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三層架構”理論的教學設計案例分析

2017-01-03 19:10柏菊花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 2016年23期
關鍵詞:案例教學設計理論

柏菊花

摘要:本研究從教學現象以及教學大綱入手,以初中信息技術《目錄制作》章節為教學設計案例,圍繞信息技術課程“三層架構”理論的“技術工具”“技術活動”和“技術思想”,分別設計了三個任務,旨在促成學習者掌握目錄的制作過程,并了解關鍵步驟“標題樣式”引用的意義。

關鍵詞:“三層架構”理論;教學設計;案例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4-2117(2016)23-0030-03

問題產生

1.課程綱要“技術性”與“發展性”的統一性要求

《江蘇省義務教育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2013年修訂)中將信息技術課程的目標定義為:幫助學生掌握信息時代生存與發展必須的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形成在日常生活與學習中應用的基本態度與基本能力。其中,“技術性”和“發展性”是其基本性質之一。課程綱要中對“技術性”解釋為:義務教育階段信息技術課程具有突出的操作性和工具性,旨在使學生掌握常用的信息技術工具……同時,在“發展性”的定義中,課程綱要指出:信息技術課程是以技術工具的學習為主,但不是對工具的機械操作和簡單模仿。這表明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應該實現“技術性”與“發展性”的統一。[1]

2.突破“主題”教學法的限制要求

江蘇省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術七年級教材中主題教學的設計思路明顯。其中,第四章以制作一個研究報告為主題貫穿整章內容。盡管主題教學方法在章節編排方面保持了主題前后的一致性,明確了各知識點在各節內容之間的聯系,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會發現主題教學通常為了保證主題的完整性,更注重知識點的橫向聯系,而忽視了縱向的深度。另外,教師在教學中還發現學生容易將注意力集中在相關操作方法和步驟的學習方面。筆者認為,不論是前者還是后者,它們共同的表現特征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忽略了“技術”的本質,即不會遷移。

鐘柏昌、李藝教授將信息技術課程內容組織的三層架構分別定義為“技術工具”“技術活動”和“技術思想”。其中“技術工具”重在描述工具的使用背景、操作方法等;“技術活動”被描述為發展應用技術工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強調技術的遷移,即知道技術如何應用以及應用的條件;“技術思想”是通過前兩者讓學生明白技術背后隱藏的技術思想、價值等本質內容。[2]下面筆者以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術七年級教材第四章第1節《目錄制作》為例,從任務設計、重難點突破兩方面討論信息技術課程三層架構的思想在課堂中的應用。

課堂實例

1.教學目標、重難點與學情

《目錄制作》一課的教學目標是:①了解自動生成目錄的特點;②掌握自動生成目錄的方法;③理解標題樣式編輯的地位與意義。本章內容將教學重點定義為自動生成目錄的制作,教學難點為標題樣式的定義方法。筆者經過第一輪的教學,發現學生在目標達成過程中,大多數能很快掌握引用軟件自帶的標題樣式,自動生成目錄。但筆者也發現本節課存在如下問題:表面上,學生都制作完成了目錄,能將目錄頁進行美化,并實現目錄內容的自動更新,可事實證明,學生并沒有理解標題樣式與目錄的引用與被引用的關系;同時,他們制作的目錄只是實現了內容更新,編號不能自動更新,而編號的自動更新,才是長文檔編輯與閱讀的重要功能。

那么,如何讓學生在短短的一節課內,既要完成任務,同時又能真正厘清知識點之間的內在關系呢?下面筆者在引用“三層架構”理論的基礎上,重點探討本節課的教學設計。

2.教學設計方案

(1)設計流程圖

筆者本次課堂教學設計是以目錄制作為主線,通過兩個任務有層次地讓學生體驗目錄制作的制作過程以及標題樣式的編輯與修改方法,幫助學生理解怎樣正確引用標題樣式,避免編號與格式的混亂,從而提高編輯長文檔的效率;同時,以長文檔閱讀的方法作為輔線,幫助學生理解標題樣式的基礎地位與意義,即恰當的編輯、正確引用標題樣式,才能根據需要實現各種方式的閱讀。學生通過本堂課,明白不論是何種閱讀方式,它們的基礎都是標題樣式的設定(如下圖)??傊?,標題樣式的修改與恰當引用提高了編輯與閱讀長文檔的效率。

(2)任務設計與難點突破

①基礎任務——知道技術基礎與操作技能。

根據“三層架構”理論,主要實現理論中“技術工具”的目標,即讓學生了解概念,知道技術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步驟。因此,在基礎任務中,筆者將任務簡化,確保學生能迅速、完整地完成作品,幫助其在腦海中形成目錄制作過程的完整印象。具體實施如下:要求學生直接引用WPS文檔中自帶的標題樣式,生成目錄。大多數學生通過完成任務,能夠快速學習,有效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本環節教學難點突破:筆者在演示的同時,將操作過程與步驟以微視頻的形式發放給學生,以便不同層次的學生迅速掌握基本的目錄生成的方法。在任務結束后,教師進一步總結目錄生成的方法:選中標題,分別設置為不同目錄級別—選中不同級別的標題,分別引用標題樣式—在目錄位置,引用插入目錄。

②提高任務——利用技能解決問題。

提高任務在本案例中,體現了“三層架構”理論的“技術活動”。教師通過技術活動的設計,讓學生知道技術為何應用以及被應用的條件是什么。該任務設計使學生明白目錄制作的關鍵技術——標題樣式的引用與修改,它不僅能自動更新目錄的編號,還能提高編輯長文檔的效率。任務要求學生參照基礎任務的方法在沒有任何編號的素材中生成類似樣式的目錄。學生通過該任務,能進一步鞏固目錄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步驟,學生在任務完成過程中發現問題——生成的目錄缺少編號,生成疑問——為什么不手動輸入編號(為后期自動編號做準備),進一步生成疑問——這樣做的優點是什么(提高編輯文檔的效率,以及當章節內容或編號發生改變時,編號會自動更新)。本環節的教學難點突破:筆者采用學生熟悉的信息技術教材中的目錄為素材,其編號格式分別為一級編號“第一章,第二章,……”,二級編號“第一節,第二節,……”。該編號方式只需直接引用或簡單定義,降低了難度。最后,教師進一步總結目錄制作的關鍵步驟——標題樣式引用,它與第一個任務的區別是在“提高任務”中修改了被引用標題樣式的編號格式。

③拓展任務——技術思想。

拓展任務在此處體現了“技術思想”的理念,即通過技術活動的設計幫助學生明白技術存在的本質意義以及內在的根源。該任務與前兩者共同向學生展示了技術工具的應用方法、應用條件和存在意義,在案例中表現為為什么制作目錄需要修改和引用標題樣式?引用標題樣式的真正意義是什么?該問題在第二個任務中部分獲得了解答,即編輯長文檔時,便于統一格式,提高編輯效率。此外還有什么原因呢?在該任務中,要求學生采用“大綱視圖”與“章節導航”的方法瀏覽一篇長文檔,體驗并總結與目錄瀏覽長文檔的區別。學生通過完成這些任務,明白目錄閱讀有助于快速了解長文檔的結構,并實現通過目錄頁快速跟蹤定位文檔內容,但存在來回切換不方便的問題,而“章節導航”可以非常方便地切換目錄與內容,但又存在不能隨意隱藏章節標題與正文的問題,這時,可以考慮使用“大綱視圖”的方法閱讀。當然,該方法也存在缺點,即結構不清晰,操作麻煩。因此在閱讀長文檔時,學生可以綜合這三種方法閱讀,減少閱讀障礙。而實現這三種閱讀方式的基礎都是標題樣式的引用。本環節的教學難點突破:該任務中,筆者以微視頻的形式進行總結,便于學生整體把握知識點。

總結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基于“三層架構”理論的任務設計符合學生從簡單到復雜的認知規律,而“聚類”“遷移”的思維也符合人類學習的本質特征,有助于學生養成探究事物本質的思維習慣;同時,擴散思維方式有助于提高學生技術的應用效率與促進技術創新,而不是將技術停留在模仿階段。當然,基于信息技術課程“三層架構”的教學設計也是建立在教師對技術的深刻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之上的,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信息技術教師唯有緊跟技術發展的腳步,方能從容教學。

猜你喜歡
案例教學設計理論
樣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設計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論的高一氧化還原反應教學
“理論”與“實踐”
多項式理論在矩陣求逆中的應用
盛滿理論
高中數學一元二次含參不等式的解法探討
“仿真物理實驗室” 在微課制作中的應用
翻轉課堂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分析及改善建議
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