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丹縣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項目探索研究

2017-01-12 20:22吳多鍇
種子科技 2017年3期
關鍵詞:山丹縣水肥油菜

吳多鍇

(山丹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甘肅 張掖 734100)

山丹縣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項目探索研究

吳多鍇

(山丹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甘肅 張掖 734100)

根據甘肅省耕地質量建設管理總站《關于印發農業部農業技術試驗示范(膜下滴灌)項目2016年度實施方案的通知》(甘耕管發[2016]23號)要求,山丹縣以提高農業水資源利用率為目標,緊緊圍繞“示范帶動、科技推動、節約資源、集成技術、提高品質、節本增效”原則,積極探索馬鈴薯、油菜、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節水技術,取得了明顯成效。

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示范

1 項目建設情況

1.1 任務面積完成情況

2016年甘肅省下達山丹縣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任務面積80 hm2,實際完成示范面積82 hm2,占計劃任務的102.5%,其中:落實馬鈴薯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37 hm2,示范品種大西洋;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20 hm2,示范品種先玉335;地膜油菜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25 hm2,示范品種青雜5號。

1.2 綜合配套技術應用情況

馬鈴薯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重點配套實施了高壟密植機械化高產栽培模式;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重點配套實施了“一增三改”關鍵技術措施和“一推四改”為核心、“一拌兩噴”為輔助的關鍵技術措施。在技術推廣中,本單位充分發揮土地流轉規模大、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快、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高的優勢,積極探索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工作,初步形成了“立足主導產業、突出新型主體、緊扣關鍵節點、區域整體推進、全程全員服務”模式,為全省樹立了典型樣板。

1.3 節水增產效果情況

據統計,本縣水肥一體化節水技術共節本增效82.39萬元,平均節本增效669.83元/667 m2,共增產24.16萬kg,總增產16.18萬kg,節水90 m3/667 m2,總節水5.04萬m3;玉米增產170 kg/667 m2,總增產5.1萬kg,節水75 m3/667 m2,節肥12 kg/667 m2,總節肥3.6 t;地膜油菜噴灌增產77.8 kg/667 m2,總增產2.88萬kg,節水240 m3/667 m2,總節水8.88萬m3,節肥25 kg/667 m2。

1.4 資金使用情況

省內下撥本縣項目補助資金96萬元,主要用于地膜、水肥一體化滴灌帶(微噴帶)、水溶性肥料、機械作業費用等。本縣嚴格按照項目資金要求,采購地膜9.5 t、水溶肥31.3 t、噴灌材料580套、起壟覆膜機4臺,發放機械作業補貼費10萬元、試驗示范費5萬元,目前已列支70.24萬元,剩余25.76萬元,將再次招標地膜10萬元、水溶肥10萬元、噴灌材料5萬元,試驗費0.76萬元,用于2018年水肥一體化示范點建設。

2 主要措施和做法

2.1 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

縣農委成立水肥一體化領導小組,農技中心成立技術專家小組,實行主管領導負責制,農委與項目實施單位負責人簽訂責任書,農技中心技術指導實行首席專家負責制,專家組成員采取分片包干,負責全程的技術指導服務。

2.2 細化項目任務,明確目標責任

縣農委積極協調,由縣水務局提供滴灌工程所用材料,并負責田間設計、安裝,省農科院根據本縣土壤狀況和種植作物提供施肥方案,縣農技中心負責示范點的落實和技術指導。

2.3 強化田間觀測,完善技術措施

及時對示范點的馬鈴薯、玉米、油菜需水需肥規律進行探索研究,制定灌水、施肥、田間配套技術、病蟲害防治等相應的管理體系,準確記載作物投入和產出情況,作物收獲后總結典型經驗,完善技術模式和應用體系,形成適宜本縣的3種作物水肥一體化技術規程,為大面積推廣應用提供參考。

2.4 開展創新研究,提升科技效益

在大力推廣新技術的同時,積極開展農業節水新技術、新方法、新途徑的試驗研究。通過試驗研究,不斷總結水肥一體化生產技術,為完善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節水技術提供技術支撐。

2.5 加強宣傳培訓,提高農戶科技素質

為增強全民節水意識,變革農田灌溉方式,充分利用電視、報刊、網絡、農村黨員干部遠程教育平臺等媒體,廣泛宣傳水肥一體化技術,引導農民建立一種全新的生產灌水施肥習慣。

3 取得的效益

3.1 增產效益

兩個示范點馬鈴薯平均產量2 785.6 kg/667 m2,與全縣壟膜溝灌馬鈴薯平均產量相比,增產288.9kg/667m2,增效達 346.7元 /667 m2;項目區玉米平均產量為980 kg/667 m2,與全縣壟膜溝灌玉米平均產量相比,增產170 kg/667 m2,增效340元/667 m2;項目區油菜噴灌平均產量272.8 kg/667 m2,比全縣露地條播平均產量195 kg/667 m2相比,增效342.3元/667 m2。

3.2 節水效益

使用馬鈴薯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灌水量為150 m3/667 m2,較壟膜溝灌技術灌水量240 m3/667 m2相比,節水90 m3/667 m2;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灌水量為 245 m3/667 m2,較壟膜溝灌技術灌水量320 m3/667 m2相比,節水75 m3/667 m2;地膜油菜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灌水量120 m3/667 m2,較露地條播技術灌水量360 m3/667 m2相比,節水240 m3/667 m2。

3.3 節肥效益

項目區馬鈴薯施肥與常規施肥相比,節肥量達15 kg/667 m2,節肥增效10.5元/667 m2;玉米節肥量達12kg/667m2,節肥增效8.4元/667 m2;油菜節肥量達25 kg/667 m2,節肥增效17.5元/667 m2。

3.4 社會效益

通過項目實施,使農田基礎設施得到改善,耕地質量和生產能力得到提高,基本實現了“兩節一省一增效”(節水、節肥,省工,增效益)。據統計,采用水肥一體化模式減少澆水、施肥、除草等人工2個/667 m2,節省用工費240元/667 m2。

3.5 生態效益

通過項目實施,改變傳統施肥方式,實現水肥同步進行,做到定向、定量、定時,變澆地為澆作物,使水資源利用率提高15%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10%~20%,改善生態環境,減少因盲目施肥和過量施肥對土壤的污染,對改善農產品質量、提高農產品競爭力以及發展生態、綠色和可持續農業發揮有效作用。

4 存在問題及下一步打算

一是5月份馬鈴薯苗期生長受3次接連霜凍及低溫凍害影響,7月份馬鈴薯膨大期受38℃持續高溫天氣影響。二是目前我國生產的滴頭、滴灌帶或滴灌管等產品在壓力補償、抗堵塞、灌水均勻度及抗老化等方面質量不穩定、管材配套性差,影響效果。三是滴管工程的設計和安裝技術有待提高,缺少一種自動搜集澆水和雨量數據并執行灌溉計劃的自動化系統。

2017年按照甘肅省安排,在2016年水肥一體化基礎上,繼續示范以馬鈴薯和油菜兩種作物為主的水肥一體化技術67 hm2,同時開展其他作物的水肥一體化技術試驗研究,力爭探索出適合山丹縣水肥一體化節水技術新模式。

2017-02-10)

1005-2690(2017)03-0123-02

S147;S275.6

B

猜你喜歡
山丹縣水肥油菜
雅苒致力于推動水肥一體化
“水肥一體”新系統 助力增收有一手
衛青蘿卜水肥一體化技術試驗研究
油菜田間管理抓『四防』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樣實現機插
油菜“不務正業”,單產3.4噸
情系幼教愛滿園——記山丹縣幼兒園園長舒燕芳
如何讓幼兒園轉崗教師“華麗蛻變”——以山丹縣清泉幼兒園轉崗教師工作為例
推進和諧教育 享受成長快樂——砥礪奮進的山丹縣清泉學校
“互聯網+教育”背景下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的實踐探索——以山丹縣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