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蕨菜保護地高產優質栽培技術

2017-01-09 11:47任英韓喜國劉春光王曉慧
吉林農業·下半月 2016年11期
關鍵詞:蕨菜保護地栽培技術

任英++韓喜國++劉春光++王曉慧

摘要:保護地栽培指的是由人工保護設施所形成的小氣候條件下進行的植物栽培。野生蕨菜引入保護地進行栽培后,促進了蕨菜早生快發,增加了采收次數,并且大部分生物量和生長指標得到增加和改善,大大提高了蕨菜的產量和品質。本文在總結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闡述了蕨菜的保護地高產優質栽培技術及其優勢和前景,以期進一步提高蕨菜的產量和品質,充分發揮蕨菜應有的價值。

關鍵詞:蕨菜;保護地;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647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6.22.053

蕨菜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是一種常見的野生蔬菜,以其風味獨特,營養豐富,綠色保健更兼有藥用價值而深受人們的喜愛。隨著國內外市場需求量的不斷增加,尋求優質,高產的栽培方式已勢在必行。而露地栽培方式雖然簡捷易操作,但對氣溫、地溫、環境濕度及光照很難掌控,以致質量和產量不能得到保證,所以對蕨菜進行保護地栽培已成為必然趨勢。

1栽培技術

1.1以露地做園圃培養種根

自山野采挖的根狀莖一般都比較瘦弱,保護地栽培必須對根株進行增重培養,這是增產的關鍵。初春選擇背風向陽,土質肥沃的園地,深耕耙細,施足基肥,最好施腐熟的有機肥,每100平方米施300~600公斤,也可附加磷、鉀復合肥每100平方米施0.5~0.6公斤。然后起壟或做畦,在壟或畦上按50~60厘米的行距開溝,深10厘米左右。溝內澆足底水,將采集的蕨根酌情切斷后擺在溝內,覆土5厘米,上面蓋上秸稈或稻草,也可覆塑料膜。萌芽前除去覆蓋物,保持土壤濕潤,除草、施肥,進行正常田間管理。10月下旬早霜到來,地上部枯萎以后,再經過一個月以上的休眠期才能進行保護地栽植。

1.2 保護地設置及地塊的選擇

選擇避風向陽,地勢平坦,土壤腐殖質含量高、土質疏松肥沃,保水保肥能力強,排水良好的空地。根據蕨菜面積和生產條件可設置竹木結構的拱棚或鋼筋結構的塑料大棚,也可以采取中棚套小棚或者小棚上蓋草簾、被子的形式。另外,還可以在韭菜等低溫蔬菜的日光溫室中利用邊緣、空隙地塊進行栽植。

1.3整地與施肥

棚內地塊清除雜物,將腐熟的農家肥按每100平方米450~750公斤均勻撒施在地面,結合深翻使糞肥與土壤充分混合。蕨菜生長適宜的pH值為5.5~6.5,如果此時棚內土壤酸度不夠,可通過摻入泥炭土或松針土來調節,也可以每平方米摻入100~200克硫磺粉或每平方米施入150克硫酸亞鐵來調酸。棚內做畦,畦寬1~1.5米,備用。

1.4適時栽植

將已培育好并經過了休眠期的種根挖出,多帶宿土,假植于背風處或地窖內備用。在做好的畦床上開10~15厘米的淺溝,溝間距20~30厘米,可適量施磷酸二氨做口肥,每100平米施2.5公斤。將培育好的根莖一根接一根擺放在溝內,壓實,覆土5~8厘米,澆透水,整平畦面并覆蓋干草或地膜。如果是繁育的幼苗,按株距5厘米栽在淺溝內,澆透水。

1.5管理

栽植后封閉溫室,在溫室上蓋草簾、被子等,使溫室處于黑暗條件下不出現大幅度晝夜溫差,保持溫度恒定。1月下旬~2月上旬白天可揭開草簾。蕨菜萌芽前除去畦上覆蓋物,在行間松土。萌芽期氣溫白天要保持在20℃左右,地溫15℃,夜晚13℃~15℃。嫩莖生長期適宜溫度為17℃~20℃,不能超過25℃,否則影響嫩莖生長。中午溫度過高時應適當通風。棚內溫度降到20℃時要關閉通風口。蕨菜開始萌芽時澆一次返青水,到嫩莖生長期大約每3天澆一次水,水量不可過大。進入采收期后要多次追肥,每采收一次追一次肥,有機肥800公斤/畝,或者尿素10~15公斤/畝。

1.6采收

萌芽到第一次采收大約半個月左右。當嫩莖長到20~25厘米,小葉尚未展開呈拳鉤狀時要及時采收。采收方法是用小刀在土中1~2厘米處割斷,類似割韭菜的方式。采收間隔期7~10天。采收期持續一個月以上。當室外溫度達20℃以上時可撤掉拱棚,任其自然生長。

2保護地栽培的優勢及前景

將蕨菜引入保護地栽培后,環境條件發生了顯著變化,其中尤以塑料大棚效果最佳,小拱棚次之。因塑料大棚內氣溫、地溫回升較快,相對濕度和光照強度也比較適宜,保證了蕨菜的出芽速度和出芽質量。出芽和出莖時間均提前一個月左右。據有關研究資料表明:塑料大棚的產量分別比小拱棚和露地高33%和51%。而食用莖的纖維素含量僅為小拱棚和露地的62%和41% ,這就證明保護地栽培不僅大大增加了蕨菜的產量,減小了采后處理及貯藏的難度,而且改善了蕨菜的口味和品質。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蕨菜還停留在單一的露地栽培階段,產量低,品質差。因此推行蕨菜高產優質的保護地栽培技術具有重要意義,既可以使蕨菜充分發揮其在食用和醫藥方面的價值,還可以滿足國內外市場不斷增加的需求,同時提高了種植者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樊萍.保護地栽培現狀及應用前景分析[J].農林科技,2016(12):285.

[2] 章耀,郭衍銀,王相友,郭小鵬.不同種植模式對蕨菜生長發育及品質的影響[J].西北農業學報,2010(03):179-183.

[3]李艷軍,孫雅娟,單福生,林文學,梁麗媛,馬翠杰.蕨菜保護地栽培技術[J].吉林林業科技,2011(05):51.

[4]姜琴姿.蕨菜高產栽培技術[J].上海蔬菜,2015(03):36.

[5]李恩彪,麻亞芹,生國輝.蕨菜日光溫室優質栽培技術[J].北方園藝,2008(07):111-113.

[6] 章耀,郭衍銀,王相友,寧海鳳.蕨菜適宜生長條件及種植模式探討[J].西北農業學報,2009(03):227-230.

作者簡介:任英,本科學歷,吉林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方向:蔬菜高產栽培。

通訊作者:王曉慧,吉林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方向:山野菜馴化及栽培。

猜你喜歡
蕨菜保護地栽培技術
摘蕨菜的向往
摘蕨菜的向往
記憶中的蕨菜
記憶中的蕨菜
全國自然保護地大檢查6月啟動
番茄大棚栽培技術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產栽培技術
石榴短枝紅在駐馬店引種表現及豐產栽培技術
赤峰市保護地黃瓜主要病害的無公害治理
保護地栽培及存在問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