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安陽縣小麥吸漿蟲發生規律與防治技術探討

2017-01-12 08:47候利
新農村 2016年12期
關鍵詞:防治策略發生規律

候利

摘要:安陽縣小麥吸漿蟲主要是小麥紅吸漿蟲發生為害。該蟲在當地以卵、幼蟲、蛹、成蟲四種蟲態出現,該蟲具有發生為害隱憋、群體大、為害嚴重的特點,一旦發生又防治不及時,三、四年就會造成小麥嚴重減產。甚至絕收現象。

關鍵詞:小麥吸漿蟲;發生規律;防治時機;防治策略

1小麥吸漿蟲的發生概況

小麥吸漿蟲分麥紅吸漿蟲和麥黃吸漿蟲兩種,安陽縣地區主要是小麥紅吸漿蟲發生為害。經小麥吸漿蟲幼蟲吸取麥粒漿液可直接造成損失。一般可減產一層到三層。重發年份可減產四到五層以上,甚至絕收。由于蟲態個體小不易看見,幼蟲數量較大,對小麥產量影響較大,發生具有周期性、間歇性。

2小麥吸漿蟲的生活習性

小麥吸漿蟲在安陽縣地區一般1年發生1代,也有多年發生一代的,以老熟幼蟲結繭在土中越夏和越冬,到第二年3月10日前后越冬幼蟲破繭上升,如果春季少雨土壤含水量低,幼蟲則不能破繭上升或已上升活動,這時如遇土壤干燥,則會退回土壤下層繼續休眠。因此,小麥吸漿蟲遇到最適宜的溫度及含水量適宜的條件下,仍有一定數量的休眠體不活化、不化蛹和羽化。4月中旬幼蟲在土表內化蛹,4月20日前后為羽化高峰。羽化當天即可產卵,幼蟲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老熟,脫離麥粒入土結繭越夏過冬。根據筆者經驗大致分為以下幾個時期:

2.1吸漿蟲幼蟲破繭開始活動期3月中、下旬,當地表溫度達到10度和土壤含水量適宜的情況下,休眠的越冬幼蟲就會破繭變為活動幼蟲,并隨著氣溫的上升向土壤表層上升移動。

2.2吸漿蟲化蛹期4月下旬小麥開始孕穗。上升到土壤表層的吸漿蟲幼蟲再遇有適宜的水、濕條件就開始化蛹。如在化蛹盛期撒毒土或毒砂的是防治的最好時機。

2.3吸漿蟲羽化產卵期5月初小麥開始抽穗,上升到土壤表層的蛹開始羽化,當天羽化當天開始在麥穗上產卵。每次產卵1到3粒,一頭雌成蟲一生約可產50粒卵。成蟲壽命只有3、4天,卵期5天左右。產卵歷期為2到3天。必須抓住這個有效時機進行噴藥防治,才能消滅大量蟲源。

2.4入侵為害期。在小麥揚花盛期和灌漿初期小麥吸漿蟲的卵經5天大部分已孵化為幼蟲。幼蟲即開始吸食灌漿的麥粒。大約120天就會老熟。

2.5脫殼入土期。這些老熟的幼蟲,遇下雨或露水時借風力落入土表,鉆人土壤。約經2到3天即開始結繭休眠在土壤中越夏越冬。

3小麥紅吸漿蟲形態

卵:長圓形,微帶紅色,大約1mm左右。

幼蟲:橙紅色,體長約2-2.5mm,比米粒略小。

蛹:裸蛹紅或紅褐色,體長約2mm,其發育歷經前蛹、中蛹和后蛹3個階段。

4小麥吸漿蟲的發生與哪些因素有關

4.1小麥品種影響危害程度。如:小穗密集的、口緊的、芒長的、揚花期短而集中的小麥品種不利于成蟲產卵和幼蟲入侵,反之,則發生嚴重。

4.2松軟的土質利于吸漿蟲生存,砂壤土質不利于吸漿蟲發育。

4.3溫度條件如具備了。土壤濕度則成為關鍵因素。如:4月中下旬。若土壤中的含水量小于15%時。成蟲則很少羽化。含水量超過20%時,成蟲羽化率則高。

4.4在小麥收獲前如遇到下雨,老熟幼蟲就易潛伏到土中,來年越冬基數則大;相反來年田問蟲源減少。

5小麥吸漿蟲危害特點

5.1受害小麥的隱蔽性。吸漿蟲為害過的小麥,外表上看不出異樣,只是貪青晚熟,由于對病蟲知識的缺乏,有時“一噴三防”與成蟲成蟲羽化產卵期吻合,以致于錯過了最佳防漢時機,導致蟲口基數逐年增加。這也是吸漿蟲一旦發生需連續多年防治的重要原因之一。

5.2發生時問期短。用藥時機不好掌握。吸漿蟲卵期只有5天左右,孵化后的幼蟲即可危害小麥。加上準備工作不好,一旦錯過防治的最佳時機,防治效果肯定下降。

6小麥吸漿蟲的防治措施

6.1開展蟲情調查,提供準確的蟲情信息。

每年春季和秋季進行小麥吸漿蟲淘土。選擇有代表性的地塊2至3塊,每塊地采取對角線五點取樣方法,每個樣方取土量為10×10×20厘米,每樣方按每7厘米分為三層裝入袋中。每隔5天淘土一次,觀察幼蟲的發育進度。為防治吸漿蟲提供準確的數據。防治指標為:

6.1.1當每樣方淘出的吸漿蟲數量達到2頭時,就需進行蛹期防治。

6.1.2在小麥抽穗期于傍晚用網捕獲成蟲,每10復網次見成蟲30頭以上,或用手撥開麥壟,能見2、3頭成蟲時,就需進行成蟲防治。

6.2選擇抗病品種,實行科學輪作倒茬降低蟲源。

6.3化學防治。小麥抽穗期是防治吸漿蟲成蟲的最佳時期。一般穗期噴施1-2次藥劑能夠達到殺滅成蟲和減輕為害的目的。

6.4最佳防治時間。按照吸漿蟲的發生規律。選擇無風晴朗天氣于上午10點前和下午4點后噴藥效會更好。

6.5統防統治效果更好。我們應大力宣傳小麥吸漿蟲的防治工作,依靠政府推動、植保部門的技術培訓,開展統防統治以便取得較高的防治效效果。

7小麥吸漿蟲的防治方法

7.1小麥吸漿蟲的蛹期防治:在4月上中旬小麥吸漿蟲的成蛹盛期,每畝用10%辛拌磷顆粒劑2kg或5%毒死蜱600-900g或2.5%甲基異柳磷粉劑2kg拌細土20kg均勻撒于地表,施藥后要及時澆水讓幼蟲出土率提高,以提高防效。

7.2小麥吸漿蟲成蟲期防治:當70-80%的小麥抽穗后至揚花初期,每畝可用10%吡蟲啉1000倍液或50%毒死蜱1200倍液再加入15%三唑酮可濕粉劑進行噴施,可達到兼治赤霉病、白粉病、銹病等病害的效果。

猜你喜歡
防治策略發生規律
高速公路橋梁病害的防治策略探討
工民建筑施工中墻體裂縫的防治策略探討
關于冷卻塔的落水噪聲及其防治策略探討
探析生物入侵對我國生態環境的重要影響及防治策略
雙叉犀金龜在豫南的危害及防治技術研究
52例眼外傷致繼發性青光眼的臨床研究
建筑施工用電的安全隱患與防治策略
小麥蚜蟲發生規律與防治技術初探
冠癭病在阿勒泰地區發生規律及防控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