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雕活動中幼兒發散思維的培養

2017-01-12 14:18師翠影
黑河教育 2016年12期
關鍵詞:發散思維創新教學模式

師翠影

[摘要]在沙雕制作活動中,幼兒通常會表現出思維不夠活躍,缺乏想象力,對所創作的主題不能別出心裁,導致所制作的沙雕作品千篇一律,沒有創新。究其原因,在于制作沙雕的方法單一,思維方式過于保守、呆板,難以體現作品的多樣化。幼兒的發散思維能力弱,總喜歡從一個角度去構思,如何改善這種狀況,需要教師從自身教育觀念的更新,沙雕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沙雕活動課的多樣性三個方面來進行探究。

[關鍵詞]沙雕制作;創新;發散思維;教學模式

《3-6歲幼兒發展指南》中指出,教師要善于利用自然資源開展教學活動。沙子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自然材料,雖不起眼,但用途卻很大。它不僅是建筑、養殖美化、制造玻璃的主要材料,還廣泛用于美容、交通、烹飪、軍事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它還是幼兒最喜歡的天然材料。沙子純凈無污染,流沙又是隨物賦形,千變萬化,玩沙自然也成為幼兒最為喜歡的一項活動。當如面粉一般細膩、潤滑的沙子從幼兒的指尖滑過時,它帶給幼兒的不僅僅是快樂,還有因好奇產生的創造欲望。因此,開展沙雕活動能有效促進幼兒創新思維及創造力的發展。

一、更新沙雕活動理念,重在促進幼兒思維發展

1.亦研亦學,學中發展

在沙雕創作活動中,教師要積極進行相關理論和書籍的學習,開闊思路,敢于打破常規教學方法,在沙雕教學活動中大膽放手,讓幼兒在寬松的氛圍中嘗試自己的想法,尊重幼兒的個性和經驗的差異,使其思維得到發散。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學習和充電,在研究中完善自己,促進自身教學水平的主動發展,從而為沙雕活動的開展奠定良好的知識基礎,形成亦研亦學、學中發展的良好態勢。

2.以人為本,更新觀念

為了有效地培養幼兒的發散性思維,教師應把幼兒放置于沙雕活動的主體,讓幼兒成為沙雕活動的主人,做到“以人為本”,為幼兒的創作活動提供盡可能豐富的材料,做好充分的活動準備。同時,在活動中給予幼兒觀察、探索、思考的過程,使其主動建構自己的思維體系和模式,在沙雕創作活動中形成“幼兒在前、教師在后”的教學模式。

3.環境育人,展現個性

幼兒園的環境起到潤物無聲的效果。同樣,幼兒的沙雕作品也是幼兒園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很好的教育資源,也對幼兒起著很好的環境育人作用。因為每個沙雕作品都是思維的碰撞過程,每個沙雕作品都來自于一個思考、一個靈感,而每一個思考又代表著幼兒內心的一個故事,每一個靈感又帶個幼兒一個思維的發散和生長,是幼兒思維與動手能力的展現。為此,教師要尊重每個幼兒的作品,將這些沙雕作品在幼兒園作以展示,使其成為會說話的教育資源,于無聲處張揚著幼兒的個性。

二、打磨沙雕課堂教學,呈現沙雕教學新模式

1.創設氛圍,萌發興趣

沙雕創作活動本身就是自由自在、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創作過程。陶行知先生的創造教育思想主張“解放兒童的眼睛,不要讓兒童帶上封建的有色眼鏡,使眼睛能看事實”。因此,在沙雕創作活動中,教師要給幼兒創造一個更加寬松、溫馨、不受干擾的環境,讓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去認知周圍環境,豐富表象經驗,使思維活動始終處于活躍的狀態。在這種氛圍中,幼兒思維活動的范圍更具廣闊性,創作的內容也就更加真實和生動,也為思維發散性的培養打開了一個通道。

2.主題明確,發散性強

在沙雕創作活動中,對沙雕創作主題的理解能體現出幼兒思維的發散性。每個幼兒的想法都是不同的,因此,根據沙雕主題設計出的形象也是不同的。記得在沙雕活動“小魚”的創作過程中,幼兒根據主題設計出多種多樣的魚的作品,如“熱帶魚”“鯊魚”“小丑魚”,對“小魚”這一主題的理解和表達完全不同,,在創作題目上體現出思維的發散性和幼兒個體的差異性,所創作出的作品更具豐富性和多樣性。

3.一物多玩,思維開闊

在沙雕創作的過程中,幼兒往往會選擇一些輔助性的材料進行塑形或者雕刻。這些輔助性材料在他們的心中是沒有固定定位的,比如他們不會把鏟子當作只供挖掘的工具,可能會當作一個路牌,一個雪橇??傊麄儠l揮想象,把這些輔助材料的功能全部挖掘出來,將一件小小的輔助工具不斷變幻,發揮其多種價值。再如“吸管”這一工具,在沙雕活動中幼兒會把它當作點畫的繪畫筆,在制作蛋糕時將其變成蠟燭,在雕刻長城時將其變成國旗的旗桿,建造房子時將其剪成一段一段的,變成了好看的瓦礫,等等??梢?,沙雕的輔助材料的變幻,會讓雕刻活動更加生動和巧妙。這樣,在一物多玩的過程中,幼兒的思維得以發散。

4.語言交流,暢快表達

沙雕創作活動中始終伴隨著幼兒之間語言的傳遞,通過語言的自然流露,幼兒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想法。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暢快的語言表達,體現出幼兒思維的發散性。如開展“長城”為主題的沙雕創作活動時,幼兒創作出的沙雕作品是多樣的,作品的不同決定著幼兒所要表達的不同情感,有的幼兒說“放假了我和媽媽去萬里長城去游玩”,有的幼兒說“我在萬里長城打敵人呢”,不同的語言內容的傳達,體現著幼兒思維的發散性。幼兒的語言不再枯燥、重復,展現出思維的多樣性。

5.作品展示,激活思維

一個沙雕作品展示的是一種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思維方式帶來的是思維火花的碰撞。教師要鼓勵幼兒在沙雕作品展示的過程中,敢于大膽地向老師和同伴表述自己的想法,同時把自己在沙雕創作過程中的想法和意圖講出來,同時傾聽其他小朋友講述自己的創作思想,在作品展示與語言交流中產生思維間的碰撞,形成思維互動空間,不斷地豐富自己的思維,產生更多的創作靈感。

三、多樣性的沙雕活動,生發幼兒思維棱角

1.優化思維品質

幼兒的思維還處在具體形象思維的階段,其看待事物還停留在關注物體的本身,同時想象力也往往停留在表象經驗的基礎上,因此,沙雕創作活動開展的目的,就是讓幼兒通過多種感官來感知認識不同的物體,用沙雕的形式來創作出不同的沙雕作品,從而獲得更多的表象經驗,豐富想象力。當幼兒的表象經驗達到量的積累,就會在作品創作中有質的改變,所創作的作品就呈現了一個質的飛躍。幼兒的視角是非常獨特的,其思維模式也是自由的,教師要善于采用多元評價的方法來看待幼兒的作品,優化其思維品質。

2.拓寬思維廣度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睆恼婵磸]山,山嶺連綿起伏,從側面看,山峰聳立;再從遠處、近處、高處和低處看,廬山又呈現出各種不同的姿態。意思是說,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其結果也有較大差別。幼兒的視角是非常獨特的,在沙雕創作過程中,教師要通過語言引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等方法,拓寬學生思維的廣度,讓幼兒的沙雕作品展現出不一樣的風采,秀出不一樣的風景。

3.培養求異思維

在沙雕創作活動,幼兒能夠根據主題不拘一格展開大膽的想象和創作,其思維不局限一個方面,也不會人云亦云,幼兒通過沙雕活動的創作就會養成一種求異思維的習慣。如在“生日蛋糕”的創作活動中,幼兒在思考的過程中有自己的想法。有的說我想做一個愛心蛋糕,有的說我要制作的一個太陽花蛋糕,男幼兒會說我要制作一個火箭蛋糕……在主題上有很多不同的思維展現,而在材料的選擇上也就有不同的體現,幼兒會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思維多樣性的再現,求異思維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在沙雕創作活動中,教師只有尊重幼兒的個性,激發幼兒創作的興趣,讓幼兒自由、自主地探究與創作沙雕,其思維才能更加飛揚,所創作的作品才能展現出更豐富的個性。

參考文獻:

[1]王文嶺.陶行知論創造教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

[2]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責任編輯 付淑霞)

猜你喜歡
發散思維創新教學模式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例談發散性思維訓練
金融新晉軍的“發散思維”
“一精三多”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導航杯”實踐教學模式的做法與成效
5E教學模式對我國中學數學教學的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