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制造業產業價值鏈的提升路徑

2017-01-10 17:25尤麗都孜·司地克
商業經濟研究 2016年23期
關鍵詞:提升路徑制造業

尤麗都孜·司地克

內容摘要:隨著國際市場競爭的加劇,我國制造業產業價值鏈提升刻不容緩。本文從技術水平、相關產業發展情況、產業規模、經濟對外開放程度、價值鏈內部企業發展情況等領域著手,探討制造業產業價值鏈提升的影響因素,并提出加快促進技術進步與創新、大力發展相關配套產業、深入推進產業集群建設、構建國際化鏈條等措施建議,進一步推動制造業產業價值鏈優化升級,提高國際市場競爭力。

關鍵詞:制造業 產業價值鏈 提升路徑

產業價值鏈是以價值創造為核心,結合產業鏈與價值鏈基本特征,強調價值在產業鏈上轉移、增值、再創造的綜合性概念。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推動產業價值鏈優化升級已成為國際競爭的重要戰略途徑。制造業作為我國支柱性產業,肩負國民經濟發展的重任,應進一步推進技術進步與創新,加快產業集群建設,加強專業化分工,推動產業價值鏈由低端環節向高端環節轉變的重要突破,提高我國制造業綜合實力,占據國際競爭優勢地位。

我國制造業發展現狀

(一)產業結構逐漸優化

從產業結構來看,2014年第一產業GDP共58336.1億元,比2010年增加18981.5億元,年均增長率為10.34%;第二產業GDP共271764.5億元,比2010年增加82959.6億元,年均增長率為9.53%;第三產業GDP共306038.2億元,比2010年增加125294.8億元,年均增長率為14.07%(見表1);三次產業占GDP總值比重由2010年的9.6∶46.2∶44.2轉變為2014年的9.2∶42.7∶48.1,產業結構優化逐漸步入正軌。

(二)制造業發展形勢良好

制造業增長速度較快,發展形勢良好,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因此,制造業經濟效益的提高對其產業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為產業價值鏈的提升提供了重要機遇。

制造業產業價值鏈的影響因素

(一)技術水平

技術進步與創新是提高產品質量、促進產業優化升級的重要引擎,也是增強產業綜合實力、推動制造業產業價值鏈提升的核心影響因素。通過與跨國公司合作,我國引入大量高水平、高技術含量的儀器、人才以及中間產品,有效參與國際高水平企業的生產經營環節,學習高層次、高質量的管理經驗與先進技術,培養國際化視野,充分發揮“技術外溢”與“干中學”效應,提高國內制造業技術水平與生產效率,降低綜合成本。利用跨國公司的引導與帶動效應,促進國內企業在產品研發、加工制造、人員培訓、質量監控、企業管理等方面的經驗積累與技術升級。然而,由于跨國公司對核心關鍵技術的壟斷與限制,僅依靠技術溢出與學習模仿已難以滿足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形勢。隨著制造業行業規模的不斷擴張,應積極推動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加強技術投入,通過技術進步與創新實現制造業企業由代工生產(OEM)到原始設計制造(ODM)的跨越式轉變,促進技術與經濟綜合效益的提升,實現制造業產業價值鏈的完善與升級。

(二)相關產業發展情況

隨著全球價值鏈分工的不斷升級與改造,單純的加工組裝已難以滿足現有的市場發展需要與國際競爭格局,生產性服務業等相關配套產業的建設已成為影響制造業產業價值鏈廣度與深度兩個基本維度發展的重要因素。相較于加工制造業的高速發展,我國在產品研發設計、物流運輸、市場營銷與售后服務、通信、人員培養與管理、金融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領域發展不足。作為產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端核心環節的缺失導致了我國制造業產業價值鏈提升的瓶頸與國際競爭優勢的下降,不利于傳統制造業的優化升級與創新,也不利于制造業的高端化、技術化、精細化發展,對我國制造業產業價值鏈提升形成遏制,阻礙其長期穩定發展。

(三)產業規模

一方面,隨著制造業產業規模的擴大,各企業通過加大R&D、管理、營銷等關鍵節點的人才與資本投入,實現技術研發、市場營銷、人員管理、品牌建設等領域價值的提升,從而滿足新的行業規模需要,以擴大其市場份額,企業生產經營各環節的優化與完善促進了制造業產業價值鏈的提升。此外,制造業規模的擴大推動了各企業單位成本的下降與生產經營效率的提高,產業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產業發展的引領帶動作用進一步凸顯,行業潛力與發展空間極大增加,為制造業產業價值鏈的提升提供了重要保障。另一方面,制造業產業規模的擴大,有利于技術、營銷、管理等多方位高質量人才與資本、設備等生產要素的吸納與積累,有助于產業發展所需資源質量的增強以及生產經營要素結構的優化,對進一步推動我國制造業產業發展、提升產業價值鏈具有重要影響。

(四)經濟對外開放程度

對外開放是國家或地區為進一步適應經濟一體化發展潮流、增強國際競爭實力的重要戰略選擇,也是實現雙邊或多邊交流、促進資源最優化配置的關鍵環節。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進程的加快,我國經濟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擴大,國際貿易與外商直接投資得到快速發展。改革開放初期,通過稅收減免等一系列優惠政策,我國大力引進外商投資,資金、人才等核心要素為我國制造業產業發展帶來了重要機遇,尤其是國際資本的介入極大填補了我國經濟發展投資不足的重要缺口,使其逐漸形成以加工貿易為主要形式,聚集于服裝紡織、塑膠制品、家具、小型家電等勞動密集型制造產業的發展新格局。產業利潤的快速攀升推動了國內資本要素的轉移與資源的再分配,勞動密集型產業實現高速發展,我國經濟、就業與消費水平極大提升。隨著國內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逐漸飽和與國際競爭優勢的下降,政府積極引導外商資本及國際貿易作用于汽車、電子設備、通訊設備、自動化等技術密集型產業,為國內資源的集聚與配置帶來了良好的示范作用,通過技術外溢、干中學等多種效應,實現了我國制造業產業價值鏈的快速發展與提升。

(五)價值鏈內部企業發展情況

從作用效應上來看,產業價值鏈是對產業鏈與價值鏈的綜合性概括。一方面,表現出明顯的集群效應,以產業價值鏈為軸線,其核心產業關聯產業內部的企業及有關組織機構,通過比較區位優勢在某一特定區域形成集聚,各主體聯系密切,相互作用,共同為該集群長期競爭優勢與有利地位的保持提供支撐。產業價值鏈內部形成良好的資源流動與轉移機制,通過企業間信息、知識的傳遞與交流,有效推動技術的進步與產品研發創新,制造業的技術水平與創新能力得到顯著發展,產業價值鏈迅速攀升。另一方面,通過打造區位品牌,進一步發揮集群優勢,利用集群整體資源與競爭實力推動單個企業的發展與進步。與之相對,集群內龍頭企業以產業價值鏈為核心,為產業鏈各節點相關企業的發展與價值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示范與帶動作用,有利于產業鏈綜合實力的增強。龍頭企業發展越好,離價值鏈高端越近,則其對相關企業發展的關聯與帶動效應越強,有利于制造業產業價值鏈的高端鎖定以及產業整體競爭力的增強與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

制造業產業價值鏈的提升路徑

(一)加快促進技術進步與創新

技術是產業發展與創新的重要引擎,我國應有序推進企業生產經營理念的轉變,樹立良好的科研意識,加強研發投入與人才培養,優化資源配置,簡化生產工藝流程,促進我國制造業向高端層次轉變。

第一,嚴格把控上游原材料供應環節。重視核心材料、設備、零件的研發、設計與生產工作,有效降低生產成本,從源頭上提高產品品質與技術含量。

第二,積極推進自主創新能力建設。根據我國制造業發展特點與國內外市場需求,擴大研發投入,構建相關的技術研發與中介服務平臺,完善人才培養體系,拓寬人才培養渠道,建設高質量、高水平、國際化的技術人才隊伍。將自主創新建設放在產業發展的突出位置,進一步提高我國制造業技術水平,真正掌握產業核心前沿技術研發的主動權與話語權,搶占技術研發與創新高地,打造國際競爭制高點。

第三,提高企業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深化經濟改革開放,合理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國際貿易等多種合作模式,學習和借鑒國際先進的科學技術、生產工藝與管理理念,打破部分高技術領域的技術壁壘與準入門檻,推動技術溢出效應的有效發揮。

第四,大力發展信息技術,促進我國制造業的信息化發展。著重推進大數據、計算機網絡等信息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構建科學的信息網絡管理平臺,全面掌握制造業企業生產經營相關信息以及國內外市場變動情況并實行動態管理,實現信息化與工業化的“兩化”融合,提高資源利用率與產品生產效率,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推動其信息化、科技化、現代化發展,為我國制造業產業價值鏈的提升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

(二)大力發展相關配套產業

進一步加強政府宏觀調控與政策優化,結合我國制造業建設需要,圍繞研發、金融、運輸、管理、銷售等多個環節,加大人才、資本、技術等要素投入,加強相關配套產業的行業規模、發展質量與經濟效益,充分發揮關聯效應與拉動效應,實現我國制造業從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從勞動密集向技術密集、從低端加工組裝向自主研發生產經營轉型升級的突破式發展,構建科研、金融、中介、培訓等相關支撐平臺,加速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著重發展技術研發、工藝設計、信息咨詢、人才管理、金融服務、物流運輸等相關生產性服務行業,提升制造業配套產業的扶持力度并形成優勢互補,通過專業化分工強化制造業產品質量,提高產業發展速率,促進制造業“軟件化”、“人性化”、“科技化”發展,提升和優化產業價值鏈建設,進一步提高和鞏固我國制造業競爭優勢與有利地位。

(三)深入推進產業集群建設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北京、上海、江蘇、廣東、浙江等地區逐漸形成產業集聚,人才、資金等資源實現充分挖掘與合理應用,為我國制造業的繁榮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進一步優化制造業產業價值鏈,應積極整合各方資源,推動產業集群建設,加強專業化分工,促進產業集群對全球價值鏈體系的融合,實現我國制造業在國際分工中由低端環節向高端環節轉變的重大突破。一方面,加快政策調整,制定相關的優惠扶持政策,構建成熟的支撐平臺與制度體系,營造良好的產業集聚環境,促進制造業的精細化、規?;?、專業化以及規范化發展,保證產業價值鏈的完整、有效,實現我國制造業產業價值鏈各環節功能的充分發揮,積極推動工業園、科技園等園區建設,圍繞長三角、珠三角等優勢地區推動產業集聚。此外,還應全面開展制造企業改革試點工作,大力推行綠色制造、綠色生產、綠色管理,促進產業價值鏈優化升級。另一方面,利用企業并購重組,淘汰落后產能,綜合統籌人才、資本、設備等要素資源,有效降低生產成本,重點發展產業龍頭企業,充分發揮其示范引導作用,積極打造和推廣“中國制造”民族品牌,提高競爭優勢,有效推動輻射效應與品牌效應發揮,大力發展集群經濟,實現我國制造業產業價值鏈的快速提升。

(四)構建國際化鏈條

立足于國際化戰略,積極參與國際產業價值鏈建設,有效搶占國際市場份額,確保其在國際產業價值鏈高端環節占據一定地位,提高國際競爭優勢。對產業價值鏈進行合理延伸與拓展,擴大影響范圍;充分整合國外優質資源,加強國際合作,拓寬研發與銷售渠道,學習先進技術與管理經驗;利用別國廉價勞動力資源,推動以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價值環節為主的產業轉移,有效節約成本,為本國技術研發與高端環節發展提供有利條件;構建全球網絡信息管理平臺,全面掌握國際市場實時資訊,促進信息化發展;優化進出口結構,加強高品質、高技術含量產品出口力度,發展海外市場,占據國際產業價值鏈優勢地位。

參考文獻:

1.簡曉彬,周敏.基于VAR模型的制造業價值鏈攀升影響因素研究—以江蘇為例[J]. 科技進步與對策,2013(15)

2.胡瓊潔,夏洪勝.基于全球價值鏈的制造業產業升級分析[J].商業時代,2011(17)

3.陳雪琴.國際制造業轉移新趨勢下的我國產業價值鏈升級路徑[J].經濟研究參考,2014(46)

猜你喜歡
提升路徑制造業
冰雪制造業的魯企擔當
喜看新中國七十年突飛猛進的制造業
探討提升高校輔導員職業認同感的路徑
大數據對制造業來說意味著什么?
2014上海民營制造業50強
2014上海制造業50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