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格與權義能力之再探究

2016-12-28 13:16徐靜
法制博覽 2016年12期
關鍵詞:權利能力規定性民事

摘 要:人格制度起源于古羅馬,在其發展流變過程中,逐漸又形成了權義能力制度。兩個制度發展到今天,有的學者認為人格等同于權義能力,有的學者認為人格與權義能力雖存在著“繼承”的關系,但是兩者并不相同。本文試圖通過對人格和權義能力的歷史發展演變進行分析,以探尋兩者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從而得出本文的結論:人格不同于權義能力。

關鍵詞:權義能力;人格

中圖分類號:D9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35-0238-01

作者簡介:徐靜(1991-),女,漢族,陜西榆林人,西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民商法專業,法學碩士,研究方向:民商法傳統理論問題。

“人格”一詞來源于古羅馬,在當時人格始終與羅馬的身份相聯系,在奴隸社會體現著一種“看不見的不平等”。人格發展到歐洲近代則體現為一種自然法思想在法律上的深遠影響,即依自然而出生的人均具有人格。人格發展到現代具有三種含義:第一種含義是指具有獨立地位的權利主體,該人格與主體相互替代;第二種含義是指民事主體的權義能力,該含義與權利能力等質互換;第三種含義是指受法律保護的人格利益,如生命、身體、健康等。關于人格與權利能力之思辨,作者認為權利能力不等于人格,雖然兩者總是表現為同時產生同時消失,但是單憑時間上的同一性根本無法說明兩者是同質的。

一、人格與權利能力的本質規定性

在自然法學派看來人格是基于自然法則而被人作為一個“類”而普遍的、無差別的擁有,在康德看來人格是基于自然人內心意志所產生的理性而所擁有的主體資格。雖說人格發展到現在已經與羅馬時期的基于身份的人格完全不同,但是筆者認為,caput仍然可以用來表示現代的“人格”。人之所以為人,在形而下的意義上根因于人人都長有一個頭顱,在形而上的意義上根因于基于自己頭顱的擁有而擁有自己的靈魂。從人格的發展演變過程可知,人格的有無是一個事實判斷問題,而非價值判斷問題,反映在法律上就是,對于人格問題應該在法律上加以確認而非在法律上進行創造。而對于權利能力的擁有與否是一個價值判斷問題還是事實判斷問題,則有待于進一步證明。首先,權利能力屬于實證法的概念當屬無疑,因為法人之權利能力包括其中。但需要說明的是:自然人的權利能力雖然可以說源于實證法,其基礎卻是自然法,即實證法必須賦予自然人權利能力。將權利能力賦予自然人和法人,那么權利能力還具有倫理性嗎?德國民法典的起草者與學者都堅稱:權利能力具有倫理性?!兜聡穹ǖ洹返谝徊莅刚f明書認為:不論現實中的人的個性與意志,承認其權利能力是理性和倫理的一個戒律。從該論述中,我們不難看出:他們所說的“權利能力”的倫理性都是在“民法確認了每個自然人都具有平等的人格”這一意義上來強調其倫理性的,都沒有把法人的權利能力考慮進去,是在自然人法律人格這一德國民法典前的意義上適用的。但是,一般籠統地說涵蓋法人主體性的權利能力具有倫理性,實難茍同。其實,認真思考權利能力提出的過程就可以得出:德國民法典在創設團體人格的同時,小心翼翼地避開了“人格”這一古老而又常新的概念中所包含的倫理屬性,以“權利能力”這一僅僅具有私法主體資格含義的概念替換了人格的表達,使權利能力明確地“從倫理的人格中解放出來”,可以同時適用于自然人與法人。從而說明權利能力的擁有與否是一個價值判斷問題。

二、我國民事主體的本質規定

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9條、第10條,可以得出我國民事主體的本質規定性在于權利能力,而并非以人格為其本質規定性。

以人格還是權利能力作為民事主體的本質規定性,兩者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人格是一個廣義的倫理的概念,是人之所以成為人的事實根據,因此有人就有人格的用語。而權利能力是一個法律概念,表明有法律才有此用語。

(二)人格是事實判斷,而事實判斷的內容是有無彼此,這便是充當人格對象的,在形而下意義上是人的頭顱,在形而上意義上是人的靈魂;而權利能力是一個價值判斷,其內容是是非利害,因此是權利能力的有無決定著主體的能為與不能為。

(三)人格是權利能力的源泉,而權利能力是人格在社會生活當中的功能與效用,因此以權利能力作為人的本質規定性,其最大的危害在于事實上的人能不能成為法律上的人是由立法者說了算的,這也是我國民事立法在主體制度上的最大弊端。

(四)在歐洲國家源于天賦人權的普及,特別是基于法律實證的需要,才引發以權利能力一詞取代人格一詞的現象,但是兩者在質的區別上是人人知曉的。

(五)在東方,權利能力作為價值判斷范疇,一直都是為當政者所操持的,因此,才有助于當政者的制造人或是消滅人的實際需要。

由上述幾條可知,以權利能力還是人格作為民事主體的本質規定性所產生的結論是截然不同的。我國目前正在起草民法典,筆者認為對于民事主體的本質規定性問題應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討。對于這一問題的態度也是衡量我國民事是不是善法的一把尺子之一。

[ 參 考 文 獻 ]

[1]王利明,楊立新,姚輝.人格權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2]徐國棟.尋找丟失的人格[J].法律科學,2004(6).

猜你喜歡
權利能力規定性民事
古代文人的特殊規定性及文人畫的發生
民事推定適用的邏輯及其展開
論民事共同訴訟的識別進路
羅馬法權利能力制度試論
——兼論平等理念下現代法的權利能力
權利能力概念的法律技術意義
論法人權利能力的平等與限制
加強民事調解 維護社會穩定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規定性及其把握——基于“中國模式”之爭的再思考
基本權權利能力之本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