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清塘壯族自治鄉壯歌音樂現狀調查

2017-01-10 01:35農偉培
歌海 2016年6期
關鍵詞:壯歌壯鄉清塘

●農偉培

湖南清塘壯族自治鄉壯歌音樂現狀調查

●農偉培

湖南清塘壯族自治鄉是湖南地區唯一的壯族自治鄉,位于永州市江華瑤族自治縣,此地的壯族居民主要從廣西壯族地區遷移過來。清塘壯鄉壯歌是用壯話演唱的無伴奏單聲部山歌,內容多是反映當地的社會生活。在時代發展、周邊瑤族文化影響下,當地的壯歌音樂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以在清塘壯族鄉壯歌音樂田野資料為基礎,描述其生存環境、歷史文化與傳承保護現狀。

清塘;壯族;壯歌;音樂;現狀調查

調查時間:2015年11月22日—2015年12月2日

調查地點:湖南省永州市清塘壯族自治鄉江華瑤族自治縣縣城、清塘壯族鄉清塘村、貝家村、李家村、浮海村

調查對象:清塘壯族鄉歌手、群眾、政府部門

一、清塘壯歌生存背景概貌

清塘壯族自治鄉位于湖南省永州市江華瑤族自治縣中部,是湖南省唯一的壯族自治鄉。1984年9月經湖南省政府批準成立清塘壯族鄉,總面積37.56平方公里,耕地5910畝。自元末明初部分壯族居民相繼從廣西南寧、賓州、桂林、平樂和南鄉遷入清塘,至今已有七百年的歷史。清塘壯族鄉有12個村,全鄉人口6650人,其中壯族人口達4253人。①清塘壯鄉風采編委會:《清塘壯鄉風采》,內部資料。當地壯族人自稱為“文躍”“布越”,意思為“壯族人”。除了壯族人,當地各村均有瑤族和漢族人。當地普遍使用三種語言,壯話、江華官話和普通話。江華官話與廣西桂柳話基本一致,使用最為廣泛。壯話偏向于廣西北部壯話,現主要為中老年人使用,青少年較少使用。普通話主要為中青年人使用。

清塘壯族居民大多以同一姓氏建村立寨,村寨里房屋多為古式四合院的土木房屋和少數大理石所砌的石屋,部分居民也建起水泥房。當地壯族服裝基本漢化,除了小部分老人還穿有簡單的黑色、藏藍色土布衣,老年婦女少數帶著土布頭巾外,大多數村民都穿著現代化時尚的衣著?!八脑掳恕笔钱數刈盥≈氐拿袼坠澣?,每年農歷的四月初八家家蒸上烏米飯,擺桌宴請各地好友,并相聚對唱壯歌,這一習俗一直流傳至今。清塘壯鄉的“四月八”節日與廣西南部壯族地區的儂垌節相似,一些地區在固定的農歷時間,家家戶戶都會準備好美酒美食、蒸好糯米飯,邀請其他地方的親朋好友做客,并在酒飯后對唱山歌。而在廣西壯族地區隆重的“三月三”節在清塘并不盛行,部分清塘人知道壯族有這個習俗,但表示自祖輩開始,并不過“三月三”這個節日。

清塘壯族鄉崇拜祖先,每逢節日都會殺豬殺雞殺鴨供祖先,除了每戶的正堂有祖宗牌位拜祭,各村均建有廟堂,祭拜此村祖先。此外還有觀音廟,傳說清塘壯族先祖為求子而建,每年的春節和正月十五,村民便會入廟拜觀音。清塘壯族鄉喪葬要請師公做儀式,據村民介紹,若是正常的老病去世就做平常的儀式,師公做法事,念唱經文,還有鑼鼓嗩吶伴奏,儀式會做好幾天。若是非正常死亡,必須要做“上刀山,過火煉”的大儀式。

在2004年清塘壯族自治鄉20周年慶,該鄉組織工作人員編寫了內部資料《清塘壯鄉風采》,整理記錄了當地壯族的歷史、大事記、民族風情、經濟社會發展現狀。資料中關于民俗風情的章節從壯族族源族稱、民俗節日、住房、服飾、語言、宗教信仰和民間音樂進行介紹。但需要強調的是,對于壯族民俗風情的描寫,記錄的不只是清塘壯族自治鄉,更多的是參考整個壯族地區民俗風情的特征進行描寫。

二、清塘壯歌音樂現狀調查

(一)壯歌分布概況

清塘壯族鄉部分歌手及群眾演唱或了解壯歌情況表

清塘壯鄉的壯歌主要分布在清塘鄉清塘村、貝家村、李家村、觀音山村和浮海村幾個壯族人口聚集村。在地理位置分布上,清塘壯鄉壯歌分布相對集中,且根據李家村和貝家村提供的族譜資料,兩村也是現有資料記載的最早定居在清塘壯族鄉的壯族村落。在實地調研中,筆者走訪上述幾個村莊,每個村莊緊密相連,步行十余分鐘便可到達,村與村之間的居民來往密切,且日常用語均為壯話。

(二)稱謂及演唱語言

壯歌在當地壯話稱為“穩擾”,對于稱謂來源,當地人稱不明為何這樣稱呼,表示一直聽老一輩人這么稱呼。演唱壯歌之前,歌手們編歌詞、討論歌詞常用江華縣城“官話”,再用壯話演唱。如筆者在錄制貝良能和貝賢能兩位老人唱壯歌時,聽到他們用江華官話在討論,討論后又用壯話演唱壯歌。但是唱壯歌前,他們沒有用壯話再翻譯,因此他們表示要很熟悉壯話才能唱好壯歌。

(三)演唱場合與內容

清塘壯鄉壯歌演唱場合主要有山林田間、坐歌堂、節日聚會及舞臺表演幾種形式。以前的青年人戶外勞作、上山砍柴時在山林田野中對唱情歌,內容主要為與勞作相關的砍柴歌、木葉歌、猜謎歌。

“坐歌堂”壯話稱“釀鍋趟”(“釀”是坐的意思,“鍋”是“歌”,“趟”是“堂”的意思,與漢語發音相似)。當地坐歌堂并不是有規定的時間地點,而是在村里喜酒宴席或活動聚會時所唱。隨著時代的變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田間山林里少有人再唱壯歌。越來越多的娛樂方式和信息化交流使當地人不再通過唱壯歌交友、消悶,坐歌堂也逐漸消失。

節日聚會演唱主要體現在清塘壯鄉的“四月八”節日,每年的農歷四月初八,清塘壯族鄉家家戶戶都會備好美酒美食、蒸好糯米飯,邀請其他地方的親朋好友做客,并在酒飯后對唱山歌。這與廣西南部壯族地區的儂垌相似,在固定的農歷時間,宴請好友,相約對歌。

清塘壯鄉60歲到80歲的老年人多在青年時期唱壯歌,現已很少唱,因演唱均為即興創編,無歌書,多數老年歌手們對于壯歌曲調只有些許印象。中青年少數人會唱,會演唱的曲目也不多,演唱場合也由田野鄉間轉到舞臺表演。清塘壯族鄉政府內部資料《清塘壯鄉風采》中記錄有“1964年6月,壯族子弟貝賢英,江云(賈秀妹)參加‘全省少數民族觀摩大會演出大會’,演唱壯族歌曲”①清塘壯鄉風采編委會:《清塘壯鄉風采》,內部資料,第2頁。。這是目前查閱到的關于清塘壯族鄉壯歌登上舞臺演出的最早記錄。1985年,清塘鄉歌手岑鳳花和岑甲鸞參加江華縣城演出,演唱了壯族民歌。因時間久遠,加之缺乏錄音影像等資料留存,相關政府單位和演員已記不清兩次演出的曲目和具體演出情況。

2015年4月,湖南電視臺公共頻道錄制并播放了《花樣的民族——永州清塘壯族鄉》,介紹了清塘壯族鄉的民俗節日“四月八”、壯族服飾、古式房屋等內容,其中錄制了譚亞凡等歌手唱的壯話山歌。但筆者了解到當時演唱的壯歌并不是清塘壯族地區流傳的傳統壯歌,而是參考網絡上的壯族山歌歌調進行改編后用當地壯話演唱。

(四)音樂特點

清塘壯鄉老年歌手演唱的壯歌為傳統的壯歌,節奏自由、角調式為主,這與廣西壯族地區大部分壯族山歌宮、徵、羽調式為主有所不同。每四句為一曲,旋律音因字音的變化和個人演唱方式不同而有所區別,但均以“角、徵、羽”音為主,并遵循第一、三樂句落徵、二四樂句落角的規律。演唱時帶有說唱的感覺,部分樂句以同音念唱,如譜例1、譜例2:

譜例1為情歌對唱的節選,對歌友提出的“一百塊豆腐如何分”作答所唱,歌詞大意如下:

歌詞大意(漢意)

三十三塊拿來釀,三十三塊拿來煎。

三十三塊拿來煮,還有一塊敬神仙。

譜例2為《出嫁歌》,描寫了女孩出嫁前拜父母的場景,歌詞大意如下:

歌詞大意(漢意)

先拜你,先拜爹爹后拜娘,

先拜爹爹養大我,后拜娘娘送銀裝。

譜例1、2中,兩位老歌手唱的曲調節拍節奏不同,每樂句落音相同,句尾音多以倚音和下滑音結束。除了部分樂句結尾長音結束,其他多為一字一音演唱,因此字音也影響著旋律音的發展,如譜例1中,前三句的唱詞的前半部分一樣,旋律也相同,最后一句唱詞與前三句截然不同,旋律也發生較大變化。

中青年歌手唱的壯歌曲調較為規整,音調也與老輩歌手唱法不同,旋律音豐富。對于這些變化,中年歌手岑江花回憶:“小時候經常聽到大人們常唱壯歌,特別是上山砍柴時,不見人影,卻聽見一陣一陣的歌聲。但是到了80年代,村里就不常唱壯歌了,因為大人說壯歌唱起來很像做儀式時法師唱的歌,唱了不吉利。后來大家就把曲調改了,成了現在唱的?!保ㄒ娮V例3)

歌詞大意(漢意)

好好好來唱歌好,大家唱首壯族歌。

一首唱到江華縣,一首唱到清塘鄉。

中青年現常唱的壯歌節奏自由,樂句尾音以倚音和拖腔結束,相對于譜例1、2老輩歌手演唱以“羽、角、徵”音為主,譜例3的旋律音多了宮音和商音,且出現的次數較多,樂曲為羽調式,每句句尾以“咧”、“勒”襯詞結尾也與譜例1、2明顯不同。

當筆者問道是否還記得以前老人們怎么唱的壯歌,歌手岑鳳花想了很久說只能回憶起兩句上山砍柴時唱的壯歌,見譜例4:

譜例4

歌詞大意(漢意)

滿山松樹青又青,

棵棵松樹根連根。

岑鳳花在演唱這首砍柴歌時,鼻腔音較重,帶有哼唱的感覺。從譜例4中看,該曲旋律核心音與傳統壯歌曲調核心音基本相同,但也有變化:旋律中出現商音,且一、二、三句落音不同于傳統壯歌,上滑音和下滑音較多,拖腔較長。

2015年,為迎接湖南公共頻道錄制的《花樣的民族——永州清塘壯族鄉》節目,清塘鄉壯族歌手覺得要把最動聽的壯歌展現給全國的觀眾朋友,但發覺平時演唱的壯歌旋律不夠優美,便上網搜聽壯歌歌謠,把曲調與當地的壯歌曲調結合演唱(見譜例5),改編的音樂與傳統壯歌音樂特點差異明顯:節奏規整,旋律音有宮、商、角、徵、羽五音,徵調式。筆者采訪的幾位主要演唱的歌手岑鳳花、岑江花、譚亞凡等人現已不記得具體聽哪首歌曲。

歌詞大意(漢意)

好好好來唱歌好,大家唱首壯族歌。

一首唱到清塘鄉,一首唱到江華縣。

從老輩歌手到中青年歌手演唱的壯歌音樂變化來看,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流行樂舞的傳入、網絡媒體的快速發展、周邊民族文化等諸多影響下,社會轉型時期的清塘壯族鄉傳統壯歌與現代壯歌在音樂形態、唱詞內容和演唱場合上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除了壯歌,當地很多人還會唱“官話歌”,“官話”是江華瑤族自治縣使用的方言,與廣西桂柳話接近。官話歌與清塘壯鄉中青年歌手演唱的壯歌音樂特點相似:節奏自由、旋律基本音為“羽、角、徵、商”音,倚音和下滑音的使用(見譜例6)。

從譜例1、2中傳統的壯歌到譜例3、5中現中青年歌手演唱的壯歌曲調,音樂從即興自由變為規整,旋律音構成也有較大的差別,各樂句落音不同,樂曲調式也有角調式變為徵調式和羽調式,中青年歌手演唱的壯歌有明顯的改編。因未能聯系到清塘壯鄉地區的師公,筆者未能錄制到當地師公做法事時念唱的曲調,因此對于歌手描述的“因壯歌與師公做儀式念唱曲調相似而改變壯歌曲調”的說法暫不能定論。而江華官話歌與壯歌的音樂特點也有著很多相似之處。對于此,筆者認為,長期生活在以瑤族人口為主的江華地區,當地群眾精通江華官話,會演唱官話也就不難理解。

(五)唱詞特點

清塘壯歌結構是四句為小段,有第一句為三言,后三句為七言和四句均為七言兩種結構,節奏自由,押韻主要押腳韻:

1.三言加七言結構與押韻:

漢譯壯音歌詞大意(漢意)

補干撐,不敢唱,

封釀播內補干博,手拿木葉不敢吹,

揪內播野補干補,吹爛木葉不知補,

按歪果交補索布。打爛歌頭不曉賠。

2.四句七言句結構與押韻:

漢譯壯音歌詞大意(漢意)

靜明還思美那靜,伶俐還是不伶俐,

統明還思每統明。聰明還是不聰明。

兵塊投符交問蒙,百塊豆腐交你手,

蕩明從明軸詞繼??茨懵斆髟鯓臃?。

(六)傳承情況

壯歌的傳承斷層情況較嚴重,在調查的群眾中,筆者發現60—80歲的少數老人會唱壯歌,更多的老年人只是聽過壯歌。貝家村的貝賢平向筆者介紹了很多會唱壯歌的老人家,表示年輕時經常聽到他們唱壯歌,但當筆者采訪這些老人時,大多數不愿意開口唱。他們表示,由于長時間沒唱壯歌,很多已忘記,加上年紀已老,不再好意思唱。如今,壯歌更多已經封存在了這些壯族老人家的腦海里。40—50歲的中年人只有少數人會唱,但所唱的曲調與老一輩歌手唱的曲調有明顯的差異。在筆者的調查、訪問中,目前還未發現30歲以下的當地壯歌歌手,中青年人大都外出打工或是長期在外讀書,由于受到外文化的影響和流行音樂的影響,基本不會唱壯歌。

(七)保護現狀

江華瑤族自治縣以瑤族人口為主,縣城有多項國家級、區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均為瑤族民族文化,縣城組織的各種文藝演出比賽也以瑤族為主。清塘壯族鄉對于壯歌民族文化還未有相關保護措施,只有2014年編輯的《清塘壯鄉風采》中對壯歌演唱習俗的簡單記錄,但無曲譜、歌詞、演唱人員及曲目的記錄。筆者在清塘壯族自治鄉調研時,恰逢中國盤王節在江華瑤族自治縣舉行,政府單位在各鄉鎮選拔節目進行文藝匯演,清塘壯族鄉選了兩曲現代音樂伴奏的舞蹈《壯族扁擔舞》和《壯族斗笠舞》前往江華縣城比賽,但沒有壯歌的演唱節目。

三、壯歌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思考

清塘壯族自治鄉壯歌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受到因民族遷移、融合和社會轉型所帶來的生活習性、民族文化變遷所帶來的影響。生活娛樂的豐富、語言的變化和現代流行音樂傳入沖擊著清塘壯歌的傳承發展,加之地方政府對于民族文化的保護有所欠缺,壯歌淡出人們的生活,甚至瀕臨消失。筆者在調研過程中了解到因修水庫,清塘壯族自治鄉將在2016年遷往隔壁的小圩鎮,并合并入小圩鎮,如今的清塘壯族自治鄉也將被水淹沒。清塘壯族鄉民族的文化依托于其生存的環境,失去了幾百年文化積淀的故土,壯歌文化的傳承情況更為艱難。

筆者認為壯歌傳承保護尤為迫切,針對清塘壯歌演唱人群老齡化,老年歌手精通歌詞,中年歌手嗓音尚好的情況,政府單位可組織相關人員對會唱壯歌的老歌手進行歌詞收集整理,對中年歌手進行錄像錄音,收集壯歌的第一手資料。同時利用當地“四月八”節日號召歌手坐歌堂對歌,或組織對歌賽,也利用此機會向前來參加“四月八”節的其他地區的人民展示和宣傳壯歌。而清塘小學學校里的老師大多為清塘本地人,均會說壯話,也了解壯歌。學??山M織學校音樂老師學習壯歌,并適當安排有關壯歌的音樂課程,讓青少年群體認識了解壯歌。同時應在培養青年學生群體學好普通話的同時,加強對當地壯話的訓練,只有將壯話延續,壯歌才能得以傳承。

[1]黃現璠,黃增慶,張一民.壯族通史[M].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1988.

[2]伍國棟.民族音樂概論[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1.

[3]何政榮.音樂舞蹈采風調查方法[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1.

[4]王龑,王曉雪.清塘壯語與廣西賓陽壯語的核心詞比較研究[J].華章,2011(3).

農偉培,女,壯族,廣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2015級碩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壯歌壯鄉清塘
王玉林作品
美麗壯鄉新時代
壯鄉好消息
壯鄉美
長安壯歌
油茶粕制備復合茶皂素清塘劑產品對魚和蝦毒殺效能的研究
夢飛壯鄉
抗疫壯歌
春山閑話
3種藥物清塘效果對比試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