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高效課堂研究

2017-01-16 00:31王振東
東方教育 2016年14期
關鍵詞:新媒體高效課堂

王振東

摘要: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與應用,現在的課堂也越來越離不開新媒體技術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進與補充。本文以高效課堂模式為對象進行研究,對老師、學生關于新媒體課堂的看法進行調查問卷,分析得出理想中的新媒體高校課堂模型,以期為后續的教學改進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新媒體;高效課堂;模型研究

一、引言

隨著科學的進步,手機、電腦和平板這些電子設備已經普及,網絡技術和新媒體技術的應用也日益嫻熟。這些東西為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們對課堂教育的思考,我們的教育應當如何進一步發展,是否可以利用新媒體技術為我們的教育帶來創新。確實有人將新媒體技術與教育結合,出現了傳統教育模式所不具有的優勢。但目前來看,這些結合還有繼續發展的空間,甚至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新媒體與教育可能有更深層次的結合,在新媒體環境下,整合各媒介資源以實現資源共享已經成為傳統媒介和新媒體的發展態勢[1],所以對新媒體模式教育研究是一個十分具有研究意義的問題。

二、新媒體理論概述

(1)新媒體

新媒體(NewMedia)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后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包括網絡媒體、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等。新媒體亦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通過互聯網、寬帶局域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嚴格地說,新媒體應該稱為數字化新媒體。

(2)發展現狀

隨著時代的發展,手機、電腦這些電子產品已經基本普及,基本處于人人都有的狀態。新媒體的信息量大這一特點更迎合了大學生的口味,通過手機、電腦打發像等車這樣瑣碎的時間,看看短信,上網瀏覽下網頁,分享一下身邊的新鮮事情這些已經基本與當代大學生形影不離,新媒體技術的發展為當前大學校園文化的建設與發展提供了新環境和良好機遇,為大學校園文化注入了生機活力,為校園文化建設拓展了新空間[2],由此可見新媒體技術已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Coursera:目前發展最大的MOOC平臺,擁有相近500門來自世界各地大學的課程,門類豐富,不過也良莠不齊。edX:哈佛與MIT共同出資組建的非營利性組織,與全球頂級高校結盟,系統源代碼開放,課程形式設計更自由靈活。Udacity:成立時間最早,以計算機類課程為主,課程數量不多,卻極為精致,許多細節專為在線授課而設計。以上都是國外幾家規模較大的新媒體環境下的利用新媒體的公司。還有一個案例是可汗學院(Khan Academy),通過在線圖書館收藏了3500 多部可汗老師的教學視頻,向世界各地的人們提供免費的高品質教育。該項目由薩爾曼·可汗給親戚的孩子講授的在線視頻課程開始,迅速向周圍蔓延,并從家庭走進了學校,甚至正在“翻轉課堂”,被認為正打開“未來教育”的曙光。

三、新媒體課堂問題分析

我們認為新媒體教育還有繼續發展的空間,新媒體在科學傳播既是渠道,也是主體之一,新媒體的出現使受眾接觸科學信息更便捷,主動性增強。[3]根據據我們的研究發現現在產生新媒體教存在許多缺陷,改進這些缺陷是新媒體教育模式繼續發展的動力。我選取了網絡即時教學類、專門構建的網絡教育平臺類、網絡系統訓練模式等新媒體教育模式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通過SWOT分析,即從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四個維度對總結出的新媒體教育模式進行分析,我們總結發現其中存在的代表問題:

(1)學校使用新媒體技術投入與產出怎樣,即花費的金錢和時間能否真正為教學效果帶來幫助。

(2)從學生的角度考量,學生在利用新媒體教育時,有沒有獲得到傳統教育所不具有的優勢,將這優勢細化來看就是學生能否充分利用零碎時間,學習過程中是否真的能不受到空間限制,與老師交流互動是否能夠充分,教育過程中教育資源如老師制作的ppt,一些搜集好的資料是否能方便傳輸。

(3)從老師的角度考慮,由于交流是雙向的,老師在教育過程中能否較好的獲得學生的反饋。對于老師獨家并不愿外傳的東西,能否做到智力成果的保護。這些問題是各種新媒體教育都面臨的問題,我們所研究的新媒體教育在個別問題上存在優勢,但還有不少問題上并不能讓我們滿意。究竟什么樣的新媒體教育模式才是我們現階段最能滿意的。

四、新媒體課堂教育模式分析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進行了實地調研,通過實地調查,邀請講師參加座談,網絡咨詢等方式對五所高校的師生進行了數據收集,并對收集的數據進行分析,得出目前師生認為他們需要的,最能輔助配合高校師生進行教學的新媒體教育教學課堂模式,我們進行了兩次數據收集,從教育模式的性質與方式兩個方面進行收集。

在性質方面,經過數據匯總分析后,我們發現:

①68%的同學認為新媒體技術應該主要融入到課外教育,21%的同學認為少部分可以融入到課堂教育,并且現在高校學生接觸最多的還是基于交互式工具的教育和專門構建的網絡教育平臺這兩類新媒體教育方式,并且52%高校學生使用這類平臺進行學習的時間中最大的為1小時左右,有35%是2小時左右。

②便捷、不受時間空間限制、使用成本低、是高校學生比較重視的新媒體平臺應該具有的功能多樣性,與此同時,因為不少平臺雖有提問與反饋的功能,但需要登錄平臺才能看到,缺少語境的環境配合理解,容易造成歧義。

與此同時我們收集了教師、同學們對于新媒體教學所需要的方式:

①溝通表現形式上:視頻、音頻、文字三種方式的選擇上基本持平并且有不少同學在其他方式中寫到,更希望能有三者相結合的方式一起進行學習。

②在于老師交流方面:大多數學生選擇通過留言這種方式與老師溝通,并且公開與私聊的選擇數量基本持平。

③對于資料的使用情況:對于授課老師所傳的資料使用,下載,瀏覽的需求都有相當數量的同學支持,同時高校教師與學生都認為需要能每次授課之后有留下作業的功能,并且,教師表示需要能有實時信息推送功能,能將需要的信息及時推送給學生,同時也對新媒體技術輔助教學的點名,產權保護等方式上征求了教師與同學的意見,數據顯示這部分需求還是有較多支持者。

而綜合高校學生與講師的要求,在正常的課堂教育模式下,作為輔助教學的手段應該是一種能隨時隨地支持同學進行各科學習的方式,并且在課堂討論中講師同學互動,可以融合現在存在的多種方式進行交流,與此同時在即時消息傳送可以直接連接講師與學生,提高效率,另外附加的輔助簽到,點名抽測,課后測試將會提高講師教學反饋的速度,方便講師快速進行教學計劃的變化與更新。在中國目前的教學情況下,完全擺脫實體課堂只通過網絡教學的方式并不可行,所以新媒體課程教育方式定位應該是作為正常教學的補充,要求新媒體教育課程教學內容主要是針正常教學中所存在的重點難點,講師通過精準的表述方式加深學生的記憶能力,從而使他們理解這個問題;同時學生可以不斷的反復回聽老師所講的重點,幫助他們理解課堂上老師表達的意思,幫助他們自學提高效率。

五、功能結合型新媒體課堂模型

結合以上的數據研究,我們發現新媒體課堂建設需要建立的新媒體載體,并且以載體為基礎建立系統的新媒體高效課堂,這種載體不能單一的限定在某種硬件系統上,這種載體需要能夠在不同場合隨時能夠進行學習,而目前在我國高校教師、學生當中使用頻率最多的媒體工具是手機,電腦,其次是平板電腦。而手機更是高校教師、學生不離身的新媒體工具,所以滿足教師與同學的需求,能隨時進行輔助學習的最好的載體是手機APP,電腦軟件同時兼容的程序。

確認了高效課堂建設的載體后,那么將新媒體高效課堂建設的需要的各項功能融入在一個APP當中,在其中添加上語音聊天,視頻播放等等功能。并且同時在高校推廣這種APP,以學院為基礎單元,讓教師慢慢學會使用并與教師協商通過這種APP進行各項教學檢查或者教學任務安排。

這樣通過一個便捷的載體上的程序建立一個系統的的新媒體教學模型,并且通過高校進行推廣,逐步建立課上課下以各種新媒體為工具的高效課堂教學方式。并且如果日后高校講師與學生有新的需求時可以隨時對程序進行更新,使得新媒體高效課堂建設永遠是最適合高校師生的教學模式。

通過這樣的系統課上課下教學模式,在傳統實體課堂當中幫學生立下知識框架,在新媒體課堂教育方式對框架的內容高效率的進行補充補充完善,節約師生的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達到實體教學與新媒體教學高效統一,提高教學質量。

六、總結

根據我們的研究,我們認為當前課堂任然以傳統教學模式為主的方式進行教學對學生的學習有一定的制約作用。而在課堂中引入新媒體工具進行輔助教學可能已經成為現在的趨勢。而我們認為這種傳統與新媒體的結合必須達到便捷學生老師的作用,而且需要在留言、討論、學習時間空間、輔助推送、使用成本這幾大要素上進行盡可能的平衡,最終達到服務老師、學生,提高學生積極性,打造高效課堂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趙菲.基于網絡技術的新媒體發展模式研究[D].長安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2]李瑩瑩.新媒體環境下大學校園文化的特點及變化規律[D].南京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3]湯書昆,韋琳.當代媒介融合新趨勢與科技傳播模式的演化[J].理論月刊,2009(12).

猜你喜歡
新媒體高效課堂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構建職校高效語文課堂的有效策略
新課改下構建高效課堂的研究
新課標下書法高效課堂教學探究
影視資源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如何構建語文高效課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課堂
全媒體時代地市黨報媒體融合的四個著力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