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涯指導課程的開展對高中生生涯適應力的影響

2017-01-16 00:34朱倩雨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1期
關鍵詞:生涯規劃

朱倩雨

〔摘 要〕本研究對實驗組開設了生涯指導課程,對其生涯適應力進行了前后測量,結果發現,生涯指導課程對學生的生涯適應力有促進作用。對比實驗組和對照組發現,目前的生涯指導課程設置不夠完善,需要增加課外的實踐和對家長生涯輔導意識的培養。

〔關鍵詞〕 生涯規劃;生涯適應力;高中生涯指導課程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1-2684(2017)01-0015-04

一、引言

Super于1957年提出生涯是一個人終生經歷的所有職位的整個歷程。之后,Super[1]又進一步補充,認為生涯是生活中各種事件的演進方向和歷程,它統合了人一生中的各自職業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現出個人獨特的自我發展型態。

根據Super提出的生涯發展階段,高中生正處于生涯探索階段(15~24歲),該階段的主要任務是使自身的職業偏好具體化、特定化,并實現職業偏好。對高中生而言,生涯探索往往意味著發展自己更多的才能和擅長領域,在深入探索自我的基礎上做出文理分科的選擇、大學專業的選擇或職業的選擇。在這一階段,高中生還需通過多種社會實踐,加深對職業的了解,以提高個體的生涯發展水平。但是目前高中生對生涯的探索往往是零散的、不成系統的,因而需要更多的指導與支持。因此在高中階段開展生涯指導課程顯得格外重要。

生涯適應力是衡量高中生生涯發展的重要指標,是高中生生涯決策的重要準備和基礎[2]。如果生涯適應力水平未達到相應的發展水平,則很可能對高中生未來的生涯決策埋下隱患。因此,通過測量生涯適應力的變化,能夠較好地了解高中生生涯發展水平的變化。

(一)生涯適應力

最初,Super和Knasel[3]將生涯適應力(Career Adaptability)定義為:應對工作改變和工作環境的準備性。Pratzner和Ashley[4]將生涯適應力這一術語定義為“適應工作需求以及變換工作以適應個人需求的能力”,這表明生涯適應力包括個體需要根據工作需求進行調整,也包括改變條件以應對變化?;赟uper生活廣度的建構,Savickas[5]提出生涯適應力是個體對生涯角色加以整合的核心能力,即“個體對可預測的生涯任務、所參與的生涯角色及不可預測的生涯問題的應對準備能力”。Savickas進一步提出生涯適應力由三個維度構成,分別是計劃性態度、自我與環境的探索和適應性的決策。

之后,Savickas[6]對生涯適應力的理論建構又做了進一步的修正和完善,提出了更為完整的建構模式(見表1),他認為個體生涯適應力的發展是沿著四個維度進行的,分別為生涯關注(career concern)、生涯自主(career control)、生涯好奇(career curiosity)和生涯自信(career confidence)。每個維度都有一個核心問題需要個體作出回答。生涯關注能夠協助個體確立未來,生涯好奇能夠推動個體探索職業和可能自我,生涯自信能促使個體構建完美的未來并克服困難,而生涯控制則能使個體擁有選擇未來的權力[7]。

國外研究者發現,青少年生涯發展準備的核心是生涯適應力的發展[6]。研究表明,生涯適應力水平高的青少年,在面對生涯轉換過程中都有較好的生涯決策、規劃、探索和自信[8]。而且,即使遇到類似失業的困境,生涯適應力高的個體都會以急迫而又健康的態度去處理工作中的損失,在看不到轉機的情況下也會去探測其他的機會;生涯適應力能夠預測變化并使個體提前做好心理準備,慎重地處理臨時的工作,能夠通過一步一步的工作去設置并完成現實的目標[9]。因而,生涯適應力已經成為生涯成功的重要能力[10]。

如果中學生的生涯適應力沒有達到發展要求,那么在學習生活中,個體可能表現出對未來缺乏計劃或者消極悲觀的一面;面對未來時,會優柔寡斷、搖擺不定,無法作出適當的生涯選擇;對職業世界和自我有不真實的想象,可能會因缺乏自信而阻礙其生涯角色的實踐和目標的達成。

(二)我國高中階段生涯規劃指導課程現狀

在高中階段為生涯發展作準備是個體的核心任務。目前,國內外的教育者都意識到幫助青少年做好生涯準備的重要性[11],但是各國的發展差異性較大。2012 年9~11 月,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美國艾迪資源系統公司(Idea Resource Systems)、日本青少年研究所和韓國青少年開發院聯合實施了“中美日韓四國高中生畢業去向及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比較研究”,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于2013年3 月發布了研究報告,調查顯示,我國高中生生涯教育全面落后于美日韓[12]。我國接受過生涯規劃指導的學生僅為33.1%,而日本高中生則有78.2%接受過生涯輔導。這導致我國49.6%的高中生在考慮畢業去向時很迷茫,不知道將來做什么好。

目前,我國一些地區正在逐步開展生涯規劃課程,主要涵蓋自我探索的部分,如我的興趣、能力、人格特點、價值觀等,和外部世界探索部分,包括大學、專業、職業等,并且輔以相關測評,如霍蘭德職業興趣測驗、MBTI、大五人格測驗等。

二、研究方法

(一)被試

來自烏魯木齊市某中學的104名高中學生參加了本研究,前后測回收有效問卷91份,其中實驗組有效問卷為47份,男生13人,女生34人,平均年齡M=16.77,SD=0.43;對照組有效問卷44份,男生24人,女生20人,平均年齡M=16.83,SD=0.67。

(二)測量工具

生涯適應力量表由Savickas 和Porfeli于2011年編制,該量表五點計分,共24題,分為生涯關注(concern)、生涯自主(control)、生涯好奇(curiosity)和生涯自信(confidence)四個維度。

(三)正式實測

實驗組是參加生涯選修課的高中生,對照組是未上生涯選修課的學生。學期初,未上生涯選修課時,分別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前測,期末生涯選修課結束時,分別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后測,前后測相差四個月,測驗時間大約15分鐘。前后測、對照組使用的量表一樣,均為生涯適應力量表。

(四)課程干預

本研究對實驗組進行了14周的生涯規劃指導課程,每周兩節,每節課40分鐘,主要包括以下內容:能力準備(建立規劃意識、目標管理)、自我探索(興趣探索、能力探索、人格探索、價值觀探索)、外部探索(職業探索、職業體驗、專業探索、大學探索)、決策方法等四大模塊。

(五)統計方法

本研究使用spss20.0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和配對樣本T檢驗。

三、結果分析

(一)實驗組前后測生涯適應力的描述性統計

在生涯適應力的四個維度“關注”、“自主”、“好奇”和“自信”的實驗組后測分數均高于前測的分數,見表2。

(二)實驗組生涯適應力前后測的差異性

在生涯適應力“關注”“自主”維度中,實驗組后測得分顯著高于前測得分(p<0.05),“好奇”維度上,實驗組后測得分邊緣顯著高于前測得分(p=0.09),但在“自信”維度上,實驗組和對照組差異不顯著。

(三)實驗組、對照組生涯適應力的差異性

對比實驗組和對照組在生涯適應力方面的得分發現,在“關注”維度達到邊緣顯著(p=0.06),在其他維度上差異不顯著。

四、討論

(一)生涯指導課程對高中生生涯適應力的促進作用

實驗組學生接受生涯輔導課程后,生涯適應力有了顯著的提升。通過生涯指導課程,“生涯關注”水平的提升使高中生更加關注自身的生涯發展,進而確立個體的未來發展;“生涯好奇”水平的提升使中學生對自身和外部職業世界有更多的好奇,進而加速對可能自我和職業的探索;“生涯自主”水平的提升使中學生對未來生涯有更高的掌控感,進而個體擁有自我選擇未來的權利,“生涯自信”水平的提升使中學生有信心建立完美的未來,進而能夠克服遇到的困難。

隨著生涯適應力的提升,高中生逐步完成生涯發展的核心問題“我有未來嗎”、“誰擁有我的未來”、“未來我想要做什么”和“我能做到嗎”。根據Savickas[6]的研究,隨著核心問題的解決,實驗組的學生也逐步形成了與生涯規劃、決策和調整有關的獨特的態度、信念和能力,以及個體在面對生涯發展任務、生涯轉換或生涯困境時的生涯相應行為。

可見,生涯規劃輔導課程對中學生生涯發展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二)對中學開展生涯指導課程的啟示

雖然實驗組隨著生涯課程的開展,其生涯適應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對比實驗組和對照組的生涯適應力發現,學生僅在“生涯關注”這一維度上存在差異。這表明,實驗組的學生更加關注生涯的發展,但是在其他維度上沒有顯著的差別。這可能是源于以下兩個因素。

1.目前生涯指導課程的設置不夠科學,需要進一步調整

目前的課程設置僅對“生涯關注”具有促進作用,但對其他維度的促進作用較小。根據“中美日韓四國高中生畢業去向及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比較研究”的調查結果[12],我國的生涯規劃指導課程需要增加校外的實踐與體驗,如參觀工作場所,增加實習的機會;需要增加對家長生涯意識的培養,降低父母對學生生涯決策的包辦。通過校外的實踐與體驗,可以提升個體的“生涯好奇”,通過減少父母對生涯決策的包辦,可以提升個體的“生涯自主”,當三個維度都有所提升后,個體的“生涯自信”就會有所提升。

2.生涯輔導課程設置的時間不足

根據Super的生涯發展理論,生涯發展是終身的。僅在高中階段開設一學期的生涯指導課程,無法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其他國家開展生涯規劃教育都自小學階段開始,貫穿初中、高中和大學階段。如,美國規定生涯規劃教育要從兒童6 歲開始,日本倡導從幼兒園起滲透職業理念[13]。這表明,長時間系統地開展生涯輔導更有利于青少年的生涯發展。

五、結論

生涯指導課程的開展能顯著提升高中生生涯適應力,特別是在“生涯關注”“生涯自主”“生涯好奇”“生涯自信”四個維度上。但對比實驗組和對照組發現,目前的生涯指導課程需要增加課時,增設校外的實踐,同時需要培養家長的生涯意識,方能達成既定目標。

參考文獻

[1]Super D E. Career education and the meanings of work[M]. US Department of Health,Education,and Welfare,Office of Education:for sale by the Supt. of Docs.,US Govt. Print. Off.,1976.

[2]余芳菲.高中生專業決策自我效能與職業成熟度的關系及干預方案設計[D].天津師范大學,2014.

[3]Super D E,Knasel E G. Career development in adulthood:Some theoretical problems and a possible solution[J]. British Journal of Guidance and Counselling,1981,9(2):194-201.

[4]Pratzner F C,Ashley W L. Occupational adaptability and transferable skills:Preparing todays adults for tomorrows careers[J]. Adults and the changing workplace,1985:13-22.

[5]Savickas M L. Career adaptability:An integrative construct for life‐span,life‐space theory[J]. The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1997,45(3):247-259.

[6]Savickas M L.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areer construction[J]. Career development and counseling:Putting theory and research to work,2005,1:42-70.

[7]趙小云.大學生生涯適應力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

[8]Germeijs V,Verschueren K. High school students career decision-making process:Consequences for choice implement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J].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07,70(2):223-241.

[9]Ebberwein C A,Krieshok T S,Ulven J C,et al. Voices in transition:Lessons on career adaptability[J]. The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2004,52(4):292-308.

[10]Hirschi A. Career adaptability development in adolescence:Multiple predictors and effect on sense of power and life satisfaction[J].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09,74(2):145-155.

[11]趙小云,郭成.國外生涯適應力研究述評[J].心理科學進展,2010,09:1503-1510.

[12]孫宏艷.我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應端口前移——基于中美日韓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研究[J].教育科學研究,2013,08:52-57.

[13]谷峪,崔玉潔.日本高中階段的職業生涯教育[J].外國教育研究,2010,12:14-19.

(作者單位:新疆烏魯木齊市第一中學,烏魯木齊,830000)

編輯/于 洪 終校/劉 芳

猜你喜歡
生涯規劃
圍繞生涯規劃 協同培養高素質應用性人才的思考
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現狀與策略探究
淺析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向左走,向右走
運用三葉草模型,提升教師職業幸福感
夢想照進現實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涯規劃課程的實踐與思考
做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引領者、指路人
提高大學生核心就業能力的培養機制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