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翻譯學視角下贛州紅色旅游景介資料的英譯

2017-01-11 21:39李潔何燕
文藝生活·下旬刊 2016年12期
關鍵詞:生態翻譯學英譯

李潔++何燕

摘 要:近年來,全球經濟文化逐漸呈現出一體化趨勢,紅色旅游作為中國最具特色的一個旅游產業,吸引了眾多國內外游客。為進一步推動紅色旅游,使國外游客充分認識中國的紅色文化,準確翻譯旅游景介資料至關重要。本文主要基于生態翻譯學的視角,對贛州紅色文化的旅游資料進行英譯研究,以拓寬外宣翻譯研究的視角,提高紅色旅游景介資料的翻譯質量。

關鍵詞:生態翻譯學;紅色旅游景介資料;英譯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36-0079-01

文化與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使中國旅游業逐漸進入全球化的時代,紅色旅游也在這一時期逐漸興起,并成為中國特色旅游的產業。贛州不僅是著名的紅色旅游城市,而且還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以及客家文化的搖籃。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游客來贛觀光旅游,為更準確地傳遞紅色旅游文化信息,將本市紅色文化推向世界,高質量地翻譯景介資料已成為我市紅色旅游戰略的重要內容。但由于存在語言文化差異,外國游客經常無法準確理解紅色旅游景點文化或背景知識,這就需要譯者進一步完善現有譯文,提升包含革命事件、人物與歷史等紅色旅游文化資料的翻譯效果,進而讓外國游客充分認識中國文化。

一、生態翻譯學簡介

生態翻譯學理論起源于胡庚申教授的翻譯適應選擇論,是從生態學的角度從整體上對翻譯活動進行研究,從而解讀整個翻譯過程,描述譯者與翻譯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翻譯生態環境指的是原文、原語和譯語所呈現的世界,即語言、交際、文化、社會,以及作者、讀者、委托者等互聯互動的整體。翻譯過程可以看作是譯者不斷適應、擇優選擇的循環過程,翻譯的原則包括多維度的適應和適應性的選擇兩個方面,而最好的譯文就是整合適應選擇度最高的譯文,即能在多個維度(尤其是語言維、文化維、交際維)適應,同時兼顧翻譯生態環境中其它因素的適應性選擇之和。

二、紅色旅游景介資料的英譯

隨著中國的旅游業逐漸進入文化旅游的時期,國內逐漸發展了紅色旅游。紅色革命是新型主題旅游的模式,一般指的是共產黨革命精神、革命的紀念地與紀念物等,組織旅游者到革命基地去參觀,體會革命的精神。紅色旅游的主要吸引力和魅力就是充分結合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促進旅游產業發展,創造紅色旅游景點景區與旅游線路,這樣不僅能夠賞景,而且能夠幫助游客認識革命的歷史,增加革命斗爭的知識。紅色旅游景區的標志物與紀念物承載了紅色的精神規劃與歷史。但由于紅色旅游范圍較廣、涉及的資料較多,其中既包含了紅色景點介紹,又包含景點中的詩詞與革命文件等,加上跨國文化差異,所以紅色旅游景介資料的翻譯對譯者的翻譯水平要求比較高。譯者需要不斷加強自己的文化知識,充分考慮接受者的能力,同時不能拘泥語言的功能、形式與內容,將景點充分介紹給游客,傳播景點文化。下面筆者將以江西省瑞金市葉坪景區的譯文為例,從生態翻譯學中的三維適應性選擇轉換的角度來討論紅色旅游景介資料的英譯。

(一)語言之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

即在翻譯活動中對語言形式的適應性選擇轉換。譯者要按照實際情況,在理解原語和譯語語言環境的基礎上,從語言的層面上選擇恰當的語言表達,不可機械地套用原語的語言形式,而應與譯語的風格、規范、語言習慣相適應。

原文:現在我們看到的是紅軍烈士紀念亭,也叫做五角亭,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為了悼念在土地革命戰爭中英勇犧牲的紅軍指戰員而建造的。

譯文:Memorial Pavilion for the Red Army Martyrs, also known as Five-corner Pavilion, was built by the Provisional Central Government of the Chinese Soviet Republic in memory of the commanders of the Red Army died heroically during the Agrarian Revolutionary War.

原文中的建筑物和歷史事件,如“紅軍烈士紀念亭”、“五角亭”、“土地革命”分別直譯成“Memorial Pavilion for the Red Army Martyrs”、“Five-corner Pavilion”、“Agrarian Revolutionary War”,譯者直接保留了原語的語言表達形式,使得中國的紅色歷史文化無損耗地、準確地傳遞給外國游客。同時,整句譯文的句子結構也做了一定的調整,將“現在我們看到的是”直接刪減不譯,并采用了符合英語表達習慣的句式翻譯原文,使譯文在保留原語語言信息的前提下充分為外國游客理解,達到了較好的翻譯效果。

(二)文化之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

即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需關注原語和譯語文化內涵的傳遞。通常情況下,文化之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要求譯者具有高度的文化意識,能充分認識跨文化與跨語言交流的特點,避免因為文化差異出現翻譯障礙。在翻譯過程中,譯者必須充分認識譯語與原語的文化背景與差異,讓外國游客充分理解原語的文化內涵。

原文:窗戶上方為半圓形,好像太陽照射的形狀,并雕有鐮刀、斧頭交叉圖案,表示“工農兵聯合起來一定能夠撥開烏云見太陽”。

譯文:The semicircle, like the shining sun at the top of the windows, is decorated with multi-layered engravings of sickles and axes indicating “The union of workers, peasants and soldiers can have a bright future.”

結合語境不難理解原文中的“撥開烏云見太陽”的意思,是指能夠克服困難、沖出黑暗,并最終迎來勝利與光明??紤]到旅游景介資料翻譯的目的是盡可能最大程度地讓外國游客理解旅游景介資料的紅色文化內涵,譯者將該表述譯成了“have a bright future”,摒棄了原語的字面意義,直接傳遞其隱含意義,從而避免了中西文化差異造成的理解障礙。

(三)交際之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

即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要關注原語和譯語的交際意圖,在此之上做出適應性選擇轉換。交際之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在譯者文化內涵、語言信息轉換外,其重點主要是在交際層面,重視體現原文中的交際意圖。以下原文內容是毛澤東在黃公略的追悼大會上擬寫的一幅挽聯。

原文:廣州暴動不死,平江暴動不死,而今竟犧牲,堪恨大禍從天落;

革命戰爭有功,游擊戰爭有功,畢生何奮勇,好教后世繼君來。

在譯文中,這部分的內容完全刪減,譯者選擇了不譯的處理辦法。筆者認為,正是由于這些內容出于對聯,若譯者無法找到較好的譯語語言表現形式對原文進行多維度的適應與轉換,僅僅是傳遞字面或深層含義而無法兩全,譯文都將無法準確體現出原語的文體風格和文化內涵,若翻譯表述稍有錯誤,甚至可能使外國游客曲解了原文意思,無法真切體會毛澤東對黃公略極度的悲痛和高度的贊揚之情,從而導致交際失敗。

三、結語

總之,為了準確傳遞紅色旅游文化信息,更好地將紅色文化推向世界,譯者要不斷加強自身經驗與能力,在翻譯中充分體現出紅色文化,讓外國游客準確了解中國的革命歷史。在紅色旅游景介資料的翻譯中,譯者需要根據景觀和文化背景知識做出合理的適應,科學選擇翻譯處理的方法,從而最大程度地實現多維度的轉換,以實現傳遞我國紅色文化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王丹丹,周紅.文本類型理論觀照下的紅色旅游景介英譯[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5(02).

[2]胡庚申.從術語看譯論——翻譯適應選擇論概觀[J].上海翻譯,2008(02).

猜你喜歡
生態翻譯學英譯
摘要英譯
摘要英譯
摘要英譯
要目英譯
要目英譯
生態翻譯學視域下的內蒙古少數民族地區旅游景點翻譯
生態翻譯學角度下的中日影視作品片名翻譯分析
生態翻譯學視角下的譯品長存現象分析
孔子之道及其英譯之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