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必凈注射液預防胸部惡性腫瘤放療中急性放射性肺損傷的臨床分析

2016-12-28 08:30巴艷華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30期

巴艷華

【摘要】 目的 分析中藥血必凈注射液在預防胸部惡性腫瘤放療急性放射性肺損傷中的臨床效果。方法 38例胸部惡性腫瘤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20例)與對照組(18例)。觀察組采用放療聯合血必凈注射液, 對照組采用單純放療, 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均采用的是調強適型放療。治療完成之后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放療40 Gy、放療后觀察組患者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PDGF)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放療40 Gy、放療后、放療結束后1個月、放療結束后3個月觀察組高遷移率族蛋白B1(HMGB1)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放療前后PDGF呈下降趨勢;HMGB1呈上升趨勢, 但不如對照組明顯。對照組放療前后PDGF、HMGB1呈上升趨勢。觀察組出現2級以上急性放射性肺損傷發生率5.0%低于對照組38.9%,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于血必凈注射液, 其在治療急性放射性肺損傷疾病時具有較好的效果, 且該治療方法對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具有較大的影響, 能夠有效預防患者出現急性放射性肺損傷。

【關鍵詞】 胸部惡性腫瘤;血必凈注射液;放射性肺損傷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0.130

對于胸部惡性腫瘤患者, 期間采用放射性治療時, 最為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是放射性肺損傷, 該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肺組織受到放射線照射后, 導致靶細胞受到損傷, 無法發揮正常功能[1]。伴隨著放療技術的不斷發展, 其對肺部的損傷程度也在下降, 但肺損傷發生情況仍然較高。本文分析中藥血必凈注射液在預防胸部惡性腫瘤放療急性放射性肺損傷中的臨床效果, 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本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38例胸部惡性腫瘤患者, 入選標準:年齡18~75歲, 放療治療為非小細胞肺癌和食管癌等, 簽訂知情同意書。38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20例)與對照組(18例), 觀察組男女比例為13∶7;患者年齡44~75歲, 平均年齡62.5歲;平均Karnofsky評分89.51分;原發腫瘤:肺癌11例, 食管癌9例。對照組男女比例12∶6;患者年齡41~68歲, 平均年齡55.4歲;平均Karnofsky評分90.25分;原發腫瘤:肺癌10例, 食管癌8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Karnofsky評分、原發腫瘤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在進行放療時全部采用的是局部三維精確放療, 在治療過程中選擇調強適型放療方法, 然后觀察組患者結合血必凈注射液進行治療, 在治療期間, 兩組患者均不進行化療治療。血必凈注射液每次取100 ml溶解于150 ml生理鹽水中, 混合均勻之后使用, 對于該藥物的配備, 需要在患者進行放療前3 d完成, 然后在患者放療過程中進行靜脈滴注, 藥物使用頻率1次/d。該藥物的使用時間為患者放療前1 h, 這樣能夠更好的促進患者對藥物的吸收, 降低患者發生放射性肺損傷疾病的幾率。

1. 3 觀察指標 主要從患者的胸部CT和炎性細胞因子檢查兩個方面對患者的肺損傷情況進行觀察, 具體觀察方法為:在患者治療的各個時間節點對其進行胸部CT掃描, 了解患者的肺損傷情況, 而炎性細胞因子的檢查則是在患者的觀察節點對患者進行抽血, 將其放置在紅帽管內, 將紅帽管放置在室溫環境下2 h, 然后通過離心機對患者血液進行分離。在離心完成之后將上懸血清進行分離, 并將其平均分為5份, 并將其置入到EP管中, 采用-30℃的冰箱對其進行保存, 在研究結束之后采用雙抗體夾心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細胞炎性因子PDGF以及HMGB1吸光度A450 nm值。

1. 4 放射性肺損傷判定標準[2] 對于放射性肺損傷, 其在造成的CT診斷中主要表現在患者肺葉部位存在密度均勻的模糊陰影, 且陰影部分和正常肺組織之間具有明顯的界限。通過國際診斷標準得知, 其主要分為以下幾個等級:0級:患者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1級: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存在著輕微的咳嗽, 且呼吸無法用力, 通過X射線照射沒有變化;2級:患者存在著持續性咳嗽, 且輕微用力呼吸困難, 采用X射線照射具有輕微的片狀影;3級:主要表現為嚴重咳嗽, 且麻醉藥物無效, 伴隨著嚴重的呼吸困難等;4級:患者存在著呼吸功能不全問題, 必須借助輔助設備進行呼吸;5級:患者存在著致命性的呼吸困難。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放療前, 兩組患者PDGF、HMGB1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放療40 Gy、放療后觀察組患者PDGF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放療40 Gy、放療后、放療結束后1個月、放療結束后3個月觀察組HMGB1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放療前后PDGF呈下降趨勢;HMGB1呈上升趨勢, 但不如對照組明顯。對照組放療前后PDGF、HMGB1呈上升趨勢。見表1。觀察期間觀察組出現2級以上急性放射性肺損傷1例, 發生率為5.0%(1/20), 對照組出現2級以上急性放射性肺損傷7例, 發生率為38.9%(7/18), 觀察組出現2級以上急性放射性肺損傷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6.55, P<0.05)。

3 討論

對于放射性肺損傷疾病, 其不僅對腫瘤患者的正常放療治療有影響, 同時還會導致患者無法進行正常的生活, 嚴重的甚至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通過有關研究得知, 對于放射性肺損傷, 其和患者的細胞因子PDGF等之間具有緊密的聯系, 通過本次研究可以得知, 對照組患者放療前后體內的炎性細胞因子呈現上升趨勢, 這說明患者的放射性肺損傷疾病同患者體內的炎性因子之間具有緊密的聯系。對于放射線, 我國中醫將其認為是火熱邪毒入侵, 會對人體的肺部造成損傷。在對該疾病進行治療時, 主要采用的是活血化瘀和養陰清肺等。對于血必凈注射液, 其主要是由赤芍和丹參等藥物組成, 其含有的紅花黃色素A等物質具有清熱解毒等效果, 通過該藥物的使用, 能夠幫助放療患者移植體內炎性因子的感染作用, 通過本次研究得知, 患者在采用該藥物治療后, 其炎性因子含量上升趨勢得到了有效的緩解。

總之, 對于血必凈注射液, 其在治療急性放射性肺損傷疾病時具有較好的效果, 且該治療方法對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具有較大的影響, 能夠有效預防患者出現急性放射性肺損傷。

參考文獻

[1] 譚波, 吳小源, 陳永順, 等. 血必凈注射液預防胸部惡性腫瘤放療中急性放射性肺損傷的臨床研究. 中華腫瘤防治雜志, 2014, 21(24):1986-1991.

[2] 周競崢, 劉勇, 羅玲, 等. 急性放射性肺炎中醫藥研究概述. 中國中醫急癥, 2015, 24(3):493-496.

[收稿日期:2016-08-2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