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農村社會教育全新的發展走向

2017-01-04 16:18蔣玉琴
課程教育研究·中 2016年11期

蔣玉琴

【摘要】宜興市社會教育在改革創新中得到快速發展,注重于提升規范化辦學執行力、探索高水平辦學新途徑和樹立特色化辦學新理念等方面,呈現出“規范化、高水平、有特色”的鮮明特點。本文就以上內容作一分析闡述,以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社會教育 ?全新 ?發展走向

【中圖分類號】G7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2-0024-01

近年來,宜興市的社會教育立足農村,在改革創新中得到快速發展,表現為基礎能力顯著增強,辦學水平顯著提升,由“量的快速增長”發展到“質的加速提升”,走出了一條內涵式、可持續發展的創新之路,呈現出“規范化、高水平、有特色”的鮮明特點,代表了農村社會教育新的發展走向。

一、提升規范化辦學執行力

近年來,宜興市教育局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制度,為全面規范宜興社會教育機構辦學行為和深化內涵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制度性基礎,為著力提升規范化辦學執行力做出了許多努力。

(一)領導帶頭執行。規范是一個社會教育機構生命力的保證,是一個機構正常運行的制度性保障。宜興市各社會教育機構負責人牢固樹立規范意識。堅持依法依規辦學,堅決執行上級各項政策,及時向下屬布置相關任務,責任到人,狠抓落實。

(二)加強內部管理。宜興各社會教育機構以內部精細化管理為重要抓手,強化落實各項政策和規范,具體落實相關措施。工作中采用橫向細化、縱向細化、銜接細化、責任細化等行之有效的方法,狠抓執行的細化。

(三)強化專項檢查。包括市局對各機構的督察和機構內部的日??己藱z查。針對各項政策和規范的落實情況,開展學歷教育、非學歷教育班規范化管理等專項檢查評比工作。各類查評結果與年度綜合考評掛鉤。

二、探索高水平辦學新途徑

新常態下,宜興社會教育在發展中不斷探索新途徑,注重應用性和服務性,建設了一批高水平的社會教育機構,成為宜興經濟社會發展的創新源、人才庫。尤其是各社區教育中心示范校和高星級培訓機構能帶頭探索,勇于開拓。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一是融入和服務地方社會。上接“天線”,下接“地氣”,緊扣當代經濟發展脈搏,對接重大機遇和優勢產業,著力培養與地方發展需求相匹配的應用型人才,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二是優化辦學結構。推動辦學定位向“服務面向區域性、教學方式應用性、發展模式互動性”轉型,推動教育培訓項目向適應地方發展需要轉型,推動人才培養模式向突出應用性、注重實踐性轉型,推動辦學功能向為企業和地方發展提供智力及技術支撐轉型,推動教師隊伍向應用型師資隊伍轉型。三是提高辦學質量。堅持走差異化發展之路,根據地方市場需求,找準定位,主動出擊,打造優勢培訓品牌,爭創社會教育的“金名片”。四是服務創業創新。充分發揮社會教育靈活辦學優勢,開拓實踐型、應用型培訓項目,加強培訓項目與社會眾創空間對接,把教育培訓有效轉化成經濟發展的成果。五是加強隊伍建設。宜興市持續多年開展了社會教育骨干教師培養培訓工程,培養了一批得力能干的干部隊伍與師資隊伍。

三、樹立特色化辦學新理念

宜興社會教育在發展特色化辦學上頗有建樹。發展方向不去追求“大而全”,而選擇了“小而?!?。如社區教育課題研究、特色課程開發、學校文化建設、基層社區教育等,把優勢項目做成學校亮麗的名片。宜興社會教育打造辦學特色考慮了幾個關鍵因素。

一是人的因素,這是核心。社會教育機構的負責人、教師和學員(學生)是辦學的主體,在辦學特色形成過程中起著核心作用。其中負責人的辦學理念是形成辦學特色的源泉。學員(學生)作為學校的“產品”,是形成學校辦學特色的參與者,也是體現學校辦學特色的重要窗口。

二是外部制度因素,這是關鍵。一方面,市場在教育資源配置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宜興鄉鎮成人學校全面完成了“五個獨立建設”(學校法人、財務制度、人員編制、校園設施、辦學空間),辦學自主權日益擴大,這在全國是首創。另一方面,社會學員可以自主選擇社會教育培訓機構。同時,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宜興社會教育以立足本土化,瞄準全員性,凸顯服務性為目標,扎實開展教育培訓活動,基本形成“一鎮一特,一校一品”格局。

三是校園文化環境因素,這是保障。校園文化環境是一所學校獨特的育人氛圍和環境,是文化環境和物質環境的和諧統一。近幾年,宜興積極推進社會教育機構校園文化建設是有深意的,這是特色化辦學的一項基礎性工程。

參考文獻:

[1]陳乃林,張志坤,社區教育管理的理論與實務[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社,2009.

[2]孫慶珠.高校校園文化概論[M],山東:山東大學出版社,2008.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