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古秘史》被動語態的語用分析

2017-01-05 11:04賴欣欣
關鍵詞:語用功能被動語態語篇

賴欣欣

摘 要:《蒙古秘史》中被動語態的使用非常廣泛,被動語態不僅有語篇的結構重組功能,在語用上還有突出行為本身或行為產生的結果而使其達到客觀公正的效果、突出施事者、強調被動者、表達作者的“主觀性”等功能。

關鍵詞:蒙古秘史;被動語態;語用功能;語篇

中圖分類號:H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6)11-0053-02

《蒙古秘史》作為一部蒙古族現存最古老的歷史文學典籍,它不僅被視為蒙古族文學史上的瑰寶,也被當作研究古代蒙古語的重要文獻資料,為此一直是眾多蒙古學者關注的焦點。原文中的被動語態相對于現代蒙古語被動語態其使用數量之多及使用范圍之廣都比較特殊,全書有被動句三百余例,語料豐富,形式多樣,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中世紀蒙古語被動語態的全貌。關于《蒙古秘史》被動語態的研究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一直源源不斷。鮑培、多弗爾、吉仁尼格、呼日勒巴特爾、嘎日迪、斯琴、小澤重男、烏力吉、斯欽朝克圖等學者主要從句法層面對《蒙古秘史》中的被動語態進行了句法結構和語義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趶恼Z用學視角研究的欠缺,本文在前人探索的基礎上,以語用學為理論指導,從蒙古語自身的特點出發,試圖在語篇層面上考察《蒙古秘史》被動語態的語用特征。

一、《蒙古秘史》被動語態

《蒙古秘史》是中世紀蒙古語目前流傳下來的最完整、最可靠的文獻。原文中的被動語態相對于現代蒙古語被動語態其使用數量之多及使用范圍之廣都比較特殊?,F代蒙古語被動語態是從古代蒙古語被動語態演變而來的。從句法結構上看,現代蒙古語被動語態部分地保留了中世紀蒙古語被動語態的特點?,F代蒙古語被動語態結構中施事賓語以與格來標記,受事主語以主格來標記。但在《蒙古秘史》中的被動語態施事與受事的格助詞標記尚未統一,這一點嘎日迪、斯欽朝克圖和烏力吉均有詳述,對此,本文不做探討。蒙古語被動態動詞以“-Gda/-gde,-ta/-te~-da/-de”詞綴來表示,從澳洲學者羅依果(Igor de Rachewiltz)編著的《蒙古秘史索引》①中的統計結果看,被動語態總次數337個,其中被動語態“-Gda/-gde”形式為262個,“-ta/-te~-da/-de”形式為75個。斯欽朝克圖在“比較中世紀與現代蒙古語被動語態的特點”一文中對關于中世紀蒙古語被動語態與現代蒙古語被動語態的使用情況列出了明確的數據。其中《蒙古秘史》原文中被動語態總次數為369個,現代版本中的總次數為173個,不及物動詞被動語態在原文中為37個,在現代版本中為14個。②學者們對中世紀蒙古語不及物動詞詞干后面帶的“-Gda/-gde,-ta/-te~-da/-de”詞綴是否屬于被動語態方面表述不一。嘎日迪在1987年發表的“中世紀蒙古語‘-Gda/-gde,-ta/-te~-da/-de形式”文中指出“不及物動詞+-Gda/-gde,-ta/-te~-da/-de”形式不屬于被動語態,并將這種結構命名為“受動態(üyiledügden kürtekü keb)”。③烏力吉在其碩士論文中詳細解析了中世紀蒙古語不及物和及物動詞及被動語態的關系,指出嘎日迪提出的“受動態”其意義終究隱含著被動意義,為此“不及物動詞+-Gda/-gde,-ta/-te~-da/-de”結構屬于被動語態。④斯欽朝格圖在“論蒙古語動詞語態的特點”一文中將被動態分為了外被動態和內被動態或中動態。⑤從歷時語言學和認知語言學的原型范疇理論來看的話,學者們所提出的受動態或中動態的本質意義都表示被動意義。為此,本文認為“不及物動詞+ -Gda/-gde,-ta/-te~-da/-de”結構屬于被動語態。

二、《蒙古秘史》被動語句的語用分析

被動語態是人類日常語言中的一種特殊的句式,它是人類語言最基本的語言范疇。人們常常通過被動語態來敘述解釋實際的概念和現象。語用語言學指對語言本身語用問題的研究,即研究語言結構和語用意義之間的聯系,回答語言怎樣被人們使用達到交際的目的?!睹晒琶厥贰繁粍泳涞恼Z用分析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中世紀蒙古語被動語態的本質、運用規律及作者的主觀性。就《蒙古秘史》被動句而言,其語用功能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突出和強調被動者

通常先進入腦海的信息相對其它成分更加影響讀者或聽話人。主動句中,施事者位于句首,然而在被動句中,受事者在句首,為此在知道施事者的情況下,為了突出強調被動者,使用被動語態使被動者成為讀者或聽話人關注點。例:

(1)h?觟′elün-üjin gējü newükderün tuqlaju(《蒙古秘史》,§73)

訶額侖夫人(他們)被撇下遷走的時候

例(1)中,講述了也速該把阿禿兒死后,泰亦赤兀惕氏帶著隨從百姓撇下訶額侖夫人母子遷走的事件。訶額侖夫人是受事者,結合上下文我們很容易得知施事者為泰亦赤兀惕氏,本小句為了突出訶額侖夫人當時孤殘的情況而采用了不及物動詞被動語態。

(二)突出施事者

在現代蒙古語中通常為簡化或不需要提供施事者的情況下使用被動語態,但在《蒙古秘史》中有時被動語態也用于突出施事者,此時施事者位于句首。例:

(2)tatar irgen-e bariqda′a bi(《蒙古秘史》,§53)

被塔塔兒部人擒住了

(3)tatar irgene-e oyisulaqda′a bi(《蒙古秘史》,§68)

被塔塔兒人暗害

例(2)講述的是,俺巴孩合罕親自送女兒出嫁的途中,塔塔兒軍捉住俺巴孩合罕,把他送到了阿勒壇合罕處。俺巴孩合罕臨死時說此話一方面是告誡后人警惕塔塔兒部落,另一方面,傳話給子孫一定要為他報仇,為此,此處用被動語態強調害俺巴孩合罕的人不是別人,正是塔塔兒部落的人。例(3)同上。

(4)tenggiri qajar-a gücü nemekdejü(《蒙古秘史》,§113)

由天地給增添力量

(5)tenggeri-de ese ta′alaqdaba bida(《蒙古秘史》,§143)

上天不愛護我們

天,蒙古語叫“tenggeri”。蒙古人崇拜和信仰“長生天”?!睹晒琶厥贰分杏涊d成吉思汗的根源奉天命而生的孛兒帖赤那和他的妻子豁埃馬闌勒;朵奔蔑而干死后,阿闌豁阿所生的3個兒子為上天的兒子。其后,成吉思汗一生的業績都歸功于天力。為此,因為上天增添力量,所以才打勝仗,雖然例句(4)(5)都是被動句,但是也把施動者“tenggeri”放在了句首,突出強調施動者,弱化受動者。

(三)為達到客觀公正的效果

語言是人們表達思想和交流的工具,是一個復雜的系統。語言的表達分為主觀性和客觀性。通常的語境下,用主動語態表達客觀的內容符合交際常規也容易被人們接受。在《蒙古秘史》中作者特別注重用被動語態客觀地表達所發生的事件。例:

(6)nere ügei ker ükü[k]deküi qarsu ke′ejU(《蒙古秘史》,§80)

與其這樣無聲無息地死去,不如走出去吧

(7)jilda boldaju manaqar qatqulduya ke′ejü icuju(《蒙古秘史》,§142)

天色已晚,咱們明天廝殺吧!

(8)büri-b?觟k?觟 ulus-un b?觟k?觟 belgütei-ye niru′u-ban ququldaju üküba(《蒙古秘史》,§140)

國之力士不里孛闊就被別勒古臺折斷脊骨而死

例(6)中,使用被動語態“ükü[k]deküi(被死)”,客觀地表達這里指的死不是指生老病死,而是指泰亦赤兀惕人包圍密林使成吉思汗置于死地。例(7)中,用被動語態表達休戰的客觀原因是天色已黑。例(8)中,不里孛闊不是自己不小心折斷了脊骨,而是被別勒古臺折斷了脊骨。以上均使用被動語態使文章的語言表達客觀明確,易懂。

(四)突出行為本身或被動行為產生的結果

有時施事者和受事者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事件的發生,影響到故事情節的繼續發展。此情況下,在特定的上下文里使用被動語態強調動作本身。例:

(9)Tenggeli-ben ququra[q]daju(《蒙古秘史》,§101)

車軸(被)斷了

本來車軸斷了是件很平常的事情。但在此,因為車軸斷了,所以孛兒帖夫人和豁阿黑臣沒能逃脫三姓篾兒乞惕人追逐,在整個故事情節中“車軸斷了”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此,在這里用被動語態突出了“車軸斷了”這一事件。

(五)為表達作者的“主觀性”

《蒙古秘史》是一部記述蒙古民族形成、發展、壯大之歷程的歷史典籍,主要以成吉思汗艱難地崛起并統一蒙古高原的歷史事件為主線。為此,全文圍繞黃金家族而寫,從文中很容易觀察到作者的“主觀性”?!爸饔^性”是指在話語中含有作者“自我”的表現成分,即作者講述一段話語的同時表明自己的立場、態度和情感,從而在話語中留下自我的印記。⑥例:

(10)sarta′ul irgen-e eye-dür-iyen ese oroqdaju(《蒙古秘史》,§265)

當(我們)被回回不肯議和時

(11)elsen oroqdaju cinggis-qahan ya′u ber anu ese k?觟ndeba(《蒙古秘史》,§176)

(成吉思汗)被降順后,成吉思汗對他們絲毫無犯。

例(10)中,如果回回與成吉思汗軍團議和的話,成吉思汗軍團不會攻打回回,雙方都避免戰爭。但回回不肯議和,為此,作者用不及物動詞被動語態表示成吉思汗不愿打血戰,在被動的情況下不得已出兵與回回打仗,表達了成吉思汗的政治道德觀,也體現了說話人對句子命題的一種主觀意識和言外之意。

綜上所述,《蒙古秘史》中被動語態的使用非常廣泛,被動語態不僅有語篇的結構重組功能,在語用上還有突出行為本身或行為產生的結果而使其達到客觀公正的效果、突出施事者、強調被動者、表達作者的“主觀性”等功能。通過以上簡單的分析,使我們對《蒙古秘史》被動語態在語篇中的巧妙運用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由此可見,從語用學的角度對蒙古語被動語態進行研究很有必要。

注 釋:

①(意)羅依果.蒙古秘史索引[M].美國布盧明頓:印第安納大學出版社,1972.

②斯欽朝克圖.比較中世紀蒙古語被動語態與現代蒙古語被動語態[J].語言文學,1992,(12):39-48.

③嘎日迪.中世紀蒙古語“-qda/-qde~-da/-de”形式[J].語言文學,1987,(3):31-40.

④烏力吉.《蒙古秘史》中的-gda形式[D].內蒙古大學,2000.12-17.

⑤斯欽朝克圖.論蒙古語動詞語態的特點[J].民族語文,2011,(2):47.

⑥沈家煊.語言的“主觀性”和“主觀化”[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4):268.

參考文獻:

〔1〕喬瑪.蒙古秘史(新轉譯并注釋)[M].烏蘭巴托,2011.

〔2〕嘎日迪.中世紀蒙古語“-qda/-qde,-da/-de”形式[J].語言文學,1987,(3).

〔3〕何兆熊.語用學概要[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9.

〔4〕何自然.語用學概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5〕黃國文.語篇分析概要[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6〕黃國文.語篇分析的理論與實踐[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7〕札奇斯欽.蒙古秘史新譯並注釋[M].臺北:聯經事業出版公司,1979.

〔8〕余大鈞.元朝秘史(譯注)[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

(責任編輯 王文江)

猜你喜歡
語用功能被動語態語篇
被動語態復習(The Paasive Voice) 九年級 Unit5—7
新聞語篇中被動化的認知話語分析
被動語態
被動語態專項訓練
被動語態考點大放送
關于大學英語語音的語用研究
從語篇構建與回指解決看語篇話題
語篇特征探析
語篇填空訓練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