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權社會下女性主義比較

2017-01-05 16:13趙艷麗
關鍵詞:覺醒女性主義

趙艷麗

摘 要:研究《覺醒》和《純真年代》女性主義的目的在于通過解讀兩部小說的創作背景的時代特色發現人物和情節設置的社會現象,更好地理解作者創作動機和小說所要表達的主旨思想。

關鍵詞:父權社會;女性主義;《覺醒》;《純真年代》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6)11-0140-02

女性主義,Feminism,又可譯為女權主義,既是一種盛行于20世紀60年代的社會思潮,也是一種文學批判哲學和理論。20世紀60年代的女性主義依托于歐美地區第二次女權運動而存在,這次運動可以視作20世紀初西方社會第一次婦女解放運動的“升級版”。第一次世界大戰顛覆了西方世界傳統上根深蒂固的男權文化價值觀,女性抓住了這個機會開始爭取以選舉權為代表的婦女權益并且在1920-1928年以婦女取得完全選舉權而獲勝。20世紀60年代后,藉由歐洲地區“學生造反運動”的機會,歐美國家的女性開始了一輪更加猛烈的爭取自身權益的女權運動。此次運動中的女性不僅向政治、教育、文化、再就業、社會福利等更加廣泛的范圍提出了女性權益的要求,而且對自身的文化地位和人文本質進行了史無前例的深入探究,也因此出現了“Feminism”的文學批判哲學和理論。

一、《覺醒》和《純真年代》的故事梗概

(一)《覺醒》

小說《覺醒》是美國女作家Kate Chopin(凱特·肖邦1851-1904)以深刻探索女性自我意識覺醒而在當時西方文學界引發軒然大波的代表作品。小說通過描寫女主人公艾德娜·龐特里耶與其他3位男性和兩位女性接觸和交往的故事展示了19世紀末期至20世紀初期美國社會父權至上、女性遭受禁錮和壓制的社會環境,探索了女性尋求個性解放與獨立自由的愛情及生存空間的心路歷程。

《覺醒》中的女主角艾德娜·龐特里耶是個已婚的美國少婦,結婚6年生育兩個孩子。日復一日雷同的家庭生活和與丈夫缺乏精神交流的日子讓她感到困惑,然而從小受到的傳統教育又使她不得不繼續忍耐這樣的婚姻與家庭。直到有一次全家人到海邊度假,艾德娜遇到了度假別墅主人的兒子羅伯特,兩人一見鐘情、墜入愛河。但受阻于當時社會環境的壓力,羅伯特逃離了艾德娜,而艾德娜的丈夫則在發現艾德娜的隱情后也帶著孩子暫時離開。獨身一人的艾德娜并未感到不適,反而更加享受一個人的生活,其間她遇到了花花公子安羅賓,兩人因為純粹的肉欲而在一起。

不久后艾德娜接到了羅伯特的來信,以為從此以后兩個人就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艾德娜全心憧憬著未來的生活。但當她終于發現當時社會其實根本不能理解和接納她的時候,她毅然選擇游向大海深處。

(二)《純真年代》

《純真年代》是美國女作家Edith Wharton(伊迪斯·沃頓1862-1937)于1920年出版的經典小說,并于次年榮獲普利茨小說獎?!都冋婺甏返墓适卤尘霸O置在19世紀70、80年代的美國紐約,講述了上流社會的一男二女之間的情感糾葛。男主角紐蘭·阿徹與門當戶對的千金小姐梅·韋蘭訂婚,卻在結婚前遇到了梅的表姐艾倫·奧蘭斯卡伯爵夫人。

艾倫在歐洲長大,深受歐洲自由思潮影響,但她的丈夫卻是個將妻子視作囚犯的惡棍。艾倫因此要和丈夫離婚,卻遭到包括自己整個家庭(明戈特家族)成員在內的紐約上流社會的反對和歧視。

紐蘭自認識艾倫起就被她身上自由叛逆的個性深深吸引,兩人很快相愛。然而,紐蘭雖然同情艾倫在不幸婚姻中的遭遇并支持艾倫離婚,卻因其本質上懦弱的個性而成為阻止艾倫離婚的人群中的一員。同時,就在與艾倫相戀的過程中,紐蘭同樣因為上流社會傳統秩序的壓力而選擇和梅結婚。當梅發覺了紐蘭和艾倫的感情時,她一方面不動聲色地給艾倫安排送行的宴會將其驅逐出紐約上流社會,另一方面又向艾倫謊稱自己已經懷孕而迫使艾倫放棄紐蘭。

最終,迫于家族施加的生存壓力(艾倫祖母老明戈特夫人以減少艾倫生活費為理由阻止艾倫離婚)和紐蘭搖搖欲墜的情感(梅的謊言及與紐蘭的婚姻),艾倫返回歐洲結束了自己的愛情和紐約之行。

二、《覺醒》和《純真年代》女性主義對比

(一)相似性

1.父權社會壓力相同?!队X醒》與《純真年代》發生的年代幾乎相同,都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美國,當時雖然出現了女性爭取自由解放的思想萌芽,但父權社會的傳統勢力依然籠罩在多數美國女性的心頭。女性一旦結婚就成了丈夫的附庸,經濟不獨立、人格不獨立,或者甘心成為傳統意識中完美的“家庭天使”,放棄自我相夫教子;或者只能忍氣吞聲郁郁而終。女性不僅遭受著父權社會傳統思想的戕害,而且一旦少數女性具有了反抗思想,其余的傳統思想衛道士(無論男女)則會一擁而上對她們進行打壓。這是艾德娜·龐特里耶和艾倫·奧蘭斯卡都共同遭遇的經歷。

2.女性主義思想萌芽狀態相同。艾德娜·龐特里耶和艾倫·奧蘭斯卡雖然家庭情況和生活環境有所差異,但卻有著相同的女性主義思想萌芽。艾德娜天生敏感的個性與死水一般的家庭生活格格不入,雖然竭力隱忍,但終究“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當遇到另一個更加鮮活的生命和一段新鮮的愛情時,她反叛的天性因此而被激活,一發不可收拾。艾倫從小受到的歐洲自由主義思潮影響,具備了女性主義思想,盡管接受了舊傳統的婚姻安排,卻在發現丈夫的惡行后沒有選擇退縮。離婚的決定正是她意識深處女性主義意識爆發的結果。

3.女性主義的失敗結局相同。作為一種哲學意識和思想潮流,西方婦女解放運動雖然使女性主義在那個年代的歐美地區呈現出一派巨浪滔天般的發展態勢,然而千百年來父權意識形態的根深蒂固正如海岸邊的懸崖峭壁,再大的海浪拍擊過去也會被撞擊得粉碎。過度懸殊的實力讓女性主義萌芽在父權意識的強勢面前顯得不堪一擊,因此女性主義在小說情節中走向失敗的結局幾乎是命中注定。艾德娜和艾倫,一個選擇游向大海深處的不歸路,一個則黯然神傷返回歐洲,沒有任何一個帶著真正的愛情凱旋。因此兩部小說安排的結局實際上都是悲劇,是失敗。

4.父權意識統治下男性的退縮相同?!队X醒》和《純真年代》中設置的男性主角有著比較類似的性格特點,就是雖然對女主角有愛情,卻在面臨傳統社會中父權意識巨大的壓力時沒有勇氣進行徹底的反抗。兩位男主角的選擇都是退縮和逃避,讓自己回歸到陳腐的舊意識衛道士群體中,成為陳腐的一份子。因此,和女主角相對,男主角們都十分懦弱,缺乏女主角的反叛與斗爭精神。

(二)不同性

1.抗爭的徹底性和慘烈程度不同。艾倫選擇的是退回到一個熟悉的、相對安全的環境中繼續余下的生命,她或許還能夠在歐洲再次遇到新的感情,因此艾倫的選擇并不決絕,猶如暫時熄滅的火炬,一旦時機成熟時,還有再次復燃的可能。但是,和艾倫僅僅是帶著一顆破碎的心回到自幼成長的歐洲不同,艾德娜的選擇是死亡??梢哉f,艾德娜心中反叛的種子一經萌芽就再也不停止生長,游向大海深處是她到死都要反抗到底的隱喻式的表現。如果說艾倫心中的女性主義意識是火炬,那么艾德娜就是火山。她以燃燒至毀滅自己的方式向父權社會的壓迫發出了最后的最強音。這樣一種抗爭的形式極度慘烈,但也帶給人極度的震撼,是一種思想意識上的置之死地而后生。

2.斗爭陣營不同?!都冋婺甏分兄饕宋飻盗考性谝荒卸?,因此艾倫在整個反抗過程中處于一種孤軍奮戰的狀態,沒有同伴陪伴和指引也使她最終選擇了放棄。但《覺醒》中的艾德娜則不同,她除了與3個男主角產生種種感情糾葛外,還認識兩個女性朋友,其中之一是阿黛爾·拉提諾夫人,一個典型的賢妻良母型的傳統女性,當時社會中完美妻子和母親的代表。阿黛爾·拉提諾夫人仿佛是艾德娜舊時生活的翻版,讓艾德娜看到了其中的壓抑和痛苦。但另一個瑞茲小姐則截然相反,她沒有成立家庭,僅僅依靠自己教鋼琴課謀生。當艾德娜備受壓力之時就會到瑞茲小姐那里聽鋼琴樂曲。瑞茲小姐相當于艾德娜精神上的陪伴和引路人,某種程度上來說,艾德娜正是因為瑞茲小姐的榜樣作用而堅定了反叛和抗爭的決心。瑞茲小姐的鋼琴樂曲成為了艾德娜疏解內心壓力的一個渠道,也使她能夠堅持得時間更長,反抗的決心更強。

3.作者創作思想的領先程度不同?!队X醒》一經付梓便在西方引發軒然大波,眾多評論給出的都是負面評價,諸如“粗俗”“下流”“骯臟”等,甚至第一個給作者肖邦寫傳記的作家都評論小說“不健康”“目的不純”。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應當是作者安排給女主角艾德娜的3段感情中,與花花公子安羅賓在一起純粹是為了滿足艾德娜作為成熟女性自身生理的需要,而這樣的情感自然與當時仍然極度保守的傳統意識形態完全不符。但是,正由于有了這樣一段情感糾葛的描寫,艾德娜身上女性主義反叛意識的徹底性才更加明顯。她對于自我的認知更加具有超越性,更加直接、真實。從這樣一段情節設置上不難發現作者較其他同時代的女作家們的意識更加超前。有評論家就認為肖邦創作《覺醒》時自身的女性意識覺醒程度就至少超前10年?;蛟S正因如此,美國文學史家和評論家布魯克斯對于《覺醒》的評價之一就是“完美”,認為這一部小說所具有的價值能夠囊括其他多產作家所有作品的價值。

《覺醒》和《純真年代》是美國20世紀初期兩位女性作家創作的女性主義思想小說,反映的是在當時那個父權意識統治下的美國社會中兩位追求個性解放和自由愛情的女性的悲劇命運。雖然兩個女主角的反抗沒有贏得最終勝利,然而小說中女性主義意識的閃光點已經照亮了那個時代的西方文壇,也給當代的讀者們打開了一扇了解西方傳統文化和婦女解放思潮的窗戶。

參考文獻:

〔1〕關晶.女性的覺醒——凱特·肖邦小說《覺醒》的女權主義解讀[J].電影文學,2010,(24):35.

〔2〕韓化冰.女性自我意識的三部曲——解讀《覺醒》的三個主要女性人物[J].科技創新導報,2010,(10):16.

〔3〕謝榮貴.美國“金字塔”里的女性悲劇——評伊迪斯.華頓的小說《純真年代》[J].外國語言文學,2010,(03):206.

〔4〕曾曉覃.大海的呼喚-析覺醒中的象征[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10,(2):6.

(責任編輯 姜黎梅)

猜你喜歡
覺醒女性主義
以女性主義視角解讀《蘇吉尼瑪》
論日本的女性主義文學批評
淺談《覺醒》中愛德娜身邊的三位男性
《西廂記》中女性主體意識的建構
淺談年畫中人物的變化與人的自我意識覺醒
位居兩極的《舊約圣經》女性形象
《人·鬼·情》中的女性主義
“覺醒”背后的美國華人群體
《花月痕》的女性主義解讀
《飄》的女性主義解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