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管理專業英語教學的改革與探索

2017-01-13 02:01楊珂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016年12期
關鍵詞:專業英語教學改革

楊珂

摘 要:結合公共管理專業英語的課程現狀和特點,分析公共管理專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諸如對專業英語教學存在認知誤區、師資力量薄弱、教學內容相對落后、教學方法與手段僵化、考核方式單一,嚴重影響高校公共管理專業英語的教學效果。為有效提升高校公共管理專業英語的教學水平,要從樹立正確教學觀、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優化配置教學內容、改革傳統教學方法、科學設計考核制度等幾個方面著手。

關鍵詞:公共管理專業;專業英語;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7836(2016)12-0118-03

一、引言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既有專業知識又有較高英語水平的復合型人才越來越受歡迎,也更具國際競爭力。為了培養這樣的復合型人才來滿足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越來越多的國內高校開設了專門用途英語(ESP)課程。在這種背景下,黃淮學院社會管理系在下屬的公共事業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及城市管理專業都開設了與專業相應的公共管理專業英語課程。然而目前我國高校公共管理專業英語在教學中存在諸多問題,嚴重制約公共管理專業英語教學質量的提升,筆者結合自身專業英語的教學實踐,對公共管理專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并為公共管理專業英語的教學質量及學生的專業英語水平的提高提出相應的對策。

二、公共管理專業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自2001年教育部要求高校開展雙語教學以來,專業英語教學取得了公認的成績,培養出了一大批具有雙語能力的實用性人才,雙語科研成果不斷涌現[1]。但是由于公共管理專業本身的綜合交叉性、科技論文的文風及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性等原因,使得公共管理專業英語的教學中存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1對專業英語教學存在認識誤區

在黃淮學院培養方案中公共管理專業英語是公共管理類大三學生的專業限選課,36個學時,考核方式為考查,從課程性質來看學校對公共管理類學生專業英語能力的培養給予了一定的重視,但是由于學校對專業英語仍然存在一定的認知誤區,導致教師對教學目標設置不能準確定位,這也是制約當前高校公共管理專業英語教學水平提升的根本因素。

公共管理專業英語的教學目標應該是培養和提高學生運用英語進行專業學術研究和交流的能力,不僅僅只是學生專業理論水平的提高,更強調學生運用英語進行學術交流溝通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教學中應當重點突出“專業性、應用性、交際性”。然而由于普通英語與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及考研英語掛鉤,因此在高校普遍存在著僅僅將專業英語作為普通大學英語延伸的錯誤認知,很多教師對專業英語的教學目標不能準確的定位,在教學過程中過于強調英語教學,如側重對單詞詞組、語法、文章翻譯及結構的講解,而忽略對專業知識理論的講解與分析,因而不能切實提高學生運用英語獲取公共管理國際前沿學術動態與成果的能力。

對學生而言,由于學校及教師對專業英語存在認知偏差,因此在缺乏正確認知引導的情況下學生對專業英語的性質及重要性也往往認識不到位。一方面很多學生認為專業英語和普通大學英語是同質的,目的只是為了進一步提高英語水平,并沒有認識到學習專業英語的特殊目的。另一方面很多學生認為畢業后用到公共管理專業英語的機會很少,學習公共管理專業英語不如學習考研英語或四六級英語更有意義和價值,再加上是考查課,因此并不認可公共管理專業英語的價值,也普遍忽視對公共管理專業英語的學習,這也給公共管理專業英語教學的有效開展帶來了巨大的阻礙。

2師資力量薄弱

在高校公共管理專業英語的教學實踐中,往往由專業教師或普通英語教師承擔專業英語的教學任務。由專業教師承擔公共管理專業英語的教學任務時,專業教師由于不具有英語教育的背景,在教學中往往存在英語語言的障礙,突出表現在運用英語表達及組織課堂教學能力的不足,因此由于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能為專業英語的教學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語境,使得教學效果大打折扣。若由普通英語教師承擔專業英語的教學任務時,又會由于專業知識的欠缺而忽視對于專業知識的傳授,側重于普通英語教學,使培養和提高學生運用英語能力進行專業學術研究和交流能力的教學目標不能順利實現。

因此,不論是專業課教師還是普通英語教師在公共管理專業英語教學的過程中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無疑專業英語師資力量的薄弱嚴重阻礙了專業英語教學效果的提高,導致不能很好地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3教學內容相對落后

在教學實踐中,由于多數專業英語教師還不具備根據學生學情及教學實踐積累而自主編寫專業英語教材的能力和條件,因此大多數教師選擇的仍是已經公開出版的相對成熟的專業英語教材,無疑這些教材將給公共管理專業英語教學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但是教師教學中存在的完全依賴教材的做法容易導致教學內容出現相對滯后且缺乏針對性的問題。

目前已經出版的關于公共管理專業英語的教材僅有4本,分別由李柱國[2]、顧建光[3]和李丹[3]三位教授編寫出版。教材以英文文獻的形式闡述和介紹公共管理專業英語學習的有關知識,內容主要選自國外公共管理相關的經典教科書、知名學者論著等。但是截至目前最新的教材出版于2013年,教材內容難免滯后于當前公共管理理論與實踐的發展。再加上教師自身教學及能力的局限性,如果在組織教學中授課內容不能結合學生學情和需求及時補充有關公共管理最新學術動態與成果,或者公共管理最新熱點問題的相關專業知識,不僅無法調動學生生學習的積極性,更不能實現通過專業英語學習提高學生專業水平的教學目標。

4教學方法與手段僵化

公共管理專業英語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專業理論基礎,在此基礎之上提高學生運用英語來進行學術研討和交流的能力,這既是對以往所學專業知識的鞏固深化,更是對學生專業科研能力的培養,因此該課程往往在公共管理類高年級學生中開設,黃淮學院統一安排在第6學期。由于公共管理專業英語大量專業術語及科技論文晦澀文體的存在使得學生學習難度大大提高,且大三的學生面臨考研及就業的壓力,對待公共管理專業英語這樣的考查課往往學習態度浮躁,缺乏學習興趣和動力,這也對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由于對專業英語的教學存在認知偏差再加上教師自身能力的局限性,很多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容易出現教學方法與手段落后僵化的問題。如有些教師在授課中以傳統課堂講授法為主,忽略專業英語的“專業性”而側重于對單詞詞組的掌握、文章結構的分析、英文語法的解析及文獻的翻譯,“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失去學習的主動性和興趣;在一些課堂練習中也僅僅注重答案的對錯,并不深入討論分析學術觀點,使得專業英語教學與普通英語教學并無二致。還有的教師在教學手段的運用上也僅僅局限于課件、黑板這樣的傳統教學工具,使得課堂學習氛圍沉悶而枯燥,導致教學效果不佳。

5課程考核方式單一

課程考核既是對學生學習成果的考量也是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激勵。課程考核方式應當是結合課程特點,圍繞課堂教學,針對學生學情而設計。

而在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不太重視對公共管理專業英語考核方式的設計,在綜合成績中側重于結果考核而忽略過程考核,側重于對專業英語詞匯、閱讀與翻譯的考查而忽視對專業英語聽說能力的考查等,例如只采取從外文文獻和英文書刊中摘取相應段落讓學生做英漢互譯的考試方式,這種僅靠一張試卷就評定學生學習能力的方式不僅沒有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考察,更無法體現學生對公共管理專業英語的綜合學習效果[4]。這樣的考核方式使得在課堂中不能形成很好的激勵機制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預期教學目標的達成也無從談起。

三、提升公共管理專業英語教學質量的路徑探索

1樹立正確的教學觀

對公共管理專業英語教學存在的認知偏差是制約當前高校公共管理專業英語教學水平提升的根本因素。只有糾正公共管理專業英語教學的認知偏差,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與目標,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公共管理專業英語的教學質量。

公共管理專業英語是一門綜合交叉性較強、語言應用與公共管理專業知識緊密結合的課程。它既涉及英語科技文體的一般特征和公共管理專業文獻的語言特點,又涉及一定的專業內容及信息交流,因此在教學中應當秉承“用英語深化專業知識”和“通過專業學英語”二者有機結合的教學理念,以培養和提高學生運用英語進行公共管理專業學術研究和交流的能力為教學目標,重點突出公共管理專業英語的“專業性、應用性、交際性”。同時,教學實踐中也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學習公共管理專業英語的目的與價值,認識到公共管理專業英語的交際性和應用性。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雄厚的師資隊伍是教學質量的有效保障,因此學校應為專業英語師資隊伍的建設創建有利條件。

對專業教師面臨的英語語言教學障礙,應當組織開展WSK-PETS5之類的英語短期培訓,尤其是加強一些常用的課堂教學語言培訓,提升專任教師雙語教學水平。設立專項培訓或進修資金,鼓勵教師與國內外高校就公共管理專業英語的教學進行直接交流,及時獲取國際公共管理學術前沿成果。

對于普通英語教師,應當加強公共管理專業知識的系統培訓,培訓內容應當包括公共管理學、公共政策學、公共經濟學等方面的專業基礎知識。同時,普通英語教師和公共管理專業教師可以采取合作模式,共同承擔專業英語教學任務,相互交流學習,以期彌補普通英語教師缺乏公共管理專業基礎知識的缺陷,課堂中使其能夠對專業英語課程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與講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專業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優化配置教學內容

課堂上的教學內容和活動的選擇對于學習氛圍是很重要的。若能成功地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便可大大提升學習動機及成效。因此,公共管理專業英語的教學內容既不應當局限于教材,也不應隨意選取英文文獻組成課程內容,更不能將公共管理專業英語變成以翻譯閱讀為重心的課堂。公共管理專業英語的教學內容應實現相應的教學目標:在理論層面上,針對學生學情精心組織教學內容,教師應及時補充公共管理專業的最新學術動態,并結合學生需求選取公共管理的核心議題展開專題式的學習,圍繞專題、主題,結合聽、說、讀、寫、譯在內的各項語言技能,開展綜合訓練,逐步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在實踐能力方面,針對學生的實際需求增加英文科技論文文體寫作、英文演說、一般性會談交流、求職簡介等教學內容,能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切實提高學生公共管理專業英語的應用技能。有條件的教師宜根據本校學生學情編寫教材,便于教學目標的順利達成。

4改革傳統教學方法

公共管理專業英語課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公共英語向應用英語的過渡,由語言學習發展為信息交流,更注重語言的專業性、應用型和交際性。傳統的以講授為主的“滿堂灌”教學方法必然導致學習內容枯燥、沉悶,且實踐應用性不強。因此,公共管理專業應當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施“以學生為主,以教師為輔”的教學模式。在理論教學中通過文章背景介紹、快速閱讀、深度閱讀、翻譯精選、課后練習等環節的設計提高學生讀寫譯的能力。通過TED等優秀英語視頻觀賞、案例分析、課堂討論、情景模擬、英文演說、自我介紹、電影配音等實訓課程的設計,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語言學習氛圍,促使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學,既提高了課程學習的趣味性及有效性,也提高了學生的聽說能力。

5科學設計考評制度

好的考評制度應當能夠通過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形成“以學生為主,以教師為輔”的教學模式,以大大提高公共管理專業英語的教學效果。公共管理專業英語的考評制度應當圍繞教學目標來設計,重點突出公共管理專業英語的“專業性、應用型、交際性”。在建構評價體系時,教師應把握以下原則: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相結合,進行多維度考評。如可將實訓成績、作業、英文演說等模塊作為過程考核內容,既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對學生能力進行多維度考查。平時成績量化考評,懲罰性激勵與獎賞性激勵相結合。如考勤表現實行懲罰性激勵,對曠課、遲到的學生進行扣分,對于積極參與課堂討論的同學根據發言表現及時予以適當加分,最終考勤和課堂表現累積形成平時成績,既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又能促使學生課下學習。

參考文獻:

[1]康淑敏.從教學語言運用視角構建高校雙語教學模式[J].外語界,2008,(6).

[2]王冠群.高校公共管理專業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1).

[3]韓紅梅.CBI理念在專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高校工程教育研究,2013,(9).

[4]陳洪美,蘆笙.高等學校材料類專業英語教學現狀與改革[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11).

(責任編輯:劉東旭)

猜你喜歡
專業英語教學改革
核心素養下食品專業英語教學模式研究
食品專業英語教學內容和方法創新
構建基于核心競爭力理論的專業英語教學模式
長學制醫學生全程專業英語教學模式的構建探討
高職輪機專業高中職銜接專業英語課程體系的構建
護理專業英語小班教學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