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X”培養模式下軟件工程專業綜合改革探索

2017-01-12 19:46嚴盈富
東方教育 2016年13期
關鍵詞:課程體系改革培養模式校企合作

摘要:專業綜合改革是我國高等工程教育的重大教學改革項目,文章針對專業綜合改革提出改革思路、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優化教學體系、革新師資隊伍建設、等改革措施,結合南昌航空大學軟件學院實例,從促進高等工程教育校企結合、強化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等方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培養模式;校企合作;課程體系改革

南昌航空大學軟件學院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以學校和軟件學院發展規劃為依據,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以教學工作為中心,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隊伍建設和科學創新研究為基本,遵循“寬口徑、厚基礎、重實踐、有特色”的原則,深化教學改革,取得卓越成就,也存在不少問題。教育部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和《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實施“卓越人才培養計劃”為我們提供了軟件工程專業的教育改革和創新契機。

1.目前人才培養普遍存在的問題

高校目前普遍面臨的問題是,學生實踐能力較弱;學校缺雙師型教師隊伍;教學模式改革不夠。

高校軟件專業學生的就業存在“兩旺兩難”的現象:企業需求旺盛,畢業生供給旺盛;但同時企業選人難,畢業生就業也難。根源在于高校教育與實際項目之間存在很大的差距,即軟件人才培養模式的不合理。

2.專業綜合改革的思路

圍繞工程能力培養,學院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實施“2+X”培養模式,“2”指前兩年在學校的基礎課學習,“X”是后兩年在企業按專業方向的培養,給學生以充分的職業規劃自由度。學校按軟件行業標準培養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強的工程師型人才;企業深度參與人才培養,制定后兩年的人才培養計劃。

3.“2+X”培養模式下軟件工程專業綜合改革舉措

以實施高等學?!皩I綜合改革試點”項目(高教司函[2011]226號)為主線,以建設軟件工程國家特色專業為抓手,構建產學研相結合的培養模式,培養多元化軟件人才;以師資建設為重點,建設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學團隊;以面向國防,面向航空,服務地方經濟的原則制定培養計劃,構建“厚基礎、寬口徑、多層次、多模塊”的114課程體系,“魚骨式多軌制”的實踐教學體系;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提升創新能力為手段,深化教學方式方法改革;以6大實踐平臺建設為牽引,強化實踐教學環節;以促進學生特長發展與個性發展為目標革新管理模式。力爭經過3年左右的建設,實現把本專業建設成為“國內知名、省屬一流、特色鮮明”的目標。

3.1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探索“2+X”軟件人才培養新模式,與企業合作“2+X”特色班,與國外高?!?+1+1”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

實行二段式學生培養流程。第一階段在一、二年級進行知識積累和通識教育,要求學生完成基礎和專業基礎課程,從知識結構上,要求重視數學和工程基礎的積累、人文素質的提高和專業創新意識的培養,通過課內實驗、課程大作業和課程設計培養工程實踐能力;第二階段在企業進入面向專業方向的課程學習的同時,在企業環境下參與實際軟件項目實踐,采取“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的方式,實現“軟件工程項目復現”,在四年級進行個性化培養,面向就業的學生全程在企業實習、通過參與實際項目的開發完成畢業設計,面向繼續深造的學生在前半年實行專業理論課程的深入學習,后半年在合作企業完成畢業設計。

3.2 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

校內外多方合作,促“雙師型”教學團隊建設,努力構建“541”師資隊伍,由50%校內專職教師,40%企業兼職教師和10%國外客座教師構成;狠抓中青年教師培訓,促教學團隊層次發展;健全團隊運行機制及激勵機制,促教學團隊健康發展。

3.3 構建 “114”理論課程體系,“魚骨式多軌制”的實踐教學體系

1)“114”理論課程體系

以面向國防,面向航空,服務地方經濟的原則修訂培養方案,構建完整專業課程體系,如圖1所示。制定具有鮮明特色的“114”理論課程體系:1個公共基礎課程群、1個軟件工程專業核心課程群和4個特色方向核心課程群。

1個公共基礎課程群:高數、英語等由學?;A院系完成。

1個專業核心課程群:計算機導論、程序設計基礎、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計算機組成與結構、數據結構、數據庫概論、軟件工程導論、JAVA程序設計、網絡及其計算、操作系統(10門課)。

4個特色方向課程群:與江西微軟技術中心合作的微軟技術軟件開發方向課程群、與東軟集團合作的嵌入式系統方向課程群、與東軟集團合作的航空信息化方向課程群,具有背景專業特色的軟件工程課程群:會計、工程管理、無損檢測、飛行器。

2)“魚骨式多軌制”的實踐教學體系

以實驗、課設、實習、畢設為實踐魚主骨,以校內實踐場所、校外工程實踐教育中心為魚骨,以設計、訓練為魚肉,以項目為海水,以就業能力反饋監控體系為指揮,使學生暢游在高就業的深海。如下圖1所示:

3.4 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提升創新能力為手段,深化教學方式方法改革

從方法、手段、途經和資源方面,進行全方位的反思、探索和實踐,更新教學觀念“角色轉變、民主課堂、因材施教、教學反思”;變革教學方式方法,變“注入式”為“啟發式”,變“滿堂灌”為“討論式”,變“填鴨式”為“參與式”,變“古板式”為“探究式”;項目驅動實踐,實踐充實課堂。

教學方式企業參與、專家授課,探索企校結合的6個教學手段:將課堂搬到企業;企業專家參與教學;增加“小學期”;增設“夏令營”;項目化實驗;企業實習、企業畢設。

3.5 以6大實踐平臺建設為牽引,強化實踐教學環節

增強實踐教學環節,總結出一套規范的、可行的、有效的“做中學”實踐教學方法;以6大平臺建設為牽引,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改善實驗條件,加強實驗隊伍建設。以卓越工程師教育為契機,構建校企聯動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平臺;以江西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為牽引,構建高水平實驗教學平臺;以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為目標,構建開放式創新實踐平臺;以開放實驗為載體,構建自主式項目探索研究平臺;以教學與科研相互促進為動力,構建學科前沿實踐平臺;以校企合作共建為突破口,構建項目化的實習實訓平臺。

3.6 以促進學生特長發展與個性發展為目標革新管理模式

①革新管理模式,適應學生的特長發展與個性發展。更新教學管理觀念,建立“四級管理三方互動”的教學管理機制,即教學管理人員、師、生共同參與管理的教學管理三方互動機制;校、院、系、師生四級教學管理體制。

②有效的管理手段、科學的管理制度

成立校企專家教學指導委員會,增強決策的科學性;積極推行先進技術的應用,建立信息化和網絡化的教學管理;探索新型的校外實習、實訓、畢設管理制度

3.7 建立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確保改革順利進行

運用前期的研究成果“江西省十一五教育科學規劃項目‘基于PID控制的高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研究”進行教學質量監控。采用控制理論的PID控制原理加強教學管理,形成全員參與、全方位管理、全過程監控的閉環的教學質量保障和監控體系。如圖3所示。

4 展望

“2+X”模式培養在我院經過一段時間的實施,取得了很多豐碩的成果。獲校教學成果一等獎、省教學成果一等獎、與企業合作獲批“國家實踐教育中心”等。學生、學校、企業三方受益。學生得到實踐能力的培養,學校通過教學改革提高辦學效果,企業從參與人才培養中獲得真正的人才儲備,可謂三贏,這種形式必然是未來社會人才培養的方向所在。

參考文獻:

[1]盛琳陽.基于校企合作的卓越軟件工程師培養.2012.16:4-8

[2]嚴盈富.基于串級控制的高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研究.2009.1:105-108

[3]陳占偉.軟件學院項目實訓教學模式探索.2012.16:96-98

基金項目:江西省2013教改項目JXJG-13-8-16 “軟件卓越工程師培養的探索與研究”

猜你喜歡
課程體系改革培養模式校企合作
互聯網時代獨立學院金融專業課程體系改革與優化研究
高職電氣自動化專業技能競賽與常規教學融通的研究與實踐
服務地鐵工學結合
青年農民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就業視域下卓越工程師校企合作培養模式探析
高職院校創客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民辦高職院校軟件技術專業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對實訓教學體系改革進行的思考與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