比如,在大學生活中遇到理想與現實的沖突,如何認識如何處理;在大學生活中遇到人際交往問題,如何認識如何處理;遇到生活挫折如何面對;在學習上遇到問題如何處理等等問題上,民辦高校學生由于自身的水平問題,更易比公辦院校學生出現心理問題

二、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問題解決的對策

(一)提升社會對民辦高校及民辦高校大學生的認可度

當前,中國的民辦高校整體實力固然不及公辦院校,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涌現了一批高質量的民辦高校,這些民辦高校在辦學力量、辦學資金、辦學品牌、師資力量、學生生源、學生培養等方面儼然超過了很多傳統的公辦院校。民辦高校更具備一些公辦院校無法比擬的優勢:專業設置更符合市場化、辦學更有活力、在學生應用能力培養方面投入更大等。社會應與時俱進,用新眼光來審視現代的民辦高校及其學生,減少甚至消除對民辦高校及其學生的偏見,平等看待民辦高校和民辦高校學生,無論是在社會地位、認可度還是就業、考研等方面給予公平地位。只有這樣,才能減少社會給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帶來的負面影響,對其健康成長成才具有極大的意義。

(二)民辦高校應增加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和增強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

1. 民辦高校應協調好為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目標與企業盈利目標之間的關系,努力找到二者的最佳結合點。

在學校硬軟件上要加大經濟投入,努力品牌化。比如在對待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上不能僅追求盈利而忽視,盡可能減輕學生學費和生活費負擔,學??梢远嘣O置勤工儉學崗位給貧困生,可以通過減免學費、發放助學金、提供助學金等方式幫助貧困生,也可以多組織一些互幫互助活動,讓貧困生得到更多的關愛,有利于他們的心理健康。

2. 民辦高校應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機構和課程建設。

民辦高校需建立專門的多級心理健康教育機構。在課程設置上,可以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大學必修或者選修課程中,也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在各科教學之中。這樣學生就可以多渠道、全面、隨時接觸心理健康的相關知識,耳聞目染,學生就會重視心理健康問題,既可以幫助他們了解自身的心理健康狀況、完成自我診斷,又可以幫助他們遇到心理健康問題時找到的解決辦法及途徑。

3. 民辦高校應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其素質和業務水平。

民辦高校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師資數量與專業化存在的問題,肯定會影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效性。應在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建設上加大經濟投入,增加相應的崗位數量,最好是能建立一支專職化專業化的隊伍,減少兼職心理教師和跨專業心理教師;民辦高校在建設心理健康教育隊伍時,一定要有一套嚴格的選拔和考核標準,要本著對學生、對學校負責的態度,真正選拔那些能夠熱愛教育事業、自身具備良好修養和健全人格、心理學專業知識過硬、責任心強的老師來擔任;與此同時,高校還應多組織相關崗位培訓、多去高水平的高校交流考察,不斷提高心理健康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

4. 民辦高校應營造一個文化氣息濃重的校園環境。

民辦高校校園文化相對缺失或者商業氣息比較濃厚。而一個有著濃郁文化氣息的校園環境對學生保持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學生幾乎所有時間都是在校園里度過,校園文化往往能影響學生的心理認知。比如勤奮好學、注重道德、敢于創新、勇于實踐、不懼競爭、團結向上的校風會使得學生很容易產生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心理意識,而學校也可以多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鼓勵學生多多參與集體活動,提升同學之間相互溝通和人際交往能力,這些都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積極的作用。

5. 民辦高校應加強新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有關的調查中,大學新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普遍高于其他年級,最好的教育是預防。所以在新生開學教育中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提前預防學生出現心理問題,民辦高??梢愿鶕笠恍律木唧w情況,重點開展如何盡快適應大學環境、大學學習與中學學習的變化、人際交往、如何面對現實和理想的沖突、生涯規劃、大學期間會遇到那些重點問題及如何解決等專題教育,使學生盡快適應大學新生活,融入大學新環境中去。

(三)民辦高校大學生自身需掌握一些心理調適的方法

解決心理健康問題需要內部和外部相結合。學生自身掌握一定心理問題的調適方法對心理問題的解決有著重要的作用。比如合理調控自己情緒就是重點之一,可以采用積極的自我暗示,遇到特殊情況時自己對自己說一些鼓勵的話,可以用自己喜歡的勵志名言或者偉人故事來鼓勵自己,使自己的心態能夠得到及時調整;可以學會注意力轉移,把視線從糟糕的情景中轉移到其他積極的方面;可以適當地發泄不良情緒,向別人傾訴和運動等都是好的方法;學生不應羞于和懼怕心理問題,也可以向他人求教;平時多注重身體和精神上的自我放松;注意處理各方面問題的方式;學會自省和多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等,這些都對解決心理問題有著很大的幫助。

[1] 張翔. 民辦高校大學生與普通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比較研究 [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3,(4).

[2] 周小娟.《民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綜述》,載于《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12年第3期,第10-12頁.

[3]呂常超,周粉莉. 公辦與民辦高校大學生壓力、應對方式和自尊的比較分析 [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 ,16.

[4]陳飛,張騫. 當代大學生抗挫折心理素質及對策探析 [J].法制與社會,教育文化,2011 ,05 (中): 239-240.

項目來源:

本文系2012年安徽省級人文社科研究項目《民辦高校大學生受挫現狀與教育對策研究》(自籌)項目編號:SK2012B235)的研究成果。

牛信君(1981-),男,安徽合肥人,安徽新華學院思政部,講師,碩士。

猜你喜歡
公辦民辦高校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亞運城再添一所公辦學校! 廣鐵一中天峰中學落成啟用
益陽:推進公辦幼兒園建設
可持續競爭優勢理論下民辦高??沙掷m發展
神數據
“分類管理制度下民辦高等教育發展戰略研究”成果報告
民辦高校會計內部控制關鍵因素指標體系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