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中醫藥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同源性

2017-01-05 11:13劉少渝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劉少渝

摘 要:中醫藥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其國家價值目標層面、社會價值取向層面、公民價值準則層面具有其同源性,中醫藥文化應主動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自我進化,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應不斷在包括中醫藥文化在內的各種實踐載體中進行實踐進而完善自我,實現構建與時俱進的中醫藥文化與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普及化的一同發展。

關鍵詞:中醫藥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源性

中圖分類號:D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6)11-0082-03

2012年11月,中國共產黨在十八大上正式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分別從國家、社會和個人3個方面高度概括和總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而在2009年7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所頒布的《中醫醫院中醫藥文化建設指南》中指出:中醫藥文化的核心價值,主要體現為以人為本、醫乃仁術、天人合一、調和致中、大醫精誠等理念??梢杂谩叭?、和、精、誠”4個字來概括。作為中醫藥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它根植于厚重的中華傳統文化的土壤中,并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導,是對傳統中國文化的創新和升華,納入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要素,和中華傳統文化血脈相聯。在歷史上,中醫藥文化自古以來就是中華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中醫藥學凝聚著深邃的哲學智慧和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更是中華文化偉大復興的先行者?!敝嗅t藥文化為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和繁榮昌盛在歷史上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在當前歷史條件下,將中醫藥文化主動的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之中,不斷的實現自我進化,促進中醫藥文化在現有歷史條件下的不斷轉型,對于促進中醫藥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共同發展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根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中醫藥文化和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基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兩者之間有著共同的道德人文基礎和價值認同點,二者之間共同體現出中華民族的人文精神和優良品質。進一步系統梳理中醫藥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的理論同源性,既是構建中醫藥文化價值觀的內在要求,也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然要求。

一、中醫藥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共同的國家價值目標

中醫藥傳統文化中的“和”即“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國家價值方面具有共同的目標。

中醫藥文化自古以來就崇尚自然,把自然作為中醫藥發展的依托和物質基礎?!饵S帝內經》中“人與天地相參”“人與天地相應”,《素問·寶命全形論》中提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天地合氣,命之日人”,所總結出的“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便包含著尊重自然、保護自然、追求自然的思想理念,認為人與天地自然是一個整體,人的一切活動與自然是息息相關的,人要順應自然,不能違背自然規律過度改造自然,才能實現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平衡與和諧。

尊重自然是中醫藥文化能夠不斷持續向前發展的前提。人作為一個有機整體與自然環境存在著密不可分的天然聯系,人的一生都與所處的自然環境密切相關,如果所處的自然環境被任意破壞踐踏,打破其原有的平衡性,就會引發各類疾病和自然災害,如近年來高發的H7N9禽流感疫情、埃博拉疫情、登革熱疫情等都對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造成巨大的危害。保護自然是中醫藥文化不斷發展的基石。人作為大自然的產物,人體的生物規律與自然的規律有著內在聯系,人的各類生命活動受自然規律的約束和支配,所處環境的突變必然對人的生存和健康造成極大的影響,因此中醫在治療問診中,特別注意人所處的自然環境如何,把人所生活的環境作為其診斷、治療等方面的依據,不斷強調要“順其自然”。追求自然是中醫藥文化能夠保持可持續性發展的不竭動力。中醫藥文化重視并崇尚自然,認為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強調要善待自然,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因此,中醫藥文化相當看重人與所處的自然環境的和諧,既把人看作最重要的資源,又要使人和自然能夠和諧相處,不斷發揮人的主動性,不斷的去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又要順其自然,使之達到一種“天人合一”“天人共美”的和諧境界。

國家富強是促進社會進步、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物質基礎和制度保證。在國家層面將“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分別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首位以及價值目標,集中體現了中華兒女為實現近千年來的偉大復興的共同夙愿和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目標。而“和”則是確保這一目標順利實現的重要保障。只有構建一個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處,實現人的內部和諧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協調處理好各方面的利益關系,社會才能進步,“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國家目標才能實現。

在當今社會,隨著市場經濟和科技的不斷深入發展,環境沖突、人際沖突、社會沖突日益凸顯深化,人類對大自然掠奪式的開采和破壞不僅造成生態結構的嚴重失衡,污染了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并嚴重阻礙了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建設全面小康、和諧社會所要面對的各類問題錯綜復雜,道路坎坷,為此我們要不斷總結過去的成果和經驗,對文化不斷進行創新,在前人創造的基礎上不斷的進行吸收和創新,吸收人類已有的文化成果,產出自己具有時代特色的成果。而中醫藥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天人共美”的思想,要求建立既重人又重自然,肯定自然規律與道德法則內在統一的生態倫理觀,從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獨特視角不斷的充實這一學說的思想內涵,對構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內容進行不斷的充實,不斷推進社會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

二、中醫藥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共同的社會價值取向

中醫藥傳統文化中的“仁”即“以人為本”所體現的人文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社會價值方面具有共同的取向。在中醫藥文化中,“仁”體現了醫者之心,仁者愛人,醫者以懸壺濟世、治病救人為己任,惟有秉仁心、行仁術,視病家情如親人,于疾苦感同身受,方能造?;颊?,行善一方?!饵S帝內經》中提出“天復地載,萬物備悉,莫貴于人”,肖綱在《勸醫論》寫道“天地之中,惟人最靈,人之所重,莫過于命”,唐代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中強調“人命至重,有貴千金”“見彼苦惱,若己有之”等都要求醫者必須“無欲無求”“志存救濟”,對任何一個病患都要一視同仁,懷有高度的同情心,處處為病患著想;對“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媸,怨親善友,華夷愚智”,都要把他們看作是自己的親人;對于治療中的風險“不得贍前顧后,自慮吉兇”,考慮個人的利害得失;對于病人的痛苦要“若己之心,深心凄槍”,不避“晝夜寒暑,飲渴疲勞,一心赴救”;對“有患瘡痰下痢,臭穢不可瞻視,人所惡見者”,要不嫌臟臭。這些都體現了中醫藥文化中生命至上、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愛護生命的倫理思想,是中醫藥文化中“以人為本”的文化氣質和精神品質的具體體現。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社會層面上所體現的“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社會集體層面的高度總結和體現,這個取同不但符合中國社會發展的時代要求,同時也繼承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優秀成果,和中華文化一脈相承,有助于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和諧社會中,對實現“中國夢”和中華兒女所期盼的偉大復興來說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但是這在一過程中,同樣需要得到基層老百姓在感情的共鳴和支持,使其不斷轉化為內在的驅動力,把人民的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人為本”,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把不斷滿足人的全面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從而贏得人民大眾在情感上的共鳴和價值上的認同,使這一基本精神內化為人民大眾的道德標準和價值取向。對于執政黨來說,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持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要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一心為民,始終保持與人民的血肉聯系。所以,在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歷史進程,我們要始終以包容的胸懷和心態,以人為本,不斷的吸收各類優秀的成果,這是中醫藥傳統文化中所一直提倡的創新包容,也是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所需要體現的方法準則。

三、中醫藥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共同的公民價值準則

中醫藥傳統文化中的“精誠”即所倡導的倫理道德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公民價值方面具有共同的準則。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4個方面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公民道德準則層面上的規定?!皭蹏睆墓胖两穸际敲總€中華兒女的義務和責任,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所在;“敬業”是每個公民對所從事工作的熱愛,是公民“愛國”情懷的表達;“誠信”是每個公民做人做事必須堅守的道德底線,是維系社會的紐帶,也是公民道德建設的基礎;“友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通往和諧社會的重要途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繁榮富強的中國夢是每個中華兒女的夢想,也向我們每個人提出了需要愛國、需要敬業、需要誠信、需要友善的道德準繩,這需要全體公民的共同努力才能夠得以實現,才能夠形成共同奮斗的合力,否則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一個美好的愿望和憧憬,為此,更需要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努力和實現。只有公民層面的價值觀得到很好的踐行,社會層面的、國家層面的價值觀才能具備雄厚的根基。所以,作為中華民族的公民,一定要以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準則要求自己,使其成為日常行為規范,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全面踐行打好基礎。

在中醫藥傳統文化中“大醫精誠”所體現的公民職業操守和品德對于構建倫理秩序和道德氛圍良好的社會環境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由唐代孫思邈所著的被譽為“東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的《大醫精誠》篇中,對“精誠”做了精辟的闡釋?!熬敝甘炀毜膶I技能,就是要求為醫者要有精湛的醫術,認為醫道是“至精至事”,習醫之人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誠”指高尚的道德品質,就是要求為醫者要有高尚的醫德醫風,要有“見彼苦惱,若已有之”感同身受的心,進而發愿立誓“普救護含靈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譽”,心懷至誠于內,提出作為醫生必須恪守在醫學倫理方面以德為先的內在要求,以及施行醫德的醫生職業道德、“精益求精”的職業生涯追求和“以誠為美”的學術道德追求等職業道德準則。由此可見,在經歷了上千年的歷史人文的沉淀后,儒家所提倡的各種“仁善”思想,和中醫藥傳統的“仁愛”思想不斷的相契合,形成了“仁者愛人”“精誠至善”“醫乃仁術”“仁愛救人”的行醫準則,“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側隱之心,誓愿普救含靈之苦?!睂O思邈的《大醫精誠》篇,開宗明義地提倡為醫者必須要有醫德,要發揚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在目前醫患關系日益緊張的社會現實中,將“精誠”所蘊涵的公民價值準則內化為全體醫護工作者的職業修養,全面提高其業務素質和人文素質,提高與患者的溝通能力,緩解醫患關系對構建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由此可見,中醫藥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由于其具有的同源性,使得二者之間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具有其內在的一致性。中醫藥傳統文化要不斷的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契合,不斷的進行創新構建,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說,也應不斷在包括中醫藥文化在內的各種實踐載體中進行實踐進而完善自我,實現構建與時俱進的中醫藥文化與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化的共贏。

參考文獻:

〔1〕李玫姬.論中醫文化核心價值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統一性[J].廣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16(3):136—138.

〔2〕王淑萍.儒學價值大眾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J].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8,27(5):46.

〔3〕臧守虎.中醫文化研究與中醫的繼承和發展[J].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2006,30(4):270—271.

〔4〕李宇遐,曹錫山,劉永君.試論傳統中醫文化的普世價值[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8,(6).

〔5〕王曼,王芳.論中醫醫德理念與中醫藥大學生素質教育工作[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7,(5).

(責任編輯 賽跑漢其其格)

猜你喜歡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IP影視劇開發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
淺析高職院校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整體合力
高中政治教學中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機融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