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圍繞生涯規劃 協同培養高素質應用性人才的思考

2017-02-08 19:57朱德艷
教育教學論壇 2017年1期
關鍵詞:協同培養生涯規劃

朱德艷

摘要:文章試從大學生涯規劃這個手段和平臺出發,針對當前大學生生涯規劃存在的問題入手,具體論述以生涯規劃為著力點構建全社會協同培養應用性人才的模式,闡述了大學生生涯規劃教育的實踐探索,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生涯規劃;協同培養;社會化人才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01-0006-02

培養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本質要求和根本使命,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就必須堅持育人為本[1]。當下,受市場經濟和嚴峻就業形勢的影響,高校教育模式改革迫在眉睫。在如何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方面,很多高校都進行了探索,也取得了許多可行的實踐經驗。我院作為荊楚理工學院“人才培養體系改革示范區”試點建設單位,按照創建“中國特色基層性大學”的辦學定位,“校園小學校,社會大課堂”的辦學思路,圍繞“為新農村建設培養基層型社會化人才”的主線,堅持開放融合,協同育人,積極建構應用性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協同育人、實踐育人、創新育人路徑,取得了初步成效。本文試從通過開展大學生涯規劃這個手段和平臺出發,整合社會資源,探索協同培養應用性人才的模式。

一、強化生涯規劃,激發出學生的主動性

如今的大學生,具有高速發展的“90后”的鮮明時代特征,對獲取新信息的渠道、媒體非常敏感,對新知識與新技術的了解和掌握非常迅速[2]。但是現在大學生中也存在一些令人擔憂的現象,具體表現為:生涯規劃意識淡漠,學習目的不夠明確;生涯規劃目標定位不切實際,學習動力不足;生涯規劃自我認識不足,缺乏良好的學習品質等情況。要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就要強化生涯規劃,做到激勵性、科學性,做到幾個結合。

1.教師指導與學生選擇相結合。新生入學后,出現了許多的不適應,主要是因為面對新的環境、新的人際關系、新的教學模式,大部分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能力及所學專業認識不夠,無法確定自己未來的職業方向,于是就出現了得過且過的心態,學習態度不端正;大多數學生沒有意識到所學的專業知識對未來工作的意義,唯學分論和讀書工具論較為普遍。上述情況若處理不當,就會影響大學生在整個大學階段的健康成長,因此入學教育就顯得特別重要。目前,在大一時就對學生進行大學生涯導入教育,并列入必修課,教師分階段、分重點地對學生進行學業生涯設計、職業生涯規劃等方面的授課,能夠給處于人生重要轉折期的大一新生提供及時的和科學的指導。

2.學生期望與現實相結合?,F在“自主擇業”替代了“統籌分配”,就業方式的變化使得部分大學生產生迷茫與無力感,學習動力不足,學習成績下降,出現消極萎靡的情緒反應。針對這種情況,學校根據各專業的特點,開展專業素養教育專題講座。同時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成立各種學習小組或專業協會,組織和引導學生參與到專業協會中去,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激發學習動力,增強專業歸屬感。讓學生了解專業的行業發展、就業動向、職業素養要求等;使學生明白專業學習與素質教育的關系,從而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加強自我修養,增強職業競爭力。

3.學生發展方向與經濟社會發展大勢相結合。當今社會科學技術迅速發展,不斷學習、終生學習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大學畢業生就業是大學生人生的一次重要選擇,而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是極為必要的,這就需要大學生能把個人的能力、知識和價值的實現同社會發展需要結合起來。教育學生在就業方向上應該先就業后擇業,在就業取向上應該滿足再學習、再提高,并且利于今后“自我價值實現”和“自我事業發展”的需要,在職業價值上要結合專業特色,選擇務實肯干的方向發展。

二、強化協同培養,營造應用性人才成長的良好環境

高校需要跳出圍墻,改變人才培養思路[4],以“育人為本、質量至上”為準繩,推進政產學研用協同服務,形成較為完善的協同服務模式,營造應用性人才成長的環境。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一批懂技術、能經營、會創業的社會化人才。

1.強化學校與實踐基地協同。在學科、專業建設的基礎上,學校不斷加強與地方政府、企業的戰略合作,建立一批穩定的基地。一是建立集教學、科研和推廣于一體,以試驗研究、技術集成、成果推廣和學生實踐實習為主的綜合服務基地;二是建立相關專業的研發與推廣的校村合作基地;三是建立涉及人員培訓、科研成果轉化、科技攻關以及實驗實習、就業的校企合作基地。

2.強化學校與用人單位協同。一個產品的好壞,不是由生產廠家決定的,而是由消費者評價的。人才培養的質量高低,主要由用人單位來評價。學校要積極聯絡用人單位,建立與社會及行業緊密對接的“平臺+項目”運行架構,推進學校組織結構向更具開放性的模式轉型,促進特色學科、特色平臺、特色團隊與特色人才培養體系的建設,優化課程設置,廣泛推介畢業生,暢通就業渠道。

3.強化學生與教師協同。建立一個具有實踐訓練環境、科研氛圍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讓學生在實踐基地開展各類創新訓練活動,使之成為展示自我、鍛煉自我、提高自我的創新訓練平臺。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師資隊伍建設。首先教師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基礎,掌握本專業的前沿理論,其次要針對每個學生特點實行個性化培養,訓練學生創新創業思維,注重對學生的創造思維、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傳授和訓練內容不僅有知識間的層次關系,更加讓知識交叉聯系融合,讓大學生提前接觸科學研究內容。

三、強化實踐教學,務實協同育人之路

根據應用性人才的培養要求,學校深化實踐教學改革,突出實驗實踐教學在大學生生涯規劃中的重要地位。

1.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學校不斷探索“協同育人”體系建設,形成基本素質層次、基礎技能層次、專業技能層次、綜合訓練層次與素質拓展模塊、實驗教學模塊、實習實訓模塊、畢業設計模塊、科研創新模塊的“四層次五模塊”實踐教學體系,使實踐教學貫穿于教學全過程,引導學生盡早接觸實踐、不斷強化實踐、全程參與科研活動。

2.突出實踐教學環節。建立“雙證書”培養機制,采取校內實訓與校外實習相結合的方式,拓寬社會化實踐課程領域,增加實訓、實習時間和內容,探索將部分課程的教學直接放在在企業進行,由任課教師與企業人員共同實施教學任務,融見習、實習、課堂教學為一體,理論與實踐相交融,使學生掌握從事專業領域中相應崗位的綜合職業技能。

3.加強實踐教學能力建設。大學辦學的根本問題是“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堅持以生涯規劃為著力點,協同培養社會化人才是全面履行高校職能的必然要求,對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和創新是一個重要途徑。政府和企業也應充分認識到在育人中承擔的社會責任,共同幫助大學生進行生涯規劃,促進優勢社會資源向優勢教學資源轉化,學科優勢向人才培養優勢轉化,資源優勢向育人優勢轉化,探索協同育人的新模式。

四、搭建“第二課堂”育人平臺,提升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類校園科技文化活動,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文體活動、社團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形式多樣,參與面廣。一是成立大學生科技創新俱樂部,選拔教授、博士擔任專業指導,為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學生搭建課外實踐交流平臺。二是設立博士論壇,每個月安排一名博士進行學術講座,與學生面對面交流,拓寬學生的視野。三是鼓勵學生從大學二年級開始在老師指導下進行實驗或參與導師的科研項目,使學生盡早接觸生產實踐和科學研究。近年來,學生畢業論文來源于生產實踐的比例達到90%以上,有力地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精神和實踐應用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專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四是鼓勵學生對科研成果進行孵化,將優秀的項目推薦給學校大學生科技創業園。學校充分利用學科建設優勢,探索以服務地方、協同創新為導向的專業型、復合型、創業性人才培養模式,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一批懂技術、能經營、會創業的社會人。

參考文獻:

[1]丁曉昌.推進協同育人 提升教學質量[J].中國高等教育,2012,(22):33-35.

[2]陳官章.以職業生涯規劃引導大學生完善學習動力系統的思考[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6).

[3]馬封超.中國特色高等職業教育再認識[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23):11-12.

[4]李春楠.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對創新人才培養的意義[J].2013,9(22):19-20.

Focusing on Career Planning and Training of High Quality Applied Talents

ZHU DE-yan

(School of Biological Engineering Jingch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Jingmen,Hubei 448000,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tries the method and the platform of the from the university career planning,on the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on and discusses the specific to career planning as the focal point of construc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 co cultivation mode of the applied talents,to the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are described,certain realistic directive significance.

Key words:career planning;collaborative training;social talent

猜你喜歡
協同培養生涯規劃
國外工程碩士協同培養模式研究
生涯指導課程的開展對高中生生涯適應力的影響
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現狀與策略探究
高校理科專業協同培養通用技術師資人才的研究
創新型女性人才的協同培養模式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