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問題及有效路徑分析

2017-01-16 00:17杜哲
東方教育 2016年11期
關鍵詞:解決路徑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

杜哲

摘要:實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普遍關注的問題之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所在,探索如何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途徑是當前階段的重要任務。需要理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心理學基礎,從需要理論出發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問題;解決路徑

一、90后大學生的特點和加強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的意義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對其成員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名—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新形勢下高校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及行為表現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足,我們應該對大學生思想教育道德素質中的問題進行正確的分析,對解決的方法戰略進行考慮,這樣才能讓它更為健康的成長。

1.“90”后大學生的特點

每個時代的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和特點,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90后大學生接受比較多的是知識、奮斗目標、愛國主義、自我奮斗、自我發展教育,但是接受比較少的是明禮、目標、黨史、集體主義、團結協作。90后大學生憑借國家高考制度將優秀的學生選擇出來,經過高中的學習獲得一些科學文化知識,文化素質都比較高?!爸袊膰H地位在進入了 21世紀之后進一步提升,在這樣的環境之中,國家不斷地繁榮昌盛,‘90后們的國際交流更為熱情和主動,國家榮譽感和自信也越來越強烈”,學習、工作、生活很有激情??墒翘幱诖穗A段的學生對問題的看待不夠全面,很容易沖動,容易偏激的對待人生中的問題,假如引領的不夠正確,那么就會有負面影響。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持續發展 .中的90后的大學生們被社會環境時刻影響著,這樣會致使一些大學生將自我成才作為核心,其學到的知識會同現實生活產生互相矛盾,在經濟、學習、就業方面有著巨大的壓力。

2. 思想道德素質的基本內容

思想道德素質指的是人們在對個人同個人、他人、集體、社會之間的關系進行處理時應該遵守的基本規范、準則,也就是說一個人理應有的思想品德、道德素質、行為規范、情感意志、做人準則。人才方面要求和標準在社會發展和進步的同吋逐漸提升。大學生們要想在“四化”建設中做出貢獻,將自己的理想和價值實現,那么就應該對自己嚴格要求,好好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升思想進德素質。

思想、身心、業務素質共同構成了大學生的素質結構?!熬唧w的思想素質包含人格(自尊、自強、自愛)、價值觀(信念、理想、世界觀)、超前意識(環保意識、現代意識、憂患意識、國家意識)、倫理道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遵守社會公德)、修養品德(情操、美感、追求美)。具體的業務素質包含:創造性思維,主動思考;知識結構的理性很強,能夠全面的對問題進行考慮;獲得知識的能力,可以單獨的對文獻資料加以利用,再進行統計分析和邏輯論證;計劃組織管理的能九合理進行計劃,和別人協同合作,將關系協調好,使矛盾得到化解。身心素質具體有:身體素質,身體健康,身體的協調性、靈活性、適應性;心理素質,積極樂觀,有強烈的競爭意識,能夠承受住壓力,樂于接受新鮮的事物,敢于直視失敗?!薄?/p>

3.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的意義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就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這個任務十分艱巨也必將持續很久,只有全民一起努力才能將這個艱巨的任務完成。高等院校的任務十分艱巨,需要培養二十一世紀社會主義建設的人才,提升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非常有益于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的提升。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進行強化,對他們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的形成有促進作用,可以指引他們的人生觀,讓其健康快樂的成長,提升全民的知識水平和道德素質。大學生在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之下越來越迷茫。強化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協助他們將成才之路上的思想障礙掃清,在全民素質的提升層面為一重要內容。

大學生同社會之間的聯系十分緊密,也受到了社會積極以及消極的影響。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大學生有一個明確的美丑之分,將崇高的理想建立起來,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拒絕拜金主義、個人主義、享樂主義,通過自己的良好品德對社會和他人產生影響,對全民思想道德素質產生直接影響。國家教育事業的基礎就是師范教育,師范教育也是我國教育事業可以維持活力的源泉,在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全民族素質提升、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實現上,肩負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歷史使命。

二、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作用

1.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

對大學生培養教育的主要方向是促使其能夠全面發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是認真貫徹全面發展方針,讓人類能夠自主、全方位進步,這和大學生培養方向是相同,它奠定了人類全面發展的基礎。從“現實的個人”角度進行分析,馬克思理論指出,我們應該明確兩個根本指導方向:一是對這一概念的認知不可以與人的需求相分開?,F實的個人不但在物質層面有需求,而且在精神文化層面也有需求,只有各方面的需求都獲得實現的時候,人才能持續成長與成熟,需求是人類行為發生的催化劑。伴隨社會前進,歷史階段不同,人類聯系也隨之出現變動,所以,體現人類聯系的需求也會出現變動。二是對“現實的個人”這一概念的認知不可以和人類行為相分開。社會歷史到最后還是人類行為產生的結果,“社會是人類彼此聯系的統一體,是人類行為推動而形成的,在當今人們在原有的行為基礎上持續改進與更新而出現的彼此之間的聯系,社會其實就是人類行為的整和體”,“現實的個人”其實是在社會生活中始終營造歷史和促進社會前進的人。同時,人類還是生態條件運作的結果,對“現實的個人”進行認知也要從人類和生態間的聯系層面考慮。馬恩曾經指出,“人在形成生態的時候,生態也在不斷推動人類的成長?!鄙鐣h境不但對人類成長產生作用,同時人類對環境的形成也有一定的作用,彼此統一于人類的社會實際行為中。根據馬克思主義觀點,現實的人指的是產生實際行為的人類,始終在特定生態條件下從事社會行為的人,人類進步和生態換進存在某種聯系,特定的歷史環境會對人類發展發生一定的作用。因此,根據馬克思主義的有關闡述,我們應以人的現實需求為基準點,加大對人的現實行為的關注力度,重視生態對人類發展發揮的作用。

2.引導大學生心理活動

心理健康對于大學生來說至為關鍵,是其成長與成熟的決定因素。身心健康、個性發展需要與客觀環境條件的適應、個體的主體性發展和生態社會性需求相符合,有利于促進人類良性發展。當前大學生的健康發展存在下列心理特點:一是心理變動應和生理改變相符合,也就是說要表現為心理變動持續性的特征;二是大學生的心理變動應和其年紀水平相一致,要體現其和年紀相一致的特點,也就是說要具有年紀特性,表明心理變動具有一定的階段特色;三是大學生的心理變動應和社會進步相一致,也就是說心理變動表現出其社會性特征;四是大學生心理變動要和自身成長水平相符合,個體的心理變動存在一定的獨特性,因而造成個體不同,其心理變動也不一致的情況;五是大學生自身能動性會對心理變動發揮作用,使其心理變動呈現出積極性、自覺性、自主性等;六是大學生自身心理變動具有兩個層面內容,主動性和被動性同時存在。因為大學生心理存在上述特性,在社會環境比較繁雜的情況下,很容易出現一些心理難題,如學校較為沉重的學習任務、繁雜的人情世故、多樣化的文娛體驗、難找的合適工作、較高的生活預期,這些都會讓大學生承受較大的負擔,而且處于這一時期的大學生固有的彼此沖突、繁雜且不穩定的發展特征,這些都會讓絕大多數的學生由于不能很好的適應社會而出現較多的心理負擔,并對人生價值與意義產生質疑,假如這些消極情緒得不到及時的調節與疏通的話,部分學生就會出現心理問題,嚴重的話就會干擾其正常的生活與學習,也會阻礙其今后的社會活動。

3.建立系統教育的思想

第一,教育目標的一致性。在對人成長發展過程中,家庭、學校和社會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三者的共同點是旨在強化人的各種能力特征,但也具有一定的差異,主要包括:家庭是人的內部成長環境,人的習慣的養成與家庭環境有直接的關聯,對人的成才培養主要起基礎性的作用;學校是人們學習生活的地方,通過學校人們獲得了大部分的專業知識,而且由于人的少年和青年期主要在學校度過,學校環境的好壞,直接對人的成長起到了主導、決定性的作用;社會是人生長的外部環境,外部環境的變化都會對人產生一定的影響作用。三者要相互補充,協調發展,共同促進人的成長培養。

第二,教育功能的互補性。學校、社會和家庭三者以培養優秀人才為宗旨,對人的成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大學生生長的大環境包括微觀環境,主要為家庭環境、學校環境,和宏觀環境,主要為社會環境。外部環境主要通過人參與社會其中,通過其各種社會角色的扮演,了解社會文化生活,掌握社會生活所需要的素質、技能和道德,主要通過社會活動,來豐富人的社會經驗,促進人的健康發展,達到育人的目的。三者相互促進,協調發展,一方的發展需要以另外兩方的健康發展為基礎,三者相互影響,共同提高。

三、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徑

1.提倡交往式教育,了解大學生的基本需要

提升大學生思政教育的目的性。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為適應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育體現為一種工具價值,目的在于維護國家、社會的安定,或者為國家培養合格的接班人,片面強調國家和社會利益,要求個人無條件服從國家,忽視甚至否定了個人的需要和正當利益。這種片面的思想政治教育觀導致的結果是高校的思政教育非但不能激發大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反倒招致大學生的冷漠甚至反感情緒,對思政教育的實效性產生了極大的負面作用。在馬克思主義的需要理論看來,需要是人的思想和行為的動因,“作為聯系人的思想與外部環境的中介和橋梁,調控行為的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需要是人的行為的最終源泉和持續動力,是人類有目的活動的助推器?!?/p>

若能了解人的需要,就可以預測人的行為,將思想政治工作做在大學生行為之前,滿足了大學生的需要就可以引導其行為,自然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和主動性。一切發展都是為了人,都要依靠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第一步就是高校要堅持“以學生為本”,把“一切為了學生”的理念貫徹到教育的全過程,要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從學生的實際利益出發,充分切合他們的思想、觀念和行為,避免空洞而不切實際的說教。思政教育要把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素質提高作為最終目的,在向學生傳遞社會價值、道德規范、政治理念的同時,更為關鍵的是關注學生的自我完善和全面發展。

2.發揮主觀能動性,滿足大學生的合理需要

根據需要理論,人的需要具有多樣性、層次性的特點,大學生群體正處于生理、心理急劇變化的時期,具有諸多不同于一般人的需要特點,此階段求知、交往和情感的需要是表現相對突出的需要。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關注大學生的需要,并為大學生合理需要的滿足創造必要條件,而不能壓制其合理需要。滿足大學生的合理需要,實際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方面,滿足大學生的合理需要能夠提升大學生的公平感,這樣一來有助于幫助大學生建立起對于社會的一種信任感,而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所在;另一方面滿足大學生的合理需要有助于促進大學生的不斷發展,因為只有在滿足基本需要的前提下,才能產生更高層次的需要,更高層次的需要既是引導社會前進的動力,又是促進大學生不斷發展的重要因素。

首先,創造良好的校園環境。這雖然是較低層次的需要,卻是學生實現高層次需要的基礎,也是對學生進行遠大理想教育的基石。其次,針對大學生的交往需要,要采取多種手段,積極組織多種活動,開展校園文化建設,鼓勵大學生踴躍參加校園集體活動,既能豐富大學生的群體生活,又能促進大學生積極融入群體之中,提高人際交往的能力,從而滿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第三,對于大學生的求知以及自尊的需要,要著力改進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創新教育方式方法,同時要發揮大學生的主體作用。

3.凸顯公平性特征,尊重大學生的差別需要

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際上就是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針對受教育者的不同情況,在充分了解不同大學生的不同需要的基礎之上,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手段,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對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提升其針對性,既有理論上的依據,又是出于現實的考量。

尊重大學生的差別需要,也是“以人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觀念的重要體現,“以人為本”就是要把學生個體作為教育的根本,尊重并理解學生的需要。目前大學生在個性、心理和價值觀念上都有著千差萬別,決不能再采用過去“一刀切”的教育模式,而是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個人特點和具體情況,從實際情況出發,開展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這就要求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實踐中,要正確處理好大學生群體共性需要和個性需要的關系,既要保證滿足大學生的共性需要,又要對學生的具體狀況做出分析,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具體需要,因人而異地開展教育工作,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

參考文獻:

[1]沈壯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武漢:武漢大學出版,2008 年版

[2]劉新庚:《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北京:人民出版,2008 年版

[3]鄭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版

[4]王茂勝:《思想政治教育評價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年版

[5]方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5 年版

[6]馮文光:《馬克思的需要理論》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6 年版

[7]邱偉光、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版

[8]楊鑒曉:《試談三個面向與強化素質教育》[J].《社科縱橫》,1998(2).

[9]王力:《“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湖北大學學報》.2010年第3期

[10]連福鑫:《大學生價值觀的變遷研究》,《華東師范大學學報》,2008年第3期

猜你喜歡
解決路徑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
大學生就業趨勢
大學生“雙創”進行時
暑假調查 45%的大學生僅給自己放十天假
數字版權管理與合理使用權利沖突的解決路徑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研究
黨中央給大學生留下啥印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