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時代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模式構建研究

2017-01-09 10:15張立濱
河南圖書館學刊 2016年12期
關鍵詞:信息素養教育模式構建互聯網+

張立濱

關鍵詞:“互聯網+”;信息素養教育;模式構建

摘要:文章介紹了“互聯網+”時代高校圖書館開展信息素養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了“互聯網+”時代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面臨的新變化,闡述了“互聯網+”時代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模式的構建要素,提出了“互聯網+”時代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模式構建的基本策略。

中圖分類號:G258.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6)12-0130-03

“互聯網+”從字面上理解就是將互聯網技術融入人們日常的生產和社會生活當中,即實現傳統行業和互聯網科技的融合?!盎ヂ摼W+”的跨界不僅為整個社會發展注入活力,而且融合了云計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極大地提升了資源配置的效率。2015年我國專門出臺了《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將“互聯網+”的發展從單純的行業實踐上升到國家行動計劃[1]。高校圖書館作為信息行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信息素養教育中具有非常多的優勢。目前,許多高校圖書館已經開始“互聯網+圖書館”的積極探索,并在諸多方面取得了創新,為今后信息素養教育模式的發展提供了實踐經驗和發展思路。

1“互聯網+”時代高校圖書館開展信息素養教育的必要性

1.1信息技術及信息量增長對大學生素質的必然要求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全球進入信息化時代,以Web為代表的網絡技術的發展引發了全球圖書館的深刻變革,網絡搜索已經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據調查,目前Google已經憑借其強大的檢索能力和涵蓋88種語言的服務成為全球最重要的搜索引擎;而我國如百度、搜狗等搜索引擎也已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2016年1月22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國的網民規模已經達到了6.88億,互聯網的普及率已超過半數,其中有一半的人數已經接入互聯網,而手機網民的數量更是占據整個網民數量的90%[2]。當前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也正在影響著青少年的學習和獲取信息的方式,人們利用互聯網學習、生活、娛樂、工作,互聯網成為人們的好幫手。但信息的爆炸式增長也帶來了信息泛濫、信息侵犯、信息壟斷、信息霸權等不利因素,使互聯網處于無監控狀態。

1.2高等教育改革對信息素養教育全面開展的要求

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一直探討高等教育改革問題,并在1999年召開的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中將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全面發展人才作為今后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務。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標就是要促進四個方面的發展,即:在教育模式上,充分尊重學校和學生的自主性;在知識結構上,注重學生的綜合性和適應性;在素質教育上,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在能力培養上,發揚學生的創新力和實踐力。信息素養教育的設置就是適應現代信息化社會的產物,其目標是通過訓練培養具有一定情報信息意識的高素質人才,使之不僅有較高的信息知識理論水平,還要有一定的信息認知、評價和利用能力。其綜合信息知識、信息能力、信息意識、信息倫理等多個方面,將學生從單純的記憶型學習轉向創造型學習[3]。信息素養教育更多地是讓學生適應和掌握信息化社會的知識結構和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終生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為現代社會跨學科的綜合發展培養更加全面的人才。

1.3高校圖書館在信息素養教育方面有著諸多優勢

信息素養教育需要龐大的信息資源、專業的信息人才和先進的設備等做支撐,而高校圖書館長期以來憑借著諸多方面的優勢一直充當著信息素養教育的主力軍。首先,高校圖書館擁有豐富的信息資源,為信息素養教育提供了廣泛的信息來源。高校圖書館以紙質、音像、數字化等各種形式的信息資源展示了一個龐大的知識庫,大學生可以廣泛、自由地利用這些資源。其次,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自主學習空間。高校圖書館的信息素養教育擺脫了傳統單一授課的模式,學生可以自主選擇所需要的信息。學生除了可以利用圖書館資源學習自己的專業課程知識外,還可以廣泛地涉獵其他學科的知識,培養其綜合應用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2“互聯網+”時代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面臨的新變化

2.1推動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課程的變革

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創造能力的主要方式。在“互聯網+”環境下,信息的傳播和獲取途徑呈現出日益多元化的特征,并且突破了時間、空間和對象的限制。因此,傳統的以“文獻檢索”獲取信息的方式已經不能滿足人們選擇、接受信息和開展創造性活動的要求[4]。在新形勢下,高校圖書館除了開設傳統的“文獻檢索”課程外,還要增加一定的信息技術應用培訓課程,不僅要培養大學生掌握必備的信息檢索技能,更要培養大學生熟練運用各種信息技術獲取信息的知識和能力。此外,高校圖書館還設置了信息道德與倫理的相關課程,幫助學生提升對信息的判斷力和識別力,讓學生對不良信息形成免疫,運用有用的信息不斷完善自我。

2.2推動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教學模式的改變

在“互聯網+”的影響下,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的教學模式也發生了變化。高校圖書館不再局限于傳統課堂的一體化教育模式,而是向個性化、互動化的方向發展。高校圖書館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發展網絡教學,全方位、多元化、立體化地為學生提供信息素養教育知識。如:利用微信、QQ群、微博、在線視頻、云消息等進行信息推送,開展在線化的網絡教學,教會學生如何分析、利用、評價信息,如何遵守信息道德規范,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5]。這種方式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適應了新時代的教學發展方式,受到了廣大學生的歡迎。

2.3促進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服務能力的提升

“互聯網+”的發展為圖書館可持續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在“互聯網+”的影響下,廣大讀者獲取信息的方式和內容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于是各高校圖書館也紛紛轉變服務對策,將互聯網資源引入信息教育當中,加強圖書館電子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創立“移動圖書館”,讓廣大師生可以利用手機、平板和電腦等移動終端設備隨時隨地共享“移動圖書館”的信息資源,極大地增強了圖書館信息資源的利用率[6]。同時,在“互聯網+”時代的影響下對圖書館員的服務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圖書館員不僅要具備基礎的圖書館服務素質,同時還要熟練掌握互聯網和新媒體技術,不斷提升其信息服務能力,使館員能夠成為組織和整理信息的知識導航員和深層次的情報開發和分析員,不斷提升高校圖書館的服務水平。

3“互聯網+”時代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模式的構建要素

3.1信息意識

信息意識是信息素養教育的第一步,它主要是指人們對信息的敏感程度、注意力的持久度及對信息的洞察力和判斷力。信息意識的強弱決定了人們捕捉、判斷和利用信息的自覺程度,幫助學生樹立信息意識是高校圖書館義不容辭的責任。信息意識包括信息獲取意識、主體意識、信息傳播意識、信息更新意識和信息安全意識,對學生信息意識的培養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基礎和動力。

3.2信息知識

信息知識是信息素養的基礎,是人們獲取信息的核心,沒有信息知識做支撐,信息素養就沒有價值。信息知識包括信息的特點與類型、信息的交流與傳播、信息的功用及效應等,信息知識不但可以激活原有的專業知識,還能改變人們原有的知識結構和思維框架,進而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3.3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信息素養的保障,也是信息素養教育最重要的一部分,它主要包括人們獲取、處理、交流、應用信息的能力。信息能力教育主要是培養和訓練人們熟練掌握信息技術,在大量無序信息中分辨出自己所需信息并且能夠快速有效地獲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3.4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是信息素養的準則,良好的信息道德是信息素養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信息道德教育是指在獲取和利用信息時,要注意樹立正確的法治觀念,加強信息的安全意識,提高對信息的甄別能力,對信息進行合理規范的使用。

4“互聯網+”時代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模式構建的基本策略

4.1統籌規劃,統一標準,合作開發

信息素養教育已經成為各高校圖書館的必修課程之一,對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和發展起著非常大的作用。因此,應該加強高校圖書館的聯合,實行統籌規劃,統一標準,綜合各大圖書館的優勢合作開發。雖然現在一部分高校圖書館也組建了一些聯盟組織,如長三角高校圖書館聯盟、北京高校信息素質教育等,但這只是在有限范圍內的區域聯盟,并沒有專門的組織對其進行統一的規劃指導,也沒有統一的標準,很難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分工協作和信息共享。

針對這種情況,首先,全國高校圖書館學會、CALLS、專業協會或聯盟應該統一規劃,制定評估標準和資源庫標準,使信息素養教育做到有章可循。信息素養教育的統籌規劃可以減少各單位在資源和資金上的浪費,節約成本,有效地提高了信息資源的利用率和信息素養教育的質量。其次,在力量整合時不應只考慮圖書館的力量,同樣應集合各方面的力量,來促進信息素養教育的發展。如:統籌院校內部的行政部門和各個院系之間的力量,做到對本校信息資源的最大化利用。此外,高校信息素養教育不僅是圖書館的責任,更是關系到每一個高校學生和教師的切身利益,因此,在統籌規劃時,還要征求廣大教師和學生的意見,加強圖書館與教師之間的聯系,充分發揮各專業教師在信息素養教育中的帶頭作用。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同樣是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的一種方式,這不僅可以實現雙方資源的有效利用,更加實現了信息資源的有形轉化。信息素養教育發展框架如圖1所示。

4.2引進和創建完備的在線信息素養教學平臺

網絡信息素養教學平臺以其系統的課程開發功能、自主學習的管理功能、強大的交流互動功能、完善的測驗功能和定期統計功能成為信息素養教學的新型平臺。一方面它通過網絡連接將各高校的優勢資源集中整合在一起,實現了資源和信息的共享;另一方面它還能發揮Web的多種教育功能和豐富的網絡資源優勢,進而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信息能力。我國高校圖書館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實現信息文獻利用從傳統的紙本向現代的電子資源和網絡資源過渡,也必須在借鑒外國網絡教學平臺的基礎上,創建屬于自己的網絡教學平臺。

如圖2所示,完整的網絡信息素養教育平臺是一個集圖文聲像于一體的多媒體教學平臺。在這個平臺中主要是按照用戶信息素養教學需求將其劃分為前言聲明、選擇信息源、檢索技巧、獲取信息、評價信息和檢索計劃六項,可以進行在線授課、在線測試、在線交流、媒體播放、自助學習和教學管理,實現信息素養教育的完全在線教學,極大地擴大了信息素養的影響范圍[7]。

4.3改革信息素養教育的教學方式

信息素養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仍要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原則?,F代信息素養教育要改變以往教學中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將學生從被動接受的課堂教育中解放出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協作學習能力?!盎ヂ摼W+”的發展為信息素養教育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①應該大力發展在線信息素養教育方式,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網絡的優勢,不斷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協同性、創新性。②要運用多種方式促進信息素養教育,如:資源導航、舉辦各種讀書活動、舉辦專題演講和學術報告、減少對閱覽室的限制等。③在“互聯網+”的幫助下,還可以積極利用各種新技術為讀者提供信息服務,如RRS訂閱服務、搜索引擎服務、Web2.0、博客、微信等,新技術的出現極大地增強了知識的交流。此外,信息素養教育不應是只面向在校學生的教育,在全民學習時代,信息素養教育是每一個社會公民應該接受的教育,因此,高校圖書館應該逐漸向社會開放,為非在校學生提供信息服務。

5結語

“互聯網+”時代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不是簡單地將互聯網技術作為工具應用在圖書館服務當中,而是在尊重人性的基礎上實現圖書館與包括互聯網在內的其他行業的跨界融合,進而重構圖書館的業務模式,促進資源優化配置,提高圖書館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使圖書館信息化建設朝著國際化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徐爽.論大學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7.

[2]閔紅武.十年來我國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研究綜述[J].圖書與情報,2008(4):63-67.

[3]張長亮.高校學生信息素養教育模式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1.

[4]王紅芳,湯萍,吳馮娣.新媒體時代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變革[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5(8):132-134.

[5]何穎.高校圖書館用戶信息素養培養研究綜述[J].技術與創新管理,2016(1):114-118.

[6]周建芳,劉桂芳,沙玉萍.“互聯網+”視角下基于微視頻的信息素養教育創新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6(1):19-25.

[7]婁亞奇.中國高校圖書館在線信息素質教育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13.

(編校:馬懷云)

猜你喜歡
信息素養教育模式構建互聯網+
多元化評價體系融入體驗式大學英語教學的模式構建
論信息素養教育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高職院?!?+3”企業化教師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淺談MOOC時代的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
社會性軟件在中小學生信息素養教育中的應用研究
網絡視域下初中作文教學初探
面向大學生職業生涯的信息素養教育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