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個體目標管理機制研究

2016-12-30 18:02王小磊馬少文
青年時代 2016年19期
關鍵詞:目標管理機制創新

王小磊 馬少文

摘要:迷茫成為時下大學生關注的問題,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有效進行目標管理。建立目標管理機制,促進學生個體目標管理,依靠群體動力,從打破制約機制、更新保障機制、升溫評價機制等方面進行創新,這樣有利于學生根據實際情況明確目標,有效地進行實踐,提高其創新能力、動手能力、合作能力、溝通能力。

關鍵詞:目標管理;集體目標;個體目標;機制創新

隨著高職院校不斷擴招,加寬與降低招生門檻,出現--了生源相對充盈而生源質量下降的現象。人校后,學生仔思想上出現了兩方面的問題:一是自制力差。表現為有較大比例的學生不能合理地使用電腦、手機,用來網絡游戲或聊天的娛樂時間過多;對專業知識不求甚解,得過且過。由此易產生疲憊期,諸多連帶狀況如興趣不濃、動力不足、精神疲軟,甚至厭學情緒。二是缺少自主選擇性。沒有充分利用高校的教育資源,包括圖書館資源、網絡資源等。由于學習、住宿環境相對集中,會接收到來自各個年級“前輩們”的信息,學生會不加思索、不懷疑、不去驗證的憑感覺接受等?;谝陨蟽牲c,迷茫成為學生最為關注的話題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基礎教育階段,每個學生都有既定的考大學目標,圍繞目標要求做的事情是明確的,預設的固定目標導致學生鮮少機會刻意去鍛煉自主制定目標的意識和能力。在此階段,學習被置于較為嚴格訓導與監督下進行,學生習慣了缺少自律,被安排的環境,造成了自我約束力的弱化。迷茫對學生來講已經不是個別現象,其本身就是一種缺乏人生目標的表現,也是大學階段個體目標管理能力缺失的弊端顯現。

大學這一過渡階段,學生擁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時間,需要制定合理的目標,發揮目標管理的導向作用,讓自主性成為個人發展的動力,這是教育工作者要重視關鍵點。加之目前的雙創工作的推進拓展,新興產業和服務業發展態勢良好,如果能結合發展規律與趨勢,讓大學生在目標管理上預先培養準備,對于學生就業作用明顯。

一、建立集體目標管理機制

較之于基礎教育階段目標取向的單一性與局限性,大學階段提倡的是基于自我為主體的開放式的合作式的目標實現方式,以自我控制取代外部約束。依靠集體目標的建立促進學生個體目標管理是+值得探索的途徑。班級學生共同參與制定目標,輔之以各班委成員的帶頭與班級導師與輔導員的引導,協商確定各個階段的分目標,形成內外結合,相互配合督促的趨勢,以此來鍛煉學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集體目標的建立主要針對學生動力以及自制力不足的問題,依靠集體實施過程中的支持與監督。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

(1)集體目標重在營造氛圍,圍繞這一點就要求即集體目標的制定以班級管理制度為底層邏輯,以集體規范為行為標準,以班級文化為鮮明特征,以互動交流為基礎,促進群體成員的合理分工和相互間的督促與配合,更好地規范群體成員的行為。只有班級中每個學生的位置和價值予以明確和規定,形成以實現目標為榮的群體氛圍和文化,才能產生內在執行力。同時,由班級成員共同建立的行為準則,任何違反準則的行為都會受到集體輿論的批評。

(2)集體目標的執行易形成重過程而非重結果的氛圍。因其產生的初衷在于鍛煉能力為主,重在培養目標意識,注重學生個體在完成目標的過程中是否有變化、有成長,而不僅僅關注目標是否完成這樣一個結果。由于群體成員之間可以經常就各自的目標及其實施過程進行溝通和交流,所以每個人都是其他成員的評價者、支持者和監督者,又由于群體中的成員擁有不同的知識結構和思維方式,所以他們之間可以互相啟發,互相學習,這會使所有人的力量都激發出來,每個學生仔關注別人的同時也得到了別人的關注,共同受益。

(3)集體目標有助于建立有歸屬感的班級文化。環境與內在需求決定了人的心理和行為。同一班級的學生在共同活動中往往會表現出觀念與行為的一致性,得到情感上的依靠。當學生發現自己所屬班級內每個人都能制訂有意義的目標并為此努力,會增加堅持下去的動力。

二、建立個體目標管理機制

通過機制創新來完善學生個體目標管理另一需要探索的路徑。在大學階段.每個學生的未來發展都有多條道路可選,就要求學生通過分析自身特點和外部環境,制訂適合自己的目標并將其分解為切實可行的計劃,要具備選擇個性化發展目標的能力。當下職業類型和模式變化明顯,在社會需求的推動下,新職業產生,舊職業消亡頻率逐步加快,科學技術的應用與發展,職業細分的效率驟增。社會對人才的多重需求就要求還未進入社會的學生要盡早制定符合自身發展、順應時代發展所要求的職業規劃。

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看世界,使之既要明確未來自身所處的工作環境及其發展前景,從宏觀上,清晰自身努力的方向。更重要的是關注當下,從微觀上,引導學生做好應該做的事,不斷培養綜合素質,提升專業能力,尋求個性化發展。所以,在學生目標管理方面,要重視機制創新:

(1)打破制約機制。歐美管理的二八理論認為集體和個體的關系規律是,集體中20%的個體是優秀的,80%的個體是普通甚至是平庸的。二八理論的影響日趨向多個方向延伸應用。然學校教育所應遵循的是反二八理論,至少80%的學生是優秀的,至多只有10%的學生存在惰性、自制力差,這是學生管理者面臨的工作重點。面對這些有問題的學生一般情況下有兩種解決辦法:一是激勵提升,二是嚴格考核。而適宜的解決辦法在于尋找到協調個人與發展之間關系以更好地發揮作用的具體運行方式,關鍵在于以學生為本,核心在于建立與慣例配套的自下而上的機制。學生個人目標的建立最終由學生自己決定。不是改變性格,而是改變行動。目標可以每學期設定一次,而具體計劃則根據目標性質的不同,可以細化到周、句或月。在這個階段,教師組織活動逐一討論和評價學生的目標和計劃,并給出相應的建議。經過幾次討論并聽取大家的意見后,每個人的目標和計劃都會變得更加完善和更具可行性。學生可以用書面的形式將目標和計劃記錄下來,以增強對目標實施的責任感。

學生管理歸根到底不是依賴人來運營,而應依靠制度。培養學生建立個人目標其實建立一套不依賴于人能力高低的制度,使每一學生都能在學校里、在個人發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都能在思想上、素質上、技能上有所收獲。

(2)更新保障機制。具體而言就是制作目標指南,凝聚了眾多學生的智慧與努力的結晶的目標指南,是結合了學生每日每月學習、思考、行動后的總結。例如轉專業是職業生涯選擇的關鍵。這個部分的目標指南就會收集專業發展方向、工作環境、將所有與人生目標和專業未來發展相關的日常狀態都予以指南化,這樣就有效的防治憑印象和直覺進行判斷以及盲目行動,成為助推學生高效建立目標的有力工具。目標指南是集合了眾多學生過充實而有意義的大學生活這樣的思路產生的。把從實際中總結提煉出來的私人知識,變成所有人共享的公共知識。根據每個學期出現不同的問題與更多的解決方法,目標指南每學期更新一次。這樣的更新機制不是為了限制學生的行動,相反,真正的目的在于突出機制的重要性,讓所有學生養成主動尋找問題點并加以解決的態度。

(3)升溫評價機制。評價是對目標執行結果的總結。個體目標的完成度需要循序漸進,實踐證明,每一階段的目標不僅要具體明確,而且應該是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讓學生有信心,不畏難,調動學生積極性,爭取完成目標。一旦出現無法完成的狀況,需要實事求是的看待與認可,恰當的評價有助于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挖掘學生的潛力,多重標準來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

總之,目標管理通過學生的目標制定,使學生的實踐目的和方向明確,學在整個實踐過程能夠有章可循,相互督促,明確各自的位置與作用,有助于學生克服實現目標過程中的盲目性和被動性,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合作能力、溝通能力等綜合能力目標的實現。

猜你喜歡
目標管理機制創新
互聯網視域下高職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機制創新研究
新常態下企業目標管理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目標管理在國土資源財務管理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