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氫氣在氯氣中燃燒實驗的巧妙設計

2017-01-05 08:29王建芬齊俊林
化學教學 2016年11期
關鍵詞:實驗改進實驗設計

王建芬+齊俊林

摘要:針對現行高中化學教材中氫氣在氯氣中燃燒實驗存在的不足,如有毒的氯氣和生成的氯化氫氣體容易外逸,污染室內空氣;氫氣在氯氣中燃燒時發出的蒼白色火焰,可見度低,學生難以觀察火焰的顏色,實驗效果差等。利用下口瓶、小細口瓶、干燥管、攝像頭、電腦和手機等構建的實驗裝置,很好地解決了以上問題,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氫氣在氯氣中燃燒;實驗改進;實驗設計

文章編號:1005–6629(2016)11–0063–04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1 問題提出

現行高中化學教材[1]中的“H2在Cl2中燃燒”實驗(如圖1所示),存在一定的不足,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因瓶口敞開,集氣瓶內有毒的氯氣和生成的氯化氫氣體容易大量外逸。其二,由于氫氣在氯氣中燃燒時發出蒼白色火焰,白燃燒”實驗,解決了教材中原實驗存在的實際問題。

2 研究現狀

針對教材中“H2在Cl2中燃燒”實驗存在的不足,一些教師也曾對該實驗進行了改進研究,但仍天做該實驗可見度低,學生難以觀察火焰的顏色。其三,該實驗制得氯氣(如圖2所示)和氫氣(如圖3所示)時還分別需要一套較為復雜的氣體發生器,無形地增加了教師實驗準備的工作強度。針對以上問題,我們認為有必要對該實驗進行研究和重新設計,研制一個較為合理的“H2在Cl2中然不盡如人意,例如:有的實驗方法[2]雖然解決了污染問題,但難以觀察火焰的顏色(如圖4所示);有實驗方法[3]不僅火焰難以觀察,而且仍然需要復雜的氫氣和氯氣的制備系統(如圖5所示)。綜合目前化學研究現狀和教材中實驗方法,我們對該實驗開展了進一步的研究工作,作了如下改進設想和設計。

3 設計理念

通過對“H2在Cl2中燃燒”實驗的方法的研究和設計,重點解決以下問題:(1)實驗的污染問題;(2)氫氣在氯氣中燃燒時火焰難以觀察問題;(3)制備氫氣、氯氣的設備復雜問題,從而達到實驗研究之目的。

4 設計方案

在小細口瓶內裝入稀硫酸和鋅粒制得氫氣,待將瓶內空氣排盡后點燃小瓶上的玻璃尖嘴逸出的氫氣,再將其放入容積為5000mL的下口瓶內,使氫氣在瓶內的空氣中安靜地燃燒。然后在下口瓶的下口處制備氯氣,氯氣逐漸向上擴散,將空氣向上排出,當火焰完全被氯氣淹沒時,氫氣又在氯氣中安靜地燃燒,通過暗箱配合攝像頭、大屏幕等觀察火焰顏色的變化。生成的氯化氫氣體和未反應的氯氣被潤濕的堿石灰顆粒吸收掉;利用注射器將氫氧化鈉溶液注射到瓶體內,氫氧化鈉溶液可吸收掉剩余的氯氣和氯化氫氣體。

5 實驗材料

下口瓶(外徑18cm,高33cm,上口內徑5.5cm)1個、細口小玻璃瓶(容積30mL,最大外徑3.7cm,高7cm)1個、單球干燥管1支、玻璃尖嘴1個、塑料瓶1個、無底有蓋紙箱(20cm×20cm×35cm)1個、手機1個、攝像頭1個、筆記本電腦1臺、粗銅絲(40cm)1根、PVC穿線管直角彎頭1個、一次性注射器(20mL)2支、PVC穿線管(直徑2cm,長15cm)1根,14號、4號、2號(單孔)橡膠塞各1個,打孔器1套、圓木銼1把、鐵鉗1把、大號注射針頭1個、火柴1盒、橡膠管、透明膠帶、脫脂棉、絲口密封帶若干;濃鹽酸(37%)、高錳酸鉀晶體、顆粒狀堿石灰、30%氫氧化鈉溶液、鋅粒、40%稀硫酸、冷水。

6 儀器制作

6.1 氯氣發生器的制作

取一個4號橡膠塞,用打孔器、圓木銼在其中央打一個大孔(直徑略小于PVC管的外徑),將該膠塞穿在15cm的PVC管的一端,在PVC管的另一端纏繞上絲口密封帶后裝上PVC穿線管直角彎頭(如圖6所示);取一個2號橡膠塞,從其大頭端穿入1根大號針頭,在針頭上裝入一次性注射器,然后將橡膠塞塞在PVC管帶膠塞的一端(如圖7所示)。

6.2 小吊瓶的制作

取1根粗銅絲,用鐵鉗將銅絲固定在細口小玻璃瓶的瓶頸上(如圖8所示)。

6.3 無底有蓋紙箱的加工

取1個無底有蓋的廢紙箱,在左側底部的中間打一個半圓的透孔(直徑4cm);正面(面向人的一側)的偏下的位置裁剪下1個矩形條(5cm×12cm);在紙箱的上蓋打一個較大的透孔(直徑8cm);在矩形條下方打一個透孔(直徑3cm),最后,將矩形條紙板上邊用透明膠帶粘在紙箱上(如圖9所示)。

6.4 大膠塞的加工

取一個14號大膠塞,用打孔器在中央打一個透孔,在孔上裝一單球干燥管,從單球干燥管的下端穿入小吊瓶的粗銅絲(如圖10所示)。

7 實驗方法及其現象

7.1 在氯氣發生器內裝入藥品

取氯氣發生器,取下塞在一端且帶有注射器的橡膠塞,用藥匙裝入10g左右的高錳酸鉀晶體于PVC管內,然后將橡膠塞復原塞好;取下注射器,吸入20mL濃鹽酸,然后復原;將氯氣反應器緩慢插入到下口瓶內并塞緊橡膠塞(如圖11所示)。

7.2 氫氣的生成與點燃

在干燥管內加入潤濕的堿石灰顆粒后,在細口小玻璃瓶內加入4g鋅粒和20mL稀硫酸,在瓶口處塞上一團脫脂棉,塞上帶有玻璃尖嘴的橡膠塞(如圖12所示),待產生的氫氣將小瓶內的空氣排盡時,用火柴點燃,玻璃尖嘴處的氫氣立即燃燒(2H2+O2=點燃2H2O),發出淡藍色火焰,迅速將帶有細口小玻璃瓶的橡膠塞移到下口瓶的瓶口上方,使小瓶放入下口瓶內,然后將塞子塞緊在下口瓶的瓶口處(如圖13所示)。

7.3 氫氣在氯氣中燃燒

迅速向內推入注射器的注射栓,使濃鹽酸進入到PVC管內,濃鹽酸與高錳酸鉀晶體立即發生反應,生成氯氣[2KMnO4+16HCl(濃)=2MnCl2+ 2KCl+5Cl2↑+8H2O]。因氯氣的密度大于空氣的密度,空氣被氯氣通過干燥管排出瓶體外,當生成的氯氣淹沒火焰時,氫氣和氯氣發生反應(H2+Cl2點燃=2HCl),產生的火焰從淡藍色變成蒼白色,瓶內產生白色霧狀物質。

7.4 增大實驗的可見度

如果是白天做該實驗,因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發出的是蒼白色火焰,很難觀察到現象。為了增大可見度,使觀察者或學生都能看到實驗現象,可以將加工好的紙箱套在瓶體上,使整個下口瓶裝在一個暗箱里(如圖14所示)。若在近前觀察時,向上掀開矩形條紙板,用肉眼可觀察到蒼白色火焰(如圖15所示);若在教室里為全班學生演示,可將攝像頭插入暗箱圓孔內,通過大屏幕讓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如圖16所示);倘若學生不在同一個地點,教師還可以讓手機的攝像頭對準圓孔內的蒼白色火焰,通過QQ群或QQ視頻向學生播放(如圖17所示),實驗效果相當好。

8 幾點說明

8.1 使用下口瓶的目的

選擇容積較大的下口瓶做此實驗目的有三個:一是利用下口瓶特殊的形狀,無需加工即可作為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的實驗裝置,并且還不需要鐵架臺等固定裝置,簡單易行;二是利用較大的瓶體容積,氫氣在空氣中燃燒時間較長,可獲得氯氣的產生和將空氣排出的充裕時間,避免因缺氧而過早熄滅,造成實驗失??;三是利用下口瓶較大的瓶口,便于選擇和向里面放置小吊瓶。

8.2 脫脂棉的作用

小吊瓶頸放置脫脂棉團的目的也有兩個:其一,可以吸水,起到干燥氣體的作用;其二,可以得到平穩的氫氣流,使燃燒時間可以持續10min左右。

8.3 干燥管的作用

8.4 小細口瓶以及玻璃尖嘴的要求

在選擇小細口瓶時有兩個要求:一是要求瓶的最大外徑不能大于下口瓶瓶口的內徑;二是細口瓶的高度與尖嘴高度之和越低越好(小瓶高度7cm,玻璃尖嘴高度2cm,總高度9cm),這樣生成的氯氣可迅速將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的火焰淹沒,縮短等待實驗的時間,提高實驗的成功率。

8.5 與現代技術有機結合

使用手機和攝像頭不僅可以擴大可見度,而且與現代通訊器材、信息手段有機結合起來,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8.6 實驗的特點

該實驗裝置取材容易,制作簡單,現象明顯,通過實驗可以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環保意識。

參考文獻:

[1]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學室編著.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化學(第一冊)(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5.

[2]侯立平,齊俊林,王培明.氫氣在氯氣中燃燒實驗的封閉式裝置[J].化學教學,2012,(11):48~49.

[3]劉洪運.氫氣在氯氣中燃燒實驗的改進[J].教學儀器與實驗,2006,(10):44~45.

猜你喜歡
實驗改進實驗設計
優化實驗設計 培養學生化學實驗素養
創新實驗設計 落實核心素養
實驗設計巧斷遺傳學(下)
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實驗的改進與拓展
對初中生物《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實驗的改進和創新
“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教學設計
二氧化硫性質實驗改進
動物激素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其實驗設計
應對生物學實驗設計題目的有效方法
與細胞呼吸相關的實驗設計說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