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地區高校體育師范生師德養成教育的現狀研究

2017-01-16 00:25黃景斌
東方教育 2016年14期
關鍵詞:養成教育民族地區師德

黃景斌

摘要:隨著立德樹人理念的深入,在校師范生的師德教育引起社會的關注。師德養成教育是一個長期的教育過程,是受教育者在通過教育實踐、親身體驗和日常生活、教師文化的陶冶下,自然生成教師專業素養,塑造教師人格的過程和方式。本文基于對地處老少邊地區的百色學院及河池學院體育教育師范專業大一至大四的在校本科生師德養成教育的現狀進行問卷調查,對體育師范生在師德教育的課程設置、自身問題、教師隊伍素質、學校監管等方面進行分析,闡述高校體育師范生師德養成教育存在的問題。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比其他任何職業道德更為重要的道德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身心發展和教育的成效,要肩負起為國家和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歷史重任,教師必須要以具備良好的師德作保證。

關鍵詞:民族地區;體育師范生;師德;養成教育

一、相關概念

(一)民族地區

民族地區總的來說就是少數民族聚集區。一般民族地區都是指:1.特定的一個或幾個少數民族世代生活的地方;2.少數民族人口較為集中,人口比例較大的地方;3.擁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民族習慣以及民族文化;4.民族地區一般都享有國家的優惠政策以及一定的法律自治權。本文特指地處革命老區及邊疆地區的民族地區高校。

(二)體育師范生

師范生是指各級各類師范學?;驇熧Y培訓機構的學生。除接受思想品德和文化科學教育外,還接受教師職業道德和職業技能訓練的學生,體育師范生主要是指各級各類學生中選擇體育教育專業且未來將從事教育工作的師范生。

(三)師德

教師的職業道德,簡稱“師德”,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是教師應有的道德和行為規范,是全社會道德體系的組成部分,是青少年學生道德修養的楷模之一。從實踐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淵博學識和人格魅力的教師,會對其學生產生一輩子的影響。

(四)養成教育

養成教育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語言習慣和思維習慣的教育。從狹義上單指人良好道德品行和規范行為習慣的養成;從廣義上講,指人的基本思想素質道德素質、心理素質,涉及知識結構、思維方法、生存能力、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和教育,其著眼于人的基本素質,通過外在教育的教化和自我內化,經過“外育”和“內修”形成內外結合完善的系統的教育。師德養成教育是指通過長期的教育實踐訓練和教育生活體驗以及教師文化熏陶,使個體能自覺主動地形成良好的教師專業素養和教師人格的過程和方式。

二、調查情況

1.調查對象

本次主要對地處老少邊地區的百色學院及河池學院體育教育師范專業大一至大四的在校本科生進行調查。

2.調查內容

本次調查問卷主要包括體育師范生職業認同度;對師德的認識;民族地區高校師德教育現狀以及對傳統師德觀的態度等問題,調查問卷共設計20道題,其中單選題15道,多選題3道,問答題2道。此次調查共發放了600份問卷,其中回收問卷491份,有效問卷448份,有效率為91.24%。

3.調查方法

本文遵循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和方法,在深入研究既往文獻資料的前提下,通過實地問卷調查,以理論指導實際,以實際驗證理論,總結歸納民族地區高校師范生師德養成教育的現狀。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兩種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法。對老少邊地區高校的體育師范生進行問卷調查,由調查結果分析民族地區高校體育師范生師德教育取得的成效、存在的問題及其成因。

(2)文獻調查法。通過搜集、閱讀關于師德教育研究的專著、教材、論文、雜志等,了解當前相關的理論和實踐動態,對其進行重新梳理,為研究提供必要的依據。

三.民族地區體育師范生師德養成教育的現狀

通過對收集到的調查問卷進行分析,民族地區高校體育師范生師德養成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的問題:

(一)師德課程設置情況

師德教育課程的內容應該包括一般公民道德、師德規范、師德原則、師德培養方法與教育有關的法律法規的知識等一系列內容,這些知識對于一個教師是不可或缺的知識。調查發現,民族地區高校體育師范生師德教育課程主要以思想政治課為主,雖然在考取教師職業資格證的時候有涉及相關的教師職業道德知識,但都是零碎的,并沒有形成系統、專門的師德課程。本文認為對體育師范生進行師德知識的滲透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形成師德意識和進行師德實踐,這都是建立在對掌握師德知識的基礎之上,對于師德知識教學永遠是不可忽略的一個關鍵環節,要通過師德知識的滲透讓未來一代的“準教師”們了解將來所從事的職業對其特殊性要求所在,以明確具體的師德規范要求來提高他們的理性認識。

(二)體育師范生缺乏相應師德知識

師德知識主要包括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與教師職業相關的法律、社會公德方面的知識,它對于師德情感的養成、師德實踐能力的培養都有著重要的作用,了解并掌握師德知識是教師進行自我行為調節、教育學生、促進教學的至關重要的基礎。但體育師范生掌握師德知識的情況如何呢?調查發現“超過半數在校體育師范生對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內容和要求不甚了解,54%的在校生不能保證畢業后在教育崗位上有合格的教師職業道德。據問卷統計資料顯示,被調查的448名在校體育師范生中,對教師職業道德基本內容和要求能夠講完全、講清楚的人占5%;講不全、講不清的人占26%?!爆F實生活中一些教師也出現違反法律法規的現象,如偷看學生信件、對學生進行體罰等違法行為,這些都反映出教師對法律法規知識的掌握還不夠。從這些調查可以看出,高校在進行師范生師德教育時,不能僅僅局限于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等內容的教育,還應加強與教師職業相關的法律知識的培養。

(三)師范院校教師隊伍的師德素質有待提高

師范院校教師的師德水平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道德養成。作為培養教師的搖籃,師范學校培養的學生將來也是教師,這就決定了師范院校的教師師德狀況對于師范生師德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影響。

一方面,部分教師師德素質不高。在民族地區高校,由于長期存在師資隊伍不足的影響,師德教育工作以學校中思想政治老師、黨政干部、學生工作者等為主,雖然他們平常經常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實踐經驗較為豐富,但是部分教師存在學歷層次較低,職稱不高等情況,缺乏專業教育的理論知識,對師德規范、師德教育工作的意義、特點及規律沒有系統、規范的把握,教育工作大都依據自身的工作經驗來進行教育,往往以政治上的要求來代替對教師的職業道德要求,師德教育泛政治化,脫離了教師主體、學生主體。

另一方面,一些民族地區高校教師的師德表現不盡人意,表現為愛崗敬業意識淡薄,注重個人功利,關愛學生力度不夠,師生關系疏遠,教師對學生缺乏真誠的關心和幫助,學生缺少與老師溝通的機會,嚴謹治學精神欠缺,忽視課堂教學為人師表作用不明顯,自律意識函待提高,部分教師不能嚴格要求自己,違反職業紀律,如隨意中斷課堂教學,打亂課程計劃安排,隨意調課,有的因為其他事務誤課,隨意縮短教學時間。

另外,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師德教育不僅需要思想政治專業教師及學生工作隊伍的正確引導,師德教育貫穿教學的每個環節,每位老師的教學行為都或多或少影響著學生,還需要其他教師的通力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而在認識上,民族地區高校往往將師德教育視為思想政治專業教師的分內之事,沒有把師德教育納入整個師范教育的工作重點,而是將其置于邊緣位置,難以發揮出其他課程所應有的育人功能。

(四)學校師德管理監督的缺失

高校教師對于師范生師德的潛在影響作用是不可忽視的,所以學校應該加強對教師師德的監督與管理。然而,一些民族地區校對教師的考評主要是對科研、教學方面的要求比較嚴格,主要集中在教學課堂的監控,但在職業道德、約束機制、導向機制等方面流于形式,對于教師職業的態度,深層次的職業道德精神卻很少涉及,更沒有科學測評標準和措施;在教師培訓中,往往只注重專業素質和學歷層次的提高,對思想素質、職業道德的培訓重視不夠。這種管理監督工作面對現行不完善的教師管理制度、激勵機制和師德建設體系,勢必導致教師“重業務、輕道德”現象的不斷蔓延。

(五)體育師范生自身的問題

體育生作為高校中一個特殊的群休,具有鮮明的性格特點,主要表現在紀律比較懶散,文化基礎知識相對比較薄弱,不喜歡學習理論知識,導致了師德教育成效不高。

1.從事教師職業的可能性降低

隨著市場經濟的高度發展,“讀書無用論”、“一切向錢看”等錯誤觀念對師范生的價值選擇帶來了不小的沖擊。從“教師職業的社會地位”的調查結果得知,大部分學生認為,“教師職業是崇高的,對教師職業在社會中的地位還是比較滿意的,但也有一部分學生認為,教師職業社會地位的變化不太明顯?!边@種結果表明了教師這個職業并沒有引起全社會的足夠重視,教師的工作條件、工作環境等都不是像人們所想象的那么優越,特別是是部分農村地區和偏遠地區的教師,工作條件更差。同時,隨著就業政策的改變,現在實行的是雙向選擇,體育師范生特別是具有球類特長的學生可以選擇自己鐘情的工作,而不必走上教師這一工作崗位。另一方面,盡管許多體育師范生愿意從事教師職業,但面對現在進入學校這類事業單位“逢進必考”的政策,很多師范生也不一定能順利進入教師行業,特別是一些學習成績、專業技能并不突出的體育師范生,在這一方面并不占優勢。正是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使得師范生從事教師職業的可能性降低,最終導致一些師范生認為師德教育對于他們來說是沒有任何意義和價值的,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教師職業理想、教師情感等對于他們來說也沒有意義,而要求他們要熱愛教師事業就顯得不切實際。

2.學生個體道德素質不高

師德是師范生提高自身內在修養和不斷發展的動力,也會對他們的職業定位和職業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師范生必須在實踐中不斷加強和完善自身的修養。而對于體育師范生師德的培養,除需要進行師德教育外,更離不開本人對自身道德的修養,只有自身具備了一定的道德基礎,才能形成師德發展的生長點。然而在當前,一方面,由于受社會上一些道德失范現象的影響,大學生的道德狀況也不容樂觀。誠信的缺失是當前大學生的一大問題,如考試作弊、個人簡介材料作假等;花錢大手大腳、奢侈之風盛行、互相攀比現象嚴重影響同學之間人際關系不和諧等等,這些問題在體育師范生中同樣存在。另一方面,部分體育師范生由于受到多元價值觀及社會轉型期的思想影響,在理想信念上出現迷茫,以致道德價值觀念和行為呈現出復雜化的傾向,對社會公德等方面抱著不屑一顧和無所謂的態度。這些反映出體育師范生對自身的思想道德要求較低,不注重個體道德素質的培養,這必然影響著他們養成高尚的師德。

3.師德學習積極性不高

教育的真諦不僅僅只是知識和技能的傳授,還蘊含著豐富的倫理道德內涵。調查顯示,雖然大多數體育師范生還是比較熱愛教師這份職業,也有從事教師工作的意愿,但他們由于自身的局限,對于師德的認識還比較膚淺,不能充分地認識到師德素質在教師個體素質中所占據的核心地位,不能發揮出自己在師德教育中的主體地位,表現為:在師德知識學習過程中積極性不高,認為只要通過這門課程的考試就算是掌握了一定的師德,而并沒有去真正了解一些師德知識背后所存在的深刻內涵。同時,由于他們對中小學教學一線的關注度也不夠,并不清楚作為教師,究竟應該具備什么樣的師德品質,做好師德實踐的準備也就無從談起。

參考文獻:

[1]黃蕾主編.教育專業倫理[M]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4

[2]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新時期師德建設與師德修養讀本[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5.

[3]王輔成,史文校,周金虎.教師職業道德修養[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

[4]李春玲.教師職業道德四[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5]陳靜.教師道德建設[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6]陳貴洲.師德教育的本質——“以人為本”[J].中國西部科技,2007(01).

猜你喜歡
養成教育民族地區師德
致良知與師德
師德淪喪者不配為師
呂狂飆:師德建設需警惕從崇高師德簡單轉向底線師德
工匠精神的缺失與高職院校的使命
小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探索
云南省民族地區農村小學體育教師現狀調查研究
高校學生體育素質養成教育研究
民族地區城鎮規劃現狀淺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區“一類模式”小學漢語文教學質量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下的民族高校大學生價值觀認同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