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效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 逐步提高農民收入

2017-01-09 11:25英爽
吉林農業·下半月 2016年11期
關鍵詞:轉移制約因素吉林省

摘要:吉林省作為我國的農業大省,其農村人口比例約占全省人口的50%,農村勞動力資源豐富,規模大。隨著農業機械化的不斷深化發展,吉林省農村勞動力逐漸過剩。轉移過剩的勞動力不僅可以促進農村經濟的增長,同時對維護社會長治久安有著很大的幫助。解析吉林省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特點及制約因素有利于深化吉林省農村經濟發展。

關鍵詞:吉林??;勞動力;轉移;制約因素

中圖分類號: F323.6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6.22.026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及“三農”建設步伐的加快,吉林省作為農業大省必須抓好農業經濟的發展[1]。吉林省農業經濟與農村勞動力規模密切相關,在農業機械化生產加快的今天,吉林省農村面臨著勞動力過剩的問題。吉林省想要在此情況下繼續維持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提高農民的年人均收入,必須重視并處理好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問題?;诖吮尘?,本文通過對吉林省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特點及制約因素進行簡要的闡述,為今后研究吉林省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提供借鑒。

1 吉林省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特點

1.1 農村外出從業勞動力規模逐年上升且男性及青壯年占比較大

吉林省農村外出勞動力規模逐步增大,據吉林省農業普查公告顯示,從2010年~2015年期間,全省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從357.6萬增長至373.2萬,農村外出從業勞動力的規模正逐步上升。

吉林省外出從業勞動力中男性及青壯年占比較大,全國開放式的經濟發展正在逐步的改變青壯年的從業思想,很多人選擇外出打拼。據吉林省農業普查報告顯示,吉林省農村外出從業人員中占比最大的是男性青壯年,這一比例高達76.4%。

1.2 農村外出從業人員文化水平較低

吉林省農村外出務工人員中大部分只有初高中文化水平,他們具有一定的經濟思想和文化素養,隨著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企業崗位需求的增加,他們抱著走出去闖一闖的態度進城務工,但是由于文化知識的水平的限制只能從事一些體力及技能操作的工作[2]。

1.3 外出渠道單一且轉移半徑小

根據吉林省農業普查公告顯示,吉林省農村勞動力轉移以自發為主。外出從業的崗位大部分由政府提供、勞動中介介紹、親朋好友介紹而來,這說明吉林省農村外出從業勞動力的外出渠道比較單一和滯后。另一項數據顯示,有70%的人會選擇離家較近的城市和區域務工,沒有更好的工作崗位則基本不會選擇出省務工,農村外出從業的轉移半徑很小[3]。

1.4 外出從業人員主要從事第三產業

由于吉林省絕大部分農村外出從業人員的文化素養和知識水平普遍偏低,他們進城務工時,只能從事于第三產業技術含量偏低的工種,在此基礎上進行不斷地提升自我,逐步向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進行轉移。但是絕大部分人一直停留在第三產業。

2 制約吉林省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因素

2.1 思想觀念落后,綜合素質偏低

受傳統農村觀念的影響,很多農村人已經習慣于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傳統生活方式,缺少先進的經濟理念。有的人雖然走向了城市,但是會受到城市居民的排斥,在這種雙重作用的影響下,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礙。

科技的快速更新和發展要求從業人員的文化知識水平和綜合素質必須有較高的層次,而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的文化水平和綜合素質普遍較低[4],在轉移就業過程中他們的選擇范圍很小,就業渠道狹窄。

2.2 戶籍制度及土地制度尚未完善

我國城鄉居民戶籍制度及土地制度的不完善限制了農村勞動力的轉移。農村勞動力的居住、受教育、職業選擇等受到了很大的影響[5]。在此背景下,有一部分人寧愿選擇在自己的土地上謀生也不愿意出門謀求更好的發展。

2.3 經濟增長放緩,城市勞動力需求降低

非公有制經濟在促進經濟發展、拓展第三產業、吸納勞動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吉林省早期經濟的發展依靠的是公有制,非公有制的企業單位較少,難以為農村剩余的勞動力提供充足的就業崗位。目前吉林省傳統工業經濟增速明顯放緩,非公有制企業發展又較為緩慢,在這種雙重作用的影響下造成了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困難。

2.4 產業結構不合理,第三產業發展滯后

第三產業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需求最大,是農村務工人員所能勝任的工作。而吉林省經濟發展的基礎是重工業,第三產業的發展起步較晚,發展速度緩慢,產業結構不合理。吉林省雖然正逐步改善現有的產業結構,加快第三產業的發展,為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但產業調整的速度與農村剩余勞動力的產出速度不匹配。

3 結語

本文研究的吉林省農村剩余勞動力的特點主要有: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規模、外出從業人員的數量、外出從業人員的性別比例、外出從業人員的文化素質等;研究制約吉林省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因素主要有:外出從業人員的文化水平、綜合素質、戶籍及土地政策、勞動力需求等,但所闡述及簡析的內容并不完全,對此,吉林省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特點及制約因素還有深入研究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白南生.農村勞動力流出就業對農業影響的實證研究[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2] 梁堅等.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路徑探析[J].求實,2004,(05).

[3] 尹豪.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與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J].東北亞論壇,2004(03):18-22.

[4] 王勝今,咚新華.吉林省農村剩余勞動力的測算及轉移對策探討[J].人口學刊,2005,(06).

[5] 周陸昌.吉林省農業剩余勞動力轉移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軍需科技學院,2006.

作者簡介:英爽,長春科技學院,在讀本科生,研究方向:農林經濟管理。

猜你喜歡
轉移制約因素吉林省
吉林省教育廳新年賀詞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學之歌
吉林省完成1.4萬公里農村公路“暢返不暢”整治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勞動力轉移的法治保障
武漢市部分高職高專院校足球課的開展現狀及制約因素
民辦高校師資隊伍發展制約因素的探討
歐美發達國家人力資本轉移變化研究與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