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原油進口需求主要受國際油價影響嗎?

2017-01-12 19:14石先進
金融發展研究 2016年11期
關鍵詞:脈沖響應油價

石先進

摘 要:為了研究國際油價低谷期間中國是否會大幅增加原油進口,本文以構建的中國原油需求理論模型為基礎,選用影響原油的價格因素、需求因素、有效匯率因素進行VAR建模分析。研究發現:中國原油進口需求波動并不取決于國際油價波動,而主要由中國經濟增長水平決定,其次人民幣有效匯率波動也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到中國原油進口需求。中國的經濟表現成為除原油需求本身之外的重要影響因素,國際油價波動因素并不是中國原油需求波動的主要原因。

關鍵詞:原油需求;油價;有效匯率;脈沖響應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2265(2016)11-0003-09

一、引言

OPEC《世界石油展望2014》顯示,2025年之前石油持續作為主要的能源供給,未來30年內非OECD國家的原油需求增速將比OECD國家快40%,中國和印度的崛起首次在2015年促進非OECD國家原油需求超過OECD國家,而中國液態能源供給占世界的比重不到0.05%,2015年中國原油對外依存度已接近60%。同時數據還顯示,2013年中國原油需求占世界比重的11.2%,2015年上升為11.59%,2019年預計占世界原油總需求的12.71%,是發展中國家總和的26.87%,也是OECD國家的26.99%。

中國經濟長期中高速增長驅動了強大的原油需求,國內原油供給約束迫使中國轉向世界原油市場。以布倫特國際原油期貨價格為例,2011年4月到2014年4月期間,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在89美元/桶到128.4美元/桶之間平穩波動,2014年6月以后原油價格開始大幅下跌,2015年1月左右油價跌至48美元/桶左右,隨后又在2015年5月到2016年1月期間迎來第二個跌幅,歷史最低價為27.1美元/桶,兩年間跌幅超過75%。在原油價格下滑而且產生較大波動的背景下,中國的原油需求是否隨著國際油價波動而發生此消彼長的變化?人民幣匯率變動對原油的外需購買力有何影響以及多種因素影響的重要性如何?帶著這些問題,本文對影響中國原油價格的因素展開分析,構建中國原油對外需求理論模型,并結合統計數據進行VAR實證分析,意義在于探討影響中國原油需求的因素,為原油進口需求貿易領域的政策調整提供依據。本文創新地導出中國原油對外需求,并在實證方面將原油價格內生或者外生地引入模型,避免了模型結果的片面性。

本文結構安排如下:第二部分為國內外文獻綜述,第三部分構建了原油進口需求的理論模型,并討論各因素對原油需求的理論影響,第四部分結合中國實際數據進行實證分析,第五部分為結論與啟示。

二、國內外文獻綜述

(一)文獻研究

傳統意義上,油價上漲有利于原油輸出國經濟,但可能會造成類似“荷蘭病”的現象;而對原油進口依存度高的國家,油價升高則會降低產出并推高通脹,傷害可支配收入與消費水平,如果原油價格沖擊是持續的,則將會影響到私人投資。博蒙特(Berument,2010)使用SVAR模型研究了中東與南非原油沖擊產生的影響,證實了這些國家確實存在這樣的效應。根據世界主要原油需求國的研究現狀,筆者對比研究美國、OECD國家和中國的文獻發現:

首先,對于原油需求第一大國美國而言,漢密爾頓(Hamilton,1983)發現原油沖擊對美國經濟會產生顯著負面影響??死驳龋↘ilian等,2009)認為原油需求的沖擊比供給沖擊對美國經濟的影響更重要,油價波動可以解釋美國股市收益率波動的20%。艾爾德(Elde,2010)通過SVAR模型研究油價波動與美國實體經濟的關系,發現油價波動增強會對投資、消費以及真實產出造成顯著的負面沖擊。鮑邁斯特等(Baumeister等,2013)使用時變VAR模型分析了原油供給沖擊對美國經濟以及油價的影響,得出原油供給會降低原油真實價格,短期內對美國經濟產生不利影響,而長期內可以提高真實GDP增長率,中長期內會產生通縮現象。漢密爾頓(2009)認為較低的需求彈性、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國家需求旺盛以及全球原油產量不足共同推升了2008年夏季的油價,而油價的上升加劇了經濟的惡化。

其次,對于OECD國家而言,阿克拉姆(Akram,2004)研究發現挪威匯率與油價之間呈現非線性的負相關性,當油價處于較低水平時,油價變化對匯率有較強沖擊,而當油價增高的時候對匯率的沖擊程度則會減弱。瓊斯等(Jones等,2004)發現原油價格與原油需求此消彼長的關系在OECD國家表現明顯,而在欠發達國家兩者間的這種關系不顯著。陳(Chen,2009)使用SVAR模型研究OECD國家原油價格與通脹的關系發現,原油供給對物價的沖擊程度較大,但重要程度方面通脹主要被世界原油需求所影響。

最后,對于中國而言,原油儲備較少而且機制不靈活,因此對進口原油依賴嚴重而且來源集中,面臨著潛在的地緣政治風險(宮國棟,2014)。賀茉莉等(2008)認為由于中國的油價調整機制本身存在問題,使得國內油價與國際原油價格之間的調整存在時滯,因此滯后反應的油價沖擊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程度較弱,因為反應的時滯恰好為貨幣政策爭取了操作時間。劉建等(2009)、張慶君(2011)發現油價上漲后,油價沖擊會傳導到匯率水平上,使人民幣產生貶值的壓力。任若恩等(2010)研究證明了此觀點,他們對行業研究發現,原油價格上漲對石油加工及煉焦業價格上升影響最大,其次是石油和天然氣開采產業。李成(2010)使用VAR模型發現2009年以前國際油價對中國物價短期內存在顯著的單向影響,而中國通脹不能反作用于油價,盡管中國是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原油需求國,但中國經濟對國際油價還沒有形成足夠的影響力。張斌(2010)也發現原油價格上漲會使得結構性意義上的產出和價格上升,但僅當油價傳導至一般價格水平上漲以及要素投入變化、貨幣政策調整的時候,才會顯著地影響GDP。魏巍賢(2014)研究發現,國際原油價格上升會引起中國經濟的衰退,對收入、投資與進出口均會產生負向沖擊,影響社會的各個行業,因此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技術創新成為一種抵御國際原油價格沖擊的有效手段。

(二)本文創新之處

通過文獻研究發現,不論是從原油需求角度還是供給角度來看,油價波動都會對GDP、物價水平和匯率水平產生沖擊,對需求國而言油價上漲會產生通脹加速、生產成本增加等不利現象,由于中國是主要的原油需求國之一,本文主要研究原油需求形成的機制以及影響因素。目前文獻存在的問題在于,多數文獻僅通過實證方法直接研究油價波動效應,尚未有文獻直接研究原油凈需求國的需求決定因素,因此本文的主要貢獻在于:首先,創新地提出原油進口需求模型,在理論模型中將原油作為供給中間品代入產出函數,考慮國內原油廠商供給并導出對外原油需求模型,從理論上分析經濟因素、油價因素以及匯率因素對原油需求的影響;其次,實證模型方面,克服了內生變量產生的問題,使用方差分解得到影響油價波動因素的重要性次序。

三、原油進口需求的理論模型

本部分通過新古典生產函數簡要地導出中國原油進口需求,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實證模型設定。

首先,將原油作為一種重要的生產要素引入新古典生產函數中,其中技術投入為[At]、勞動投入[Lt]、非原油類資本投入為[Kt]、所需要的總原油投入為[Et],因此將總產出[Yt]表示為式(1),[α]、[β]大于0為資本與勞動的產出彈性,且[α+β∈(0,1)]:

[Yt=AtKtαLtβEt1-α-β] (1)

作為原油凈進口國,意味著中國對外出口的原油數量小于進口的數量,因此總的原油需求量[Et]由國外進口部分[EMt]與國內生產部分[EDt]構成,即:

[Et=EMt+EDt] (2)

因此產品生產企業的利潤可以表示為:

[πt=PtAtKtαLtβEt1-α-β-rt+δKt-wtLt-potEDt] (3)

其中,產品價格為[Pt]、利率為[rt]、工資率為[wt]、折舊率不變為[δ]、國際原油價格為[pot]、國內原油供給廠商的原油產量為[EDt]。開放條件下所面臨的市場為完全競爭市場,原油價格越高國內原油供給廠商越積極生產,原油生產成本[ppt]增加原油廠商供給積極性越低,按邊際成本遞增的假設,假設邊際成本MC由兩部分構成,其中的[γ0]為原油生產的固定邊際成本,[ppt]為原油生產的可變邊際成本,據此導出國內所有原油廠商的供給函數,國內原油生產企業的利潤函數為:

[πot=potQot-TCotQot]

其中,邊際成本為:

[MCot=γ0+pptQot] (4)

對(4)中的[πot]一階求導并令一階導數為0,得到國內原油供給廠商的供給函數,但由于中國是原油凈進口國,國內原油供給遠遠不能滿足國內市場,為簡化分析假定國內供給全部被國內需求所吸收,即有[EDt=Qot],得到國內原油需求函數為:

[EDt=pot-γ0ppt] (5)

對(3)式進行最優化求導,并令一階導數為0,結合(4)得到原油進口需求的表達式[EMt]:

[EMt=pot1-α-βPtAtKtαLtβ1-α-β-pot-γ0ppt] (6)

(6)式給出了原油進口需求的表達式,由于[α+β∈(0,1)],上式[EMt]對[pot]求偏導可得[dEMtdpot<0]。因此,在(6)式中如果其他因素保持不變,隨著國際原油價格[pot]上升,原油進口需求[EMt]將會減小,如果國際原油價格[pot]使用美元表示,以直接標記法標記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標記為[ect],即1單位美元價格為[ect]元人民幣,[ect]增大時意味著人民幣貶值,因此含有人民幣匯率的原油進口需求表示為:

[EMt=ectpot1-α-βPtAtKtαLtβ1-α-β-ectpot-γ0ppt] (7)

同理,[EMt]對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求偏導得:[dEMtdect<0],意味著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時候,人民幣貶值會減弱原油進口需求,人民幣升值則會增加對原油的購買。令[PtAtKtαLtβ=Dt],本部分中的第三步將影響原油進口的因素分為了三大類,令此處的[Dt]代表國內需求因素,可以證明[dEMtdDt>0],即隨著國內需求增加,原油進口需求也會增加,進一步證明理論上油價與國內需求因素對原油進口需求的影響程度,由于原油價格的邊際進口傾向為負,因此取絕對值后與國內需求因素的邊際進口傾向相減得到(8)式:

[dEMtdpot-dEMtdDt=1-α-βectpot1-α-βDt1-α-β-1ect1-α-βpot-DtDt2+ectppt>0] (8)

(8)式顯示了油價對原油進口需求的影響程度要強于國內需求因素的作用,同理證明匯率影響的作用也強于需求因素影響的作用,即(9)式成立:

[dEMtdect-dEMtdDt=potppt-1α+βectpot1-α-βDt1-α-β-1pot1-α-βect-D2tpotD2t>0] (9)

使用原油價格邊際進口傾向絕對值與人民幣匯率邊際進口傾向絕對值作差得到(10)式:

[dEMtdpot-dEMtdect=1-α-βectpot1-α-βDt1-α-β-1pot-ect1-α-βDt+ect-potppt] (10)

(10)式中如果人民幣貶值程度大于原油價格上升程度,油價對原油進口需求的影響程度將會超過人民幣匯率的影響程度,即:

[dEMtdpot-dEMtdect>0]

而如果人民幣貶值程度小于原油價格上升程度,油價對原油進口需求的影響將弱于人民幣匯率:

[dEMtdpot-dEMtdect<0]

因此,從新古典生產函數導出的原油進口需求意味著:原油價格與人民幣匯率都是影響原油進口的重要因素,國際油價上升或本幣貶值將會使原油需求下降,也證明二者作用相對于國內需求因素更大。人民幣與油價之間的相對水平將會決定二者對原油進口需求的影響程度,如果人民幣貶值程度相對于油價上升更大的時候,原油進口需求受油價影響更大,而人民幣貶值程度小于油價上升程度時,原油進口需求受人民幣匯率影響更大。然而中國的現實情況是否符合理論模型的結論,需要借助實證模型進行檢驗,同時回答開篇的問題。以(6)、(7)式為基礎,并對影響因素進行簡化之后設計計量模型,總體上將影響原油進口需求的因素分為三大類:一類是以國內物價[pt]、資本[Kt]、勞動[Lt]以及技術[At]為代表的內部因素,使用(6)或(7)式對這些因素求偏導,這些因素的增強使得原油進口需求也相應增加,將這類因素用[GDPt]表示;另一類是匯率因素,如人民幣有效匯率[ect]與美元有效匯率[eut];第三類為原油價格[pot]。本文將這三種因素引入VAR模型中,研究原油價格是否對中國原油進口需求產生重要影響。

VAR系統用(11)式表示,其中[?t]為內生變量的列向量,[FL]為滯后多項矩陣,[?t]為誤差項的列向量,系統中內生變量的滯后階數[p]由實證識別后給出。

[FL?t=?t;]

其中,[FL=1-α1L1-α2L2-…-αpLp] (11)

加入外生變量的VAR表示為(12)式,其中[St]為外生變量矩陣:

[FL?t+βSt=?t] (12)

首先選定三個核心內生變量:經濟水平[GDPt]、人民幣有效匯率[ect]以及原油進口需求[EMT],在此基礎上進行模型改進,將原油價格以外生或內生的形式引入模型,由于美元有效匯率受美聯儲政策以及美國經濟走勢影響,因此本文將美元有效匯率視為外生變量引入模型,利用控制變量法研究原油價格以及美元有效匯率對原油需求模型的影響。

根據上述變量進入規則將模型分為6個分模型:以模型1為基礎,研究了不引入美元以及油價時,GDP、人民幣有效匯率與原油進口需求之間的動態關系;模型2在引入外生的美元有效匯率但不考慮油價的情況下,研究基礎模型中人民幣有效匯率以及GDP水平對原油進口需求的影響;模型3引入外生油價但不引入外生美元有效匯率,研究外生原油價格影響下,GDP與人民幣有效匯率對中國原油進口需求的影響;模型4又在基礎模型上引入外生的美元有效匯率以及外生的原油價格,研究人民幣有效匯率以及GDP對原油進口需求的影響;模型5不引入外生美元有效匯率,而是將原油價格引入核心內生變量中,研究原油價格、人民幣有效匯率以及GDP與原油進口需求之間的關系;模型6引入外生美元有效匯率,并將原油價格作為內生變量,研究人民幣有效匯率、經濟增長率、原油價格對原油進口需求的影響。[?it]表示第i個系統的內生變量,[Sit]表示第i個系統的外生變量,因此6個模型中內生變量與外生變量依次寫為:

模型1內生變量[?1=GDPt,etc,EtM],不考慮外生油價、美元變量。

模型2內生變量[?2=GDPt,etc,EtM],外生美元變量[S2=etu]。

模型3內生變量[?3=GDPt,etc,EtM],外生油價變量[S3=pot]。

模型4內生變量[?4=GDPt,etc,EtM],外生油價、美元變量[S4=pot,etu]。

模型5內生變量[?5=GDPt,etc,EtM,pot],不考慮外生美元變量。

模型6內生變量[?6=GDPt,etc,EtM,pot],外生美元變量[S6=etu]。

四、影響中國原油進口需求的因素實證分析

在理論模型基礎上,本文使用中國經驗數據驗證理論模型中的推論,研究影響中國原油進口的因素。首先對數據進行基本處理,其次根據第二部分對實證模型展開VAR分析,得到脈沖響應與方差分解的結果。

(一)數據來源以及變量描述

本文數據來源于IMF數據統計庫、中宏產業數據庫和中經網統計數據庫,數據時間跨度選自2000年1月到2015年9月的月度數據。本文主要研究中國原油需求的原因,驗證傳統意義上“油價降低就會增加需求”的說法。由于經濟類時間序列數據通常是不平穩的,但增長率數據多數情況平穩,因此文中通過變量的增長率來進行研究。衡量中國原油進口需求的數據選取中國月度原油的相對進口數據,使用月度原油進口對出口的比值作為研究的對象[EMT],人民幣有效匯率數據選自IMF金融數據庫,計算其變化率得到人民幣匯率的升值率[ect],利用IMF提供的月度美元有效匯率指數計算美元升值率[eut],國際原油價格使用普氏現貨(迪拜)的月度平均價格,將其月度增長率記為[pot]。由于GDP月度數據不能從數據庫中直接提取,因此本文利用季度GDP統計數據與年度數據,建立政府財政收入與GDP之間的聯系,來推測并擬合得到月度GDP數據。表1給出文中相應描述性統計分析,發現各變量的分布都具有良好特征,樣本標準差波動幅度沒有異常變大,因此使用這樣的數據進行實證研究不會造成太大偏誤,具有說服力。

(二)平穩性檢驗以及VAR回歸過程

由于VAR是建立在平穩變量的基礎上,平穩性要求在一定時段區間內的變量分布特征不變,這也是VAR通過構建AR方程組進行模型預測的基礎,根據變量的歷史表現即滯后項,推斷未來的變量表現,因此只有在變量平穩性的基礎上模型才具有穩定性和預測意義,否則非平穩數據會加劇模型誤差,統計量的一致性就會被破壞,對未來結果預測也會出現偽回歸。表2對所有變量進行了平穩性檢驗,p值顯示所有變量均為平穩變量。

完成變量平穩性檢驗之后,需要對所構建模型的階數進行選擇,使用Eviews8提供的滯后階數標準檢驗,依據LR、FPE、AIC、SC、HQ值標準進行選擇,發現所有模型合適使用2階滯后。階數太短則不足以細致捕捉變量的歷史信息,階數太長則會損失自由度,降低模型的估計精度。

(三)脈沖響應以及方差分解結果

1. 不考慮油價的模型。模型1不考慮油價和美元匯率,如圖1(上圖)顯示,將不考慮油價以及美元匯率的模型作為基礎模型,構建GDP增長率、原油進出口比、人民幣匯率三變量的VAR模型,分析發現隨著GDP增長率提高或者人民幣升值程度增加,中國原油的進出口比將會相應提升,除了自身因素影響之外,GDP增長率的影響程度、持續時間以及重要性均比人民幣匯率沖擊要大,GDP沖擊占比6.9%,人民幣匯率沖擊占比2.1%,自身沖擊占91%,人民幣匯率沖擊的重要性在剛開始一個月不能立刻體現出來,從第2個月開始顯著提升,但第4個月之后就逐漸開始穩定在2.1%,而GDP沖擊的重要性一開始就會體現出來,持續到第8個月才開始穩定在6.9%水平。

模型2不考慮油價,美元匯率外生,如圖1(下圖)顯示,在基礎模型的基礎上,繼續不考慮國際原油價格波動的影響,但將美元匯率作為外生變量,構建以原油進出口比、GDP增長率以及指數化的人民幣有效匯率增長率為內生變量的VAR模型進行分析。發現與模型1中的結論具有相似之處,除自身沖擊之外,GDP增長率對中國原油進出口比的沖擊影響程度比人民幣匯率大,其影響程度占比為7.2%,而人民幣匯率沖擊波動僅能解釋1.4%的方差,考慮美元為外生因素后,人民幣匯率沖擊以及GDP增長率沖擊的程度沒有顯著性差異,但人民幣匯率的重要性下降了0.7%,GDP增長率的重要性上升0.3%,原油進出口比自身的重要性也增加0.4%。

2. 原油價格外生模型。模型3令原油價格外生,不考慮美元匯率,如圖2(上圖)顯示,考慮到原油價格決定的復雜性,模型3嘗試先將原油價格作為外生變量納入模型,在隨后的模型中逐漸考慮到原油價格的內生性。在不考慮美元匯率沖擊的環境中研究發現,人民幣匯率的沖擊程度比模型1下降0.2%,自身沖擊、GDP增長率對原油進出口比造成的沖擊程度變化不大,GDP增長率沖擊的重要性提高0.2%。

在原油價格外生的情況下,人民幣有效匯率發生正向沖擊之后原油凈進出口比會立即上升,在2個月之后會出現波動下降,波動持續時間為10個月;GDP增長率沖擊發生之后,原油凈進出口比也會立即上升,且上升的幅度大于人民幣匯率沖擊,2個月后沖擊波動衰減持續時間為14個月。對比分析模型1與模型3,發現外生的油價并未顯著地改善基礎模型中的結果,因此在油價外生的情況下,中國原油需求主要依賴于中國的經濟增長水平,人民幣匯率調整的影響對中國的原油需求影響有限,而原油價格對中國原油需求的影響程度微小。

模型4令原油價格和美元匯率均為外生,如圖2(下圖),在模型2的基礎上加上外生的油價,發現脈沖響應結果與模型2結論相似,匯率沖擊與GDP增長率沖擊的影響重要性變化微小,但二者正向沖擊發生之后,中國的原油進出口比并未顯著地立刻增長,而是逐漸發生正向變化,在調整過程中負向調整的力度大于正向調整的力度和時間。從持續時間來看,GDP增長率沖擊的持續時間為12個月,人民幣匯率沖擊與自身沖擊持續時間為6個月。從沖擊的重要性來看,自身沖擊影響程度為91.4%,其次GDP增長率的影響力占比為7.3%,最后人民幣匯率沖擊影響程度為1.3%。

3. 原油價格內生模型。模型5令原油價格內生且不考慮美元,如圖3(左4圖)顯示,繼續保持模型3中不考慮美元的情況,考慮到中國是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原油需求國,以及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將原油價格內生化納入模型分析,發現GDP增長率、人民幣匯率沖擊的表現與基礎模型結論相似,GDP增長率影響程度下降0.3%。人民幣匯率的影響程度幾乎不變,其中作為內生因素的原油價格沖擊程度最小,其重要性僅為0.3%,從持續的時間上來看,GDP增長率沖擊效應持續波動約12個月左右,其次是自身沖擊與人民幣匯率沖擊,原油沖擊持續的時間最短。

模型6令原油價格內生且美元匯率外生,如圖3(右4圖)顯示,模型6全面地將可能影響到中國原油需求的變量均納入VAR系統進行分析,油價內生性考慮到中國原油需求在世界原油市場的份額較大,因此原油價格也會產生于中國需求端的波動,所以使用內生變量方式引入;而考慮到美元在全球貨幣市場的主導地位,以及美元受美聯儲調控的外生性特征,因此將美元匯率以外生變量引入。結合基礎模型1,研究發現各變量的沖擊程度以及重要性未大幅度改變。GDP沖擊產生的持續時間仍然比人民幣匯率沖擊時間長,原油價格沖擊程度與持續時間仍然是最弱最短,其中重要性方面自身沖擊占91.4%,人民幣匯率沖擊占1.3%,GDP增長率沖擊占7.1%,而原油價格沖擊只占比0.2%。

表3給出了上述各模型中內生變量方差分解的長期穩定結果,對比模型1和模型2,在不引入美元匯率的模型中,原油價格以內生或者外生方式進入模型對結論影響不大,在基礎模型中引入原油價格,也不會較大程度改變GDP增長率與人民幣匯率的沖擊結果;引入外生美元匯率時,原油價格內生或者外生對結論影響不大;控制原油價格進入模型的方式后,是否在模型中引入外生美元匯率對模型結果影響較大,引入外生美元匯率的模型中,自身沖擊程度的重要性增強0.4%,GDP增長率的重要性也相應增強,人民幣匯率的影響程度減弱,油價內生的模型中加入外生美元匯率后影響程度降低0.1%。

因此,控制美元有效匯率引入方式之后,原油價格是否內生對結果的影響不大,即使原油價格以內生形式進入模型,原油價格沖擊力度與重要性都很小。外生美元有效匯率的引入會降低人民幣有效匯率的影響力、提升GDP增長率以及自身沖擊在模型中的解釋作用。

四、結論與啟示

(一)結論

盡管理論上油價與匯率對原油進口需求的影響程度大于國內需求因素,但隨著2014年來國際原油價格一路下滑,中國原油進口并未顯著激增,為解開中國原油進口需求之謎,本文借助于理論模型中的影響因素構建了VAR實證模型,使用2000年1月到2015年9月的數據,分析了油價、人民幣匯率、美元匯率以及GDP對中國原油進口需求的影響,發現以下主要結論:

其一,原油價格波動對中國原油進口需求產生的影響作用小。理論上國際油價波動會對中國原油進口需求造成嚴重的負向沖擊,但VAR實證分析發現無論將原油價格內生還是外生,都不能顯著地支持理論模型的結論,即使在美元匯率外生的模型中,原油價格的沖擊影響也十分有限,因此回答了開篇提出的問題,國際油價低谷期間中國不會大幅增加原油進口。

其二,中國原油進口需求主要由中國經濟增長決定。分析實證模型發現,中國經濟增長率波動是原油進口需求波動的主要原因,經濟波動對原油進口需求造成的沖擊程度以及這種沖擊的重要性都是最大最顯著的。近年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拉動國際貿易增長,前者也是后者的格蘭杰因果原因(關嘉麟,2012),同時貿易結構也得到優化(裴長洪,2013),也逐漸地改善了中國的供給結構,隨著開放程度加深,中國經濟崛起拉動了全球大宗商品的需求,中國制度改革深化以及經濟規模的擴張對能源的需求能力也將會增強。

其三,人民幣有效匯率對原油進口需求產生較弱影響。人民幣升值后美元相對貶值,因此國際資本會在美元資產與大宗商品資產之間重新配置,人民幣升值也會產生大宗商品的產品購進預期,市場認為強勢人民幣會使中國在未來增加大宗商品購買,因此造成商品價格上漲,盡管人民幣升值會提高對外購買力,但預期的作用下抑制了原油進口(曹偉,2012)。此外人民幣匯率調整后,由于合同期限等價格黏性因素的存在,人民幣升值所產生的價格下降幅度有限(胡冬梅,2015)。

(二)啟示

由于中國經濟規模不斷擴大,即使保持增長勢頭也會使得未來原油進口需求增強,深化對外開放程度也勢在必行,因此國際原油價格、匯率波動等外部因素增大了對中國宏觀經濟的沖擊程度。從較長的時間來看,供給側方面尚未找到合適廉價的替代品之前,原油還是作為全球能源、化工原料的主要來源,結合本文的研究得到如下啟示:

首先,構建國內能源戰略儲備體系。2016年5月31日國家能源局就《國家石油儲備條例(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重新將10年前的戰略儲備計劃提上議程。根據2016年9月初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中國石油儲備為3197萬噸,即33天左右可使用時間,遠低于美國2015年的7億桶約合1億噸即150天左右可使用時間,也低于日本的160天左右可使用時間。因此,應構建東—南—西—北—中五個原油儲備主要基地,按照城市化網絡構建原油儲備網絡,增強中國原油自供應和儲備能力。

其次,能源產業與金融業良性互動,實現“能源金融一體化”。由于能源的金融投機屬性比較強,在開放環境中受到美元有效匯率沖擊的程度比較大,因此套利性很強。對外而言,應該發揮我國強大外匯儲備的功能,通過構建原油、天然氣等礦產資源實物儲備來應對匯率風險與未來能源需求波動。金融體系方面,建立能源金融機構并設計能源金融產品,通過金融政策引導構建“能源金融生態”體系,實現金融—能源產業互補。

再次,通過“一帶一路”實現全球產能合作。中國原油海外供給面臨著地緣政治風險,推行“一帶一路”措施構建海陸與陸路的產能合作方式,通過實現對外產能合作,發揮本國過剩產能的產品優勢與資源輸出國的能源優勢,建立完善的能源供給風險分散體系,保障中國原油供給安全。

最后,促進國內原油市場結構改革。目前國內原油市場是高度的寡頭結構,國內油價與國際油價之間的市場關聯被行政地阻斷,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不能有效實現。因此,應根據經濟發展需要逐漸進行國內原油市場機制改革,建立起國內國際原油的市場關聯通道,增強國內原油市場的靈活性,培育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形成市場導向的原油供需機制。

參考文獻:

[1]M. Hakan Berument,Nildag Basak Ceylan and Nukhet Dogan. 2010. The Impact of Oil Price Shocks on the Economic Growth of Selected MENA Countries[J]. The Energy Journal,Vol. 31,No. 1.

[2]James.D Hamilton. 1983. Oil and the macroeconomy since World War II.[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91).

[3]Lutz Kilian and Cheolbeom Park. 2009. The Impact of Oil Price Shocks on the U.S. Stock Market[J].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Vol.50,No. 4.

[4]John elder and apostolos serletis. 2010. Oil Price Uncertainty[J]. 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Vol. 42, No. 6.

[5]Christiane Baumeister and Gert Peersman. 2013. Time-Varying Effects of Oil Supply Shocks on the US Economy[J].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Macroeconomics, Vol. 5, No. 4.

[6]James D. Hamilton. 2009. Understanding Crude Oil Prices.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Energy Economics[J]. The Energy Journal, Vol. 30, No. 2.

[7]Shiu-Sheng Chen. 2009. Revisiting the Inflationary Effects of Oil Prices[J].The Energy Journal,Vol. 30,No. 4.

[8]Donald W. Jones,Paul N. Leiby and Inja K. Paik. 2004. Oil Price Shocks and the Macroeconomy: What Has Been Learned Since 1996[J].The Energy Journal, Vol. 25, No. 2.

[9]Q. Farooq Akram. 2004. Oil prices and exchange rates: Norwegian evidence[J].The Econometrics Journal, Vol. 7, No. 2 .

[10]宮國棟,劉瑞.當前我國原油進口的風險及對策[J].宏觀經濟管理,2014,(3).

[11]李成,王彬,馬文濤.國際石油價格與通貨膨脹的周期波動關系[J].統計研究,2010,(4).

[12] 賀茉莉,孫玉妮.國際石油沖擊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基于國內油價滯后調整框架下的研究[J].南方經濟,2008,(2).

[13] 劉建,蔣殿春.國際原油價格沖擊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基于結構VAR模型的經驗分析[J].世界經濟研究, 2009,(10).

[14] 張慶君.國際原油價格波動對人民幣匯率的沖擊效應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2011,(9).

[15] 任若恩,樊茂清.國際油價波動對中國宏觀經濟的影響:基于中國IGEM模型的經驗研究[J].世界經濟, 2010,(12).

[16] 張斌,徐建煒.石油價格沖擊與中國經濟的宏觀經濟:機制、影響與對策[J].管理世界,2010,(11).

[17] 魏巍賢,高中元,馬喜立.國際油價波動對中國經濟影響的一般均衡分析[J].統計研究,2014,(31).

[18]漢密爾頓(Hamilton,L).應用STATA做統計分析[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8.

[19]關嘉麟.中國進口貿易與經濟增長——基于格蘭杰因果關系的實證研究[J].稅務與經濟,2012,(1).

[20]裴長洪.進口貿易結構與經濟增長: 規律與啟示[J].經濟研究,2013,(7).

[21] 胡冬梅,吳心弘.大宗商品進口匯率傳遞及動態趨勢[J].財經科學,2015,(3).

[22] 曹偉,趙穎嵐,倪克勤.匯率傳遞與原油進口價格關系[J].金融研究,2012,(7).

猜你喜歡
脈沖響應油價
從“新消費”視角探討儲蓄率下降的原因
基于脈沖響應的廳堂音質評價研究
農村勞動力轉移影響因素與轉移數量的動態關系研究
油價這么低,“三桶油”還好嗎?
油價低潮的三大教訓
宏觀經濟因素對房價的影響
淺析基于計量方法的農業貸款對農業發展的影響
和訊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