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社會實踐對培養就業鋼鐵企業高素質人才模式作用的研究

2017-01-10 21:26馬麗瓊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16年28期
關鍵詞:社會實踐高素質鋼鐵企業

馬麗瓊

摘 要 本文是針對目前高校中的冶金類院校,主要培養最后就業于鋼鐵企業范圍的大學生,通過大學生社會實踐來培養學生具備相關企業需要的特定方面素質要求,以適應這些企業最終生產和發展的需要。具體分析鋼鐵企業的崗位需要,建立適合高校培養管理的具體模式和方案,探討其與企業的管理模式如何接軌等方面,并加以論證、檢驗,對如何提高學生成功就業的有效性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 社會實踐 鋼鐵企業 高素質

中圖分類號:G647.38 文獻標識碼:A

1我國目前鋼鐵的企業管理水平與用人要求

我國是鋼鐵生產大國,鋼鐵企業一般管理上面比較正規,在管理機制上相對比較成熟,通常提倡“精、細、實”的管理理念。為切實滿足維護企業職工日益增長的切身利益與企業實現加速發展全局的“兩個需求”。敬業是要求職工對企業的忠誠,對工作的負責,對崗位的熱愛;誠信就是求真務實,誠實守信;創新就是要勇于創新,持續創新,讓創新成為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

現階段,我國鋼鐵企業正面臨減產和管理轉型,因此企業要想生存和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就需要新增具有高素質的技術型人才,這就亟需高校培養提供相關專業的高素質人才。優中選優,而相對的那些以前不為重視的個人素質,也進入了選擇條件之列。鋼鐵企業就其特定的生產條件和內容,對他們企業需要的大學生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

(1)專業要求對口。這類冶金類專業學生要求應該具備基本的操作能力,實際工作的能力,不要高分低能,要有實實在在的動手能力,踏實肯干,不怕吃苦,不講條件。應該從熟悉整個的生產系統做起,從基層干起,不計較個人待遇的相關專業的高級技術工人,主要就是實際工作能力強的大學生。

(2)大學生的個性不要太強,要有適應社會、企業的能力。要求對應聘的企業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可以很快的適應環境。學習適應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知識范圍要寬廣。對待工作要有責任心,有長遠的眼光,有踏實學習的能力,有較強的應變能力,有團隊的合作精神,有較強的溝通技巧,協作和包容的能力,肯吃苦,不好高騖遠。否則無法適應現在的企業環境,很難與人相處,無法得以發展。

(3)要有一定的文字處理能力和語言表達的能力。企業對大學生的期望值通常相對較高。因此,對來到企業的大學生,就要求其具有一定寫總結、分析、報告等的文字處理能力,以及能夠清楚表達自己研究情況的語言表達能力,才能受大家的認可。(即:理論基礎+動手能力+語言表達+交際能力=綜合素質)

(4)學生在校時獲得的各種獎勵在應聘過程中很重要。對于企業招聘時,主要看重的還包括,應聘的學生在校時是否是學生干部、黨員、以及受到過何種獎勵。還要看學習成績,在理工類的學生中,通常其高等數學的成績,可以相對的評定其智力水平,即聰明與否。而外語的成績,可以相對評定一個人的吃苦精神,最后專業課的成績很重要,因為在以后的工作中會用到。

2企業應對新招聘就業的大學生進行相關管理

企業競爭日趨表現為人才的競爭,這已是不爭的事實,然在企業管理中真正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卻并非易事。以人為本的核心就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把人放到了合適的位置上,讓其在職權范圍內大膽的開展工作,做到職、責、權三位一體,互相統一,使人在其位、有其權、負其責、盡其能。企業是以生產、經營來獲取一定經濟效益為最終目的,如果企業員工三心二意,那么這個企業走的將是滅亡之路;而當員工與企業同心協力,榮辱與共時,這個企業將蒸蒸日上,前景一片光明。

要真正做到育人與企,成才與業。育人與企,說明企業要立足崗位培育人才,使所有員工都成為企業發展的有用之才。同時,企業要為員工搭建成就事業的平臺。成才與業,說明人才要以工作業績體現出來,通過績效考核形成人才合理競爭的良好機制。同時企業也會因此加快發展的步伐,提高企業的綜合競爭實力。

3針對企業現狀,通過大學生社會實踐,做好“90后”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工作

生活在這樣一個發展迅猛、競爭激烈的時代,“90后”大學生既有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時也面臨著嚴酷的競爭。技能是可以培養的,企業看重的往往是應聘者的綜合素質、潛能是否能與其企業文化融合。對此,學生在思想上要有準備:

(1)通過社會實踐加強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和處事能力的培養。

大學生要重視身心健康。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后在心理、生活、工作環境以及人際交往等方面具備適應能力,能較快地認識、了解和熟悉外部環境,并使主體與客體協調一致的能力素質,它主要包括:

①心理承受能力。社會與學校相比,生活環境、工作條件、人際關系都有著很大變化,這些變化難免會使那些心存幻想、躊躇滿志的畢業生造成心理反差和強烈沖突,這時,心理的承受能力是第一位的,要克服心理障礙,使自己在心理意識上與外部環境取得認同。

②獨立生活能力。參加工作后,往往要自己處理衣、食、住、行等全部事務,對獨立生活能力要求較高,這是畢業生無法回避的一種能力素質訓練。

③人際交往能力。走上工作崗位后,人際交往能力的發揮是適應環境的關鍵。不善于與人交往,就難以與人溝通,就難免將自己封閉起來,以致帶來諸多煩惱與痛苦。

④應變能力。畢業生不可能在學校學到工作崗位上所需的全部知識和能力,只有隨時調整自己的知識、能力結構和思想行為方式,才能使自己始終處于主動地位。

(2)通過社會實踐要使他們真正成為生活的強者,還需要有創造能力。

①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把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于工作實際中,善于發現和解決實際問題,這即是實際工作對我們的要求,也是畢業生本人順利成長的基本條件。

②動手操作能力。這種能力主要表現為具有一定的文字、圖表和計算機操作能力,以理工科畢業生這種能力要求更突出。這也是檢驗一個畢業生創造能力優劣的重要手段。

③組織管理能力。把工作崗位的人力、物力、財力、時間、信息等要素科學地組織起來并有效地完成所擔負的任務,這種能力不僅領導干部應具備,畢業生作為高層次的人才也應具備,這是適應新的生活方式必備的能力素質。

4高校培養相關專業高素質人才的管理模式與企業的管理模式如何接軌

在文化素質教育中,注意鍛煉學生的個體人格,陶冶個體品性,修養個體身心,開發個體潛能?!坝癫蛔敛怀善鳌?,只有磨練,才能提高文化修養、提高民族文化精神、崇尚道德情操、增強思維能力和進行開拓創新。做人、做事、做學問,是學生的基本素質。做人是強調對學生品質、基本思想、誠信態度、道德自律的教育和熏陶;做事是強調對學生的敬業精神、工作能力、合作態度的培養;做學問不僅具有學習知識的自覺性,而且具有社會實踐的可操作性。

只要在理論上進行開創性研究,在具體應用中,相應加強體制建設、開設專題講座、激發學生情智、營造校園文化環境、加強學生社團組織建設、建好“網上”文化、凈化網絡環境、開設輔修專業、培養復合型人才,利用輿論宣傳和基金資助,促進學生在理論、實踐、創造的切入和結合,就可以使高校面貌得到很大改觀,使學校的管理模式與企業的管理模式相接軌,以新的教育教學方式,實現學生知識面的拓寬、提高學生文化素質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靳希武.教育經濟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 薩茹拉.“實踐課堂”教學探索與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J].民族教育研究,2004(3):24-28.

[3] 朱繼光,祝偉.英國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模式及其啟示[J].世界教育信息,2010(5):69-71.

[4] 2009年中國鋼鐵工業運行特點.中國聯合鋼鐵[EB/OL].http://www.custee1.corn.

猜你喜歡
社會實踐高素質鋼鐵企業
長流程鋼鐵企業廢水零排放實踐與探討
基于高素質人才培養的有機化學教學改革
全國高素質農民超1700萬人
創新德法兼修高素質法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自我教育活動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徑
結合“室內檢測與控制技術”專業教育淺談高職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對高校思政課教師暑期社會實踐的探索與思考
醫學研究生社會實踐模式建立探析
鋼鐵企業設備環保發展趨勢探討
1~5月我國大中型鋼鐵企業實現扭虧為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