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思想品德課在生活中五彩斑斕

2017-01-12 08:34佟亞明
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 2016年11期
關鍵詞:以人為本活力生活

【摘 要】向生活回歸是“人”的發展需求,而尊重生命、關心人的生命需要是教育的終極目標。?思想品德課只有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立足于“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主體思想,才能真正的實現教學目標,使思想品德課真正成為真實有效的課程,才能構建充五彩斑斕的思品課堂。

【關鍵詞】生活;以人為本;活力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范,提高社會適應能力”??梢?,思想品德課就是要學生能運用學到的知識來指導自己的生活,引領自己的人生發展。正如陶行知先生說:“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币虼?,只有讓思想品德課教學走進生活,用于生活,才能幫助學生從理想世界走向現實世界,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范,才能讓思想品德課充滿生機和活力,真正成為學生向往的課程。

一、新課導入生活化,用濃厚的興趣開啟課堂

前蘇聯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學生獲得知識,開闊視野的重要動力,可以有效地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自覺地集中學習,全神貫注地投入到學習之中去。這就要從學生感興趣的、他們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導入新課。在講《禮儀展風采》一課時,我給學生展示了發型奇異、服裝奇特的青少年的圖片,用談話的方式和學生交流:你們愿不愿意和這樣的人交朋友?為什么?學生自然感覺這樣的人給人的感覺不踏實,影響自己在別人心里的形象。教師趁機引出禮儀是人人都需要的,我們必須讓自己的言行舉止符合禮儀的要求。這樣的導入,來源于學生的生活,可以自然引起學生的學習渴望,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帶著濃濃的學習興趣與老師一同進入新課教學活動。

二、情境設置生活化,用熟悉的話題激發興趣

法國教育家盧梭認為:教育應讓學生從各種活動中、從生活中進行學習,通過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獲得直接經驗。他認為,教師的職責不在于教給學生各種知識和灌輸各種觀念,而是在于引導學生直接從外界事物和周圍環境中進行學習,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從而使他們主動獲得知識。因而,在教學中要注意創設生活化的情境,選擇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真實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內在學習興趣。如,在講《同學.朋友》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入的感悟交朋友的原則時,我布置了“友誼的小船怎樣才能不翻”的討論題,學生從生活中的實際出發,結合自己的生活暢談真實感受,在此基礎上,教師播放李宗偉和林丹的友情介紹,學生深刻領悟到作為朋友,要相互促進,相互學習,才能讓友誼天長地久。就這樣,巧秒設置情境,打造人性化的教育氛圍,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學生,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三、組織形式生活化,用和諧的氛圍打開心靈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寬松、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中,容易感染學生的情緒,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從而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大膽地進行探索。因此,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教師所采取的具體的教學組織形式尤為重要。而生活化的教學組織形式,不但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深受學生的喜愛,而且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我在講《感悟青春》一課時,在講到青春是否和年齡有關時,先給同學們播放了一段春節晚會中七十歲老人跳皮影戲的視頻,然后老師問同學:“他們有青春活力么?”同學們回答:“有”;然后我又問道:“那你們覺得老師青春么?”我本來以為和一群老人比起來,同學們會說老師青春,結果意外的是同學們的回答讓我很意外,他們異口同聲的回答:“不青春”。這時不僅沒覺得尷尬,卻因勢利導說:“是啊,老師雖然年齡上不年輕,但是老師和大家在一起感覺很開心,也希望能夠同學們能讓老師年輕?!奔皶r的引導拉近了孩子和老師的距離。孩子是用他們的心靈感受生活世界。整堂課師生始終是在一種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中進行的,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教學活動生活化,用真實的體驗激發情感

陶行知先生認為,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發掘生活中的思想品德素材,喚醒學生的生活體驗,將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是思想品德課體現新課程改革理念的重要一環。作為思想品德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充分考慮學生,組織他們多看、多做,多參與合適的活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使思想品德教學過程成為學生反復親歷體驗的過程。例如,在講到《網絡上的人際交往》這一課時,我讓同學們測一測自己的網絡交往情況是否已經超過界限,有一名同學本來很迷戀網絡,但是自己卻不以為然,甚至不承認自己經常上網,這時我積極地引導同學們小組互相評價,這時就有同學評價他確實因網絡影響了自己的進步,為了讓這名同學能切實體驗家長的迫切,我還讓同學們現場模擬家長對他進行了幫助。該生在真實的生活場景再現中,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從而更加積極地解決自己的問題。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學生認知有展現的過程,情感有渲染的過程,行為實踐有親自體驗的過程,讓課堂所學的知識在生活的真實情境中得到體驗和深化,從而內化為自己的自覺行為。

總之,教育向生活回歸是“人”的發展需求,而尊重生命、關心人的生命需要是教育的終極目標。思想品德課只有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立足于“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主體思想,才能真正的實現教學目標,使思想品德課真正成為真實有效的課程,才能構建充五彩斑斕的思品課堂。

【作者簡介】

佟亞明,大學本科,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思想品德教學。重要榮譽:本文收錄到教育理論網。

(大連高新區第一中學)

猜你喜歡
以人為本活力生活
活力
語文教學應“以人為本”
改制增添活力
收回編制 激發活力
瘋狂讓你的生活更出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