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型糖尿病早期之“五系火象辨治法”

2017-01-16 05:05張博荀岳仁宋成都中醫藥大學成都610075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 2017年8期
關鍵詞:火熱五臟證型

張博荀,汪 英,岳仁宋(成都中醫藥大學,成都 610075)

【理論探討】

2型糖尿病早期之“五系火象辨治法”

張博荀,汪 英,岳仁宋△
(成都中醫藥大學,成都 610075)

“五行”指導下形成的以“五臟”為中心的五大系統是中醫學認識人體生理功能、解釋病理變化的基本體系。四川中醫名家岳仁宋教授將2型糖尿病早期的繁雜火象納入到“五系”之中,即在全面收集火熱征象基礎上,結合“五行”理論及臟腑病變特征,形成了以“五系”為綱的常見火熱證型及治療方藥。針對涉及多系統的復雜病變,他在總結常見證型的辨治規律基礎上提出了探火源、斷火性以明辨火證,順臟腑、察五行以治火防傳的辨治法要,不僅使繁雜癥狀清晰分明,對于提高臨床治療的準確性更是大有裨益。

糖尿??;五系;火象;岳仁宋

2型糖尿病的中醫辨治,醫者常參照消渴分三消而論。筆者導師四川省名中醫岳仁宋教授以癥狀表現為依據,提出了該病火熱熾盛屬于早期、氣陰兩虛是中期、陰陽兩虛為晚期的三期病機學說[1],為中醫認知該病提供了新思路。其中,糖尿病早期當從火斷,應蕩滌火邪以截斷糖毒致損[2]。然大法雖立,辨證尤難,即火邪傳變迅猛,火象雜亂無章,若非通曉其來龍去脈、辨明其性質歸經,治療亦不能成竹在胸?;诖?,導師岳仁宋教授提出了2型糖尿病早期之“五系火象辨治法”,以“五系”統火象,使臨床條分縷析。

1 “五系”及“五系辨治”概述

《黃帝內經》參《尚書》所載之“五行理論”,先將人體與自然界進行廣泛的類比、推演,將具有相近特征的事物進行聚類,而后通過對人體各個部分生理功能及病理表現的細致觀察,亦將人體各部以五統之,并在整體觀思想的指導下形成了連接天人的五大系統。就醫學而言,五系當以五臟為綱,內接體質、形體、官竅、精神、情志,外參季節、方位、五色、五音、五味[3],各系統內部元素性質趨同,各系統之間存在著生克制化的關系。它的建立將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從簡單的“物象”深入到對規律的探尋,更為中醫學天人合一的整體觀提供了分析說理的工具。

五系辨治即是運用“五系”相關知識對疾病征象進行收集整理,以定所病系統之主次、發病之先后、傳變之次序等,并提煉證型,最后給出治療方案的過程。由于此種辨治方法可細致精確地反映內傷雜病的病理狀態,故備受歷代醫家推崇。單就以五臟為綱治療熱病而言,在《素問·刺熱》[4]中,先哲們便細致分析了“五臟熱象”的具體表現與運氣學的關系及刺法概要;后世的陳無擇[5]通過對五臟的實熱癥狀進行歸納,創制了瀉肝湯、瀉心湯、瀉脾湯、瀉肺湯及瀉腎湯等;錢乙[6]在《小兒藥證直訣》中,提出了針對小兒的“五臟所主”及“五臟病”,并針對肺、肝、心、脾之熱分別給予瀉白散、瀉青丸、導赤散、瀉黃散治之。需指出的是,古代醫家所說的五臟常為廣義概念,包含相應要素于其中,其本質即為本文所言的“五系”。

岳仁宋從張從正“三消之說當從火斷”的論點出發,結合臨床中2型糖尿病患者的特點,將具有火熱熾盛特征的患者歸為早期,并立“氣郁”“食郁”“毒郁”三因致火論[7]。在辨證法則上,汲取前人“五臟火象分論”的思路,創新性地提出了針對2型糖尿病早期的“五系火象辨治法”,實現了“癥-機-法-藥”的一脈相承,現以單一證型及復合證型分述之。

2 單一證型辨治規律探析

單一證型即是指火象只在五系中的某一系統表現突出,尚未發生傳變。梳理其規律,不僅可直接指導臨床,更能為復合證型的辨治打下基礎?,F以“五系”為綱,對主要證型進行歸納。

2.1 肝系之火

肝為將軍之官,五行數木與春相應,喜調達而惡抑郁,主疏泄與藏血。其在腑為膽,在竅為目,在體為筋,其華在爪,其經脈繞陰器、循少腹、布兩脅,上系目交巔頂。糖尿病早期肝系之火或氣機郁滯而化,或濕濁閉阻而生,治火之法當以調氣為先,清濕為要。

2.1.1 肝膽郁熱證 肝氣以條達為要,若情志不遂、郁怒傷肝則易發此證。其癥狀多以頭昏易怒、口苦目眩、面紅目赤為主,且病情輕重與情志變化關系密切。針對于此,岳仁宋常以理氣散火為大法治之,方選越鞠丸合丹梔逍遙散,頭脹頭昏者加夏枯草、龍膽草;目赤者加茺蔚子、菊花;口苦咽干目眩者亦可合以小柴胡湯。

2.1.2 肝經濕熱證 糖尿病患者常有酗酒或嗜食辛辣厚味,易致濕熱內生,濕熱侵襲肝經,循經傳變而為面黃口苦、目眵增多、頭目昏蒙、舌紅苔黃膩、男子陰囊潮濕、女子帶下黃稠等癥。治當清利之,方選龍膽瀉肝湯,上部癥狀為主者熱多偏盛,可加大龍膽草用量并加用夏枯草、黃連等;下部癥狀為患者濕邪偏多,常合以加味二妙散。

2.2 心系之火

心為君主之官,五行屬火與夏相對,主血脈、主藏神。其在腑為小腸,開竅于舌,在體合脈,其華在面。心為陽中之陽,本就陽氣隆盛、五志過極,皆可傷心而致火邪亢旺,加之過食辛辣厚味,久必內蘊化火。故心火亢盛證亦為糖尿病早期的常見證型,其癥狀多以心煩失眠、面赤口渴、口舌赤爛、小便黃赤、惡熱自汗、舌質紅為主。治之之法當清利心火,主方為黃連導赤散,上清心以解火熱上炎,下通便以解小腸之熱,上下分消心火得除。若病患稍兼虛象,亦可給予清心蓮子飲治之。

2.3 脾系之火

脾為倉廩之官,五行屬土,在季為長夏,主運化、統血及升清。其在腑為胃,在竅為口,在體合肉,其華在唇。脾胃同居中焦一陰一陽、一升一降,同為后天氣血生化之源。脾喜燥惡濕,其火多因郁而生;胃喜潤惡燥,其熱多因積而成。

2.3.1 濕熱伏脾證 病患多因外受濕熱之邪,內食肥甘厚味釀生濕熱,內蘊于脾。其癥狀多以口苦而黏、惡心欲嘔、身熱不揚且汗出不得解、舌紅苔黃膩為多,治當清熱化濕,常以瀉黃散為主方,熱盛者合以三黃石膏湯,濕盛者合以四苓湯。

2.3.2 胃火熾盛證 陽明經多氣多血,若因食滯于胃或濕熱內阻,極易使邪熱內生。其癥狀多以消谷善饑、牙齦腫痛、口干口臭、大便干結為主,治當直折胃火,常以白虎湯、清胃散、玉女煎等為主方,大便不通者加大黃,然需注意中病即止,不可過用寒涼損及脾胃。

2.4 肺系之火

肺為相傅之官,五行屬金,在季為秋,主宣肅,朝百脈,主治節。其在腑為大腸,在竅為鼻,在體合皮,其華在毛。肺臟宣肅氣津,若內熱灼津、損及肺臟,全身氣津輸布受損,則為肺熱津傷之證,其癥狀多為口干口渴、鼻竅、咽喉、皮毛干澀、大便干結等。針對于此,常以清肺養陰之法治之,如瀉白散、栝樓牡蠣散、增液承氣湯等。

2.5 腎系之火

腎為作強之官,五行屬水,在季為冬,主藏精、生長發育及生殖。其在腑為膀胱,在竅為耳及二陰,在體為骨,其華在發。腎中內寄相火,若素體陽盛陰衰,又遇內熱引動則易致相火亢旺之證,其癥狀常以五心煩熱、骨蒸潮熱、小便頻多、男子遺精早泄、女子經稠量多為主。認為此證雖亦有熾盛火熱之象,然抑陽之時不應忘卻扶陰,常用知柏地黃丸治之,癥狀重者合以秦艽鱉甲散。

3 復合證型辨治規律探析

火為陽邪,傳變迅速,在2型糖尿病早期火象的辨識中,常有憑單一系統難以解釋的情況,這便需要我們厘清火象傳變規律,抓住主要病機,巧妙處方用藥。筆者總結了臨床中的4種常見復合證型,并借此分析岳仁宋復雜火象辨治之法。

3.1 常見復合證型

3.1.1 肺胃熱盛證 飲食不節而致胃火亢盛,火性炎上,熱毒傳肺,即發此證,糖尿病典型的口渴多飲、消谷善饑的癥狀多因火傷肺胃所致。岳仁宋常以除胃熱為先,胃熱除則肺火消;亦常用升降散開郁泄濁,此方通達上下、肺胃同調,開郁而助濁陰降,泄濁而使清氣升,為清解肺胃熱邪之良方。

3.1.2 胃腸積熱證 《素問·陰陽別論》曰:“二陽結謂之消”,“二陽”即手足陽明的合稱。胃中之火若為濕邪、食積、痰濁等阻礙,伏于陽明則常下傳而為胃腸積熱證。此證患者多為腹型肥胖,癥狀以大便干結或黏滯不爽、噯腐吞酸、口臭口干、局部汗出且汗液黏滯為多。由于此證熱邪附于有形實邪,單單依靠清解并不能取效,當給邪氣以出路。岳仁宋臨床中常以大黃黃連瀉心湯、葛根芩連湯為架構,清泄同施療效甚佳。

3.1.3 心肝火熾證 心肝兩臟易因情志而病,且為母子關系,一損俱損。五志過極,氣郁化火,火灼血脈損及心肝,即為此證。岳仁宋臨證之時抓住“氣有余便是火”的病機特點,認為祛火當以理氣為先,氣機順暢則火熱自除,處方常以柴胡疏肝散、丹梔逍遙散、越鞠丸為主,亦可酌加黃連、連翹、夏枯草等清心平肝之品。

3.1.4 脾實肝熱證 此證病在肝脾,或因脾實不運損及肝,或緣肝熱不疏傷于脾,總以急躁易怒、胸脅脹滿、噯腐吞酸、口臭唇干、大便不爽等為主要表現。針對于此,岳仁宋宗大柴胡湯之法,疏通少陽,泄濁降逆,通暢氣機,調和肝脾。

3.2 臨證辨治法要

3.2.1 探火源,曉傳變 上述對五系火象的把握皆是立足當前進行的橫斷面分析,若要全面剖析還應辨明體質、追溯病史、探尋病因。針對致火之因,岳仁宋[7]提出的氣、食、毒(多系糖脂代謝異?;?三因致火理論,為臨床探尋火源的重要提示?;馃峒瘸?,又當根據癥狀表現理出火熱之傳變路徑,以使病情了然于胸??傊?,透過表象抓住本質,方能提高療效。

3.2.2 辨邪氣,明火性 火熱之發,或因“有余”,有余則陽氣亢旺,火熱內生,流溢周身;或因“有郁”,郁結不通亦化熱,火熱灼津,久之生痰化瘀,與熱相合極難祛除。為使辨治更加準確,在五系辨證基礎之上,亦需結合八綱辨證、衛氣營血辨證等,明察痰濕瘀血,斷明火邪之性,毫厘之間治法迥異。

3.2.3 順臟腑,察五行 五臟六腑各有其生理特性,各有其趨避喜惡,雖皆為火邪,各臟腑之火卻大不相同,治療時皆應在把握臟腑生理特性基礎上,仔細辨證之后方可處方用藥,不可盲目清之。如肝喜調達而惡抑郁,其火多因氣郁,故治肝當以解郁為先,氣順火自消;胃腸為腐熟、傳導食物之處,實熱多因積滯,故瀉熱當以通腑為要,腑通熱自除。

此外,以“五系”統熱象,除了清晰明了之外,更便于洞察五行之間的關系,以拓寬治療思路、未病先防。如患者平素多怒,脾胃熱盛久治不愈,則可考慮脾熱為肝而傳,涼肝可作為基本治法;再如患者已有肺燥津傷的表現,雖未出現大便秘結,仍可予少量增液潤腸之品,一則通腑泄熱,二則以防腸燥津虧。

4 結語

總而言之,“五系火象辨治法”將火象以“五系”統之,以嚴密的思維邏輯搜集征象、指導治療,從而避免了辨治的盲目及隨性。該法是五行理論在2型糖尿病早期辨治的具體應用,亦是岳仁宋在繼承前人經驗基礎之上的有益探索。

[1] 岳仁宋,王帥,員富圓,等.2型糖尿病的中醫分期分型辨證探析[J]. 遼寧中醫雜志,2010,37(10):1917-1918.

[2] 岳仁宋,王帥,陳源,等.2型糖尿病早期從火熱論之的思考[J].遼寧中醫雜志,2010, 37(9):1691-1692.

[3] 高博,崔蒙.五行系統的三維模式探討[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1, 26(9):1914-1916.

[4] 肖月,徐世軍,成莉,等.中醫四部經典[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10:56.

[5] 陳無擇.三因極一病證方論[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07:132-138.

[6] 錢乙.小兒藥證直訣[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2-7.

[7] 齊方洲,岳仁宋,曹立虎.“直折火熱法”在消渴初期的臨床運用[J].河南中醫,2011,31(12):1440.

張博荀(1992-),男,河北保定人,在讀碩士,從事中醫藥防治內分泌系統疾病的臨床與研究。

△通訊作者:岳仁宋(1964-),男,四川巴中人,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從事中醫藥防治內分泌系統疾病的臨床與研究,Tel:18980880163,E-mail:1580229694@qq.com。

R587.1

A

1006-3250(2017)08-1060-03

2017-06-14

猜你喜歡
火熱五臟證型
從五臟角度探析沈氏女科學術思想
糖尿病前期中醫證型及證素特點分析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類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醫證素證型研究
基于自適應矩估計的BP神經網絡對中醫痛經證型分類的研究
高血壓腦小血管病中醫證型與靶器官損傷因素的相關性分析
請注意,這些新規8月“火熱上線”
從五臟相關理論淺析祛風退翳法在風輪疾病的應用
五色入五臟一年更健康
漫畫
“火熱”的水世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