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財產保險在地方政府扶貧中的功能和舉措

2017-01-16 18:06朱禮榮
中國經貿 2016年22期
關鍵詞:財產保險扶貧舉措

【摘 要】本文在闡述保險機制能夠為地方政府精準扶貧保駕護航的基礎上,詳細分析扶貧過程中面臨的生產、生活和融資三大風險,并有的放矢的提出通過發揮保險功能化解風險的具體舉措,對于保障地方政府扶貧的效果和履行保險公司社會責任將起到促進作用。

【關鍵詞】財產保險;機制;扶貧;功能;舉措

面向“十三五”,黨和政府提出精準扶貧的新目標:到2020年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農村貧困人口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謴捅kU30多年實踐證明,財產保險精準融入扶貧工作能夠為地方政府扶貧保駕護航。

一、保險機制四大作用精準契合扶貧工作

一是保險機制可以構筑農業生產風險屏障。保險機制的杠桿功能可以成倍放大扶貧資金的效用,能夠有效保護農村貧困地區生產力,助力解決群眾因災致貧、因災返貧問題。財政以保費補貼的方式對農業支持和投入,可以顯著提高財政投入惠及范圍,實現產出呈幾何級數放大。政府借助和運用保險機制,可以使財政資源的配置效能得到極大提升。二是保險機制可以織密社會保障安全網。因病致貧是困擾脫貧的第一大因素,引入保險機制完善醫療救助體系,把最困難的群眾兜起來,可有效解決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三是保險機制可以提升金融資源配置效能。保險可發揮保障功能和增信優勢,撬動信貸資金,有效緩解貧困群體借款難問題,創造有利于“造血式”扶貧的金融環境,支持貧困地區特色產業和優勢產業發展,增強貧困群體再發展能力,在產業扶貧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四是保險機制可以促進地方政府投融資機制創新。目前農民尤其是貧困人口普遍存在貸款難問題,保險公司可以將省市兩級政府信用和金融央企市場信用相結合,通過保險機制把重要的種植業、養殖業、林業納入保險保障,將高等級的信用向下延伸增信,實現銀?;?,分散支農信貸資金的風險,實現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由“輸血補養”向“造血增能”的轉變,改善欠發達地區融資條件,打破地方經濟“越窮越沒金融資源”的融資瓶頸。

二、扶貧路上三大隱患需要保險機制

1.生產路上致貧隱患

一是自然災害危害生產的隱患。據統計,我國因各種自然災害致貧的占到貧困成因的20%。江蘇省鹽城市是農業大市,保險服務農業和農村經濟起步早,發展快,效果顯著。自2007年開辦政策性農業保險以來,人保財險鹽城市分公司開發和開辦各類涉農保險項目和保險品種多達35個,共承擔各類種養殖類風險責任401億元,支付賠款10.6億元,不僅讓百姓充分感受到了國家支農惠農的政策,而且較好地發揮了保險參與社會管理,保障農民群眾的基本利益的“兜底”作用。二是意外傷害危害生產的隱患。在貧困地區,生產中突出的隱患現是農機“咬人”,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我國農機裝備保有量持續大幅增長。僅鹽城市2015年農機總投入就超10億元,大中型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擁有量雙雙突破2萬臺。隨之而來的是各種意外事故頻發,由于農機駕駛操作不當造成的經濟損失和人身安全問題也愈發突出,再加上臺風、洪澇等自然災害頻發,因此受損的農業機械也不在少數。這已然成為了農民機手的一塊心病,也成為農機化發展的一大阻礙。

2.生活路上致貧隱患

一是因病致貧的隱患?!笆昱Ρ夹】?,一場大病全泡湯?!痹谖覈?000萬貧困人口當中,因病致貧占42%,是困擾脫貧的第一大因素。從鹽城市看,2013年以來,由鹽城市政府主導,中國人保財險鹽城市分公司參與的城鄉職工、居民大病保險項目,已累計為全市465萬城鄉職工、居民等參保(合)人員提供大病保險服務,實現 “一站式”即時結算服務。截至2015年底,累計為84264人次賠付1.4億元的大病醫療費用。二是意外傷害致貧的隱患。生活中,意外事故、自然災害等對貧困人口的生命和家用電線等家庭財產安全帶來極大隱患。沿海地區臺風、雷暴天氣頻繁,每年都有大量的農村房屋及家電等財產遭受損失,農村群體往往會因意外傷害的醫療費用,重置受損房屋和家電致貧和返貧。

3.融資路上致貧隱患

一是啟動資金貧血的隱患。一方面集體經濟、龍頭企業有好的項目,卻缺乏啟動資金;另一方面農民尤其是貧困人口普遍存在貸款難問題,創業和擴大生產資金來源匱乏,缺少脫貧的物質基礎。二是再生產資金貧血的隱患。農產品滯銷、農產品賤價嚴重阻礙了農村經濟進一步發展,農戶、龍頭企業先期投入的資金不能回籠,同時又沒有貸款支持,缺乏資金無法進行再生產,成為影響農村地區脫貧致富的一大隱患。

三、保險機制為扶貧保駕護航

1.保險為扶貧生產路上化解風險

一是健全龍頭企業的保障范圍。農村集體經濟是農村脫貧的重要力量,隨著土地流轉的加快,家庭農場將成為農業生產的新形式。為此,推廣家庭農場一攬子保險能夠全面防范生產中的各類風險。二是提高傳統種(養)殖業保障水平。

近來的幾次災害,農民的損失都遠遠超過了最高保障額度范圍。三是創新開發涉農保險險種。農產品眾多,特別是近來高效農業產業發展迅猛,但參保的產品、面積有限,本地特色農產品所對應的保險產品沒有得到較好的推廣。在政府的引導下,針對一村一品開發相應的高效農業保險產品,保障地方特色農產品做大、做強、做優非常必要。四是深化涉農保險保障層次。當前涉農產品都是保產量、保成本,而老百姓的需求是要保收入、保價格。在部分省市,價格指數保險和產量保險產品很受政府、農民歡迎。各地可以借助精準扶貧的東風,在豐富農業保險產品體系上更進一步。

2.保險為扶貧生活路上化解風險

一是定向支持貧困戶大病定額給付保險。目前各類醫保都是實行醫療費用報銷制度,這對于貧困人口來說,一旦罹患重大疾病,將難以承擔起先期的墊付資金。引入保險機制完善醫療救助體系,把最困難的群眾兜起來,為困難群體投保重大疾病定額給付保險,使得參保困難群眾在診斷為特定的重大疾病后,即可獲得定額補償,幫助患者及時、有效的進行治療,使貧困人口不再憂心看病難、看病貴。二是定向支持貧困戶小額農房保險。為使困難群體擺脫因災導致的家庭財產損失,減輕政府救助壓力,依照扶貧非盈利性項目的原則,可以為全市扶貧對象開辦小額農房保險。保險金的賠償能夠使在冊貧困戶在遭受自然災害時及時修繕、重置房產及室內家用電器,盡快恢復日常生活。三是定向支持貧困戶農村小額人身險。為使困難群體擺脫因意外至殘或致死對個人及家庭帶來的經濟上和精神上的傷害,減輕政府救助壓力,為扶貧對象開辦農村小額人身險,可以起到小投入、大保障的效果。

3.為扶貧融資路上化解風險

通過小額的保險保費投入來撬動千倍以上的保險保障金。保險可發揮保障功能和增信優勢,撬動信貸資金,增強貧困群體再發展能力。特別是近年來借款人抵押物保證保險等新興險種越來越成為城市居民融資的一種手段,通過信貸與保險互動機制,破解貸款難、貸款貴問題。在農村地區,可以通過財政資金對參保農戶給予保費補貼,保險公司對農產品、農業設施提供保險服務。相比一般農戶,參保農戶多了一重保障,降低了融資風險,銀行也更愿意為其發放貸款。同時,依托政府建立的風險保障基金,發揮小額貸款保證保險產品“資金放大器”的功能,幫助困難群體解決貸款難問題,實現創業夢和脫貧夢。

參考文獻:

[1]吳焰.《中國非壽險市場發展研究報告2015》.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6年11月第1版.

[2]王銀成.《德里克管理思想的中國實踐》.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作者簡介:

朱禮榮(1965—),學歷:本科,工作單位:中國人保財險鹽城分公司,職位:總經理。

猜你喜歡
財產保險扶貧舉措
我國財產保險公司面臨的風險探析
證監會“扶貧”
中俄聯合計算機應用實訓基地實施策略與路徑研究
管仲“扶貧”
關于保險受益人適用范圍的法律思考
我國中小商業企業如何利用保險保障產品銷售分析
“十二五”期間陜西省財產保險市場需求變化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