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促進中部地區產業轉型升級的思考

2017-01-06 02:05宋偉
中州學刊 2016年11期

摘要:作為一次能量巨大的新技術革命,“互聯網+”推動思維方式、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全面變革,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手段,同時也加劇了新常態下中國產業轉型升級的壓力與緊迫性。目前,中部地區推進“互聯網+”在思想觀念、基礎設施、政策環境、發展思路等方面存在一些關鍵問題,需要政府提高認識、轉變思路,從軟硬兩方面營造“互聯網+”順利推進的良好環境;需要各行各業積極推進關鍵鏈條與環節的數據化、在線化,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產品品質,豐富產業業態,實現轉型升級。

關鍵詞:“互聯網+”;新常態;中部地區;產業轉型升級

中圖分類號:F4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0751(2016)11-0035-04

“互聯網+”是信息技術持續進步的結果。早期互聯網是信息單向傳遞,功能相對簡單,應用范圍較窄,對其他行業影響不大。進入“互聯網+”時代,移動互聯、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互聯網核心技術的成熟與廣泛應用極大提升了數據信息交流、使用的范圍與價值,演變成一次能量巨大的新技術革命,為產業轉型升級壓力巨大的中部地區帶來了重大機遇,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手段。

一、“互聯網+”加劇了新常態下產業轉型升級的

壓力與緊迫性1.新常態下中國市場和消費需求升級,制造業產品和技術升級壓力空前巨大

產品層面,新常態下市場與消費需求加速升級,高性能、高品質消費品供給不足與傳統式消費品產能過剩使制造業產品升級壓力空前巨大。中國制造業過去30多年走的是“價廉物美”模式,但價廉的背后是性能低、品質差。隨著整體發展水平大幅度提高,中國消費者發生部分質變,形成了一個愿意為高性能、高品質產品買單的龐大中產階級群體。在國內消費品性能、品質、安全性達不到其要求情況下這些消費者轉而到國外購物,致使近年來中國居民境外消費持續強勁增長。在高性能、高品質需求強勁增長、傳統需求萎縮背景下,“價廉物美”式消費品生產企業在產品升級方面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要么升級,要么逐步被淘汰。技術層面,由于需求萎縮,成本上升利潤空間急劇下降,傳統低成本低利潤技術路徑難以為繼。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制造業發展走的是“開闊地平推”技術路徑,利用后發優勢通過“山寨”“模仿”進行低成本大規模生產,迅速成為全球制造業中心,但也導致了產品技術空間狹窄,差異性小,大量企業在同一技術層面上進行低水平競爭,利潤率不高。經濟新常態下傳統消費需求萎縮,“產能過?!眹乐?,生產成本不斷攀升,低成本低利潤模仿型排浪式生產難以為繼,大量傳統企業無錢可賺、生存困難,在技術升級方面同樣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

2.“互聯網+”帶來有效的技術手段,制造業產品和技術升級速度加快

面對新常態下制造業產品和技術升級的空前壓

力,“互聯網+”為傳統企業擺脫大規模低成本低利潤模式,轉而生產高性能高品質產品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手段:數據化、在線化與大數據技術使生產企業能夠充分了解消費者個性化需求,同時物聯網及智能制造技術的進步大大降低了小批量生產的成本,個性化、定制化、小批量生產取代大規模生產的技術手段已經成熟。以個性化、定制化、小批量為主要特征,以眾多中小微企業在細分行業進行差異化發展、為消費者提供高性能高品質產品為標志的“互聯網+”新制造業正在成為制造業的主力,其迅速崛起無可阻擋。失去競爭力的傳統企業,要么被改造,要么被取代。

3.“互聯網+”顛覆了傳統的發展路徑,服務業發展速度加快

傳統條件下受信息交流手段限制,服務業發展水平受服務對象規模和集聚程度的制約。作為發展中大國,我國城鎮化發展水平較低,人口集聚程度較低,制造業發展層次較低,雖擁有全球最多的人口、最大的市場及排名第二的經濟總量,但服務業發展潛力卻遠遠沒有釋放出來。

“互聯網+”時代服務供需雙方信息交流非常便利,除了那些必須面對面完成的服務,空間距離對多數不需要面對面完成的服務的制約不復存在,服務業傳統發展路徑正在被顛覆,“有需求的服務均可被提供”成為常態,服務業業態將因此極大豐富?!盎ヂ摼W+”時代人口數量及相應市場規模蘊藏的巨大發展潛力使中國服務業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新時期(事實上中國的電商已經彎道超車,實現了全球領先、世界一流)。

綜上,新常態下產業轉型升級已經成為一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過程,等不得、熬不得。面對“互聯網+”帶來的有效的技術手段,早調早轉就會贏得主動,搶得先機,晚調晚轉就會被動乃至被淘汰。長三角、珠三角等發達地區由于動手較早,已經出現較好勢頭,而中部地區由于產業層次低,適應新常態,對接“互聯網+”的速度相對較慢,經濟下行壓力仍在增大,產業轉型升級的緊迫性進一步增強。

二、中部地區利用“互聯網+”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面臨的主要瓶頸與問題1.“互聯網+”基礎設施與平臺建設相對滯后

“互聯網+”時代數據是核心,人人都會產生數據,各行各業都會產生數據,反過來數據也會影響每個人、影響各行各業,所以數據將和水、電、路一樣成為生產與生活的必需品,成為公共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效、快捷、安全、低成本的數據服務對“互聯網+”的順利推進,對產業轉型升級具有基礎性、決定性影響。但是,目前中部地區“互聯網+”基礎建設和平臺建設仍然相對滯后,一是網絡服務能力仍然不強,網速慢、資費高問題突出,制約企業與個人用戶廣泛使用數據。數據顯示,中國內地平均網速全球排名82位,僅為韓國的四分之一,而中部地區網速又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二是產業云、大數據及各種網絡服務平臺建設相對滯后,無法滿足“互聯網+”時代廣大中小微企業、創業團隊對數據服務快速增長的需求。三是數據孤島現象依然突出,部門間、行業間的數據壁壘尚未打破,數據價值無法得到充分挖掘。

2.“互聯網+”發展的政策環境有待改善

技術層面之外,“互聯網+”更重要的是思維方式的改變。對于多數傳統企業來說,不需要自身掌握“互聯網+”核心技術,只要具有互聯網思維就能利用互聯網改造自己,但如果沒有互聯網思維一切都是零;對于政府相關管理部門來說,如果對“互聯網+”認識不足、互聯網意識不強,就會用傳統的思維看待與管理互聯網企業,就可能限制甚至阻礙傳統企業的“互聯網+”轉型及新業態發展。作為內陸欠發達區域,中部各省在政府與企業層面均存在對“互聯網+”認識不足、互聯網意識不強的問題:一是政府相關管理部門互聯網意識不強,主動適應“互聯網+”要求改革管理制度的能力不足。二是傳統企業尤其是高層管理人員缺乏互聯網意識,不能積極主動融入互聯網。三是互聯網企業對傳統產業的理解不充分,服務傳統企業的能力不足。

3.對“互聯網+”時代產業發展的趨勢認識不夠深入

“互聯網+”時代產業發展趨勢是生產與服務小型化、平臺與渠道大型化,眾多從事生產與服務的中小微企業、創業團隊利用行業成熟的大型平臺與渠道,順應消費者需求向細分市場、細分行業深度差異化發展,中小微企業成為產業發展主流的同時智力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大大提高。所以,“互聯網+”時代應該更加注重中小微企業發展,更加注重創業活動。但是,長期以來中部各省招商引資偏重大項目、大資本,產業集聚區、工業園區、開發區等各類發展載體均對項目投資規模有較高要求,智力型、精細化中小微企業和創業團隊的落地空間相對缺乏,已經不能適應“互聯網+”時代創新創業活動小型化的要求。

三、中部地區利用“互聯網+”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

思路與對策1.政府層面:夯基礎、強意識、優環境、調思路

首先,加快“互聯網+”基礎設施與數據服務建設,使企業與個人用戶能夠高效、快捷、安全、低成本地獲得“互聯網+”所需的數據服務。一是進一步加快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提升移動網絡服務能力,探索與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移動通信服務,大幅度提高移動網絡覆蓋率與訪問速度、降低資費,使企業與個人用戶能夠方便、快捷、低成本地上傳與下載數據。二是加強與互聯網巨頭及大型互聯網企業合作,加快產業云、大數據及各種網絡服務平臺建設,大力發展云計算、大數據等解決方案,并最大限度地向社會開放,使中小微企業、創業團隊等能夠方便、快捷、低成本地獲得所需要的數據服務。三是加快數據政府建設,盡快設計相應的政策法規與數據交易機制,打破部門、行業間的數據壁壘,最大限度地實現數據的流動、分享,讓盡可能多的數據能夠被利用、能夠創造價值。

其次,加強培訓與交流,提升互聯網意識,營造“互聯網+”快速發展的良好氛圍與政策環境。一是加強政府相關部門的互聯網技能培訓,提升政府自身的互聯網意識,適時改革不適應“互聯網+”新業態發展的傳統制度,適時出臺有利于規范與促進“互聯網+”新業態發展的新制度。二是加強企業層面的互聯網技能培訓,鼓勵互聯網人才與傳統行業人才雙向流動,深化互聯網企業對傳統產業的理解,提高互聯網企業服務傳統企業的能力,加強各行業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的互聯網技能培訓,提高傳統企業的互聯網意識及應用互聯網的能力,使其積極主動地擁抱互聯網、利用互聯網。

最后,調整發展思路,更加注重招商引智,打造創業平臺,完善創投機制,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一是順應“互聯網+”發展趨勢和要求,轉變招商方式,變招商引資為招商引智,將招商指導思想從注重大項目、大資本轉向注重智力型、精細化的中小微企業和創業團隊,注重服務業與新興產業。二是在中心城市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綜合性創業平臺與創業空間,為智力型創業提供全要素、低成本、便利化的工作空間、網絡空間、社交空間和資源共享空間。三是產業集聚區、工業園區、開發區等各類發展載體要適應“互聯網+”時代的要求,在招商政策、企業落地、企業服務等方面為中小微及初創型生產及服務企業提供便利,促進“互聯網+”新實業遍地開花,真正將中部地區的人口優勢、市場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2.行業層面:全面在線、豐富業態、提升質量、提高效益

首先,推動制造業各個鏈條各個環節在線化,實現全產業鏈、個性化、智能化、服務化、生態化發展,從“制造”向“智造”升級。一是大力推進“互聯網+”研發平臺,廣泛搜集用戶信息進行個性化研發,將中部地區的人口與市場優勢轉化為“互聯網+”制造業的用戶優勢,推動中部制造業向消費者導向的個性化研發轉變,實現產品升級。二是大力推進“互聯網+”生產制造,促進制造業智能化升級。選擇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汽車等主導行業,實施示范性智能制造項目,形成一批數字化車間與智能工廠。對服裝、食品、家居等行業進行生產制造環節的智能化、柔性化改造,推進個性化、定制化生產。三是大力推進制造業服務化,促進制造業從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支持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汽車等行業利用互聯網打造用戶信息采集分析平臺,拉長產品服務鏈條,為用戶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推進制造業從制造向“制造+服務”轉型升級。

其次,推動服務業各領域各環節在線化,豐富服務業態、擴大服務規模、提升服務效率,實現服務業全面升級。一是大力推進商務服務在線化、智能化,推動“互聯網+”電子商務快速發展。進一步加快發展電子商務,結合物流和線下渠道,通過O2O(線上線下)方式構建覆蓋本省和整個中西部地區的電子商務體系。依托各省尤其是省會城市的專業批發市場優勢發展壯大網上交易,建設完善電子信息、服裝、食品等優勢行業的電子交易中心。二是大力推進物流服務在線化、智能化,推動“互聯網+”物流快速發展。利用“互聯網+”信息集聚能力,聚合各類物流信息資源,建立各類可開放數據的對接機制,在更廣范圍促進物流信息共享與互聯互通,建設現代智能化全天候物流體系。鼓勵大型物流企業構建面向社會的物流信息服務平臺,有效整合倉儲、運輸和配送信息,提高社會物流資源配置效率。三是大力推進文化產品數字化、在線化,促進中部地區數字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利用中部地區豐富的文化資源與市場優勢,打造“互聯網+”文化產業綜合服務平臺,推動報刊、動漫、游戲等傳統文化產品與現代文化產品數字化、在線化,為版權交易、數字文化產品交易提供全方位服務。建設“互聯網+”文化產業發展與孵化基地,整合文化產業資源,通過戰略合作引進國內外數字文化產業的先進技術和知名企業,為中小微及初創型數字文化企業提供全方位運營服務,打造數字文化產業發展高地。

最后,推進農業產業鏈各個環節在線化、智能化,使農業管理效能、生產效率、產品質量、種養收益顯著提升,實現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升級。一是大力推進農業服務在線化,構建新型“互聯網+”農業生產經營體系。支持互聯網企業在中部各省建立綜合服務平臺,加強產銷銜接,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提供互聯網服務,促進農業生產從生產導向向消費導向轉變,化解農產品“買難賣難”問題,降低農業經營風險。加強信息進村入戶,支撐企業和相關單位通過移動互聯網為農民提供市場、科技、政策、保險等信息服務。積極發展農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電子商務,推動農業流通銷售方式變革,提升流通效率,擴大農民利潤空間。二是大力推進農業生產過程在線化、智能化,提高農業生產的精細化水平。在“萬畝方”“千畝方”等大規模農業生產區域,建設農業物聯網測控體系,推進農機定位耕種、測土配方施肥、智能節水灌溉等精細化作業。加快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基地的智能設備應用普及和互聯互通,實現飼料精準投放、疾病自動診斷、廢棄物自動回收。三是完善農副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提升有機農副產品公信力,提高農副產品附加值。利用物聯網技術,建設農副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服務平臺,對農副產品生產流通過程進行精細化信息化管理,強化上下游追溯體系對接和信息互通共享,擴大追溯體系覆蓋面,通過農副產品生產與流通全過程可視保障可追溯,提升有機農副產品的信任度,塑造農副產品品牌,提高農副產品附加值。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A/OL].中國政府網,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7/04/content_10002.htm,2015-07-01.

[2]張占倉.積極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N].河南日報,2015-06-17.

[3]白小明.“互聯網+”助力河南先進制造業大省建設的對策建議[J].北方經濟,2016,(1).

[4]宋偉.應勢而變,搶占先機[N].河南日報,2015-09-16.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