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茬溫棚對蝦養殖新模式

2017-01-11 20:30倪紅軍李萌苑永升趙琳孫福先
河北漁業 2016年12期
關鍵詞:南美白對蝦

倪紅軍+李萌+苑永升+趙琳+孫福先

摘 要:溫棚對蝦養殖是滄州沿海近年來探索的一種新的對蝦養殖模式,該養殖模式的特點是高產高效、可控性強、養殖成功率高,是我省對蝦養殖的一個新模式。本文重點介紹啟瑞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開展的溫棚南美白對蝦養殖,包括養殖設施的建設、養殖管理技術等,以期為該技術的示范推廣提供參考。

關鍵詞:南美白對蝦;溫棚;雙茬養殖

滄州市溫棚對蝦養殖示范基地啟瑞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11月,合作社位于黃驊市南排河鎮張巨河村,占地4.67 hm2,合作社養殖溫棚基礎設施2015年12月開工建設,2016年3月完成施工,4月開始第一茬南美白對蝦養殖,6月12日至17日第一茬養殖對蝦出池,平均規格80尾/kg,單產達2 108.3 kg/667 m2,出池價格55.32元/kg,實現了開門紅。

1 基礎設施

中央排污溫棚3座(約0.8 hm2),水處理池約3.0 hm2(一級沉淀池、二級水處理池各一),沙慮罐一座,180 m深淺機井一眼,羅茨風機增氧設施4套(40 kW),配電設施一套(80 kVA)等其他設備。

2 溫棚建設

合作社共建有三個溫棚,東西方向平行排列,每個溫棚東西長130 m,南北寬20 m,溫棚高4 m,每個溫棚內設4個養殖池塘,每個池塘有效養殖水面600 m2。養殖池塘中央設置集污坑、池底鋪設排污管道(埋入地下約50 cm),便于將對蝦糞便、殘餌等廢物排出,池塘底部由四周向中央的集污坑呈15~20°坡度,有利于廢物隨水流旋轉向中央匯集。

溫棚采用鋼管梁承重,外附一層塑料薄膜。溫棚中間東西向設一主梁,每10 m設一承重支撐柱,鋼管梁采用直徑1.5吋和1吋鋼管焊接成,每兩個鋼管梁之間間隔1.5 m,保證溫棚堅固,溫棚頂與地面的夾角約 35°~40°,避免因大風等惡虐天氣造成損失(溫棚骨架結構見圖1)。

溫棚東西兩端、溫棚北側自地面向上1.0~1.5 m,采用手動卷簾裝置,高溫季節可以卷起,利于棚內通風,以保持適宜的環境。

3 水源配置設施

蓄水池2個(約3.0 hm2),分為一級沉淀池(2 hm2)、二級水處理池(1.0 hm2),以涵洞連接,洞口設置閘板。水源為自然海水和地下水。大潮期由引水渠的水泵提取自然海水,經沉淀、消毒(漂白粉30 mg/L)處理,然后進入二級水處理池,用180 m深淺井地下水經二級水處理池勾兌,用水車式增氧機充分曝氣、混合均勻,水的鹽度調至20‰左右,做穩定的備用水源。

4 充氧設施

采用羅茨風機供氧,每個池塘供氧功率約3 kW,采用微孔納米管圓環增氧,每排充氧環之間距離100 cm,距離池底15 cm,每個池塘吊裝6排充氧環,排與排間距300 cm,每個池塘配置120個充氧環。每個池塘對角放置水車增氧機2部,促進池水循環流動,利于池底污物向池中央排污口聚集。

5 第一茬對蝦養殖

5.1 進水消毒、配水

3月中下旬,大潮時進水,經沉淀池消毒,采用漂白粉約30 mg/L,48 h后,經消毒處理的海水進入二級水處理池,加注地下淡水,將鹽度調至20‰左右,用水車式增氧機曝氣,海淡水混合均勻備用。

5.2 苗種選擇、標粗

4月初,選擇海南優質南美白對蝦P5仔蝦苗種,在本地育苗廠車間經一周時間標粗,苗種規格達1.0 cm左右,池水溫度達20 ℃,開始向池塘中放養。

5.3 放養時間與密度

溫棚池塘水溫度達20 ℃時準備放苗,放苗前經充分曝氣、肥水,經蝦苗試水24 h,試水合格后,開始放苗。第一茬對蝦養殖放苗時間為4月13日,苗種標粗池鹽度與溫棚鹽度差小于5‰,放苗密度為300萬尾/hm2 。

6 養殖管理

6.1 加水與調水

養殖過程中,前期隨蝦苗生長逐漸添水,每周一次,每次10~20 cm。每10~15 d,定期使用EM菌、光合細菌調控池塘水質,保持藻相、菌相穩定。前期只加水,中后期達到最高水位后每天加換水不少于20 cm。

6.2 飼料投喂

選擇優質配合飼料,采用芽孢桿菌等微生態制劑和Vc拌飼料,經密封發酵6~12 h后使用。前期每天投喂一次鮮活鹵蟲(經消毒殺菌)、一次配合飼料;15 d后全部使用配合飼料,隨對蝦生長投喂次數增加到每天4次,池塘內設置2~3個飼料臺,觀察對蝦攝食情況,以利于及時調整投餌量。

6.3 增氧與排污

池塘放苗后,羅茨風機應全天開啟,保持池塘水體溶氧充足(5 mg/L以上),隨池塘水位加深,應及時增大充氣量,調整每個充氣盤的出氣量,保證充氧效果。每天排污前應開啟水車式增氧機,使池塘水體緩慢轉動,將污物匯集到集污口,約2 h后,提起控制水管排污。

6.4 養殖監測

養殖過程中,每天監測池水溶氧、氨氮、亞硝酸鹽等指標;測量對蝦生長指標,做好“三項記錄”,根據生長指標預估存塘量,調整投餌量。

7 養成收獲

經過60 d池塘養殖,6月12日對蝦達到平均規格80尾/kg,開始對蝦出池銷售。采用地籠網出蝦方式,先排水降低池塘水位,然后放入地籠網,3~5 min將網拉出,每網捕撈對蝦15 kg左右。應注意,首捕放網時間不宜過長,因此時池塘內蝦多,如放網時間長、捕撈量過多,則對運輸銷售成活率有影響。

至6月18日,共計0.8 hm2,12口池塘,養殖對蝦全部出池完畢,經統計:共出產南美白對蝦25 300 kg,平均產量31 625 kg/hm2,銷售價格55.32元/kg,經濟效益90萬元。斤蝦養殖成本9.88元,斤蝦利潤17.78元。

該養殖模式為一年雙茬養殖,第一茬結束后,基礎設施、設備經維修、改進后,于8月18日投放第二茬苗種養殖,投放密度225萬尾/ hm2,采取和第一茬相同的管理技術手段,經80 d養殖,養殖對蝦規格90~110尾/㎏,11月8日已經全部出池完畢,經統計第二茬養成情況:共出產南美白對蝦14 400 kg,平均產量18 000 kg/hm2,銷售價格42元/kg,經濟效益28.8萬元,斤蝦養殖成本13元,斤蝦利潤8元。

全年兩茬養殖結果:固定資產折舊,土地成本3.5萬元;溫棚折舊7.5萬元(以棚架結構一次性投入使用期10年計算);外敷棚膜2萬元;其他折舊2萬元,合計折舊成本15萬元。全年兩茬養殖經濟效益(90+28.8)-15=103.8萬元。

8 總結與討論

本養殖模式集約化程度高,苗種質量是養殖成功率的關鍵,應選擇經檢測不攜帶特定病原體的優質苗種。

由外地引進苗種入塘養殖前,應進行標粗,以提高苗種對本地水質環境等的適應能力,提高放苗成活率。

第一茬養殖對蝦苗種投放量不超過300萬尾/ hm2,第二茬養殖對蝦苗種投放量不超過225萬尾/hm2為宜。

沉淀池、配水池與養殖面積必須具備一定的配套水源能力,規模與溫棚池塘養殖面積比例應達到3∶1~4∶1以上,保證水源供應充足,水質穩定優良。

該養殖技術模式在滄州區域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在生產實踐中還需及時調整改進,排放的養殖廢水再利用是今后研究的方向之一,也是節能、減排、降低水污染的重要課題。

(收稿日期:2016-08-12)

猜你喜歡
南美白對蝦
連翹解毒散對南美白對蝦腸炎和白便的防治效果研究
南美白對蝦的病害防治
基于可視化技術的南美白對蝦養殖水質的數據分析研究
響應面優化對蝦腌制條件
南美白對蝦池塘放苗的制約因素及應對方法
春秋季節大棚南美白對蝦養殖管理技術
馬尾藻多糖脂質體納米制劑對南美白對蝦抗病力的影響
pH值對南美白對蝦蝦苗成活率的影響
聚維酮碘對南美白對蝦蝦苗的毒性試驗
毛蚶在南美白對蝦綜合養殖生態系統中的作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