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工作過程的國際商務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研究

2017-01-16 01:00張麗麗
東方教育 2016年14期
關鍵詞:國際商務工作過程課程體系

張麗麗

摘要:課程體系的構建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然而目前許多高職院校國際商務專業還是基于傳統的學科體系來進行課程設置,所培養的學生在知識、技能上都存在著與企業實際需求嚴重脫節的現象。因此,國際商務專業課程體系改革迫在眉睫。本文立足于青島港灣職業技術學院國際商務專業,根據國際商務行業崗位實際需要,構建出“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國際商務專業課程體系,加強社會實踐環節,做到教、學、做一體化。

關鍵詞:高職;國際商務;工作過程;課程體系

一、論文研究的背景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對外商務已全面展開,“十三五”時期,經濟全球化不斷推進,在國家加快自貿區及“一帶一路”建設戰略影響下,社會需要大量的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國際商務專門人才。近年來高職教育的發展,各院校國際商務專業的興建與建設,高職國際商務教育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是仍然有一些影響國際商務人才培養健康發展的深層次問題未能得到解決,其中最根本的問題之一是人才培養系統性的偏差,集中體現在人才培養的效果與市場需求之間的偏離較大,而導致這一偏差的最直接原因是課程體系。

根據麥可思數據,大學畢業生認為大學教學中最應該改進的三大方面:實習和實踐環節不夠,課程內容不實用和陳舊,培養主動學習能力不夠。課程體系的構建是否合理對職業能力結構的合理性和課程目標的實現程度起著直接的決定作用,因此課程體系構建必須打破傳統學科課程體系束縛,從課程理念、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活動方式等方面進行變革創新,構建一種能真正解決職業技術教學中實踐與理論關系問題、能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具備綜合職業能力和綜合職業素質的高技能人才的新型課程體系,這樣才能保證我們培養的國際商務專業人才與社會需求相適應。

二、高職國際商務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的目標

高職國際商務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要堅持“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的方針,結合專業崗位職業發展的需要,根據培養目標,圍繞素養、知識和技能三個方面,通過將工作領域轉換成學習領域,將課程分解成項目和任務,以學習型項目和任務為載體,以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組織教學。具體目標應是:

1.以職業能力為基礎確定課程內容

以能力體系為基礎取代以知識體系為基礎來確定課程內容,圍繞職業能力來組織相應的知識、技能和態度,設計相應的實踐活動。同時注意避免把職業能力簡單地理解為純粹的操作技能,突出專業領域的新知識、新技能、新工藝和新方法,注重職業情景中實踐智慧的養成,培養學生在復雜工作關系中做出判斷并采取行動的綜合職業能力。

2.以工作過程為主線確定課程體系

國際商務專業課程體系的開發要對進出口貿易業務的具體過程有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按照工作過程的實際需要來設計、組織和實施課程,突出工作過程在課程框架中的主線地位,按照工作崗位的標準要求劃分專業方向,打破 “三段式”課程和學科課程的傳統模式。要盡早讓學生進入工作實踐,為學生提供體驗工作過程的學習機會,逐步實現從學習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轉換。

3.以工作任務為引領確定課程設置

高職國際商務專業課程設置必須從崗位需求出發,要以工作任務為引領,通過課程實現以就業為導向的培養目標。專業課程內容能滿足本行業崗位或多崗位轉換工作所需的知識和技能。要體現“理論為實踐服務”的理念,并能有助于培養學生具有知識內化、遷移和繼續學習的基本能力。在注重課程設置現實性的同時,也不能忽略其動態性和前瞻性,要不斷適應我國對外貿易業務發展的趨勢,這是當今時代賦予職業教育的使命。

4、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為目標確定課程設置

高職國際商務專業課程設置還應該以全人教育為理念,打破狹隘的職業知識與技能訓練,關注學生綜合職業素養的塑造,即在關注學生職業技能提高、關注各方利益主體對學生質量要求的同時,也關注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學習能力與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通過課程提高學生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高職教育的終身性是高職教育的終極目標。

三、基于工作過程的國際商務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步驟

基于工作過程的國際商務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分為以下四個步驟:第一步,專業定位分析,明確培養目標;第二步,進行職業工作分析,提取典型工作任務;第三步,確定學習領域并根據行業職業特征,分解學習領域為學習情境;第四步,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的國際商務專業課程體系;

1.開展企業調研,明確培養目標

通過社會需求調研,企業專家訪談,調查問卷等形式,了解區內企業、行業所需人才的具體規格。共計調研了161家企業,其中青島地區的企業136家占總量的85%,煙臺的企業19家占總量的12%,日照,濰坊,東營等地的企業5家占總量的3%。據調查顯示,青島及周邊中小型企業國際商務人才需求量較大,崗位主要集中在出口營銷、單證處理、報關報檢、商務文員、商務翻譯等。因此國商專業面向各類涉外工商企業,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適應區域經濟的生產、服務、管理第一線需要,具備一定的國際商務、商務英語、國際貿易、貨運代理以及跨文化交際的基本知識與操作技能,能勝任外貿業務員,單證員、貨代業務員、貨代操作員、商務文員、商務翻譯等工作崗位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2.進行職業工作分析,提取典型工作任務

根據國際商務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我院的國際商務專業課程項目組邀請了外貿企業、貨運代理公司、報關公司和物流公司以及國際商務咨詢行業等十多家企業,近20位專業人士,其中有業務經理、資深的外銷員、報關員、報檢員、貨代員、單證員和跟單員等,運用頭腦風暴、工作日志等方法進行工作領域、典型工作任務、職業能力分析,確定了 6個主要工作領域、25個典型工作任務。

3.確定學習領域課程及學習情境

工作過程導向課程體系的課程內容是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編排課程內容應按照完成典型工作任務過程及根據學生認知規律,把典型工作任務所需要的職業能力進行理論化,轉換為學習內容。學習領域課程發展最終成功與否的關鍵在于從學習領域向學習情境的轉換。學習情境是在典型工作任務基礎上,由教師根據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用于學習的“情形”和“環境”,是對典型工作任務進行“教學化”深加工的結果。學習情境是客觀反映典型工作任務包含的職業信息,每個學習情境可以包括一個或若干個的學習任務。如:

第四步,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的國際商務專業課程體系

通過“工作領域一學習領域一學習情境”分析轉換流程,以能力培養為主線,以就業為導向,考慮學生的現有基礎,著眼于學生職業成長規律,依據工作任務系統化的思想,構建基于工作過程導向國際商務專業全新的課程體系。

綜上所述,高職國際商務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應打破傳統的學科本位的課程模式,以專業技能為基礎,以職業素養為核心,以工作任務為引領,以能力培養為主線,以工作崗位為模塊,構建能力本位的新型課程體系。真正做到,工學結合,理論與實踐并重。同時,在課程體系構建過程中,引入全人教育的理念,全方位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參考文獻:

〔1〕趙志群.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指南〔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2〕嚴中華.職業教育課程開發與實施〔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3〕趙聽.工作過程知識導向的職業教育課程開發〔J〕.職業技術教育(理論版),2007.

〔4〕山穎.工作過程系統化學習領域課程中學習情境的設置〔J〕.職教論壇,2008,8.

〔5〕呂春暉.高職國際商務專業課程設置改革探索〔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3,5.

〔6〕《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國發2006〔06〕號

基金項目:青島港灣職業技術學院院級教學研究課題“基于工作過程的國際商務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研究”(GW2014B08)

猜你喜歡
國際商務工作過程課程體系
三維視角構建勞動教育課程體系
“藝養教育”凝練與藝美課程體系建設
“三位一體”課外閱讀課程體系的實施策略
國際商務談判中跨文化障礙及應對策略
企業社會責任進展與研究
企業社會責任進展與研究
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實踐類課程改革探索
內蒙古商貿職業學院國際商務會計人才培養的實驗教學探索與實踐
基于專業核心能力的機械類課程開發
論國際商務談判中跨文化因素的人文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