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破解路徑探討

2017-01-10 17:18劉佳
商業經濟研究 2016年23期
關鍵詞:融資困境中小企業途徑

劉佳

內容摘要:中小企業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容忽視的一支力量,由于中小企業自身的缺陷造成其融資困難的處境,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我國經濟發展,也影響我國居民的就業水平。在此背景下,本文對于目前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進行分析,然后提出解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相關途徑。

關鍵詞:中小企業 融資困境 原因 途徑

引言

2011年中國中小企業的統計數據顯示,注冊企業規模數量為452872個,為9544萬人提供了就業崗位,實現營業額697744億元,總利潤53049.7億元,稅收收入33655.8億元,總產值達698590.5億元。在這些企業當中,中小企業的數量達到了449130個,占注冊企業規模數量的99.2%;其中,中小企業為我國提供的就業崗位達到7236.9萬個,其數量為總就業規模的75.8%;中小企業實現營業收入總共為459727.2億元,占65.9%;中小企業實現利潤總額達到35419.3億元,占利潤總額的66.8%;實現稅收達18176.2 億元,占所有企業稅收收入的54.0%;中小企業實現總產值高達468643.3億元,占所有企業總產值的67.1%。通過統計年鑒中的數據可以看出,中小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舉足輕重,為我國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所以作為國民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中小企業,其發展理應得到重視。但是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眾多問題,最為主要的就是融資難。

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分析

(一)融資來源

中小企業融資一般通過兩種方式實現,一是內部融資,二是外部融資。根據我國銀行在該方面的相關記錄,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方式主要是企業外部融資。根據我國境內的一些國際金融組織的調查發現,在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主要通過自身來實現。2010年我國對于四川省的三個市進行了中小企業的調查,通過調查發現,中小企業積累資金占其流動資金的很大一部分比重,而通過外部融資的方式只占企業總的融資數量的很小一部分。中小企業通過銀行進行融資的比例不到總的融資數量的10%,通過商業貸款進行融資的比例僅為3.25%,通過其它外部方式進行融資的比例也僅為3.93%。這些調查數據表明,我國中小企業面臨融資難的困境,很難籌集到企業發展所需要的資金,絕大部分融資資金的來源就是企業的資金積累,融資難已經成為阻礙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重要障礙。

(二)信息不對稱

從中小企業的外部融資方式和渠道來看,銀行似乎并不愿意貸款給中小企業,更愿意和大企業進行合作,銀行不愿意和中小企業合作的主要原因就是不愿意承擔風險。銀行認為的這種風險是在不了解中小企業的基礎上做出的。如果想要了解中小企業的經營狀況等信息,會耗費很多的精力和成本,并且與中小企業相比,大型企業貸款數額一般比較大,回報較為豐厚。相對來說,中小企業的貸款數額相對較小,利潤相對較低,這也是銀行不愿意貸款給中小企業的原因之一。和大型企業的合作不僅取決于大型企業的規模,獲取其經營狀況和其它信息也相對容易。相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大型企業都有一定的信譽記錄和信譽保證,在這一點上是中小企業無法企及的。從目前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和方式來看,中小企業的經營規模一般都比較小,一般不可能具有上市資格,如果中小型企業無法上市,那么作為中小企業而言,就沒有義務定期公布自身經營狀況,這些因素都是導致銀行很難獲取中小企業經營狀況的重要因素,如果要想獲取中小企業的真實經營狀況就必須耗費巨大的精力和財力。所以作為中小企業而言,如何利用較低的成本實現對于企業信息以及信譽的獲取,使銀行能夠了解到這些信息,實現二者信息上的對稱,是目前中小企業走出融資困難的重要途徑之一。

(三)企業經營狀況

企業的規模越小,銀行給其貸款所帶來的風險就會越高,這種風險并非主要體現在其經營業務上。目前眾多中小企業的經營方式以勞動力密集型為主,科技含量相對比較低,這些風險主要體現在經營者的管理方式和經營意識上。一般來講,中小企業規模都比較小,所以企業的轉型也相對來說比較容易,經營者可以根據市場利潤的不同來選擇經營領域。比如之前有很多企業是實業性質的,但是其看到房地產業的利潤很高,利益驅使其選擇房地產,這就使得企業之前所經營的業務長期處于荒廢狀態,銀行對這類企業進行評估的過程中就會認為給其貸款會有較高風險。中小企業的管理水平和經驗水平十分有限,企業的業務單一,固定資本較少,使其承擔風險的能力進一步降低,這使得中小企業的融資更加艱難。

(四)缺乏健全的信用評級體系

當前銀行機構中還沒有建立完善的信用評級制度,銀行機構都對中小企業有信用歧視,使得很多資金都流向大型企業,從而盲目地“抓大放小”,忽視了中小企業小數額、多筆的借款,為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造成不公平競爭因素,體現在對中小企業貸款條件的設置上,將中小企業貸款的門檻提的很高,或者只為中小企業提供高利率的短期貸款。在信用貸款評級標準上,銀行機構對中小企業的經營實力指標設置得很高,而對大型企業的經營實力指標設置得低很多,這就是信用歧視,給中小企業的信用融資帶來極大的不便。

(五)歷史偏見

改革開放以來,中小企業一般是指私營性質的企業,其所有制形式為私人或少數人,與國有企業相比,有很大的經濟實力差距和經營規模差距。雖然國家頒布了一些法律法規以保護中小企業的發展,其國民經濟地位也日益凸顯,然而在歷史與體制因素的影響下,金融機構還是不能對中小企業提供有效的信貸,擔心其不能及時還清債務。而中小企業也難以獲取上市發行股票的資格,由此會逼迫中小企業通過買殼上市實現市場融資,為企業帶來極高的融資成本,加重其債務負擔。

此外,中小企業由于自身規模小,在組織和管理水平上都不具備優勢,導致其產業水平低下,區域性產品雷同情況嚴重,產業結構相似,造成低效生產。而銀行機構也不能獲取中小企業完整的產業組織鏈條,不能為其提供良好的融資渠道。很多中小企業管理者的素質跟不上現代企業管理的要求,進行盲目的生產經營決策,其管理水平相對落后,這是導致中小企業不能發展壯大的一大因素。

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破解路徑

(一)實現金融機構信息共享

目前我國金融機構的數量并不少,但是金融機構之間存在著競爭關系,使得金融機構所掌握的企業經營狀況信息無法實現共享。中小企業由于種種原因導致其信譽較低,加之其貸款額度較小,貸款次數較多,資金的流動主要是在企業之間,使金融機構對其實施監控的難度非常大。如果金融機構之間的信息不能共享,那么對于每個金融機構來講,重新獲取企業的經營狀況信息要耗費巨大的精力和成本。并且由于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關系,使得中小企業信息的共享存在根本上的障礙,如果某個金融機構將這些信息披露給其他金融機構,那么自身在競爭中就會處于相對不利的位置。所以從目前來看,如果要實現金融機構之間的信息共享,其著手點應該是我國的國有銀行,通過政府主導的形式對中小企業信息進行共享,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數據庫,這些信用通過銀行進行公布,就能夠實現金融機構對于中小企業信息的共享。

(二)建立聯?;ケV贫?/p>

影響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其規模相對較小。作為中小企業來講,其貸款并不能實現資產上的擔保,所以規模小的企業,資產規模也較小,這是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又一關鍵原因。如果中小企業之間可以相互聯合形成互保制度,那么在很大程度上就能夠解決擔保難的問題,其就能夠獲得貸款。目前有很多企業形成了聯合,如果一家中小企業向銀行貸款的話,其他企業都可以為其擔保,這些企業具有向銀行還款的連帶責任,這樣就很好地解決了中小企業的擔保問題。對于銀行來講,也將給中小企業貸款的風險降到了最低,并可以實現一定的利潤。這種方式使得銀行在進行合作之后,掌握了企業的真實狀況,也擴大了銀行貸款來源。目前來看,這種聯合互保的制度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企業融資難的現狀,但是如果不建立相應的規范制度,就會存在很多隱患,很可能會造成中小企業集體倒閉的情況。從目前互保的具體施行方式來看,互保的對方一般都是朋友或者是親戚關系,如果這些企業同時面臨流動資金的壓力,或者是經濟不景氣給企業造成外部的壓力,那么這種風險就不僅體現在一個企業上,而會蔓延到聯合組織的所有企業,甚至可能會牽扯到相當一部分數量的中小企業。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在企業進行聯合互保的過程中,一定要建立相應的規章制度。

(三)促進擔保行業的發展

我國擔保機構的數量相對較少,中小企業如果想申請貸款,銀行就無法承擔企業由于經營狀況不佳無法償還貸款所帶來的風險,規模數量較少使得這些擔保公司在一定程度上還要依賴于中小企業。中小企業承擔的額外風險使其融資的難度進一步加大。根據我國金融機構提供的數據,2010年我國擔保機構數量已經增長到將近5000家,這個數據和2009年相比下降了10%,平均每個擔保公司的注冊資本達到8000多萬元。從以上這些數據不難看出,擔保行業的發展雖然經歷了一些波折,但是總體上在不斷發展進步。即便如此,我國的擔保機構和國外相比,在數量和規模上仍然存在較大差距,并且也存在很多問題。擔保機構在某些經濟發達的地區總體狀況良好,但是在欠發達地區的發展卻不盡如人意,總體處于較低水平,其為中小企業提供擔保的能力非常有限,所以促進經濟欠發達地區擔保公司的發展,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又一重要途徑。

(四)完善銀行機構信用評級體系

實現金融機構信息共享機制的前提是建立完善的信用評級體系,才能使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得到相對公平的解決,這需要規范、健全中小企業的信用評級制度,還需要政府進行監督,制定相應的法律規范,支持信用評級制度的建立和實施,為中小企業帶來相對公平的契約型信用貸款。而對于中小企業自身來講,也要樹立信用意識,只有提高自身資信度,才能得到銀行機構的信用貸款。

(五)建立靈活有效的組織制度和提升企業自身信譽

根據前文所述,中小企業自身在組織和管理上存在很多問題,建議其建立現代化企業管理體系和組織構架。由于企業自身規模小,可以采取靈活、多樣的組織構架,根據產業結構和自身生產經營需要,設置相關工作崗位,并建立嚴格的管理制度,認真執行,進行科學管理。信用等級評定標準的重點是企業領導者自身素質、企業的經營效益以及企業的信譽狀況,由此可知,中小企業領導者一定要不斷提升自身企業的信譽,樹立信用意識,遵循誠信、公平的競爭原則,依法依規經營,做好企業財務管控。

結論

中小企業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由于中企業規模較小,承擔風險的能力較弱,使其面臨融資難的問題,該問題嚴重阻礙了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诖?,本文提出金融機構信息共享、中小企業聯合互保以及促進擔保機構的發展等途徑,解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困境。

參考文獻:

1.王希旗.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破解路徑探析—基于融資租賃視角[J].經濟研究參考,2014(65)

2.劉琦.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破解路徑探究—基于國際的比較與借鑒[J].財會通訊,2014(32)

3.呂如龍.轉型期我國民營企業融資困境破解路徑[J].商業時代,2014(27)

4.胡朝舉.中小微企業融資困境破解的一體化路徑[J].金融理論探索,2016(2)

猜你喜歡
融資困境中小企業途徑
構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徑
減少運算量的途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